前言:“太阳之下决无新事”(训1:9)。若翰传道的时代,在政治方面,犹太民族被黑落德兄弟分封统治,尽失尊严,人心涣散。在宗教方面,作为首领的大司祭亚纳斯和盖法,非但拒绝耶稣的救恩,且成为杀害耶稣的主谋,可见,他们的灵里有多黑暗。更让人悲哀的是,整个民族都活在血肉之中,充满罪恶。为此,天主特派若翰走遍约旦河一带,宣讲悔改的洗礼,为得罪之赦。
今天,属神的子女们,同样也被世俗的各种势力和思潮:诸如无神论的政治、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捆绑与腐蚀。以致教会缺乏活力,发展迟缓,教友的生命少有属神的喜乐和自由。我们身上血肉的力量依旧很强大,灵里的交战中常常败倒。当决心悔改时,却发现生命中的山岳(骄傲)、深谷(贪婪)、弯道(诡诈,善变),很难凭一己之力修正,我们难免会灰心和失望。可是,经上又掷地有声地声称,凡有血肉的,都要看见天主的救援。所以,我们当如耶里哥的瞎子一样恳切呼求,主,叫我看见!“凡呼号上主名号的人,必然获救”(罗10:13)。在不住地呼求中,我们看到了天主奇妙的拯救。
推动祈祷心想事成
好多次我们决志、努力,也苦苦哀求,可是,总还有灵肉交战的惨败。期望翻转、期望得胜、期望刚强,却常常事与愿违。我们不禁质疑天主的信实,甚至会责怪,抱怨天主,怀疑天主是不是真正地爱我们?“难道你决意抛弃犹大,实心厌恶熙雍?为什么你打击我们,致使我们医治无望?我们原是期待和平,却不见好转;希望医治的时日,却只见恐怖”(耶14:19)。
不少的人,就在怀疑、哀伤、沮丧之中,断定天主已舍弃了他们。离主越来越远,放弃了祈祷。主清楚地知道,我们目前仍被各种罪所缠绕,担负各种累赘(参希12:1),深知我们有劳苦和重担,他一再地邀请我们到他面前得安息(参玛11:28—30)。为了鼓励我们大胆地到他面前,他应许我们,求必得、敲必开、找必找到。也深知我们容易懈气,他就用不义判官的比喻,半夜求饼等比喻,启发我们恒心祈祷,不要间断。他又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给予自己的儿女,难道在天之父不把圣神赐给求他的人吗?为叫我们怀着希望等待,总不放弃祈祷。有时,我们也自认为祈求失效了,祈求只不过是形式与表面工夫罢了,可是,天主所赐的圣神没有限量,“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祈求才对,而圣神却亲自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罗8:26)。
即使有的时候我们祈祷,内心非但没有一丝的热切,感动与相信,相反疑窦丛生,甚而口是心非,但只要仍有一丝的愿意,天主的抢救就会持续,圣神的灯就不会熄灭。只要捕捉到祈祷的脉动,就要相信这是天主在拯救。特别在长时间祈祷无效时,如果,仍有祈祷的推动,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他的拯救仍在进行,我们仍大有希望。
让我们失望与困惑的首要原因,就在于对“求必得”的理解上。既然,主郑重地许诺过“求必得”,为什么多次合理的祈求,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呢?其实,主只应许“求必得”,也说过,天主的子民日夜呼求他,他不会迁延俯听他们。可是,他没有说过,求即得。我们在祈祷之事上误解与跌跤,就在于我们的求快,急躁的心理,想一步登天,一气呵成。可是,许多的事,欲速则不达,有一个远超我们想象的曲折过程。所以,当我们求而难得时,还是回到主的应许上,求必得。坚持祈祷。至于什么时候得,通过什么方式得,主自有安排。千万不要因着多次求告无效,或者,求不能立即见效,就对“求必得”完全否定,放弃了祈祷。既然主应许过“求必得”,我们就怀着信心相信有一天必然会得到。到那时,主会连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我们怀里。
路加福音十八章中,那位税吏,长时渴望自己的生命尽快彻底翻转,可是,越祈求反而每况愈下,在罪恶中越陷越深。但是,他没有放弃祈祷。在祈祷的事上,他一定怀疑过、灰心过、低落过,可是,他不放弃祈祷,终于在那一天,主给他极大的肯定与鼓励,让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朝之间获得满全。主说,这人回家后就成了义人。或许有人会疑问,朝夕之间就成为义人可能吗?难道他再也不会退转吗?
在教会历史上,或者圣经上,的确有人一次性翻转后,就勇猛精进,愈行愈健。随后,虽要经历千百次的战役,但是,总胜多败少。如圣保禄、圣方济亚西西、圣依纳爵·劳耀拉等人。此处的税吏就属于这一类。此外,更多的人在生命转向后,因着深深的罪性、生命的破口、遭遇的艰难等多种原因,仍屡战屡败。这第二类人的希望在哪里?让我们还是回到上面所传讲的信息上。
祈祷总是我们的生命线,尤其在罪恶的重重束缚中,更是我们得救,翻转的救命稻草,不管怎样,我们总要祈祷。魔鬼最喜欢我们放弃祈祷,我们千万不可上魔鬼的当,中他的诡计。
《圣母小故事》一书中载有: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名律师,因他使用各种式样的欺诈,不义的伎俩,发财致富,他的生活自然也在悲惨的罪恶中。他的生命史上,除了每天颂念一遍圣母经外,可谓无善可说。但是,正因为他这样微小的对圣母敬礼,圣母的仁慈使他脱免永远的死亡。这位律师以同玛窦·鲍沙神父友好作为他的幸福,他多次恳求鲍沙到他家用膳,最后,鲍神父也同意了。
神父来到后,律师对他说:“我现在给你看一件你从未看见的事,我养着一只聪明伶俐的猴子,他能像一个僮仆侍候我,它为我洗碗,铺台布和开门。”神父对他说:“小心,这可能不是猴子,而是另外一个什么东西。”律师高声喊叫它走上前来,可是它充耳不闻,不愿出来。这时,这位方济各会神父说:“他不愿出来,那么我们去看吧!”律师和神父走进猴子所在地,神父对猴子大声说:“地狱中的野兽,走出来,我以天主的圣名命你告诉我,你是谁?”猴子回答说他是魔鬼,它在这里等候他忽视诵念圣母经的那个时候,因为他得到天主的允许,哪天他不念圣母经时,就可以杀死他,将他拖进地狱。律师听了,吓得面如土色,双膝跪在神父足下,求神父救援。这时神父鼓励他勇于改过,嘱咐他依靠圣母。之后,神父命令魔鬼滚开,不许它施加任何灾祸。神父又说:“我只许你一件事,就是在墙上留一小洞,表示你离开了这里。”说完这些话,就发生一个巨大的响声,看到墙上出现一个洞。虽然有人想用石块和石灰弥补这魔洞,但总是无济于事,天主愿意这洞保留相当时间,直到由于多默神父的劝导,用画有天神的大理石像遮掩了。以后律师翻然改过。恒心为善,得到安死善终。
二、提供机会由爱得赦
除了不断推动我们祈祷外,天主会调用种种的机会让我们去爱人、去行善,去福传。藉着这些良机,让我们转移视线、离开犯罪的机会、通过爱心获得赦免。爱得越多,赦得越多。
每一次爱的机会,就是他又一次的救援。即使大恶之人,也会有灵光一现,无私爱人的表现。即使罪恶再重,我们仍能有爱的能力与机会,主决不轻看和忘记我们曾有的义行。反而藉着这些善举来拯救、嘉奖、恩待我们。
某堂区,有一位曾多次拒绝福音后来信从福音的老干部。或许,我们只笼统地惊叹主的仁慈,他不愿意有一个人丧亡,所以,这位老人得救了。其实,当听到他一件生命的往事时,我们就会知道,他之所以得救的个人性的真实原因了。在五八年大跃进的时代,全国上下荒情严重,就是在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是缺衣少食的。有一天,在粮食部门工作的他,受到了公检法部门的传唤,说他贪污了五千斤大米。在当时,这是一件大案。如果真有其事的话,那么他就要带罪入狱,面临妻离子散的灾难了。经过多次的调查,取证,证明他是受了某同事的诬告。因此,诬告者锒铛入狱了。他被捕后,剩下一个没有工作的妻子,三个嗷嗷待哺的儿子,生活异常的艰辛。看着他们一家人的贫寒和窘迫,这位被诬告的干部,非但没有冷眼相看,借机报复,落井下石,反而为“仇人”的妻子谋得一份工作,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度过艰难的岁月。那时,他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真心爱仇,以德报怨的善行,主大为喜悦。爱德遮盖很多罪过,主永不忘记心有大爱的人。
主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赐下行善的机会,哪怕时下我们的生命非常的糟糕,他仍不时地赐下让我们走出自我、关爱他人、建设社会的机会。这些机会都是他抛下的一个个救生圈,靠着它们,让我们在茫茫的苦海中,渐渐游向得救的彼岸。
爱人行善的机会,非常多,俯拾皆是。只要愿意,我们一日之中可以多次去实践。一个电话、一句安慰、一次微笑、一条信息……怀着爱去做,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最主要的是,有爱,特别是无私的爱,永与地狱绝缘。不一定做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才算是有爱。在小事上,善用主赐的元宝,给人带来喜乐、安慰、盼望,都是爱的行为。点点滴滴的爱,哪怕尚未汇集成江河,累积为高山,主仍为喜悦与看重。
教宗若望·保禄一世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爱尔兰人突然去世了,在他面对私审判时,心中忧虑不已,以为他一生行善作恶的流水账几乎不可平衡。因此他便留心打听,基督如何给排在他前面的每一个人算账的?只见基督审查账薄一番之后,对那排第一的人说:“我饿了,你给我吃的,好吧!和我一同进入天国吧!”对排第二的人说:“我渴了,你给我喝。”又对第三个说:“我在监狱,你来探望我……一个又一个获准进入天堂去了。这时,爱尔兰人一再省察自己的良心,不由得大起恐惧,他从没有给与任何人吃的、喝的、或探望过病人、被囚者。轮到他上前时,他吓得浑身发抖,望着耶稣翻查自己的帐页。可是,基督对他扬目一望,说道:“里面记得不多,不过,你也做了一点点,我忧愁、被弃、被羞辱时,你却来了,给我说了不少笑话,使我发笑并恢复勇气。好吧!进天国吧!”接着教宗说:“我承认这只是个笑话,可是它指出一项事实,我们不应该忽略与低估任何形式的爱。”
三、展示苦心转败为胜
我们为自己深深的罪性,反复的软弱绝望时,圣经这样劝勉我们,“我们既有如此众多如云的证人,围绕着我们,就该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双目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衪为那摆在衪面前的欢乐,轻视了凌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宝座的右边”(希12:1—2)。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主,紧盯主时,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司祭”(希4:15)。他深知我们目前的困境、人性的限度,知道我们会软弱,跌倒,更知道要完全的得胜,需要一个过程。他对我们含忍,更对我们负责到底、施恩到底、拯救到底。他有全盘深远的计划。
他容许自大的伯多禄三次跌倒,但他不忘为他祈祷,让他回头时可以坚固他的弟兄。又在复活后的第三次显现时,重新树立他在宗徒团队中的领导位置。在这个痛苦,不堪回首的经历中,伯多禄学会了谦卑、接纳、忍耐。如果伯多禄没有亲自体会过人的软弱、善变、无情、心硬,浮躁,怎能担当领导,牧养教会的重任呢?
当代最震撼人心的宗教经典,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奥斯定《忏悔录》——《七重山》中,作者多玛斯·牟敦经过深沉的反省,即使曾过着荒唐、飘荡、背逆的生活,但天主仍隐隐约约地指引他。他说:“仁慈的天主容许我尽可能远走高飞,远离他的爱。但是他成竹在胸,待我最终沉沦到深渊底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时,再与我对质……在我自己的腐败意志造成的地狱中溃烂,直到受不了极端的悲惨,终于放弃自作主张的意志。”
生命的成熟、壮大有它自己的一个真实过程,往往是曲径通幽、一波三折、好事多磨的过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总会事与愿违的。为了激励我们永不绝望,他在苦路上也以三次的跌倒,显示了人性的无力,无奈,为软弱的人成为软弱的人,为得总要救一些人(参格前9:22)。所以,一直不能自拔时,我们仍要相信,“天主把众人都禁锢在背叛之中,是为要怜悯众人”(罗11:32)。他能够从一切恶中取出善来。虽然这个过程,我们让主多次伤心,自己也弄得心力憔悴,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主的仁慈永远常存,我们总要相信,天主造我就为得到他,他决不言弃的。
所谓的如云的证人环绕着我们,既然他们可以达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一位杰出的成功人士,自述生命的经历时说:“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和其他小孩一样上学读书,受完整教育,所以一直很自卑,总觉得自己好比路边的一块破铜烂铁,一无是处。十一岁那年,我无意间和外婆谈起心中的感受,外婆告诉我:‘傻孩子!破铜烂铁有什么关系,只要肯在大洪炉中熬炼,破铜烂铁也能成钢。’这句话犹如黑暗里的一道光明,引领我走向多彩多姿的人生。”是啊!即便是破铜烂铁,只要投入基督内,我们也会百炼成钢。何况,我们原来就是天主的肖像,天主的杰作,我们的生命是以耶稣的宝血换来的。我们决不要绝望!“将你们的一切挂虑都托给他,因为他必关照你们”(伯前5:7)。相信在耶稣用心良苦的背后,一定有超乎我们想象的翻转计划。
结语:信从了主,认清了生命的终向之后,我们仍有许多的仗要打。一度失利,或长时间受困总是难免。因为血肉的力量,仍在我们的生命某些方面占上风。不过,我们仍坚信,我们可以看到天主的救援。因为他时时推动我们祈祷、提供我们行善的机会、用心良苦地展开曲线救国的奇妙计划,总要我们敏锐的地发现天主的援助。只要我们及时地回应,坚定地相信,就离天主的国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