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六主日(丙年读经)
读经一:创十八 1 ﹣10
答唱:咏 15
读经二:哥一 24 ﹣28
福音:路十 38 ﹣42
有一位神长遭受批斗,被投进牢狱,经过一段长时期,渐渐被人遗忘了他的存在。什么使他能够在长期孤独囚禁中仍然保持清醒,没有垮下来?他后来告诉人,就是他从牢狱的角落,找到一小粒石块,使他能在牢门的背后,划了一个完整的圆形。每天他就在微弱的光线中,就望着这圆形,全心全意想着圣体皓光中的圣体,向主耶稣祈祷。每当他感到快要崩溃的时刻,只要他跪坐在“圣体”前,主耶稣就在他面前,亲自来探望他。渐渐他的心只有感恩而没有沮丧、只有平安而没有怨恨!他后来说,感谢那段日子,使他做了一次别人没法获得的大避静,并逃过了许多凶险的斗争。
《哥罗森人书》是保禄宗徒四封狱中书简的其中一通。那时,他正在罗马狱中受苦,而基督就是他的希望。他能在被囚禁中,设法把天主的奥秘传送出去,就成了他唯一存活下去的激励。今天的读经这样说:“如今我在为你们受苦,反觉高兴,因为这样我可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我依照天主为你们所授与我的职责,作了教会的仆役,好把天主的道理充分地宣扬出去。”(一24—25)
《创世纪》记载,八十多岁的亚巴郎,和他不会生育的妻子撒辣,住在玛默勒橡树林;绿洲的外围就是浩瀚无际的沙漠。日出日落,存在的意义在哪?他的产业可以传给谁?天主许给他的祝福、要使他成为福源,岂非都成了空言?当一切仿佛都在燃烧之际,忽然,有访客来到他帐幕前。他们是怎样来的?来做什么?个中诡异的感觉,使人手足无措!
亚巴郎对访客的慷慨,使他的生命,出现一个开放的缺口,也写出我们在困境中,对天主开放的需要。
读今主日的福音,我们很容易忽略了《路加》别具用心的编排。上文连接着,需要与主与人共建关系,下一章马上会提到,如何以祈祷迎向主的恩赐。在两个主题之间,玛尔大和玛利亚怎样与耶稣共处,就成了沟通两岸的桥梁。
玛尔大、拉匝禄和玛利亚三人真有点奇特。他们似乎并无职业,但经济环境仍算不错,否则玛利亚怎能以极珍贵的纯“拿尔多”香液,敷抹耶稣的脚?他们的家园很阔落,否则拉匝禄死时,如何能招待许多来奔丧的人?更奇怪的是,他们有别于当时的犹太人,并不早婚。假如耶稣探望的是穷苦人家,清水、麦饼、三两条鱼干,何来需要操心忙碌?或许他们就属于今日社会的小资产阶级。正是这样的人,生活最无目标,不像富有的人追逐财富,余无生趣;也不像贫穷人家,能够三餐一宿,已感恩无限。
耶稣来了,要与他们共食、分享生命。玛尔大是个成熟的人,关心接待访客;相对而言,玛利亚就有点不拘礼数,竟大模斯样的坐在耶稣脚前,连指头也没动一根。设想玛尔大也是一般模样,三人岂非要餐风饮露?耶稣的教诲,不是孰优、孰劣、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者都应有的:尽心和信靠。玛尔大若是能专注地、尽力把餐饮处理好,岂非也是悦乐主心?可惜她就是欠缺一点包容,不大满意妹妹的待客之道。玛利亚纵有不是,但她坚定不移地向主开放,信任主的带领,竟成了一份美好的选择。
今日的人,谁都感受着巨大压力。有些来自婚姻、家庭,有些因为工作、前途,最无奈的是面对危疾,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使人看不见出路。然而,就在这些压力当中,主来探望你了。你愿意专注一点,向他开放,信靠他的带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