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个德纳,皆大欢喜
主内的兄弟姐妹:
这主日耶稣用比喻告诉我们,一天一个“德纳”(Dinar:金币)是天国的葡萄园工人合理的工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入反省。一个“德纳”的价值到底是多还是少呢?那些清晨被雇用的工人在清晨时认为很多,所以很高兴地到葡萄园工作;但是当他们看到最后被雇用的工人也同样领到一个“德纳”时,就抱怨他们的一个“德纳”并不多,至少不够多。葡萄园主人答复他们说,一个“德纳”的价值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都一样多,当然够多。
耶稣讲的是天国的比喻,一天一个“德纳”就是进入天国的价值,多了反而进不了天国,少了又不够,所以天主慷慨地每天赐给我们一个“德纳”,不论我们工作时间长短,因为天主乐见人人都进入天国。耶稣在教导我们祈祷时也曾勉励我们祈求天父,今天赏给我们每天的日用粮(玛六11),好叫我们放心我们没有偏离天国的道路。我们不难看到这两者的共同意义:一天一个“德纳”就是每天的日用粮。其实,耶稣很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都教导我们,每天都要为今天而活,同时每天都要让别人能为今天而活;不要自绝死路,也不要绝人死路;不要嫉妒,却要感恩。
藉着天国的比喻,耶稣教导我们认识天主,要我们学习天主的慈爱宽仁。在比喻中,耶稣以天主的仁爱来凸显人的小心眼,尤其是凸显那些自认为自幼就遵守法律(路十八21;路十五11-32)、那些自充为义的人的小心眼,让他们看到他们如何心胸狭隘,总是从自私自利的角度为自己断定什么是公义。天主的仁爱是真切信实的,不是虚浮夸大的;因为假如天主像个想炫耀自己的俗人,耶稣必定反过来叙述同一个比喻,好能勾起人们对天主的赞美。倘若比喻中的葡萄园主人先把工资付给清晨被雇用的工人,他们拿了工资就会满意地走了;而当后来被雇用的工人出乎意料地也领到相同的工资时,必会对葡萄园主人感谢不尽,夸口称赞不绝,向所有人宣扬主人的慷慨。然而,耶稣并不是这么讲叙比喻的,因为天主的做法确实与我们大有不同。
一如第一篇读经所说的:天主的思念不是我们人的思念,天主的行径也不是我们人的行径;就如天离地有多高,天主的行径离我们的行径,天主的思念离我们的思念也有多高(依五五8-9)。我们不能要求天主以我们断定公义的标准来作出审判。我们的公义标准总是参杂着私利的成分,总是设想高举自己,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眼红。天主的公义却始终乐见众人成义,因为祂富于慈爱宽仁,不愿罪人丧亡,却愿人人得救。天主不愿作出审判,只愿罪人悔改,即使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悔改,天主也为他大事庆祝。因此,耶稣说:“我告诉你们: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十五7)。
按照耶稣在比喻中的叙述,葡萄园主人最终确实雇用了所有的人到他的葡萄园工作,没有一人闲立着,因没有工作而忧苦无奈。在那一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每一个人都领到一个“德纳”。这充分就业的美景,就是天国欢乐的图像。大家相互庆贺天主所赐的救恩“德纳”。那些在清晨就被雇用的工人,其实不只不应该抱怨领到一个“德纳”,反而更应该感恩;因为他们从清晨起就可以心安,因为他们今天的日用粮已有着落,比那些在最后一刻钟才被雇用的工人少受了很多的忧心和苦恼。
天主看顾所有的人,总是与他们同在,不会遗弃任何一个人独自面对生命的困苦。耶稣在比喻中很明显地强调了这个重点。其实,天主从起初就一直看顾所有的人,守护所有的受造物。在《创世纪》第一章,天主创造了“天”,叫“天”分开以下的水和以上的水(创一6-8)。“天”因此开启了一个空间,让接下来的受造物,也就是陆地、海洋、生物、动物,尤其是人,可得以存在。在希伯来文,这个“天”(syamaim)与“天堂、天国”是相同的一个字。由于“天”,也就是“天国”,世界及其中的一切,尤其是人,都受到保护。天主从起初就决定了让“天国”把毁灭和混乱的势力,即以下和以上的水分开,使所有愿意受到保护的人都可以在“天国”内生活。
耶稣清楚表明,进入天国所依靠的,并不是人的功劳,而是天主的恩赐。我们或许能做一整天的工或许只能做一个小时的工,其实不论多寡,这能力本身也是天主的召叫和恩赐;我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功德好自夸的。天国的标准就是天主的仁爱,不是功利主义,也不是市场交易原则。然而,耶稣要求我们悔改,也要求我们因罪人悔改而与天主同乐。耶稣要求我们敞开心胸去接受天国的救恩,同时努力为自己开拓宽大的心胸,好能接受天主真的愿意他人、每一个人都获享天国的救恩;因为心胸宽大就是救恩的表现,心胸狭窄却是悲哀的困扰。
最后,让我们一同以圣保禄的话回应耶稣基督的教导,坚持相信基督真是我们完全的生命:“我或生或死,总要叫基督在我身上受颂扬”(斐一20c)。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