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有许多事情在变化和进步,比如物质生活和科学技术,但总有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却令人惊奇地始终如一,甚至在倒退,例如精神生活和道德文明。人类的道德状况在创世之初怎样,现今似乎还怎样。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悲惨景象,即使在当前最发达的国家里,仍旧继续演映着。本主日的读经就是围绕着这个现实而展开叙述和提出警告的。
在第一篇读经里,亚毛斯先知继续批评北国以色列的富人,指责他们贪婪自私,对他人的穷困处境麻木不仁。其实在先知严厉批评的背后,还潜藏着他深切的怜悯心,因为他看到,这些沉醉于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的富人们,并不知祸之将至:在不久的将来(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将被亚述帝国灭掉,人民将被充军,财产将被掠夺,撒玛利亚将有异族来杂居。
对亚毛斯来说,灾难的到来,是富人之自私的必然结果。因为这样的自私是对天主诫命的不尊,对其盟约的破坏——他们与天主的盟约就是由他们对法律的遵守来维系的。天主在《申命纪》里对以色列说得很清楚:“我今天将生命与幸福,死亡与灾祸,都摆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诫命,爱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谨守他的诫命、法令和规定,你必能生活繁荣,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要去占领的地上,必要降福你。但是,如果你心中叛离,不愿听从,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它的神,我今天警告你们,你们必要灭亡,在你渡过约但河去占领的土地上,决不能久存。”(申30: 15-20)
天主的这种条件也许看起来挺苛刻,其实祂在此指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真理:人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爱慕幸福的源头本身;人的不幸也不在于失去什么,而在于失去那唯一能够降福于人的天主。圣地和圣殿是天主临在的场所,以色列被充军到信奉其他神灵的民族里,本身算不得什么大不幸;他们真正的大不幸,是那种无法在异地唱出上主之歌的凄楚(参咏137: 4)。
人所体会到的幸福有三种:一种是肉体感官的,一种是精神体验的,还有一种是神性生活的。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属于第一种;爱情友谊、思考创作属于第二种;天人合一、救民济世属于第三种。当马云说,以他今天的财富,如果再去追求钱,就跟猪没有区别时,他选择的是第二种幸福;当他认为如果世界不够好,即使自己过得再好,都没有意义时,他选择的是第三种幸福。第一种幸福短暂低劣,第二种幸福长久高尚,第三种幸福永恒超绝。
第二种幸福固然比第一种长久高尚,但仍然会如同第一种那样,可能成为自私的幸福。譬如荣誉感或者优越感,虽然也是一种幸福感,却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私的。第一和第二种幸福都可能丢失,只有第三种不会被剥夺。一个享受物欲的富人,在他倒闭穷困时,就不能继续有肉体感官的幸福;一个在创作中自得其乐的艺人,在他患忧郁症时,就不能继续有精神体验的幸福;唯有与神同游的人,无论什么物质和精神条件,都不能夺去他的幸福。
与神同游者,必与民共济,因为神作为幸福本身,没有自私地把持幸福,反而以分享为福。创造万物就是一种分享,在这分享中,我们看到天主是如何的美;给人智慧也是一种分享,在这分享中,我们发现天主是如何的真;拯救世人更是一种分享——祂甚至把自己的生命当作赎价——在这分享中,我们惊讶天主是如何的善。真正和绝对的幸福就是对天主这种无私之福的分享。
事实上,自私的幸福不算完美的幸福,正如不笑出来的快乐,不算完美的快乐一样。天主之所以是完美的,正在于祂分享了自己。今日福音里的那个富翁,就是个见证。他有五个弟兄,再加上他自己,就是六个。六在希伯来文化里是个不圆满的数字,七才是圆满的。也就是说,假如富翁能把拉匝禄也看作他弟兄的话,他的富有才会完美。
此翁曾经沉浸在第一种幸福里,对饥肠辘辘、可怜兮兮的拉匝禄视而不见、不理不睬。福音说他穿着“紫红袍和细麻衣”。这是大司祭的服饰。在司祭和经师们的眼里,“满身疮痍”的人是不洁的,不可接近。所以接近拉匝禄的,只有同样作为不洁之物的狗。当然,还有不会作洁与不洁之区分的天主——“拉匝禄”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主援助”。
亚巴郎对富翁说,在“你们和我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这个鸿沟是富翁自己设的,因为是他认为拉匝禄不可接近。事实上,真正的鸿沟,不在洁与不洁之间,而在无私和自私之间。自私会让人把幸福封闭在富裕和独享之中,把“不幸”驱逐到贫穷里。一旦我们认为贫穷是不幸,我们就会嫌弃它,就不愿走近它,怕沾染了晦气和不幸。
然而如此自私的幸福不是真正和完美的幸福,再用马云的话说,如果世界不够好,即使我们过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幸福”不单让我们与穷人隔绝,还让我们与天主隔绝,更让我们与真正的幸福隔绝,因为天主临在于穷人身上,而天主作为幸福本身和幸福之源,是无私和分享的幸福。
正是为此,保禄在第二篇读经里提醒弟茂德,不要像那些“向往致富”、“贪婪钱财”的人那样追求自私的“幸福”,因为它会让人“陷于诱惑,堕入罗网和许多背理有害的欲望里,而这欲望会让人沉溺于败坏和灭亡之中”。相反,保禄继续劝戒弟茂德说,作为“天主的人”,他应该“躲避这些事,并要追求正义、虔敬、信德、爱德、坚忍和良善”,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够践行他领洗的誓言,并能够看见那“真福者”, 即唯一、全能和永恒的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