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副主教(左)和姚友鸿终身执事。
香港书展期间,香港教区展区辟出一隅举行交流环节(i-talk),邀请神职人员、修道人及信徒等,与读者谈天说地。其中七月二十日的环节上,两位有逾四十年太极经验的神父及执事,向读者分享太极灵修的乐趣。
教区副主教陈志明与终身执事姚友鸿修炼太极逾四十年,两位多年来致力钻研如何将太极与灵修结合,并时向信徒推广以加强信仰。
陈志明表示香港的太极灵修始于一九八四年,最初在石硖尾一间学校进行,修习太极时,加入灵修祷文和歌咏,以助学员集中精神,从中经验与天主的关系。
陈志明姚友鸿谈太极灵修
至于太极如何与灵修结合,陈志明副主教解释,由于太极着重自身修为,故容易带出信仰幅度,信徒除了在形式上(礼仪)带出信仰外,最重要是将信仰带回内心深处。“现代人生活很忙碌,需要有方式保持心静。太极修炼助我在日常生活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动静合一的意境。”
陈续指出,学习太极容易,但难于持久,透过太极灵修,可经验天主的临在,“太极只是基本动作,灵修主要是修心,通过太极的形态,返回自身的内心深处。”
更奇妙的是,太极竟然成为陈志明神父向自称为无神论者的姚友鸿的福传工具。“姚执事的妻子是教友,我俩经常在圣堂碰面,彼此都对太极有心得,便以此展开话题。”陈神父说,他们从创世纪谈到天地阴阳,慢慢从太极谈到圣经。
后来陈成了姚友鸿的慕道导师,两人更一起推广太极灵修。
姚友鸿执事指出,他由无神论者,到十一年前回应终身执事的召叫,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我原本对信仰充满疑问,需要不断探求;领洗后,我愿意专心一意深入去认识主,我想凡事探求的个性是我成为执事的原因。”
谈及信仰灵修与太极的关系时,姚友鸿指出,通过太极静座、太极气功、太极拳术等修炼,令人达至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和健体,他说:“太极学习调身、调心和调息,先学习入静,如灵修时放置十字架在前方,入静后,有助提升灵性;留意一唿一吸,使身体的气进入不同的境界,能与圣神关系更紧密,拉近与主的关系。”
杨鸣章谈明爱管理工作
教区副主教杨鸣章于另一环节上,与在场人士分享他在人事及时间方面的管理经验。
杨鸣章晋铎三十四年,有二十二年时间服务香港明爱,现为明爱总裁的他,管理逾五千四百名员工,他于七月二十日接受访问时说,当员工在前线服务弱势社群时,他便努力寻找资源,如在地区设立中心、向政府反映社会需要、寻找捐献等,为的是延续和改善明爱的服务。
席上,他向读者推介读物,其中他所推荐的《德兰修女灵修瑰宝》一书,内容是三十则德兰修女的话语,配以圣经章节,简单地带出信徒应有的生活态度。他说:“德兰修女指出我们是天主手中的铅笔,信徒应思考如何好好地让天主使用,可有寻找机会做得更好。”他希望自己能效法德兰修女的精神,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成为天主一枝得心应手的铅笔。
他又指出在数码世代下,年青一辈“机不离手”,失去真正与人交流的机会,他认为,青年应打好学问基础,透过书本扩阔视野。
太古城弥撒中心信徒廖翠兰称,在书展有机会与神父接触,让普罗大众了解修道人的阅读习惯,有福传之效。圣斯德望堂信徒梁桂荷称,书展书类繁多,修道人的书籍分享可作为参考之用。
交流环节的主题,还有平信徒福传工作、书法灵修、圣召分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