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信理 > 基督学

“救恩”神学的若干系统反省

时间:2007-12-02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谷寒松 点击:

“救恩”这个题目非短短四天的研习会所能讨论完的,前三天我们已从多方面谈论过“救恩”的意义;首先是自人的经验开始,以归纳法分析,而发现人不断在渴求“救恩”;以后道教、佛教、回教也各就其不同的宗教立场,说明“救恩”在其宗教内的意义。今早张院长又清楚地解说教会神学对其他宗教的态度并给予评价。现在我们要从系统神学立场探讨“救恩”。
按照现代的思想潮流,人们偏爱归纳法;从经验分析慢慢往上推到普遍的原则;但是我们要使用演绎法;从信仰的角度,自最高的天主逐渐往下推,做一系统的了解,而阐明“救恩”的内涵。我们的神学思想都是拟人说法,受时、空的限制;跳跃不出物化,物质化的思想范畴,传统神学说的“救恩”也不例外:比如古经作者好像把“救恩”限制在以色列子民中;“救恩”受空间的“约束”,在教会历史上也有同样的观念:教会之外无救恩;人只有在教会内才有得救的可能。再看圣保禄在致罗马人书信中论及救恩,把它太时间化了,他把救恩完全放在历史上出现的纳匝肋人耶稣身上,好似在耶稣出现之前尚无救恩的事实。此外,现代的神学家也很强调“救恩”的历史性,而有时把“救恩”不平衡地过分时间化了,换言之,如果“救恩”太时空化了,那幺绝对超越时空的天主圣三如何在人类历史之中?人“静”的因素何在?……总之,讲论救援应注意一件事:我们的神学不能脱离拟人法,亦即模拟说法;一方面肯定,另一方面否定,第三方面则是超越。例如我们肯定天主是爱,同时又否定祂的爱如同我们的爱一般,最后我们说祂是绝对的,其爱是超越我们的爱的经验。下面我们将分四部分解说对此“救恩”神学的反省。

一、 救恩的圆满就是“天人合一”
温神父已提及初步的教恩和圆满的救恩;初步的救恩是过程中的救恩,而圆满的救恩就是我国人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清晰的表达了救恩的圆满境界。我们的研究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天,第二大部分讲人,以达“天人合一”。
天主父自由的决定把自己启示给人类。启示的基本意义非知识的给予,这是分享天主的生命,这是整个救恩过程的基本概念;启示本身是分施,就是使别的“存有物”分享自己的存有,知识方面的启示包括在此基本启示之内。天主启示的对象是人类整体和单独的个人。古经和新经用“盟约”型式表达天主与人的交往,譬如创二以盟约思想为背景;天主与诺厄的盟约(创12~17);上主和亚巴郎立约(创十五);西乃山上颁布的盟约(出廿~廿四);在耶稣身上订立了永恒的新盟约(玛廿六28;)。如果改用现代语言,则盟约是为“你~我”关系。
天主的启示是在过程中逐渐的显示与分施。此过程却是人从“下面”只能够渴望的。它是完全靠天主自由的进入人类历史之实现过程。它有如海浪,一个接一个翻腾入海;又有如潮流,由低潮往高潮上涨。天主的创造,以色列的宗教经验,耶稣在世的生活、教训、死亡和复活,基督的再度来临,都是在启示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启示过程尚未完成;“我们的救恩还在于希望”(罗八24);“我们是在瓦器中存有这珍宝”(格后四7~12)。所以人人还是在渴望,期待圆满的救恩,因为连在信仰中接受天主的“救恩”的人,仍是罪人(罗七14~25;若一18~22)。圆满的救援即“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这就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他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作祂的人民,祂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默廿一3);“天主”(父)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十五28)眺望将来“救恩”的圆满,天主实在是在我们前面的天主。

二、耶稣基督是启示过程的中心
基督是天主父的奥妙计划的焦点(弗一3~14;哥一15~20;希一1~4;若一1~18;默廿二13;一17;二8):一方面基督-天主第二位,是万有的根源、元始、基础、支持者,与终向;另一方面基督是从死者中的首生者,因此天主父的圆满居住在祂内;祂以十字架上的死及三天后的复活使万有与天主父重归于好。以基督为核心的这两种说法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救恩”神学;降生神学和十字架神学1。降生神学强调自宇宙之始,基督即为万物的中心;所以一切所谓的“他力”(道安法师所说)都是由基督而来的生命、光或能力。受造物从他们生命的开始就迈向耶稣基督;没有一个受造物生活于基督的氛围之外,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之前,祂的“救恩”已在人间。照以上所说,十字架神学立刻要问:难道耶稣十字架不是“救援”人类最重要的因素吗?为何还需要耶稣的死?新经不是多次说耶稣是“为我们而死”的吗?教会的信经也说“祂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一连串的问题作何解答?其实,这两种救援神学互不冲突,而是前后一致的;需要以启示过程为基本观念,视之为唯一的基本启示之两个阶段不同描写,基督降生以前的行动,启示工程都在“天主父的大计划”内,趋向其在十字架上的死及复活的启示高峰。天主越启示祂的奥迹,人越有意识的分享祂的救恩。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是天人交往最完美的启示,意即我们所说的“救恩”在耶稣身上成为事实;圆满的、永久的救恩居于祂内;耶稣是天人绝对的合一。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十四6);依照若望福音的神学,耶稣是天父的化身--真理,因此祂是生命,这生命成为人通往天主父唯一的道路。

三、“救恩”在人身上的意义
上述两部分是关于“救恩”信仰的简短综合,我们现在要讲关于“天人合一”中的人的一方面。这个说明基本上假定神学的人类学,即在我们神学思想中人究竟是什幺?这理论建立在圣经和中国思想背景上。
(一)从动的一面看
1.人是三个幅度之关系的合一界,这合一界的中心就是“位格”。何谓三个幅度?人的经验里,无论是东方人或西方人,皆有三个幅度的经验:物质的、精神的和超越人生的三幅度;而人是这三个幅度之关系的汇合与答复。千万别受希腊哲学二元论的影响,视人为物质和灵魂两个独立实体的合一体。实际上应该是三个幅度之关系的汇合与爆发,这是人在整个宇宙中独享的特性,没有任何其它的存在具此本性。天主创造人非先使用物质,然后给与精神,而使之结合,从而产生人。这思想太简单,且有危险,好像把物质、精神、超性分成三个平面。我们以为更好以适合人的经验这样说;超越的天主通过精神,物质创造了我们;同时我们透过物质、精神而答复天主,这是垂直的一体。如果我们从这观点看“救恩”,则是三个幅度的“救恩”;就是“救恩”必定有超越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因素,同时,“救恩”是个人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2. 由于人是在三个幅度的关系界中开始、成长,并完成,故人是一个过程2。举一个例子:农夫播种、插秧,秧苗逐渐长大,结成稻穗,成熟收割,之后再重新播种,我们发现有一条生命线的变化,成长过程;人的生命亦复如此,也是在一个过程中。
(二)从静的一面看
如果在这过程中做一横切面,抛开过程,而从一点上看其组成,则这“静”的观察可使我们看到本性、本质、本体。现代神学偏爱从人的过程讲救恩,奚落希腊人的本性。本体、本质思想等说法;实则需要相互为用,否则不能对“救恩”神学有折中的解释。假使两个思想并用,为幺,人不但是一个关系、过程, 也是一个构造,分析这构造帮助我们了解人性的善恶。
人是一个构造,构造是人的过程之横切面,即人的静的因素。在此我们不探讨人的附属构造,比如人生活中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构造,而是研究人基本构造,找出人的基本永久的因素。人的过程之横切面包括四个要素:第一是三个幅度之关系界的中心(位格);第二,绝对超越平面之关系是以天父为根源和终向,以基督为中心,以圣神为内在动力的关系。人凭天主的启示才认识这绝对超越关系的“三位化”,而这关系是人的构造之重要因素;第三,有汇合和爆发,接受和还给以及召叫和答复的节奏性;第四,许多制度的制度,以生物有机体作比喻:人的过程是以两个细胞之结合肇始,细胞有其构成的元素,每一元素是一个制度。细胞与细胞的结合逐渐发展形成一个包括很多奇妙制度的大制度,是为人体;故人的身体是许多制度的总合。此外国家、社会制度亦然;国家是由许多省、县、市、乡、镇、村、家庭、个人等等小制度组成的大制度。我们从这两个比喻看天主的计划,可以说天主父有一个爱的计划,这是最大的制度,包括自创造开始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制度;天主“遣发”的制度,这“遣发”的制度也是天主自我启示的制度,它导致人的产生。而大自然万物之受造又归于创造人的制度之一环;创造物质是创造人中一个制度。这样一个大制度下的许多制度最后指向人本身的结构。
从形上学的角度来看,人本身具有三个幅度;它们是不可分裂的,是一个事实的三个形上“成分,深浅不一。今试说明如下:
“存有”的幅度。“存有”是基本的幅度。人不能够单纯的实现他的“存有”,必须仰赖其它的两个幅度:“存在的基本状况”和“存在”。“存在的基本状况”是“存有”不可或缺的空间与时间上基本具体幅度。每一个人存在于一个具体的社会、文化、宗教、家庭环境中,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非人自定,是人生前已有的。孟子主张性善。按我所了解的是:人的基本存有完美无缺,来自天主。但在“存在的基本状况”中有善有恶;善的如良好的家庭气氛、社会环境、道德思想、伦理观念、宗教信仰。恶的乃是罪的结果,原罪是“存在的基本状况”之恶的因素。笋子讲性恶,是人的“存在的基本状况”的恶因素和存在自由意识的罪过;至于“存有”依靠的“存在”幅度是狭义的指谓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个人的意识--自由生活,是人的最特殊之点:人的具体表现。人的意识范围和自由范围是有限的,但人在不知不觉中把这范围内体会到的“人性”绝对化,视之为完整的。真正的“人性”;把天主的启示抛到九霄云外,自视为一个绝对的独立本体。这是一直影响着天主教神学的人类学之“本体主义”,它制造“自然”与“超自然”两层思想。但凭着天主的启示我们知道真正的“人性”内在含有的是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存有的人之意识,自由是在天主的规范内。提出了人身上的这三个形上幅度之后,我们才能讨论救恩在人身上的意义。
依照上面所作的神学的人类学的分析,分别从动的与静的角度来讲论“救恩”在人身上的意义。
(一)从动的角度而论
“救恩”是在三个幅度上的关系界之理想的汇合与答复;如果人在超越、精神和物质三幅度上能真实的接受自己,同时也能把自己发射到三幅度上,则这人有“救恩”,他是“救恩”。换句话说,人肯听从三幅度的召叫,也肯答复此召叫,“救恩”就在他身上。因此看出“救恩”的整体性,缺乏任何幅度或平面就不是真实的“救恩”。另外也可以用“爱”来表达关系界的“救恩”,那便是完全真诚彻底的自我开放,在三个幅度之中有着整体的爱交往,这爱带来平安、喜乐和幸福。教会过去的“救恩”神学很明显的忽略了“救恩”的物质和精神幅度,而着重超越的一面。相仿地,现代的有些神学家颠倒地强调物质、政治、文化的“解放”,而置超越幅度于隐晦的地位,正确的看法该包括人的三个幅度之渴求,才符合“救恩”的实意。
人的“救恩”是在过程中的“救恩”,有其历史性,是在耶稣基督的巴斯卦奥迹中之“救恩”;包含着死和改善的因素,死于各种违反圆满的爱之自私行为,死于依靠己力以创造理想的人生世界之乌托邦的谬误。积极方面而言,人的“救恩”是希望中的“救恩”;是日复一日地往上迈进的“救恩”。因此今日的“救恩”是将来的“救恩”之象征,是天主在末世要建立的“天国”之先兆。“救恩”的过程使我们在“已经”和“尚未”之间度此生活,其基本的要求是希望和忍,耐。
(二)从静的角度而论
自人的过程之横切面看人有三个形上幅度,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其“救恩”上也包含三个幅度。“存有”幅度方面的“救恩”是人的存有全来自天主的恩惠,是天主自由的启示自己的内在生活;是天主三位在宇宙中启示的结晶;是被天主的爱所创造的爱的对象。因此,客观地说,不论人意识到与否,每一个人是在“救恩”之内的“存有”。但是如同前面说过的,此“存有”不能单纯的实现自己;为实现自己需有形上的媒介,要建立在“存在的基本状况”和“存在”之上。“存在的基本状况”幅度方面的“救恩”是天主三位藉家庭、社会、文化,道德、宗教生活甚至性格、遗传等所给的“救恩”:是天主的救恩。天主照顾整个人类,在每个人存在的基本状况中也有祂的临在、祂的工作。然而由于人的自由而能作恶,在每个人的存在的基本状况中也有恶的存在,反对天主救恩的因素,所以在过程中的“救恩”离不开消极的解救。在圣经中,耶稣基督不断的与恶对抗,人的救恩过程也是一样,必须与复活的基督一起反抗恶势力,才能走向救恩。最后,“存在”幅度方面的“救恩”是在自由意识中的“救恩”。“存在”的“救恩”藉“存在的基本状况”的“救恩”进入人的自由意志;天主的“救恩”达到人的关系界之核心-位格。人靠信仰渐渐明白他本身存在的奥迹,就应该自由的把自己完全放在天主圣三行动内,成为天主圣三启示行动的标记和实现者;自由,有意识的成为天主的“救恩”之化身。

四、基督徒的身份及使命
在讨论了“救恩”的意义之后,自然就产生了基督徒的身份和使命这一问题。我们先说身份,再看使命。根据圣经所载的天主的启示:我们相信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区别不在于人的“存有”幅度,因为在天主唯一的计划中,每一个人都是三个幅度上的关系界,是过程和构造。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区别在于“存在的基本状况”和“存在”幅度上没有天主经过基督启示的因素。当然在此假定非基督徒的“存有”和基督徒的“存有”一样,天主也在非基督徒的“存在的基本状况”及“存在”中工作;非基督徒在他具体环境中可得到“救恩”,但是不认识人的最深奥迹,即耶稣基督所启示的“天人合一”的奥迹。反之,基督徒借着信仰,有意识的、自由的、生活在此“天人合一”的奥迹内。基督徒是人本身的奥迹的显现;故此,他的身份就是:他“存在”基督启示的光明中,有意识的受到天主圣三的爱,同时能够答复此爱的召唤。
基督徒认清了他的身份所内含的“受”与“给”的事实之后,应该立刻具有使他的使命付诸实现的渴望,否则他的身份仍然不明。基督徒的使命是以言语和行动把基督的光和爱传到人类世界的每个角落;实行他宣讲、作证、代理的使命;并且服务、改善社会,大胆的批评社会中的恶劣制度;一切违反公道和正义的行为。活在天主爱内的基督徒应有勇气为真理挺身作证;同时,推动人类合一,成为未来的圆满“救恩”的前峰,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附注:

(1)J. Moltmann, The Crucified God. The Cross of Christ as The Foundation and Criticism of Christian Theology, London, 1974.
(2)Whitehead, A. N., Process and Reality. An Essay in Cosmology, New York 1929.
Baltazar, E. R. Teilhard and The Supernatural, Baltimore 1966, Part II, The Philosophy of Process, 77-209. Id., God Within Process, New Jersey 1974.
陈庆余者:人性分析,台北市,一九七二。

上一篇:从牧灵与教理观点下讨论救援下一篇:基督的救恩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