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伦理 > 性伦理学

爱情你我他-圆融的独身奉献生活

时间:2008-07-26  来源:  作者: 点击:

   第一章 天主教的性爱观
首先,请詹德隆神父及张曼琳修女为我们谈谈教会对于性爱。
很多时候,当我们谈到性爱,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很肮脏、很龌龊,甚至很神秘的东西,不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的。而在(天主教的性爱观)这个栏目里,我们愿意开它神秘的面纱用身体的看法。
:詹德隆神父
   
今天我们一起来谈教会的性爱观,相信这是一个我们生活里是很重要的题目。1978年,现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就任不久后,在一次每周三对教友谈话中,选 择了这样的题 目,并且连续 好几个月都在解释创世纪第一、第二章,也就是天主创造 男人女人这些经文。而且他非常 清楚 地讲,〔身体〕的意义、爱情的意义、 男女性别的意义以及男女之间爱情的意义。后来他也讲了独身生活和意义。当时 ,我觉得教宗很现代化,而且看他的讲稿觉得 很能够 答覆我内心很多的
问题。所以我们觉得修道 人间的爱情,是非常 重要的题 目。一开始,也许我们必须对〔性爱〕这字汇下一定义。当我们听到〔性爱〕这名词时,也许首先想到的是比较狭义的,就是夫妻 之间,表达爱情的一些 行为。虽 然它的确是性爱很重要的一部份,不过现在在教会里,不论是演讲或是谈这类问题的文件,常会把性爱的范围扩大许多 ;也就是说,凡是男女中间各种各类的关系,只要比较长久一点,双方都会有一些感受,一些情感;也都会注意彼此反应、彼此的的身体。所以广义的〔性爱〕,可以说是男女之间在来往时,种种的感觉与表达。再者,〔性爱〕当然很清楚地会接触到人的身体。在教会里,有时我们也许会对身体有一些轻视 或排斥的态度,不过比较正确的传统是认为人的身体如同人的灵魂一样,是非常好的。不在话下天主创造我们的时候,也创造了这个身体。我们既 然是天主的肖像。所以我们的身体,在天主的心目中是珍 贵 的在我们自己心目中,自己的身体也应该是珍贵 的。其实,在犹太人的文化传统 里一也就 耶稣 的文化 传统 里,身体就代表人。因此耶稣在与他的门徒 共进最后晚餐 时,要将自已交付给他们的时候 ,他说:〔这是我的身体〕,也就是说,这个身体是我自已。我们每天 在 弥撒里都 会听到这样 的一句话,所以我们可以 努力 地记得,我的 身体就是我自己一天主的肖像。同时,连耶稣 也珍惜自己的身体。我们在福音里也发现 耶稣 一看到人生病,他就会想 办法 治疗 。这表示 耶稣 很希望 我们身体健康,他所指的不只是外在的健康,  即使连我们身体上较深的欲望 、冲动,基本上也都是好的。当然 这些 还是要按照 我们的目标及理想 来处理。 因此 ,在我们这个 节目里,会相当 注意 邀请 各位 学习聆听 在自己内心 深处,与我们身体有关的种种声音。只有愈了解自己,才愈能够做自己的主人,超能够显示出我的确是天主的肖像 。
 
张曼琳修女:
       其实 〔性〕不一定要借着人与人间的性关系来表达 ,才成为一个完全 真正 的男性或女性。如果 我们从圣经 来看的话,耶稣 基督 最完美的男性。他绝对 不是一个没有性有的人,如果说 我们把耶稣 当做 一个没有男性外样的人,那是 非常 不真实的。玛利亚是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一定她有她的〔性〕,她不仅生孩子,也抚养孩子;她和耶稣 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们人有一个身体、一个心灵 ,两者相互结合。〔性〕是我们身体与心灵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是不可分割的。不论是修道人、度独身生活的、或者度婚姻生活的,〔性〕要陪伴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它不仅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并且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度独身生活一修道生活的人,是可以 把〔性〕以独身的方式达到一个圆满的境界。就像我们不能说耶稣是一个没有性、没有性别的人,所有的修道人,甚至圣人,生下来就都有性、有性的能力、性别、性冲动、性的感觉、性的感觉、性的感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加以统整的。
蒋范华修女:
        现在让我们请在灵修及辅导方面非常在经验的专家徐可之神父,谈一谈所谓性功能的问题。首先要请问的是,性功能是来是就等于爱的表达呢?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划等号吗?
徐可之神父:
        普通来说,对〔性功能〕狭义的 解释就是两性的满足,从整个过程的发动到它的完成,就是从所谓的高潮到结束。很可惜的是,现在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生理的反应过程,这其实只是个很狭义的定义,并不是性功能的全部。因 为人还有心灵的层面,它比生理的层面更重要。我觉得我们现在有些人对这个价值可能认识不清,基本上就把这个很狭窄的生理反应,看成是性功能的全部。然而 ,整个爱情的表达并非如此。我们可以问那些度家庭生活或是有类似经验 的人,问他们如果只是生理功能的满足,而没有心灵的融会,可不可能有真爱?所谓的〔同床异梦〕,不就是指两者的关系只紧于这些功能的发动情怀与结束吗?当〔心〕根本不在时,婚姻生活就过得毫无意义了。所以,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关系 ,是彼此整个心灵的情投意合。至于生理功能的运用,只能说是表达 心灵的方式之一,一种看得见、感觉得到的表达方式;如果没有心灵的合一,只靠性功能,我觉得真的不够。
蒋范华修女:
         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性功能〕只是与生理有关的观念,实在是不对的。而 心灵 的融 会,是非常 重要的一 部分。其实 ,人和动物 在应用〔性功能〕方面 最大 的不同,不也  就在这儿吗?那么究竟〔性冲动〕与〔性幻想 〕是什么 意思 呢?
詹德 隆神父:
        〔性冲动〕跟 〔性幻想〕不一样。就 像幻想 与冲 动是不一样的:〔性幻想 〕只是在我的幻想 里,有某些与性有关的东 西或内容 。所以,我这方面 可能纯粹只是有些幻想 ,不见得有任何的冲动。〔性冲动〕则是想要去秆动的一股力量。其实 〔性冲动〕所 界定的范围 是非常 狭 义的,它是一种非常 原始 的能力 。人类在没有文 化没有社会之前,就 有性冲动。在性冲动时,就 会有一股满足性欲的内在力量,而 且这种性满 足的需求是非常强烈 的,在冲动的 情境下,会不怕任 何危险及障 碍 ,以达到 与异性结合的目的。所 以〔性冲动〕的确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张曼琳修女:〔 性冲动〕是我们所 拥有的一原始 能力 ,这 是一个比较狭义的定义 ,〔性欲〕则会感受 到藉此幻想 ,愿 意和一个异性相交往等等,来满足自己性无需求。儿童的性 幻想 当然很少,因为他们的那种荷 尔蒙还没产生作用;但是到了青年时期性幻想 会非常 非常 丰富 。我想不论男女青年,到 了中学的阶段,以及接触面的扩大,对于异性的渴望、喜爱及欣赏的能力 等等,都 已经产生了。可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成 熟,所 以和异性的行为往来会受到许多外力的约束。那么,满 足的方式是什么呢?于是我们就 开始用幻想 的方式 ,来满足自己在这方面 的需求  ;例如:幻想一些情景、一些诗、 一些自己没有办法达到的那种彼此交往的亲密度。我 们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在脑海里做一些游 戏,就 等于小  孩子办家家酒一样。这样的成长,这种现象,我想对青年人来说是非常普遍 的。虽然 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成长,可是要注意是不是即使成年以后,还是停顿在幻想和一个人的亲近程度 这个 时期?我们要对这现象有所 觉察,因为如果 离现实 太远的话,就 须提 醒自己已经是成人,或者即将进入成人阶段 ,我们的幻想慢慢 要与现实 结合在一起。
詹德隆神父:
        如果 我是过婚姻 生活的人,我今天在 上班的时候 有这种幻想 ,那我可以稍微培养一下这种幻想 ,等我回家的时候 ,就 可以与我的太太有进一步的爱 的表达。但是,如果我在上班的时候 ,有些性幻想的对象并不是我太太,虽然 这些幻想是自然 来的,我还是要处理。譬如这时,我就 不能培养这种幻想了。所以幻想的内容 虽相似,处理的方法却是 完全 不一样的。
徐可之神父:
       幻想 丰富 了之后 ,就会很容易导致 冲动。就 以男性的 射精作例子,一般来说,在睡觉 的时候 射 精,就叫作梦遗。那时会做梦、会有那样的行动,后来就 达到所谓的〔 性 高潮〕。平常 等这个周期过了之后,这 些想像或是这些图像就 会比较少。所谓〔性幻想 〕,就 是幻想会 一个很吸引我的人建立 家庭,或有性关系 。这样的幻想是指特别狭义 的、生理 方面性功能 的满足。严格 来说,不论对一个 结婚的人,或是对一个度独身 生活的人而言,都 有问题。因为基督 信仰所带给我们的实在是一个生命的 保证 ,它所涉及的不只是外面 我们做什么 或不做什么,而是我们内心里面在想什么 ,在做什么 。 所以如果 是在正常 管道以外幻想,这  本来对我们不仅没有什么帮助 ,甚至 会有害处。至于 对度独身 生活的人而 言,就更是 如此 了。有人甚至 幻想跟 基督 之间有这种亲密 关系 。认为如果 他会引起 你的性冲动,是因为你对  奉献生活有错误 的看法 ,或是你过的一定不是奉献 生活;因为 基督 不是这样的一个对象 。同时 ,如果 你愿 将一生 奉献给基督 ,你却幻想跟 别人发生性关系; 就 像一个结婚的人,愿与他的对象 共此一生的同时,心里 还想 着别人一样 ,都 是不对的。
蒋范华修女:
        现在我 们了解,其实 〔性冲动〕与〔性幻想〕并不一定是好的事情。它们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很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如何处理。
詹德 隆神父:
        我觉得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不论是报纸 或杂志 ,许多广告、海报 甚至电视 节目,性方面的色彩相当 农厚。如果 我花相当 多的时间 ,让这些 资料  、图片接触我,它们会带给我较多的困扰。比如我今天没事,上下一致于是连续五、六个小时都在看这种录相带,结果是给自己准备了很多 的麻烦 。虽然 可能 会让自己觉得 一时之间好象得到某些娱乐,可是最后总会输给这些媒体。所以我认为 一个比较 重要的方法,是要适当 减少这一类不必要的、外来的资讯。因为它们非常但不会增加我们多少知识,反而后来会让我们的幻想更活跃、更丰富、更多、更杂。因此,我们会更不容易好好地过我们想要过的生活。所以,〔预防〕是一个比妥当的措施。当然如果我过的是一个正常的生活,相当 忙碌可是不是过份的忙碌;也就是说,我的生活有相当份量的祈祷、读书、传教的工作或运动;整体而论,我的生活比较健康,它包括了灵修的时间。这样的生活对我们就会有莫大的帮助了。这样,幻想不会太多,冲动也不会太强。如果我过份忙碌,一天到晚都是为教友服务,那么到某些时候,我就会觉得太累。这时,那些每个人都有的冲动就会强迫性地出现,造成一些无法控制的幻想脉冲动,后来就演变成一些很难处理的问题。

蒋范华修女:


远离那些使我们会有一些性幻想或是性冲动的来源,对我们来说,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方式。不过同时,当我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会有一些没有预防、自然来的一些性幻想,或是性冲动,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尼?比如说,我在祈祷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些性幻想,如果我没有意识到的性幻想,当然在天主前一点责任也没有。可是当我一旦察觉到了,我可能就要很谦虚地期待圣神的帮助,让我再回到祈祷当中。如果我在看电视、看报纸或杂志时,对于某些镜头或章节可以预想它的下一步,一定会带给我更强烈的性幻想或是性冲动时,如果我察觉到,而继续去做的话,那个时候我就有责任了。那时我的处理方法可以是想办法换件别的事做做,或是设法跳过那个章节、镜头等等。另一个可以跟各位谈的现象是,有时我们会有一种强迫性的感觉,所谓〔强迫性幻想〕。意思是说,它来但不在我的控制之下,反而排山倒海之势。这时,我们面对这现象,可能更需要跟一个人谈谈,好好地去探讨一下在这样的性幻想后面,在我整个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东西是需要调整的比如说,我生活的节奏,或是我生活中所面对的压力、我的孤独感等等。还有一点可能我们可以探讨的是,我们如何可以用一种处之泰然的态度,去面对生理周期可能会引起的某些性冲动,比方说,青春期的孩子们可能会引起的某些性变化,比较容易有性冲动的感觉;或是女性在每个月的生理周期来的时候,也会有这一方面的性冲动,同时性幻想也会比较强。如果我知道自己的生理周期,而事先可以有一些预防或者甚至有一些预防之道,情况就会好得多。比方说,我可以反我的生活安排得轻松一点,我可以去找一位朋友谈谈;这些都可能是一些健康地去面对所谓的性幻想或是性冲动方法。有一些人会用手淫(或者称为自慰),意思是说用手去触摸在身体上比较敏感的部份,来满足自己的性冲动。

张曼琳修女:

不论是一位男性或女性,当他觉得生活无聊,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时间,或是有一些性幻想而又不敢和异性往来。结果每个性幻想都靠自慰来 解除,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所以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南面百城需要学习慢慢地减少用性幻想,而用一种健康的方来表达性关系。我为什么说健康的呢?因为性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有一个特质,它一定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我们过去不了解,也不太重视这一点。我们比较习惯说〔性〕是我个人的事情,我想要怎么样就怎样。其实不是如此,〔性〕是人际之间的一个表达方式。所以性的满足和性的高潮,都需要在人际成熟时,才能够达到它的原始目的。我们修道人也会有手淫的现象。我常常比较重视的是在犯手淫的时候,去看看自己有没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从哪里来的?除此之外,也可以探讨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太无聊了?是不是压力太多了?我们修道人还有另外一个不太重视的现象就是:当我们做太多用脑过度的工作,而没有机会和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时,手淫会变得比较频繁,或者需要量会变得比较大。所以须要知道一个人在什么背景下手淫,或者他的心灵需要是什么?所须要成长的是什么?其实这里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我们内心生命的事,这对我们神修生活是有帮助的。当我了解我太用脑过度时,我可以安排一些休闲时间。的确,一些调查发现同,如果有充足的休闲,健康的团体生活,手淫的现象就会变得很少了。所以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蒋范华修女:
我们听了张修女对于自慰的解释之后,了解自慰并不像我们所想的,是与生理的需要有关;其实它过牵扯到我们在心理方面一些更深的需要。有关这一点,我想很多的弟兄姊妹们都很希望在这方面得到更多的资讯和帮助。
所以,将来我们会开辟另外一个特别的栏目,与各位这个问题。谈到这儿,让我想到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我要给你们牧者〕对谕第四十四号,谈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正确的了解性教育,会使人明了并且实践人类爱的真谛。司铎候选人须以成熟的情绪,也就是以〔明智〕去抗拒对他造成威协的事物。对于身心的反应有所警觉,重视并尊重男女之间的人际关系。藉着适当的教育,能对真正的友谊提供宝贵的协助,效法基督在世时度过的友爱榜样。〕
张曼琳修女:
天主教的教理认为性教育也会帮助一个人能自我整合。只有整合的人才能够完整地付出自我。的确,最近我们特别重视性教育的培育。这可以由我个人的经验谈起:记得我刚修道时,以我的年纪来说,当时的生活也非常单纯,连我们修会的会规里面关于独身、以及独身的一些规则等等,都非常简单。可是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期,很多资讯都开放了,男女受教育的机会也都均等,于是我们有机会接受很多教育。不论男女,我们都有机会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尤其关于性方面的知识。这段时期以来,许多人把它当做一种科学来研究,因此有不少关于性、它的内容和它的一些反应的研究。
詹德隆神父:
现在入会的或入院的,应该都是二十同,岁以上的人,大概都不是小孩子了。所以在加入修道团体以前,应该已经有相当的性教育才对。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发现,入修院的人所具备的性教育非常贫乏,所以必须补充。如果在候选人入修院以前,就能与他有些接触,并有神师辅导,应不难发现他对性、性爱、男女的关系、爱情、婚姻了解的程度。如果太少,则应该在他正式入修院以前,提供他较完整的性教育。这样做,也是为了帮助他做一个比较明智而自由的圣召抉择。但即使入了修院之后,我想无论如何必须还要不断地提供应该广义的性教育。一位作神父的,必须对婚姻生活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才能尽好他神父的职务。比如,他会有许多机会辅导一些度家庭生活的夫妇;主持婚礼时,须要讲篇道理。所以教会这些年来,的确在性教育、对性的认识、性和贞洁愿的关系和独身的意义等等,做了许许多多的探讨。我们借着这些较深入的认识,得以更深入地统整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不论是参与牧灵工作或社会工作;在为不在天主的神国工作的时候,变得更有效率,而个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唯有一成长的人,才能够传播真正的福音,一个活的福音;因为我们是用我们的生活来做见证。如果我们这些作神父的,能够完全吸收教会现在对爱情、男女关系的基本的思想,对任何人都会很有帮助的。他不要想〔我没有他们那些度婚姻生活的人那么多的性经验,所以我很难跟他们谈话。〕我觉得这种论点并没有太大的道理,因为我也是人,我也有这些基本欲望、需求,我也遇到这方面的困难与挫折,我有足够的经验可以了解别人的痛苦。同时我也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在信仰上他们比较没有的观念与资忘记讯。如果我还有一些同理心,对社会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当然我会更容易达到我的目标。
蒋范华修女:
两位地对专家都提醒我们性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们了解,当我们修道人自己对于性教育有某些认识的时候,在福传的服务上,实在可以帮忙其他的弟兄姐妹澄清并面对这些问题。现在我想请修女再从修女的角度,向我们谈一谈在修会里,特别是在一些助人成长的辅导观念中,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呢?
张曼琳修女:
各修会现在都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贞洁愿和性教育的关系,也向导师们指出这方面成长的重要性和处理方式。我想现在的导师大概都需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知识及了解。万一导师做不到,该怎么办呢?那么至少在听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感到惊讶,或是纯粹用道德的眼光来判断。即使是追随耶稣的人也须要帮助的弟兄姐妹能和一些专家交往,必要时接受一些帮助或治疗,我觉得这是很重要。
蒋范华修女:
希望三位专家在“天主教的性爱观”这个栏目里,针对“性功能”、及“性冲动”三个主题所做的澄清与解释,可帮助各位对“性”有一些比较全面并且健康的认识。同时,也帮忙我们了解,其实在我们的献身生活当中,很重要的是用健康的态度将“性”整合在我们和基督的关系里,而不要习惯性地消极打压,甚至以全盘否定的方式处理它。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辈子的事。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如果我们这些献身的人和我们奉献的对象-基督,本身没有一个既深刻又长久的爱情关系,我们所得的这些知识,都只是一些无用的空想罢了。所以让我们彼此努力,好不好?

    第二集 为基督守独身的意义
我们这些做神父修士修女的,大概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过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这些神父修女为什么不结婚”?每次当我们遇到这个问题时,可能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个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度独身生活?是出于惧怕或逃避婚姻生活?我把为基督守独身当作一种负担?或是天主的恩典?”在“为基督守独身的意义”单元里,我们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划向深处。
徐可之神父:
这问题从神修角度看,就是回到我们人性最核心的本质,我们人的这颗心。最重要的是在生命中找到最宝贵的那一位:就是我们跟基督之间的关系。基督现在看不见,可是他是真真实实的一个人,具有我们人性的一切。他是活生生的一位,而不是存在我们想像中的假人。虽然我现在看不见他,但还可以感觉得到他的临在。如果没有这个,我说最好不要修道,因为修的就是这个。如果能慢慢培养出这种感情,感觉到在基督身上我找到了我这颗心,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忠贞了。这一生,我已经找到了我最宝贵的这的位,我不会再跟别人共此一生了。就是这一位要与我天长地久、永结同心,也就是老话所谓的“天作之合”。人的天性就是这样,找到了自己最宝贵的那一位,一生就是这样忠实到底。
蒋范华修女:
徐神父所说的话,使我想到一位神修大师对于为基督守独身的定义。他说:“为基督守独身,并不是舍弃什么,而是找到了”。这个定义多漂亮!詹神父,你认为很多人可以过这样的独身生活吗?
詹德隆神父:
在我们教会里,认为神父、修女、修士的独身奉献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我们也必须记得,教会里过这种独身生活的人,是极少数的:我想不到百分之一。因为它不是在天主计划内的,意思是说,不是天主为所有的人所预备的生活方式。据我了解,“独身”特别是奉献的独身,所指的并不只是在身体方面没有与别人建立性的关系:而是即使在心理、精神平面上,也没有这种唯一无二的、属于我的人。所以,并非只要我们中间没有性的亲密关系就一切都好,因为事实 并非如此。像婚姻生活也是一样,在我们人格的成长的历程中,当我们年龄较长,婚姻生活也比较成熟之后,可能“性”的幅度并不会沾这么多的空间或地位;一对夫妻,彼此会觉得我们这两个人好像是永远分不开,这在婚姻生活的上下文中,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在两个度奉献独身的人中间,有这种永远分不开的心理,我认为这就不是我们教会所讲的奉献独身了。所谓“奉献的独身”就是一个修道人,把整个的“性”的能力,把他表达“性”的方式,转化成一种博爱的精神。因此不仅他不再属于任何单独的一个人,即使他的情感、甚至他的思想,都不单独属于另外一个人。因为他是完全属于基督和属于基督内的兄弟姐妹,以及凡是需要他的人。
蒋范华修女:
所以独身奉献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为天国而自阉的生活,是一种面对基督有一种“心有所属、情有所钟”的专注。就是这种专注,使我们把对于某一位弟兄姐妹的“私爱”化成普及丛生的“大爱”。
詹神父提醒我们其实过这样独身生活的人,不到百分之一;可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会仍然坚持这样的独身制度。现在我们就请詹神父来跟我们解释一下独身制度的历史。
詹德隆神父:
教会的独身制度非常古老,好像耶稣复活之后没有多久,就开始有人为了耶稣基督而守独身。最早的时候,大部份是一些女性。教会初期,教难频传。所以很多人一生中有相当具体的机会,或者有相当的可能性,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信仰而殉道。等教难时期过去之后,愿意过奉献独身生活的人增加了很多;那大概是因为没有机会殉道了,所以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对耶稣基督无条件的、完全而彻底的爱。“独身”是教会的一条法律,身为天主教的神父必须要遵守这不结婚的法律。在未来,这法律看起来也不会有所变更,因为不仅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召开之际,讨论过这个议题,在大公会议结束之后,在一次世界主教会议中,也详细地讨论了这个问题。结论是:绝大部分的主教们认为,虽然司铎的生活与“守独身”是可以分开的,但是他们绝大部分也都认为,独身生活很适合司铎。所以教会目前主张愿做神父的人,必须要有独身的特恩。用“特恩”这个字,是指度这种独身生活的天主的一个礼物。所以如果天主不给这守独身的特恩,也就等于天主没有给他做神父的使命。所以目前我们的情形是这样,神父过独身生活,是因为天主愿意给他这个礼物。如果天主不给他这个礼物,那么他就不用当神父。不过这都要在做神父之前看清楚。
蒋范华修女:
既然独身生活是一个恩典,是一个天主的礼物,那么究竟有哪一些记号可以帮忙我们辨识,是不是天主召请我们过这种生活呢?
詹德隆神父:
我觉得最基本的标志是对耶稣基督的爱,就是我愿意跟耶稣基督建立这样一个爱的关系。我认为不结婚就可以表达我对耶稣比较完整而彻底的感情,这是一个必须并且是基本的条件。如果一个人很想当,但只是因为教会要求不可以结婚,所以他就不结婚;我觉得这个理由是非常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份对耶稣基督的感情。动机应该是基督自己也没有结婚,所以我原意就这一点上效法他。不过,除此之外,还须要一些其他的标志;比方说,一位神父不仅应具备过婚姻生活的能力,同时对婚姻生活或对爱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渴望。意思是说,在他的生命中,他会认为婚姻或爱情是非常好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愿意把它当做礼物献给天主。如果他对婚姻没兴趣,觉得麻烦,就可能表示他没有圣召。另外一个标记是对感情、欲望、性的欲望,有相当程度的自我控制力。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记号。如果一个人非常爱耶稣,可是他无法适当地过一个完全的禁欲的生活,那么他就不适合做神父,但这须要经过长期观察才可以知道。
张曼琳修女:
我觉得蛮重要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独处的能力。意思是,除自己有能力与他人同居共处之外,也能够独处。特别在独处时,不会感到无聊寂寞,或者是把独处当做是一逃避,这种品质值得加以探讨。另外一点,我觉得是依赖性和独立性。人在团体里,彼此建立一种相互的关系,大家发挥团队的精神。这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动机,而并非藉此依赖别人以获得某些安全感。
蒋范华修女:
我想一个过独身奉献生活的人,他度独身生活的方式以及感受会经过许多不同的阶段。就如同一般过婚姻生活的人一样,谈恋爱的时期与婚后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而结婚初期与结婚中期、后期又不一样。虽然我们过的是独身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辈子就停止在恋爱阶段;或是因为自己没有这个恋爱的经验,所以就没有后来阶段。我们随着年龄变化,对异性也会有比较不一样的、或是其他的渴望、态度及立场。我们要很实际地来看这个问题。事实上,有很多过婚姻生活的人,在婚姻生活的历程中也没有成长。一个人已经到四十岁了,还在注意二十岁的女生,也就是说他的心理是停留在恋爱阶段的。我们社会上很多这样的人,他好像一直需要被一位年轻异性所肯定,所以他自己没有长大。修道人当中,我想也有类似的例子。这样的人一辈子在这一方面没有成长。
蒋范华修女:
所以中国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每个人在生活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学习。我想请三位专家谈一谈,在修道生活中我们碰到的一些危机和挑战的原因,它们会不会与当初促使我们决定入会的原因有关呢?
詹德隆神父:
过独身生活的人的性心理也应该会有一些成长,会经历一些阶段。这些阶段与修会或修院的培育是两码事。我的意思是说,不能说初学是怎么样的性心理,念哲学是怎样的性心理,这不是一起同步的东西;而且性心理成长相当受自己过去成长背景的影响。总的来讲,一位二十五岁的神父与三十五岁、甚至五十岁的神父守独身时,在感觉上是不太一样的。因此,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必须要重新检讨自己对异性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譬如一位五十岁的神父,也许他发现有几位女性非常依靠他;这些女性可能是修女、教友或者是贞女,而她们生活的意义多少与这位神父息息相关。如果这位神父以此为乐,我觉得他所活的贞洁就是不够纯净、不够成熟。如同一位度婚姻生活,年满五十岁的先生,对他太太而言,可能这位先生对她很重要;还有对孩子而言,他们的爸爸很重要。而对一位度独身生活的神父来说,他自己在二十五岁选择独身时,他也放弃了这个。那时候,他也没有办法预想他在五十岁时候,会有这种感受。如果他一直以二十五岁那个时候的看法来看独身,到五十岁的时候,也许他就已经离开了这个独身的心态;因为他觉得他生活的重大意义是在于有这么多人依靠着他。本来一位五十岁的神父,应该愿意这种情感的圈子里退出来,对他周围的女性说:〔我希望你所靠的是天主,而不是靠我。我鼓励别人去依靠天主,而不来依靠我〕。这点有时候很难做到,因为有时候,妇女们其实非常渴望在她们的生命中,有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很多妇女生命的意义常有赖于她们所支持的某位男性的成功。所以,我觉得比较年长的司铎,必须深入地去思考这一类的问题。
徐可之神父:
总的来说,当我们比较年轻的时候,比较容易有一些像为教会奉献、要帮助很多人得救的理想。但是,可能这些理想的背后,常常会包含与我们自己家庭背景有关的某些因素。可能个人不自觉地会在这些理想中,去满足过去的家庭中最缺少的。比方说,最明显的例子是:某人愿意入会,或是度独身生活;动机在于感受到团体生活很温暖,大家都很有爱心。这可能是他在不知不觉中,所感受到的最大吸引。大家彼此的帮助,可能是在他童年背景中,最缺少的东西。因此,他就会说:〔啊!这是我的团体!〕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们就会发现基督对他而方言,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他只不过是感觉到对人有寻求温暖或是安全感的需要。当然我们可以慢慢告诉他,修道生活重要的不只是这方面,更重要的是与基督之间的关系。因为事实也告诉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个案,所追求的是人性的温暖与安全;可是到后来,慢慢觉得在团体里得不到时,就会衍生出很大的困难。
张曼琳修女:
我和徐神父有同感,因为毕竟修道生活的团体不是一个家庭的团体。每位修道生都是一个蒙天主召请的团体成员,这团体不是一个家庭,它有其特别的神恩。我想如果一个人进修道院是为找妈妈的话,如果有一天在团体里没有妈妈了,他就不能过日子了。我们是基督的追随者,彼此都是在不同的年龄里,来追随耶稣基督,所以大家彼此很尊重。我们对老年修女有对老年人的尊重,对年轻修女我们有对年轻修女的尊重,如果一个人要把我当做妈妈,我大概会利用这个好机会,让他了解他已经不需要妈妈了。
詹德隆神父:
我觉得我们修女、修士、神父,不该认别人为弟弟。例如:我的干弟、干爹、干妈或干女儿,我觉得这些都录太对。因为我是个神父,本来我就没有女儿,即使是干女我也不要。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或是我的同事,就是教会所说的弟兄姐妹,而不是我的女儿。一位女性也不必有一位神父做她的干爹,因为我觉得这都很容易造成一些问题。比方说:如果我是别人的女儿,那好像在这个神父的生命里,我有很特殊的地位。这不仅会让很多其他的女性不太舒服,同时也会伤害到这位神父本来该有的牧灵工作。也许这位神父会觉得某位修女比较可怜,或者他可以设法多照顾她一点,可是不要把她当作一个女儿。
蒋范华修女:
.
关于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很多时候神父,修士、修女之间很愿意认个干哥哥、干妹妹,其实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干〕。换句话说,其中多少会掺杂一些〔水分〕。虽然开始时动机很单纯,可能是为了神修上的互相鼓励,不过也很可能会在这种关系中,无意识地去找情感上的补偿,以致导致一些让我们不是觉得很理想的后果。除了这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危机呢?
詹德隆神父:
一位修士在做了神父之后,会面临某些危机。刚做神父时,也许他忙着到处首祭,然后,被派遣开始做一些工作。有时候过了一年、两年,他发现虽然他是神父,好像得到了天主、还有教友们及教会的祝福,但是原来的毛病通通还在,没有改善;所以有时候,会有一点失望感,甚至灰心。那么当他灰心的时候,也许有一位妇女很愿意听他,给他机会分享,这时就会变成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失落感是由于对作司铎的恩惠还不够了解所致。有时候,有人会觉得我做了神父以后,很多问题都会自动消失,但后来发现并没有消失,所以这是一种危机。这危机的重点,跟性没有关系。不过有时候,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或者正置身于危机当中,会比较软弱。所以,我们大概不会说要等圣神父三、五年之后,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了。因此,这些离开了团体生活及修院的年轻神父,还很需要常常联系、聚会、与比他们年长一些,可是能够沟通的神父们,保持良好的交流。我想这种健康的关系会有助于决这一类的问题。
徐可之神父:
这在修道生活中,基本上我想还是这颗心的问题。如果一个结婚的人真的跟对方感情很深,两个人真的是同心一体,我想外面即使有些吸引,也不至于太离谱。同样的,如果一位神父从晋铎、或是在修道过程中,真的就是那样受到基督吸引,我想即使外面有些吸引,他也不会跑得太远,就怕我们的心空了。至于中年危机,就像婚姻生活中,夫妻一旦感情不好,就真是会出大问题。
蒋范华修女:
三位专家都提醒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其实在这些困难的背后,会有一些我们在生命成长的阶段里,没有解开的〔结〕有关轴系。当我们这些〔结〕没有解开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在我们献身生活当中,利用我们所服务的对象、我们的使命、甚至是团体来弥补我们在我们这些〔结〕里,所需要得到的一些初小补赏。
所以实际上,这些都跟我们在心理上成熟有很大的关系。表面上是〔性〕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单纯是生理方面的困难。现在我要请詹神父给我们举个例子。
詹德隆神父:
比方说,我是个神父,我以神父的方式工,付出我全部的人,把我自己献给不同有人,我所服务的这些人。如果我是整合的,比方我相当了解我自己的情感生活,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中,我可以作适度的表达。例如我现在正陪伴着一个癌症末期的病人,我会适度地向表达我的关怀。而当我处于另一情况,比方我所接触 是一个很年轻、很漂亮。非常渴望被爱的女孩子时,我知道我必须适度、而且下非常有限度地向她表达我的关怀。这样,我不至于伤害她这个人。所以有下列几种:应该有足够休闲、运动;充足的吃饭时间、睡眠、还有充足的祈祷时间。同时,也需要一些读书的时间,有时候也有一点所谓艺术方面有的生活。这些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贞洁。所以我想一位神父,如果可以好好地坐下来想一想,大概他可以知道,他可以忙到什么程度;不然的话,会开始有问题。因此很诚实地向自己的长上表达。
蒋范华修女:刚刚两位神父举的比较是有关神父们的一些例子,而修女们通常和团体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在要请张修女的立埸谈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团体在这方面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
张曼琳修女:我想维护的第一个方式,就是团体的成员的自我认识。他常常能够对自我有所认识,觉察到自我的成长和自我统整。他需要常常反省他的祈祷生活、他的使徒工作,以及和基督的关系。在团体里能够彼此做一些分享,分享他们在使徒工作中的成就、困难;表达一些信任,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并分享一些神修经验、和别人交往的经验、或是分享一些成长的经验。团体里如果有好的礼仪,或是利用大家共同庆祝生日的时候,交流感情;或者有不定期聚会及休闲生活,一起出去玩等等,也会是很大的帮助。
蒋范华修女:的确,我们在团体中的彼此接受、鼓励及谅解,是修道生活非常重要的要素,同时也是我们有福传工作上一个最好的见证。最后要请徐神父针对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督守独身的意义”,从神修的角度做个结论。
徐可之神父:
平常我跟这些修道人所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他们问问自己内心有没有体验到基督正的吸引。就像我帮助准备结婚的青年时,也会邀请双方问一问是不是真的有感情?是否感觉到我这一生,就是这个人这样吸引了我。有他,就满足了;能与他共此一生,会觉得此生无憾。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说这个婚姻就具备了一个自然的基础。至于我们独身的生活,我想基本上,对这颗心来说是很相似的;一定要体会到基督为我是一个莫大的吸引,感觉到只要有他,我这一生真的是很满足了,别的一定不是那么重要。如果是这样,修道生活就不会有问题。所以在修道生活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个人跟基督之间有很深的感情。
蒋范华修女:
在今天色情汜滥的社会里,能善度独身生活实在是天主的恩典。但是如果没有跟基督个人相遇的经验,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沙土上,一点基础也没有。我很喜欢一位著名的神学家位内神父对于独身生活的解释。他说:“为基督守独身,须要很谦逊地双膝下跪,有天主前面默观这爱情生活的奥秘。”所以有一个深刻、活泼的内修生活与成熟的人格,同时有一个团体的支持,实在是善度独身生活的三个不可缺少的柱石。今天的教会、社会非常需要一个为基督守独身的快乐的见证人。
第三集奉献生活中的友谊
一个修道人到底可不可以有友谊?如果有了友谊,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的友谊?万一不小心,这样的友谊发展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应该怎么办呢?像这一类的问题,大概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
不过首先我愿意澄清的一点是:并不一定所有的异性友谊都是有毒的,同时也不一定所有同性友谊,都是健康的。不论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在今天的社会和教会里,我们与异性大概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与接触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比较健康的方法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排经。至于同性的关系,将来我们会开辟另一个专栏。尤其可能我们会碰到所谓“同性恋”的问题。目前所讨论的,就是完全是异性的友谊。
首先应澄清所谓的“友谊”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说的异性友谊,一定不是一般人眼中的男欢女爱,只是因为工作、求学、牧民或者是辅导关系所发展的一种比较亲密的默契、甚至比较深厚的感情。三位专家对于这个专题的看法如下:
詹德隆神父:
我们这些修道人所放是婚姻生活,以及所有与婚姻生活有关的其他关系。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友谊的关系。所以人觉得在修士、神父、修女之间,有弟兄姊妹的情谊,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我们不要狭义地了解所谓“亲密关系”就是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人非常需要亲密关系,它在人的生命里,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并非所有的成人都有能力建立这种亲密关系,但大部分的人,都具有这样的能力。譬如一个做神父的,他很多的牧灵关系实际上是亲密关系;因为他有不少与他人较深来往的经验,很多时候没有秘密,有什么就表达什么。所以神父们其实有非常多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只不过他已放弃了那种建立男女感情的亲密关系;实际上,因为工作忙,并没有非常多的时间去建立很多这些纯友谊亲密关系。不过我觉得若能适度且刻意地去建立某些亲密关系,特别在自己的团体里,是很健康并且很有帮助的。
徐可之神父:
我希望我们都有不分男女的友谊。由于时代的需要,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与异性、同性都有许许多多的交往,因此友谊这一方面,也没有什么异性友谊与同性友谊的区别。从一个修道人的角度来说,他在交友的品质上,不该有什么太大的差距。我想一个比较成熟的人,能了解两性之间有许许多多的差异,在与异性交往中该把持的一些范围、彼此的尊重,以及如何在这种友谊里,使两者都变得更成熟,对基督做更完整奉献的人。我觉得这点是值得重视的。好朋友在任何的情况下都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个好朋友的意思是,真正能够助人完成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使命;这是最大的目标。如果真是这样,就真是好朋友了。如果一个朋友为了成全我,甚至会牺牲自己那真是很了不起的友谊。反过来说,如果让我们的使命受到伤害,甚至会受到彻底的破坏,那就一定不是友谊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有好朋友。就像在婚姻中也可以有朋友,可是他不能破坏或是伤害到我们的家庭生活。独身奉献生活也是一样,我们与朋友的关系,一定不能够伤害到我们跟基督之间的关系,它一定要有助于这个关系的成长,而不能把我们的心从基督身上。我想修道人不论男性或女性,在建立男女友谊当中,都会面临演变成男女朋友的危险。因为任何一件事只要我们做了选择,就是一个冒险。可是不做选择、不冒险就不能生活了。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要不断地做选择,要冒险;可是要反省才有成长。男女的友谊是如此,修道人的友谊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曾经看过这些现象,就是有的神父、修女认为修道生活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他们没结婚,所以到后来也去谈恋爱,甚至结婚;结果有离婚的,也有分居的。意思是说,他们在结婚前,并没有真正客观地去看看婚姻生活是什么,也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虑。就像青年时期谈恋爱的时候,陷入情网,陷入那种很深的、彼此着迷的的感情,那些都不是理性的。如果一个人常常希望陷入那种恋爱的滋味,并把它当做一生婚姻生活的指标来衡量的话,那种爱情是不存在的。双方一定要从里面再跳出来,变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且两个人的爱是在人格、价值观、人的成熟、工作的分享、责任的分担、彼此的关怀甚至天主的恩宠上建立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一个能够保持持续恩爱的力量。独身生活和独身生活中的友谊也是如此。
蒋范华修女:
所以两位专家对于友谊都有一个基本的肯定,换句话说,一个健康的友谊不但不会伤害我们的奉献生活,相反的,会帮助我们对于基督的献身变得更活泼有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有时候在健康友谊与儿女私情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现在我要请教詹神父的是,在建立健康友谊时,有没有一些规范呢?
詹德隆神父:
人的性生活是一定需要规范的,不同的文化会设立不同的规范。譬如有些婚姻的制度会规定婚前应怎么样,婚后应怎么样,没有规范是不可能的。所以教会在性方面也有一些规范。这本身并不奇怪,不过规范永远只不过是帮助我们表达对爱的一个基本看法罢了。所以如果没有抓住对爱的基本看法,规范的用处就很有限了。相反,如果我抓住了爱的基本精神,那些规范就会帮我实现我的精神。比方说,当我有诱惑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消极的规范〕,就是告诉我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这个时候就很有用了。比方说,我不可以有性关系,是一条〔消极的规范〕;而当我遇见很大的诱惑的时候,这条消极的规范对我是很有帮助的,是一条很清楚的界线。它能扶持人的软弱,而且消极的规范是比较容易去做好。〔积极的规范〕却是永远没有办法把它做得尽善尽美。比方说,一位先生要爱自己的太太,是没有办法完全做好。不要有外遇〔消极的规范〕,这部份非常清楚。我是没有外遇,可是究竟我有没有真正完全地爱我的太太,则常常可以进步。所以〔积极的规范〕是常常可以进步的。至于消极的规范,至少我可以说我遵守了,或者我没有遵守这个消极的规范,因此,我必须要悔改。具体的伦理规范是很重要的。同样的原则可以用在我们今天所谈的男女之间的感情、男女的交往这个题目上。比方一位神父与一些女教友及修女的来往,如果有一些基本的规范,常常会很有帮助。但是具体的规范是比较相对的,它可能在一个时代非常合适,在另外一个时代就慢慢的变得不太合适。就如同国家的法律,常常我们会觉得八十年前的法律,现在已悄太适用了,必须修改它。然而具体的伦理规范,很多时候是一样的。比方说,当我还是修士的时候,曾经请教过一位神父对于我与女孩子来往的建议。他给了我很多具体的规范,譬如,你是神父,要跟一个女孩子谈话时,就在办公室谈话,不必到咖啡厅去谈话;因为整个气氛是不太一样的,而办公室这个谈话环境会帮助维持你想要维持的一种关系。他也说,如果跟你谈话的女孩子的年龄、什么都跟你差不多,那你们的谈话一次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这是一条非常具体的规范。如果一个半小时过后,事情还没有谈完,没关系,我们可以再约另一个时间。后来我从经验里面发现这类的规范为我而言,非常有用。因为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之后,双方都会比较累,所以有时候如果你再继续谈话,可能会比较不理智。所以一个半小时后,你就说:〔对不起,现在时间到了。〕如果对方说:〔我还没谈完〕,我可以说:〔没关系,我们哪一天再继续谈〕。所以我觉得像这类具体的规范其实很有帮助。不过我也可以在完全照规范来做的同时,我心理面实际上是爱她爱得要命。所以如果我不愿意,规范并没有办法真正规范的心。但是如果我愿意按照我的价值观来生活,那么这些规范会帮助比较圆满地达成我的目标。
徐可之神父:
比方说,以拥抱为例子。在家庭中,父母一定可以抱子女 ,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虽然我们老一辈的可能很少用这种方式。特别当女儿到青春期以后,爸爸抱女儿次数可能就很少了。不过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东方也受到西方的某些影响,现在你也可以看父女之间,也会抱得很亲,对不对?父母抱子女是不会引起性方面的冲动,或是兄弟姐妹感情好,也抱,也是一样抱得很紧。可是这种拥抱不会引起我们性功能的发动,或是性方面的冲动。所以这种拥抱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然而对于一对还没有结婚,正在热恋中的青年男女而言,彼此的拥抱可能很快就会引起性冲动。所以感情的表达能够是一样的,是拥抱,可是结果与内涵能够不同。
蒋范华修女:
其实我们所说的一些外在的尺度,与个人心里的那把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张修女,我们这些修道人:修女、神父、修士们有跟异性来往的时候,容易发生一些出轨现象,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张曼琳修女:
我想两岸的修道人建立异性友谊时,发生一些困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是比较保守的。因为我自己在女校工作,念的也是女校,我就发觉在女校和异性接触的机会很少。功课那么忙,真是没有机会。那么既然不和异性接触,对自我的认识、对性别的认识,只有在和异性见面、认识的时候,才能够变得比较清楚一些。也因此得知男性是怎么样的,每个人都不同,女性也是一样,大家都不相同。可是对我们念女校的学生来说,这都是很模糊的事。我自己一直到了大学,才有这些经验。但是如果我们在大学还没有这些经验,只有在度修道生活后才认识异性,那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与异性的友谊会是一个挑战。爱和友谊之间会有某一些界限:〔爱〕是希望能够常常在一起、希望能够占有对方、对方能够是属于自己的。不仅一般不度奉献生活的人,是这个样的;过去没有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而选择度奉献生活的人,也会有这些现象、有这些需要。当他有这些需要,而觉察的时候,那么再往前走,就很可能陷入一种彼此相爱的情景,变成男女朋友了。唯有从这个情景里跳出来,才能肯定自己、再次肯定自己圣召的意义,再次更能帮助别人、了解别人。
蒋范华修女:
通常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之下,比较容易发生呢?
张曼琳修女:
修女、神父被派出去念书,或者大陆可能会有一种现象:把神父、修女送到很偏远的地方一起工作,这些是值得注意的。他们通常或是因为太没有生活经验或者压力太大,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论及婚嫁的男女朋友,或者发展一些超过一般修道人的关系、这可以说是情景使然,所以在团体生活的安排上,对陶成的了解,都很值得我们做一些反思。
蒋范华修女:
的确,友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学习。尤其当两个人他们的背景、培育
的经验、神修的经验、对修道生活的认识等等,都不相上下的时候,这样的挑战可能就更大了。固然客观的因素会有影响,不这个人的成熟度,还有神修的功力,也有一些决定性的影响力。所以其实任何一种关系的建立,以及深入的程度,双方都有责任。不过在这样的关系中,男女的角色地位实在也受了很多文化的影响。
詹德隆神父:
* 我觉得一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的妇女在感情关系上比较被动。也就是说,如果男方要求什么,她大概都准备要给。也就是说,在感情方面,顺从男人的那种心理,很多时候好像还存在。我觉得这不见得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牵涉到男女平等,以及男女有同等尊严的问题。所以在我们中国社会里面可能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有一些中国女性,至少有一部分的中国女性,从小就被培养扮演卑微的角色,所以很多重要的抉择轮不到她们来做。因此,后来等到她们长大了之后,有关跟异性感情的事情,也会很自然地采取较被动的态度。有时候,结果她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 蒋范华修女:
* 神父刚刚所提到的一个问题,实在很值得我们关注。就是中国妇女在感情世界里,所担任的一个角色。其实这个观点,跟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很有关系。接下来张修女要跟我们谈谈,当弟兄姊妹们在感情上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 张曼琳修女:
* 我想如果有一个这样的人不找我的话,我大概会和他细细地谈一谈吧。看看有怎么样的经验,是怎么成长的,现在的处境如何,她愿意做怎么样的选择?我们需要以一颗忠诚的心来跟随耶稣基督,而绝对不能利用任何人来满足我们自己的好奇心,或者 满足这一份友谊。当我们对一份友谊产生怀疑的时候,就需要很坦承地面对一下,找人谈一谈。我觉得这是建立友谊的必要条件。至于当事人,应该把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就是知道自己现在是谈恋爱。如果因为现在我在休假、在外进修、所以蓄意在谈恋爱,这种态度是要避免的。因为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现象。如果任由一种友谊无止境 地发展,一直到彼此变得很亲密的朋友时,这是我们所不希望见到的。所以如果万一和异性朋友进入一个很深的友谊,我觉得中止或是换地方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爱、尤其是性爱,特别是男女朋友之间的性爱,不是我们用意志力,因为爱不是完全用意志力可以控制的。那么如果外面加上时空的隔离,使我们外在的环境,使得有个距离看东西比较客观一点了。因为男女朋友会有一个现象,是发展的特别现象,我们常常发现青少年或是大学生,两个人彼此会牵着手走路,以后再见面的话,就胯着胳臂走路;再以后,则是彼此的拥抱、亲吻。如果说要让他们不要再彼此亲吻、彼此拥抱,而回到牵手阶段,只牵手走就好了,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藉着彼此的认识,爱情会越不越破除彼此之间心理的界线;到了婚姻的生活的时候,是彼此整个肉体各和心灵的结合一体,这程序是没有办法再往后倒的。如果说一个修道人在外面进修的时候,在某一个情景里产生了这种感情,那时需要即刻终止,因为它不会只停顿在这地步,它还会往前进。如果想要把它转回来,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在很多近期关于独身贞洁生活的著作里,提到不少这一类的例子。不过,在我的生活经验里,我喜欢提出我的一位朋友的经验。她跟我说,如果她再有一次机会,她不愿意和一个神父进入这么深的感情,然后再付出许许多多的痛苦与时间,从里面跳出来。不过她也认为,在付出时间与精力从里面再跳出来以后,她变成了一个党不同的人。而有过这经验,也是不在话下天主的一个恩宠。
* 蒋范华修女:
*   所以我们与异性的感情经验,如果可以走得出来,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处得好同,对我们的奉献生活来说,可以是一个踏脚石。也同时可以帮忙我们和基督有一个更密切、更深刻的投身。可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所带给我们的一些有性的讯息,都是完全是从享乐做出发点的逢场作戏。象这类的观念、多多少少对于我们修道人也会有影响。
* 詹德隆神父: 
*   好象许多媒体所主张的,也是这样的一种纯粹的性关系、性爱。其实说它是性爱,好象也不太对劲,因为它只能是一种性的发泻,或是性的冲动,里面并没有什么爱。那这个到底好不好?教会认为,人与人之是这么亲密的关系,假如只是表面,那么连他所得到的娱乐,也是非常有限而短暂的,而且事后常会让人觉得不是很满意。
* 蒋范华修女:
*   一路谈来,好几次我们都谈到成熟的人格与健康友谊之间的关系,那么到底有哪些记号呢?
* 詹德隆神父:
*   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会尊重别人,会从别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会设想:如果这个人继续这样跟着我,后来会怎样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在人格心理上,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我成熟度,是一个成熟的记号。但是很多男性达不到这个目标,他一直是以自己为主,因此许多与他来往的男男女女,都很容易补利用。他并非故意在利用别人,而是还是没有走出他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阶段,还没有达到平常我们所谓的〔亲密关系〕的阶段。所谓〔亲密关系的阶段〕是说,我不仅了解自己,也接受并且面对我的限度。同样,我也可以接纳别人的限度、困难,接纳他们可以有他们自己的目标。所以我觉得这比较是心理成熟度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这个成熟度,但是能好好遵守所有的规范,大概还不至于伤害别人;我非常尊重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把别人当作人,考虑到他的背景、性格以及价值观后又改他当作天主的肖像,很不愿意以任何方式伤害他,我觉得这是蛮高贵的一种心理态度。很多时候,〔占有欲〕是自我不成熟的一种表达:因为我怕你跑掉,所以我要占有你;好像你是我的,你属于我。因为你属于我,所以我对你好一点。这些现象,在人格上都不是很成熟的心态。如果基本上我能接受我自己,包括接受我的限度,我也就不会想要去占有任何一个人,我能给别人生活的空间以及表达自己的自由。固然连爱情本身,也会有某一程度的占有,不过爱情虽然是排他性的,但其中包含很深的信任。当我认识你与你的价值观时,我会信任你。因此论你门什么,基本上我都会相信你所做的,不会违背我们中间爱的盟约。所以〔占有〕往往是心理上一训不够成熟的表现中。另外要说的〔自由〕就是说,我生活的方式,是我自己愿意的。我愿意这样生活,愿意这样跟别人建立关系;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是一个自由的人,所以也会非常注意对方的自由。我愿意尊重对方的人生观,而不愿意利用别人。因为我可以我自己的主人,因此我希望你也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即使一个最圆满的性关系,也会有它身体的表达,不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友谊的核心。所以两个人可以说在价值以及人生观的平面上,彼此可以勾通。所以当身体、情感、精神整合在一起时,才算是一个很丰富并饶具意义的人际来往。我想所有的人际关系同,至少可以说是男女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都有这三个幅度。
* 蒋范华修女:在这个栏目当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独身生活实在是一个天主的恩典。如果在独身生活中有健康友谊的经验,那更是恩典中的恩典了。但在这里并不是说,我们过独身生活一定应拥有这样的友谊。只是一旦有了这个友谊之后,我们须要学习去珍惜、尊重它。而成熟人格是维举这类友谊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一个人有成熟的人格,才会真正学习如何去尊重、爱惜对方。在付出感情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尊重对方的身份以及他对天主的承诺。同时 我们可以问,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找什么?还是我自己的好处?因为这个问题常常是真爱的记号。我们也可以问,像这样的友谊是不是帮助我除了关心这位之外,也更把这样爱情的经验散播到我所服务的其他对象身上?比如说,我的团体、我在堂口听兄弟姊妹们,更体会到他们的需要,对他们更有爱心等等。同时也问一问自己,像这样友谊,是不是帮助我更融入我的献身生活?对于基督有一个更深刻的祈祷的经验?还是这样的友谊只是使我越来越把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最后我们还可以问问自己:这样的友谊是不是帮助我以开放的态度,与我认为可以帮助我的第三者谈一谈,因此而得到一些帮助与指引?不仅帮助我自己,也帮助对方在这样的友谊上成长?希望这几个建议对各位在度独身奉献的生活时,面对友谊在一些具体的参考价值。
* 第四集
* 性、伴你一生
* 蒋范华修女:
* 性的成长与我们生命的成长其实是分不开的。在今天“性、伴你一生”的栏目中,要谈一谈性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两个相关的问题:自慰与自我界限。首先,我们请张修女谈一谈“性”的基本特质。
* 张曼琳修女:
* 我想性最基本的特质是,它是全人的。因为性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人际关系、自我观以及对别人的看法。性包括一个人从受孕到死亡整个的发展,即使性的发展也需要涵盖在里面。怎样的涵盖才算是完整的呢?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只是生理方面,例如我们生下来就是一个男性或是一个女性,虽然这是最基本的,但性既然是全人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我们的知识领域慢慢开拓时,须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内心生活,这的确是值得现代人掌握与了解的。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的层面: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为自己的,我们都生活有一个社会里。两种不同的性别及不同的年龄层,使得两性在社会关系中所要建立的沟通、交流及分享等都变得不一样了。
* 性别影响性内在的某些行动与感受,而人际关系则会影响我们的情感。所以性和情感生活彼此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最后还有道德观念:性的关系除了上述的几个层面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应有的一些规范。它会使人的存在达到人的尊严,并在这种交流中表达出他自己。人是身心灵的结合,所以性也影响着我们心灵的生命。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学习关于性发展的研习,我发现将这六个特质涵盖在全人的发展里,对身为教师及修女的我很有帮助。以后再看性的时候,不再是纯生理或情感的,我会觉得其余三个层面也非常重要,也很容易逐渐在思维上将它们统整为一,并寻求新的发展。
* 蒋范华修女:
* 张修女,您说性是从出生到死亡,一直伴随着我们。性到底分成几个阶段?
* 张曼琳修女:
* 一个健康的发展可以有几个原则:首先,发展是有次序性的。唯有前面的一个发展阶段完成以后,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不过有时会有退缩、退步的现象。我们每个人在性方面的发展也会如此,当我们对性的认知不够时,就常会停止在某一个阶段;或是当我们情感受挫时,就常会回到前面一个阶段。例如我现在已经二十几岁了,过了青年期了,可是有时候脑海里还充满着少年期的某些特质,比方喜欢用很多有关性的幻想来满足自己等,这可以说是一种退缩现象。我既然已经渐渐进入成年,满足的方式就该有所改变。另外一点就是每一人发展的过程及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探讨性的几个阶段时,要避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因为每个人的速度都不一样。
* 性的发展可分成四个大的阶段:胎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及成年期,这可算做一个整个的发展阶段。
* 在胎儿期,一个孩子的性别在母胎里早已开始慢慢发展了,目前的科技已可对在母胎里的婴儿发展,做整个照相追踪。藉此技术,可以探知胎儿的动向。发现它在母胎中有时候会伸伸脚、伸伸腿。同时我们也发现小胎儿其实很早就会触摸他自己的身体、性器官了。这些触摸对他都是蛮重要的。因为会造成他在生理及性器官上的反应;经过这样的触摸以后,他就会知道这是他的身体,不是妈妈的身体;这就是“他”,可以感觉到他自己。英文字叫Boundary,所指的是“我”和外在的界限、“我”和别人的区别。
* 下一个时期就是儿童期了。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
* 18个月到2岁,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性的模糊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小宝宝,并不清楚自己是男孩子或女孩子。
* 下一个阶段就是性的醒觉时期:2岁到6岁或7岁
* 两、三岁的小孩会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觉得那是一件非常有快感的事,因为他觉得身体是很奇妙的。他不仅要暴露自己的身体,对别人的身体也会感到好奇,同时还要做许许多多的探索。小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好奇是非常自然的,而且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是好的,凡是能够给小孩子快感的部位,都是他喜欢触摸的。我们做大人的需要了解这一点。至于六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小朋友的身体是不可以暴露的。这个阶段是他们学习最多的时期,因为他已经离开家人比较远了,开始和很多别的小朋友聚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会玩很多有关性的游戏,做许许多多性的探索。由于是在一个群体里,所以是一个社会化的时期。这种避开父母及老师的眼目,做一些认识与探索性的行为,其实是蛮正常的现象。不过,有时候这个阶段也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伤害。有些大人看到小朋友在玩性的游戏或做性的探索时,会严厉地责怪他们,很可能他们就因此产和一退缩的现象,后来在性方面甚至会有强迫性的思想或是行为出现。自慰可能和这个阶段的成长经验,以及成长时该有的教育与所受的伤害有关。下面其实是一个波涛汹涌的时期-青年时期:我们也可以将它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就是性的幻想时期。大概是十三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生理上一些荷尔蒙的作用在此时会变得非常活跃,它们会使两性的性征表露无疑。如果是男性,他就可能忽然变成一个大个子即使连声音也变了。在这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对性的反应开始渐渐明朗化,对性的关注也会逐渐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同时也是一个幻想时期。对未来的幻想,会帮助他使他的身体和他的情绪、情感做统合的准备。到底什么会使一般男性的性幻想变得活跃呢?他们大概会对由视觉所接收的刺激比较敏感。女孩子的性幻想则多半由触摸来的,她们喜欢温柔的感觉,喜欢抱着一双小猫或一个娃娃;喜欢有人能够和她接近,给她一些安慰。男性和女性面对这种刺激时,在生理上产生的反应很不一样。女孩子的性冲动在这个年纪不会很快被引起,通常只要被触摸,就已经可以满足了。男性大概不是如此。那么一个的成长会不会就停滞在这个脑海里充满了两性关系的性幻想时期呢?的确有时候会停滞在这个阶段,而一个停滞的人,他的占有欲就会变得非常强,到后来甚至连忌妒心也会变得特别强,有时候甚至有破坏性的忌妒。下面一个阶段就是在十五岁以后的性关注期: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会有许许多多的时间思想与自己及性有关的事,譬如我自己是一个男性或是一个女性?我的衣着、和同伴的关系?我的未来是怎样的?他们都是非常关心。在这个时期,自慰的现象,尤其是男性就会变得比较严重了。可是女性有另一个较为显著的严重现象,就是男性着迷。我们希望这些成长中的青年们在自我认同及了解别人方面,能够增加一些知识,例如社会经验、社交经验及对自己性别的认识等等;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成长上准备好进入下面一个阶段。
性的表面关系期或是性关系探索期:
     这是青年期的末期了,我们应将它放在高中以后。一个青年人会将注意力转向异性,同时他爱的能力也开始逐渐增强,能够爱了。他也藉约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肯定自己的性别,并了解别人的性别。这个时期也是开始交一个比较固定的异性朋友,同时再做更深的探索的时期。万一成长停滞在这个时期,同性恋的一些现象大概在这个时期就会明朗化了。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在高中阶段,差不多十六到十九岁的时候,尤其是在同性团体集合比较紧密的地方,如果表现出一些成人认为是同性恋的现象,就要格外留心了。
下一个阶段就是成人阶段:
     成人阶段是一个结果实的时期,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心性交互关系期:这时人由以自我为中心开始能够信赖、尊重别人,开始知道如何以温和的态度待人、建立深层的友谊并做更深层的承诺。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确可以谈到婚姻、建立婚姻或做一个终身性的生命抉择、像我们修道人在这个时期,对自己和对自已圣召目标都会有更深层的认识,是做选择的绝佳时机。有一点我觉得是值得对男性和女性都提出来的是,一般来说,男性在二十岁是性欲最强烈的时期,可说是性欲的巅峰时期。女性则是在三十岁或四十岁以后才进入她的巅峰期,女性对自己的性冲动、纾解之道和自我教育,在此阶段都变得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时期是持续的统整和成长的时期:
     人过了三十岁以后,从经验来讲,他已经不是像青年期一样充满了性幻想及性渴望,在这个时期,他已经和他生命中别的价值观、别的重要事务取得平衡。所以当男性或女性到了三十多岁,会希望自己能做适度成长及各种价值的平衡。另外我们要记得是:性的与兴趣并不会因为年老而衰退,凡是我们的思维、信念及行动都是和性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所有的成长也需要和性交织在一起。
蒋范华修女:
     张修女,我们真的非常谢谢你对于性心理的成长,做了这么精辟的分析与解释。
     詹神父,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
詹德隆神父:
     我听张修女讲的时候,有一点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我觉得修女讲的过程非常美好,可是同时也在省察自己的成长过程,好像我没有办法考得完全及格。或者即使及格也达不到满分,因为在我的背景里,有些阶段是没那么成功地通过。一位法国神父(他是一位伦理神学家)曾说:〔要在这个领域里,找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出过问题的人,其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长大以后,还都有一些需要补救或进一步成长的地方。
张曼琳修女:
     是的,当神父提到面对自己成长的阶段,觉得的确有些地方没有得满分时,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画面。我想我们在学走路时,一定会摔倒,会有很多不是我们想要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
詹德隆神父:
     天主教教理有关第六诫那一章里,我注意到有好几个地方提到类似您刚才所讲的〔跌倒〕。就是说我们性心理的成长,不可能是完全顺利的,所以在失败发生时,我们需要别人的协助,给我们再站起来的机会。譬如在谈到自慰时,教理也说这是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当然它的对象主要是成人,而成人应严肃地面对这个问题。但除了看客观的道德责任以外,也要考虑到有时人会受媒体、社会及习惯的影响,有些人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弱,所以有时可能当事人对他的行为也没有完全的责任主,必须要做一个较全面的伦理判断。
蒋范华修女:
     其实自慰是很多年轻的神父、修士、修女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想请教詹神父,到底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容易养成自慰的习惯呢?
詹德隆神父:
     基于前面张修女所讲的发展的背景,看起来可能是当我们还在母胎的时候,就有类似自慰的一些行为。等我们长大之后,也许因为遇到生活的某些挫折,或者在人际关系上一位长辈或同学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难过或很孤独,于是就会自然而然用我们从母胎开始一直延续到婴孩时代,安慰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满足自己。其实很多时候,这与性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寻求一种快感,以弥补我们另一种的难过。不过很明显的,这当然不是最成熟的处理方法。但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即使现在有人待我们不公,或对我们有某些过大的压力,如果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就不必借用其他一些外在的方法来安慰或者鼓励自己。在我的辅导工作上还遇见另外一种情况:一个人有时候会因为对自己不满,因而产生一种飘浮的罪恶感。虽然不见得知道究竟是什么理由,也没有做任何很明显的,对不起良心的行为,反正就是对自己不满。然而有时因为生理的关系,产生了强烈的性欲望之后,有了自慰行为,事后他就会有罪恶感。而原来他那种飘浮的、不清楚的罪恶感也因此找到了一个具体的理由。
蒋范华修女:
     它在伦理上到底有多严重?
詹德隆神父:
     性功能及性器官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中表达彼此的爱情。双方之间的爱情是须要用身体、感情、友谊及心灵一起来表达的,凡是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的行为,例如一个没有任何对象的性行为,就是极不完整的。所以自慰在道德上的问题在于:它是一个不完整的行为。所以我想教会大概看到这一点,因此说自慰是一个严重的错乱行为。不过,以青少年为例,我们了解荷尔蒙的分泌使他们自己无法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当我们面对他们时,一般的牧灵态度会认为自慰不是很严重的行为,它只是一个标记,让我们了解这位年青人还必须继续的成长。
蒋范华修女:
     如果您是一位神师,遇见一位准备晋铎的修士。他在长期培育阶段中,有一个相当严重的、并且频繁的自慰习惯;或是一位修女在发大愿之前,好几年有这样的困扰,您愿意怎么样帮助他?会不会鼓励他(她)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走圣召的路?
詹德隆神父:
     我们教会要求神父修女度一个完整的贞洁生活,当然教会也了解可能有时候一个会跌倒;不只在成长的时候,即使在长成之后,有时候可能也会有这一类的失败、挫折。问题是如果是一种习惯性的,也就是很经常的、必须要有的强迫性行为,那么我们要问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度独身奉献生活的能力?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并且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约束,意即无法结束这种很频繁的习惯,也许我们就要看他是否较适合度婚姻生活?它是大部分教友的召唤,所以这里没有一个很绝对的标准。不过教会的要求是很明白的,所以神师也要设法好好地去帮助当事人做分辨,无论如何,我觉得我们越成熟越是要学习开放自己,付出自己的爱。同时,对自己的圣召牧灵工作的意义的信心,这些挫折我想会逐渐地减少。蒋范华修女:
     现在我们要听听徐神父从灵修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徐可这神父:
     我们不论从神修或牧灵角度看,都会考虑很我因素。比方说,一具小孩子在他的家庭背景中,从小跟小朋友一起玩,小孩也不懂,尤其是小时候以还不是教友;于是有时候他们会玩性游戏。问题是小时候有这样的习惯,后来到了青春期可能就会开始有自慰行为,可是他觉得所听所看的都是很自然的事妇,没有什么伦理道德的问题。不过慢慢经过宗教的培育,或者后来他想修道,知道这很不对,就会觉得很焦急,特别在修道生活中。如果有人以前就有这些不好的习惯,或背景带给他一些无知的影响,我们就该当尝试去帮助他,就是将他的注意力慢慢转向别的范围。最好不要老是想伦理上讲自慰是很严重的,因此一碰到这问题就紧张。结果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紧张,性功能越难控制。所以最好的办法努力调整我们的心,如果真要度独身生活,就要与基督之间慢慢建立一个这样的关系:我的生命就是为你,你知道我完全是为你。过一段时间自慰就会慢慢减少、紧张会慢慢放松。
蒋范华修女:
张修女,您刚刚在给我们解释整个性心理发展的时候,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关于自我界限的问题。您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健康的“自我界限”,与我们所度的奉献生活之间,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张曼琳修女:Boundary的意思是要有一个“界限”。我们爱别人时不仅要爱得明智,并且还需要保护自己。因为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天主恩宠的世界,可是不要忘记它也是一个充满人性软弱的世界。一个女性在她成长过程当中,需要保护她自己,使她的心灵与身体不受到侵犯。有一天,我问一位小朋友:“老师告诉你们,当陌生人跟你说话时,你应该怎么办?”他说:“陌生人跟我说话的时候,我可以好好地回答他。但是当他要碰我身体的时候,我要告诉他说:‘这是不可以的’然后要回去告诉老师,回家告诉妈妈。”我觉得这样处理实在很好。在中国男性第一,男性最重要,男性可以对女性做许许多多的要求,这是一个蛮严重的现象。所以我觉得在我国对女孩子的教育里,从小在告诉她哪些范围是属于她自己的;女孩子需要表明这是她的,不是所有的女孩子小时候看还不清楚这个界限,所以对谁都信任,那就有危险了。我的确愿意呼吁我们的女性同胞,同时也呼吁我们的男性同胞了解男女之间要有界限,有一个他们彼此值得尊重的范围。人是不可以随便侵犯人,也不可受人侵犯的,特别是女性。如果一位女性还不知道她自己的范围是什么,就要去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关于性的范围。或是对异性所表达的语言,能够觉察出有哪些地方已经侵犯到性的范围。如果觉察不到,可以找几位认识自己的朋友谈一谈,大概他们会提供她一些意见,所以认识自己的范围可以是建立界限的第一步。第二个我想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性侵犯、性的语言、性的某些隐藏着的动机,要有心灵的敏感度,我想一个女性需要常常用醒觉的眼睛去看、去了解,同时要对所传达的一些讯息要有适当的反应。
蒋范华修女:
詹神父,不知道您听了张修女的分享之后,有没有什么新的灵感?或愿意补充的?
詹德隆神父:
我也觉得“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实际的生活经验里,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性的界限较会面临考验。因为在某些情况之下,我们受邀,甚至被鼓励去打破一些界限。譬如办告解的时候,我会把我良心最深处的东西让另外一个人知道,所以某种界限是没有了。当我找神师、辅导谈话时,我就必须把很多内在的,非常属于我的东西,以信任的态度让对方知道。虽然那时好像没有界限,不过,性的界限却要常常保持。虽然有时的确不容易做此分辨,但是我想最重要的责任还是在于听告解司铎、神师、老师及辅导者,他自己要尊重对方:向他请教的人,或是求助者性的界限。即使如果辅导者本身没有守好这项原则,当事人自己也必须很清楚地肯定性的界限;虽然在心灵方面可能必须讲很多非常属于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话。
蒋范华修女:
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要请两位专家对于这么复杂的性心理成长的历程做一个总结。
詹德隆神父:
我们的教会特别是从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之后,重新肯定了天主是造物主,他所创造的世界非常美好,因此教会很注意环保。不过在天主的创造中,同时也在人的生命当中最宝贵、最美丽、最吸引我们的是爱。所以如果我们从一个很积极的态度来看性、性爱与男女的关系,我们的基础就会比较稳固,也比较合乎天主在圣经里的启示。所以虽然我们承认人在“性”这个领域里容易受到诱惑,容易犯罪,但是我们还是要建立一个健康的性心理,对爱情也有一个积极的肯定,这是我们求来能够幸福地过修道生活的最佳途径。
张曼琳修女:
持续的成长、不断自我认识、自我觉察,很诚恳地在基督耶稣内认识自己。在紧密跟随耶稣基督之余,我们也能将周遭的生活集中于这样的一个目标上:深刻的祈祷生活,定时的进修,有活力的牧灵工作、某种能力的培养及建立团体生活。把那些要比别人表现得好的竟争,还有自我逞强都放在一边;很谦卑地为基督的爱,将外在的生活、内心的生命与跟随耶稣基督整合起来。不要对自己的跌倒失望,也许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帮助我们更成长、更往前走的经验。
蒋范华修女:
专家们帮忙我们意识到性伴您一性,实在是一个在天主的恩宠内,需要继续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
第五集同性恋
今天要与各位谈一谈关于同性恋的问题。一九九六年天主教教理第2358号提到:“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兄弟姊妹们,在面对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希望可以给各位一个比较精辟的分析和回答。
麦安泰神父:
我们在初期培育中,我们常面临一些人格成熟以及性和灵修发展上的问题。不论是修士们或是导师们,常常会问到底所谓的“同性恋”与“异性恋”有什么不同?
詹德隆神父:
我自己在做培育的工作时,很多次也碰到这类问题。最近几年,媒体对同性恋讲得比较多。电影、报纸、杂志上都有这方面的消息。不过我发现纵然如此,很多人对这问题还是不很了解。另外还有一些很普遍的观念,我觉得也需要澄清。譬如说,有时候我们会以为一个外表长得像女孩子的男人可能是同性恋者;实际上很多时候,一位同性恋者可能具有相当的男子气概。所以我们这种普遍的看法实际是不太正确的。
蒋范华修女:
我们究竟如何去分辨一个有没有同性恋的性倾向呢?
詹德隆神父:
第一:就是分析一个人睡觉时所做的梦。假如他的梦牵扯到性的方面,而梦里性的对象又常常是同性恋的话,这就是一个标志。
第二:同样一个人白天做白日梦的时候,如果最自然的性对象又是同性的话,这又可以是一个标记。
第三: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来往的时候,也发现常常自己会特别喜欢某位同性,而且对他有一种性方面的欲望。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三方面都同时存在的话,我们便比较可以说他有同恋的性倾向。同时,专家们都认为同性恋要到二十五岁才可以真正确定。因为在二十五岁之前,有些人在成长的历程中,仍然在摸索,慢慢成长。
蒋范华修女:
您说我们的性倾向要到二十五岁以上,才比较稳定,那么年龄是不是一个很死板的一个指标?还是有它的弹性?
詹德隆神父:
二十五岁是我们平常的标准,偶尔有人因为背景的关系,即使到二十五岁还有成长的余地。不过一般而言,二十五岁以后要改变性倾向,可是自然地改变,则是少之又少。其实平常在青春期,不论男孩子或女孩子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及感受,也会观察自己的身体。慢慢地,他们也会对其他同性的身体与外貌很感兴趣。再过一些时间,等自己对自己的性别比较有信心之后,就会只对异性发生兴趣。但每一个人的过程不一样,有些人停留在对同性有兴趣的时间比较长,有些人比较短,不过大部分的人多少都会有这样的时期。所以如果我们做比较深入的反省,就都能了解同性恋倾向大概是什么;因为我们多少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至于异性恋,其实也差不多。偶尔了会在梦里或想像中出现与同性有性关系,或者对同性有特别的兴趣,不过那都是比较暂时的;一下来了,一下就过去了。而大部分的人,性兴趣的对象还是异性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与人在性方面的欲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几乎只能想到同性这方面,虽然他们在我们社会里占少数。根据专家的观察,在一般的社会团体里,大概有百分之四左右的男人有这类基本的对同性的性倾向。当然另外百分之九十六的男人,他们最主要的性兴趣是针对异性。在女孩子方面,大概同性恋的比例比较低,约占百分之二。
蒋范华修女:
一个度婚姻生活的人,是不是同时也可能是一位同性恋者呢?
詹德隆神父:
是有这个可能,少数人会同时对两性都有一些性的欲望,平常称为“双性恋”。虽然这种人有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对同性有兴趣,但从伦理的角度来看,当然我们会认为他们必须要选择异性恋这个倾向。虽然双性恋的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我们也可以问对同性有兴趣的倾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人会比较喜欢同性?有关这个问题,天主教教理认为专家们到现在为止还不清楚。专家也说,几乎绝大多数的同性恋者不是自己选择这种倾向。大部分有同性恋倾向的,是在生活中逐渐发现他自己是是这样的。既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那是怎么不的呢?大概二三十年前,大部分的心理学家会认为是一个人小时候在家里,跟他的父母有不正常的关系所致。比方说,特别是男孩子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近,而父亲不喜欢他、拒绝他。这种背景有时好象会造成这样的心理。不过,这二十年来,很多实际的研究发现,不少有同性恋的人,并没有这样的背景。所以,大家都去寻找其他的理由及起因,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想法,是认为,同性恋可能是先天的。有人以双胞胎为对象,做了一种很奇妙的研究。他们不论是两个女的,或是两个男的,都是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然后这个受精卵分了,所以这一对双胞胎的遗传基因完完全全是一样的。十年、二十年以后,如果其中之一发现自己是同性恋者,我们就可以了解他的双胞胎弟兄或姊妹怎样的性倾向了,这项研究显示,一对双胞胎两个都是同性恋的,大概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普通在一个家庭里,在兄弟之间或者异性卵双胞胎,同时两个都是同性恋的比例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以上。所以很明显的,好象有某种遗传在作祟。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说,解释同性恋来源的一些解释中,最普遍的有两种不过还没有定论。
蒋范华修女:
     教会现在对于同性恋有怎么样的看法呢?
詹德隆神父:
     教会对同性恋的看法主要是有两点:第一,教会认为同性恋倾向不是个人自己的选择。个人只不过是〔发现〕他自己是这样的而已。既然不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就不能说他在道德上有任何问题。而教会也知道,有这种性倾向的人,他很自然会遇见许多困难。比方说,如果社会知道他有这种倾向,可能很多人会排斥他。他个人也会觉得自己不圆满,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同时又不能结婚,所以这又是另一个非常大的困难。所以教会的团体应特别关心这样的人。但同时教会也要求同性恋者要保持贞洁,也就是说,他一辈子不能过一个有性行为的生活,  虽然达到这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的性倾向并非出于个人主动的选择,不像我们当神父修女,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所以教会认为我们教友当中偶尔有这样一位弟兄姊妹,我们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使他能成功地度贞洁的生活。教理里也说当事人会觉得不容易过这样的生活,须要学习,有时候 甚至也可能会跌  倒,就好像参与了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痛苦一般 。很多人会怕有这样的朋友,怕与这样的人交往;其实并没有什么危险。我们做教友、神父及修女的,要排除自己内心对有同性恋性倾向的人的畏惧感。学习处理自己对有这类倾向的人的情绪,设法接纳对方,并与他建立真实的友谊,而这可能是他最需要的。
     蒋范华修女:
很多人可能对于同性恋者排斥的原因之一,是把同性恋者与爱滋病相提并论。换句话说,以为同性恋者一定是爱滋病的带原人。这种看法对吗?
詹德隆神父:
爱滋病的确是在一些同性恋的团体最早开始传染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同性恋都是这样。有一些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他的性活动很多,性对象也很多。所以当初爱滋病开始传染的时候,是在他们当中传染的;并且传染得很快。不过目前  爱滋病主要的传染途径,还是异性关系。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是男人对男人的传染率比较高,而男女之间的传染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实际上,目前像在东南亚地区,很多是一些娼妓在传染爱滋病。
麦安泰神父:
“同性恋的倾向”与“同性恋的行为”,到底有什么差别?
詹德隆神父: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我愿意说明的是,有时候我们会说某某人是同性恋者,可是我们平常并不会说某某人是异性恋者。所以我们在社会上有一个倾向,就是以一个人的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的性倾向来描述他。我自己尽量避免这样的说法,因为我觉得这样对他不太公平。平常我会说某某人是一个同性恋性倾向的人,而不说他就是同性恋者。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可能有这样的倾向,可是不见得就有这样的行为。就如有异性恋倾向的人,如果他是一位男士,可能会很喜欢某些女孩子,可是不一定要有“行为”。在对同性恋的伦理分析上,这个说法非常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所以教会认为一个有同性恋的性倾向的人,本身并不包含什么道德的幅度,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状况罢了。但是教会认为这样的人与同性之间不应该有性行为。教会在伦理方面所在意的是,性行为应该是在男女之间发生,但不应该随便发生,而应是在男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关系里的行为。
蒋范华修女:
您刚说到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不一定就有同性恋行为。相反,一个人虽然不是同性恋者,他可能会有一些同性恋的行为。常常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可能会与同性有一些不正常的,或是过度亲密的同性关系。请您 在这方面多发挥一点,好吗?
詹德隆神父:
天主在创造我们的时候,给我们人类的性是非常有弹性的。比方说,一们在监狱里的男犯人,虽然在入狱之前,他从从来没有同发恋行的性行为,可是进入监狱以后,因为所接触的对象通通是男性,所以很多时候会慢慢对其中的某一个人产生感情,因而发生性行为。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置身于教会的某个机构,一个全部都是同性,而且比较封闭的环境里,例如修院或者都是年轻人的地方,大家也都还在成长中,那就很可能会对同性萌发出某些性方面的欲望,但这并不能断言他一定是同性恋者;而且大部分的时候,他并不是。如果生生活在一个封闭环境里的人,由于活动空间狭小,大家都挤在一起,甚至有时候在一间小房间里睡同一张床;或者因为空间有限,所以会有挤在一起洗澡等状况,不小心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同性中间的性行为。当事人虽然 不是同性恋者,然而在伦理上却应该完全避免这类的行为。假如一个人他没有过独身生活的圣召,而现在却处在修院的环境里,这问题也许会更大一点。因此我们要好好地观察。因为有时候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困难当中,去辩别一个人是否适合度独身生活。这个人当他换了个环境,有机会接触异性时,可能要爱上异性。虽然 他换了一种对象,可是基本问题是,他需要被爱、被接受,由别人那里得到一些具体的肯定。他之所以会与同性发生性关系,是因为他人格不成熟所致。又比方说,一位小姐她觉得婚姻生活蛮辛苦,而当修女是件很光荣的事,于是她就去修道了。等到年龄稍长,她发现自己有某些需求,想靠近一个人,因此她可能会跟另一位与她一起生活,而她特别喜欢的同伴慢慢有了某些同性之间的性行为。这样的人大概是异性恋者,只是因为一些有正确的动机去修道罢了。所以遇见这类情况时,要好好地澄清一个人生活的动机。教会认为一个修道人应该过一个真正的贞洁生活,不论你是异性恋或是同性恋者,一定要设法使你自己完全属于耶稣基督。
蒋范华修女:
请问您成熟关系的记号有那些呢?
詹德隆神父:
首先是一个人有能力配合长上的安排。譬如我现在奉调到别处,因此我会见不着我现在很喜欢的一位朋友,而我可以承受这样的分离。换句话说,就是对修会、团体或长上的安排,有相当强的配合与适应的能力。这是一个明显的成熟的表现。另外一个记号是能够长期的付出,而不期待回馈。虽然觉得辛苦,可是还可以继续付出。这两个标准很高,也许在修道的初期不太容易达到。麦神父在培育方面也很有经验,不晓得会不会能同感?
麦安泰神父:
通常修士们在刚刚开始修道的时候会做一些事情,希望得到导师们的赞同,这就是一种要求回馈的表现。需要别人的肯定,比较不是一个成熟关系的记号。
詹德隆神父:
蒋修女也许你也有一些其他的标准?
蒋范华修女:
我想很重要的是,第一点:两位当事人看一看是不是双方的关系越来越集中在彼此肉体的吸引和接触上?如果这种吸引力越来越强,而几乎占了双方所有的关系,这一定是一个警讯了。第二点,我们可以考虑的是:常常有一颗敏锐的良心。换句话说,经常聆听天主圣神的声音,辨识这样的友谊与我本来对基督的承诺有何影响?第三点,我想是培育者必须关心的,就是希望跟随基督的人,对于性知识以及伦理知识在培育的阶段,有较全面的认识。
麦安泰神父:
度婚姻生活是否可以解决同发性恋倾向的问题?或者可以修正它或将它矫正过来,成为异性恋?
詹德隆神父:有些人是这么认为。我认识一个有很明显的同性性倾向的男孩子,到了二十几岁的时候,因为他的父母很希望他结婚,所以他就结婚了。婚后,他过得非常不幸福,因为他对他太太没有足够的欲望与兴趣,而他太太的挫折感也很大。原来他大概是为了讨好长辈,为传宗接代而结的婚,而这椿婚姻却彻底失败了。于是一两年之后,只好结束这婚姻。所以基本上,如果一个人有很清楚的同性恋性倾向,就不适合结婚。当然教会也不会要求他结婚。而且如果一位神父发现来登记结婚的人(不论男女)好像有很清楚的同性恋的性倾向,就不要随便容许这类事情发生,因为这种婚姻是会失败的。
麦安泰神父:
面对一位愿意选择奉献生活,而同时具同性恋倾向的年轻人,一位辅导者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呢?
詹德隆神父:
这个事情也不是很容易分辨的,因为假如一位青年,他有同性恋的性倾向,他对婚姻生活就没有兴趣。如果他是教友,他可能会想去修道、去做神父或是去当修女。不过如果他去当神父或是当修女的动机是出于对婚姻没有兴趣,他所做的决定就是不正确的,因为圣召必须要有相当清楚的天主的召唤。不过如果当事人有愿意付出全部的生命给耶稣、为教会宣讲福音的召唤,而同时又的确有同性恋的性倾向,可不可以修道呢?让我们回到前面所说的“性倾向”跟“性行为”的分别:如果当事人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可以相当平安地度一个真正独身的生活,也就是没有性行为的生活,那么他的性倾向就不是圣召的阻碍了。当然要考虑的一点是,当他真正去修道的时候,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天天接触的都是同性,而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贞洁,是会比一般有异性性倾向的人困难一些。不过不能说先天有此倾向,守独身是绝对不可能的,还应该是有可能的。
麦安泰神父:
我们应如何帮助一个身处培育团体,而有同性恋倾向的年轻人面对他自己?他如何能自我控制?在成长上有所突破?
詹德隆神父:
我们希望他不要太早入修院,如果他有这类的困难,就应让他真正先了解一下他的性倾向。入了修院之后,他的导师自己也要设法完全接纳这样一位修士或是修女。然后要跟当事人一起深入了解情况到底如何。也许根本不是同性恋,而只是一个封闭环境里所发生的一种现象罢了。不过如果发现他的确有这样的性倾向,就要帮助当事人谦虚地接受自己的状况,然后建立信心,与其他的弟兄姊妹们一样学习如何度贞洁的奉献生活。
麦安泰神父:
这个年轻人是否必须要告诉导师他的情形呢?
詹德隆神父:
有必要。这位受培育者应该与他最主要的神师作坦诚的分享。当然导师自己必须能够接受这个事实。有的时候,有的导师不能接受。我看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轻人,他不是修道人,他告诉他的本堂神父他有同性恋的倾向。神父跟他说:“没关系,让我们祈祷吧,希望能改变。”然而过了一两个月之后,情况并没有改变,结果这位神父就让这位年轻人觉得自己好像是罪人。于是,这位年轻人看着十字架上的耶稣说:“你为什么把我弄得这个样子?”
所以不论是导师或是神父或辅导者,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或不能了解同性恋者,对受培育者是很不利的。如果导师很成熟,同时也了解如果能陪伴当事人,让他觉得他跟别人有同样的尊严,同样重要;每个人有自己的十字架,而这是他的十字架。这样,这位年轻的会士或者修士就会逐渐地接纳自己,也能过一个幸福的修道生活。
蒋范华修女:
神父可不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可以帮忙我们建立人格成熟的指标或是方法?
詹德隆神父:
一个人的人格成熟度与他成长的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修院负责人在筛选圣召时,必须考虑到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注意申请人在入修院以前的成熟度如何,如果太不成熟,修道环境对他的继续成长也不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修道环境的重点在于灵修的培育,而不是人格的培育;所以一个人必须先有足够的成熟度,才能入修会或者修院。加入修道团体之后,人格的培育当然还是相当重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跟导师的谈话,有时也需要逐渐有比较开放的环境。比方说,可以让受培育者有某些牧灵工作的经验。当他在这些工作经验里体会到某些感受时,回到会院或修院里,要与自己的神师或导师谈一谈,一起去分辨、澄清个人的感受,在祈祷中再次选择耶稣基督,放弃其实他现在很渴望去接近的一个人,这对他的人格成长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蒋范华修女:
我们在这个栏目里谈到同性恋的定义,谈到教会对于同性恋的起因其实并没有什么定论。也提到所谓“同性恋的倾向”与“同性恋的行为”不一定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谈到如何区分“同性恋的关系”与一般“不成熟、不正常的同性间的亲密关系”。特别提到在培育上所要面对的议题:譬如说,这样的人适不适合修道?或是结婚?也帮助大家了解,一位培育者需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去帮助在这方面需要帮助的弟兄姊妹,以及教会在这方面的牧灵态度。希望透过我们的努力,使您对于同性恋多多少少有一个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第六集妇女半边天
今天我们谈的题目是“妇女半边天”,愿意一起探讨在救恩史里妇女到底有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题目其实跟我这几年在大陆的经验很有关系,很多次我听到人称妇女为“老虎”甚至称为“北方的狼”,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说法。其实妇女在教会及救恩史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自己是修女,所以为了避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特别请到了我们的老朋友詹德隆神父来做今天的主持人。
詹德隆神父:这一次我们工作小组做了很多努力,收集到各地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给大家介绍目前妇女在我们信仰团体的角色。教宗其实很多次给妇女讲话,有大场面的,也有个别谈话的。我记得看过几次教宗跟德肋撒修女,或者与一们名叫庐嘉勒的女士(普世博爱运动创始人)谈话,好像他们中间也有非常好的,在圣神内的友谊。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教宗对妇女的看法。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当妇女经验到耶稣复活的恩宠时,便能使共融更合乎福音的精神。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这种共融,我最亲爱的姊妹们,教会召叫并派遣你们,将生命福音化,向所有的人宣告生命是一个礼物,生命这份礼物常常要用爱去接受它、尊重它、并保护它。生命是一个奥秘,要用一份宗教情怀及惊喜去接近它,现在你们要成为生命福音的传教士,直到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的文化合乎它自己的伦理原则,这是妇女特有的先知使命。今日她们蒙召,使人类当代的文化有不同的面貌,我们所有的人都生于女性,我们都受惠于女性,我们的母亲、姐妹、妻子、女儿,所有的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主教们,甚至教宗,无一例外。”
詹德隆神父:
     教宗好几次说起在教会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是伯多禄原则,另一个是玛利亚原则。如果没有玛利亚原则,教会是不完整、不完美的。玛利亚绝对不会比伯多禄不重要,妇女就是要在我们教会里面扮演玛利亚的原则。
     李笃安主教:
     按照教会道理,男女是平等的,在天主教要理2334号说:在创造男人和女人时,天主给予男女平等的位格尊严。人有位格,同样,男人和女人都有位格尊严,因为二者都是依照有位格的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造成的。在2333号上又说:每一个人,不论男女,应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性别、生理、心理和的差异与互补性。男女有差别,这个差别使他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差别不在于等级的优劣,而是优长和适应能力的差别。在圣教会内有圣统制,而耶稣确实选了一部分男性作宗徒和他们的接班人,让他们专职分担教会的训导、圣化及管理职务。耶稣说:“人子是为服务人,而不是受人服务的”。上述三权不是分工不同,服务的方式不同。除了需要神秩的一些工作,如佬弥撒、听告解等,修女完全可以参与教会的各种工作,她们可以做教会大学的校长,神学院的神学部主任,可以在业务上领导其他的神学教授神父。圣母一辈子并没有做宗徒们所做的神秩工作,难道就比宗徒们低吗?印度德肋撒修女做的仁爱工作和影响,有多少神父能赶得上?
     根据我这些年的牧灵福传工作经验,妇女及修女在有些工作上远比我们神职人员干得好,她们工作更细心、更灵活、更耐心、更有毅力、更能持久、更能深入群众、更能理解群众心理,尤其在对妇女及儿童、青少年的工作上。
     詹德隆神父:
     我觉得李主教非常尊重妇女,也很了解妇女。妇女如果跟这样一位主教合作是非常幸福的。现在我们请教会史专家施丽兰修女从圣经与教会历史的角度,谈一谈她如何了解妇女的角色。
     施丽兰修女:
     我比较愿意以故事的方式阐述妇女在教会史的角色。进入我脑海里的第一个人就是撒玛利亚妇人。耶稣用她具体生活中的一个弱点让她站起来,所以她扮演的是一个悔改者的角色。第二位是马尔大。天主在圣经里,把女性对他的认识。透过若望福音描述得非常清楚。我们年马尔大好像是一个忙着张罗东西、蛮外在的人,可是她内在却与耶稣有一个很深的相遇。耶稣用她忙碌的伺候人、款待人的角色带领好进到一个与耸相遇的时刻。我们修女当中可能有的人的解色跟玛尔大很相象,所以可以从玛尔大的生活做些反省。第三位当然是发的妹妹玛丽亚。每一资耶稣来的时候,好就耶稣脚旁,或是和他坐在一起,跟他谈天:谈生命中的事情。所以后来他的姊姊告诉耶稣说:“耶稣,我好忙,我妹妹都在跟你说话,你能不能请她来帮我一下?”耶稣就告她说:“玛尔大,你很忙,但是妹妹的那一份也很珍贵,就让她做她的吧。”所以她的角色加然现姊姊很不同,可是耶稣  同样都非常爱她们两位,只是从她们每人的个性来引导她们。第四位我愿意提的是一个坚持到底的角色━玛达肋纳。她从耶稣十字架下一直跟到埋葬耶稣的坟墓处。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她仍然不放弃,一直坚持到底,天天都到坟墓那边去看,直到耶稣  叫她的名字,她才恍然大悟:“你不是师父吗?”耶稣就那么喜欢她的坚持、恒心及毅力,于是召叫了她。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所谈的这四位,每一个人可能多少都会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角色和影子。当然最重要的,而我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圣母玛利亚,她是整个救恩史上最重要的。在我的神修生活中常常提醒我的一句非常很深刻的话就是:“天主,就照你的话做吧!”她一辈子就是用这句话做她生活的指标。所以如果将这五位妇女的角色做为我们修会生活的典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一辈了都反思不完。跟圣母一起,走向耶稣。我想这样的神修生活应该是非常甜蜜,而且有目标、有内容的。
     蒋范华修女:
     在谈完了圣经中的几位妇女之后,请您谈一谈修女们在教会史中的角色及贡献好吗?
     施丽兰修女:
     整个普世教会的历史里,有关妇女或修女的角色非常丰富,所以我大概就举几个较具时代意义的人,来向大家说明。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西纳的圣佳琳。天主让她在教会最乱的时候负起重责大任,当时因为大家都非常敬仰她,所以她讲的话也就非常有力。虽然在那个时代,女性不容易跑出来讲这事,尤其是一个关在修会里的道明会修女。从那时开始,教会整个的方向再不只是局限于内部的重整,而是开始向外传播福音。我要谈的第二位是圣女大德兰。她大概是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代,当时修会的纪律开始革新。后来,他们体验到只有独善其身不够,因为教会毕竟是一个团体。于是就与圣十字若望合作,把整个加尔默罗修会带到一个严守纪律,福音化的生活。第三位我想是大家很熟悉的十九世纪的圣女小德兰,她是法国人。她在世的时间非常短暂,才二十四年,可是她的每一刻都与天主有很密切的关系。我想大家一定看过她的回忆录,我更喜欢看她的“一朵小白花”,她的确像天主跟前的一朵小花,好像很弱,可是又很强韧。她生命的每一刻就是如何取悦天主,所以她的神婴小道就是走出她自己的一条路,这条路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我们再来看看上个世纪末德肋撒姆姆。我想大家都很认识她,原来德肋撒姆姆也是跟我一样在学校工作,可是在一次避静以后,体会天主对她有一个更深的召叫,要她为世上最穷的穷人、甚至一无所有的人服务。教会史里有关修女的资料非常多,但我想今天就介绍这几位。
     蒋范华修女:
     妇女在中国教会史中的角色和贡献有哪些呢?
     施丽兰修女: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注意中国教会有关妇女或修女的资料,因为这是建立地方教会蛮重要的一部分。后来我翻开十九世纪的中国传教史,有一位传教士说:“没有贞女和修女的地方,传教好像比较没有什么成效。有贞女、修女的地方,信德就格外蓬勃。”所以我就开始注意有关女性在中国教会史上的贡献和影响力。总的来说,天主大概叩了中国教会五次门,以十九世纪的这一次叩门最为强烈,因为当时整个的政治、经济、还有社会的环境、甚至整个世界都在变。中国正处于满清末年,要离家入修会的中国修女几乎都要费一番周折,因为整个民情不是那么容易。可是尽管困难重重,还是有很多中国修女在十九世纪从事医疗或教育工作、或到神父们无法到达,尤其是较偏僻、生活较困难的地方,这些中国修女几乎都负起了建立  地方教会的角色。某些资料我们可能在史实上还看不,可是可以从教友们的信仰历程里体会到她们的影响力。其实有很多人有她们的生命中,都有一位修女带领他们认识天主,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今天我特别要举的一个例子是,天主在中国华民族的召叫里修女的角色。
     其实这两个角色应该合起来说,因为就是有这些热心妇女的存在,才会有热心的公教会家庭,也才会有圣召。所以也愿藉此机会介绍一位在上海松江一负有盛名的徐光启的一位孙女。她的圣名叫甘地大,因此有的人就称她为甘地大,她后来嫁给一位姓许的。后来她的儿子中了进士,做了蛮大的官。于是她就邀请传教士到她儿子服务的地方,租民宅、建教堂。凡是她儿子工作过的地方,她都建一座教堂;她不只具有女性的细心,同时还具有男性的勇敢与承担。尤其当时的社会极端封闭,中国教友又少,徐太夫人却智勇过人,做起来事情来不但有计划,而且会依周遭的环境做最适当的安排,所以她实在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最主要的是,她先把自己的灵修生活扎得很稳,然后再领家人、乡亲,最后是她儿子任职地方的人。反正,她一定要她所遇到的人接受天主的福音,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跟天主永恒的生命结合起来,将永生之言传给她四周的人,她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詹德隆神父:
     刚才施修女介绍了几位非常了不起的妇女,大德兰、小德兰,甘地大等等,其实还有很多没有列品,但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圣女。在我自己的辅导工作经验当中,认识了好几位令我感觉遇见圣人的修女,谈话结束后,会让我回去会祈祷良久。我想在男人的经验里,不容易有这么深刻的天主的工作。
詹德隆神父:
     接着我们邀请朱梅芬修女及李主教,跟我们谈现代中国修女所面对的挑战。
朱梅芬修女:
     大陆年轻修道人所面对特殊的挑战可以分三个方面:第一是传统。大陆教会里年老的主教、神父、修女们对传统是非常忠实的,他们把所学习的传给今天的年轻人,而他们传统的内容都非常正式,是完全合乎教会的传统。可是在他们和年轻人中间缺少中年人。举个例子,就好像一条河。这条河本来是很宽敞的,传统像河里的水在往下流的时候,到了某种时刻,它突然变得很狭窄,所以流下来的水好像就不够用了。于是这些需要水的年轻人,会觉得自己接受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传统。其实,传统的内容是很好,完全正统的,就因为缺少了几代人,所以他们有这种感受。对他们来说,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他们很清楚他们要对将来世世代代的中国男女修道人负责。就是说,修女们觉得自己必须继承老的传统,并将它传递给下一代,就好像创办一个新的修会一样。但因为她们所接受的传统不够深,所以连她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根子,那么她们怎么去面对将来的任务呢?神父、修士们也遇见同样的挑战:在堂区、教区里,他们不知道如何能将连自己都没有充分接受的传统习惯去传授给人家?他们自己没有的东西,怎么能传给人家?所以他们很害怕,一害怕就更糟糕,因为他们面对将来会发生一种恐惧的心情。第二个挑战,就是中国教会跟普世教会的关系。中国教会虽然与普世教会有所不同,但是信德要让我们明白这是暂时的,我们都在天主手里。如果我们依靠天主,有一天历史创造的问题,会在历史中得到解决。第三个挑战,是教会过去十几年里已经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比他们年纪大五、六岁的神父、修女们,面对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觉得自己靠不住,那么现在刚开始修道的修士、修女们面对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包括个人的自身的问题)又能不能应付?如何去应付呢?于是他们又害怕了。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不够,还是要依靠前辈来支持他们。如果前辈没有问题,他们就可以很顺利地继续修道。若是前辈有了问题,他们就动摇了。
李笃安主教:
     大陆修女所面临以下六种挑战:
     第一种挑战:她们有自卑感、有不敢出头露面的思想。在封建社会里,人们的等级差别比较大,尤其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而普遍,妇女、修女屡次自觉不如人,在任何事上不敢出头露面,不敢当家作主:信赖、依附的思想比较严重,这种思想十分妨碍她们发挥作用。我认为:她们个人,应该自尊、自强、自信。就神职人员来说,应该真正破除男尊女卑和男权主义让她们心情舒畅、满怀信心地工作和发挥作用。
     第二种挑战: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育。很遗憾,我们过去没有给予她们充足的培育学习机会,她们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对教会道理懂得很少、很肤浅,比一般教友高不了多少,对灵修和奉献生活也是一知半解,很片面,因而在牧灵福传方面,更加自卑,不敢出头露面,不会给人讲。在灵修方面不懂,不知怎样同天主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因而在平日生活中缺乏动力,在困难、寂寞和诱惑中,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战胜克服。
     第三种挑战:缺乏真正的灵修生活。由于培育不足,修女一般没有比较深入的灵修认识和实践,因而在修道奉献生活中最后容易迷失方向和缺乏动力。
     第四种挑战:是来自人的〔性〕。人生有若有乐,总原意与人共担分享,而这个最合适的人就是婚伴。可是我们在发愿奉献之后,仍然是一个凡人,仍然有七情六欲,仍然有强烈的男女之间的倾向,尤其在人生挫折、寂寞、困难时,这种倾向容易强烈,好像是一条解脱痛苦的门路。亲爱的姐妹们,我是过来人,在我几十年的铎职常作艰苦的战斗,我屡次也在哀叹:谁能救我脱离这个该死的内身呢?可是,我同时也体会到主耶稣大能的手臂,他常扶持我,一次又一次地帮我度过了这个难关。当然我也体会到,在我们个人方面来说:首先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对诱惑的抵制毫不含糊;其次必须坚决躲避犯罪的近机会;三、也应常怀着谦逊和不靠自己的心愿投奔天主、投奔圣母。那样,我们就必然会打胜仗,必然会保住贞洁。
     第五种挑战:是修院的管理。由于客观环境的原因,我们的修会,在80年代以前,实际上都已没有了。残留下的老修女,多多少少也不会管理,不懂管理,最多也只能是〔我发命,你听命〕。是僵化的〔家长式〕,甚至是父母管儿女、婆婆管媳妇的管理。她们不懂心理和教育,缺乏灵修气氛和奉献精神,而只强调权力、命令与服从。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为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确实不理想,不能激发他们的活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激励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而发愤勉力;不能使他们口服心服,而心情舒畅地奉献自己;更不能使他们在挫折、寂寞与困难中,获得安慰,受到鼓舞,得到希望。
     第六种挑战:是怎样处理好修女与神职人员的关系。主教神父是教会十分重要的成员,教会管理大权和主导权主要掌握在他们手中。所以怎样处理好修女与神职人员的关系,十分重要。
詹德隆神父:
     两位认为我们如何去针对这些挑战改善整个的状况呢?
朱梅芬修女:
     我认为培育方面最主要的是应该强调他们每个人和耶稣基督的关系。我们年轻的修士、修女应该明白这一点:耶稣基督吸引着我们,我们应该爱上耶稣基督。如果我们与耶稣基督之间有较深刻的、个人化的、位格性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就没有问题了。修道不是创办一家公司,也不是开办一个事业,而是接承耶稣基督的事业。所以主要是耶稣基督在工作,而我们只是他的工具。如果我们的信德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一点,就没有问题了。第二点,我觉得应该让他们多读、多学习中国教会的现代史,尤其是解放以后的。因为他们有一种回避的倾向,不原意去面对。而年纪大的也不原意跟他们讲,因为这是一段痛苦的历史。但是,这样他们对历史就缺少一种全面的看法。第三个挑战是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团体的关怀,对姐妹、兄弟们的关心。如果他们在人性素质上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就可以帮助他们与天主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反过来说,如果他们的信德坚强,相信天主爱他们,爱现在充满恐惧的他们,那么虽然他们的自信不够,可是因为相信天主爱他们,他们的自信度就会慢慢产生,逐步增加。灵修能帮助他们陶冶人性应有的素质。相信天主爱今天有许多毛病、心里充满恐惧、对未来充满恐惧、觉得自己活在黑暗中、被黑暗包围的你,天主爱的就是这个你。这样你的恐惧也会慢慢消失。所以灵修能帮助人性的培养,而人性素质方面的培养也能培养也能强化我们,帮助我们以信德依靠天主,让我们的信德经过天主的恩宠能坚强起来。培育应该是两方面的,无论是人性或是灵修方面都应该相辅相成,同时得到培养。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多多称赞他们。如果他们有好的地方,应该称赞他们、肯定他们。而年轻的修士、修女们应从下面去看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体会到天主对他们的爱。他所爱的就是今天这样的他们,天主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许多问题都能很快地解决。
李笃安主教:
     首先从神职人员方面来讲:
1. 神职人员要按教会道理,真正树立〔男女平等〕的观点,我们都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和同工,共同为主的福音作证,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把别人都真正当〔人〕看待。
2. 在修会纪律和修会团体生活方面,主教、神父最好只是监督协助作用,让他们自己按会规管理自己,不要干预过多,更不要起〔院长、会长〕的作用。
其次。从修女方面来讲:
1. 尊重神职人员,与他们合作,也要忍耐神职人员的不到之处,耐心沟通对话,争取理解、谅解。
2. 自立自强,争取成绩,用事实争取人们的接纳和承认。
再次,从神职人员及修女双方来讲:
1瞅准目标,合力争取:
天主的光荣、教会的利益、人灵的需要,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在任何时候,这三者都是我们行量是非、决定行止的根据。
3. 双方都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性〕的困扰,都应善自保重,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更尊重我们同主耶稣之间的亲密关系,双方既要合作、来往、沟通,又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对个别人建立特殊的关系以至感情。
詹德隆神父:
     最后我想给所有的修女们说几句话:教宗、主教及有资深经验的修女们,都肯定教会非常需要你们,可是还是要你们自己勇敢地站起来,努力地吸收灵修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多付出天主所赐给你们的种种能力与潜能,这样教会才能平衡的发展,耶稣基督也能重新降生在我们中间。
蒋范华修女:
     各位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在制作了六集之后,今天〔爱情你我他-圆融的独身奉献生活〕要跟你说再见了。我们非常感谢各位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你们在镜头上看得见,跟我一起工作的朋友们,还有很多你们在镜头上找不到,可是非常关心你们的弟兄姐妹们在精神及财力上的支持。你们看节目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一些专题说得不够深入,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这些遗憾是我们由于时间的限制,所没有办法弥补的,请你们谅解。同时希望你们就是因为这样的遗憾,所以要把这几集前后连贯起来,自己做一些补充。更希望你们不要只是把这个节目看完就算了,同时要有机会跟你同会的姐妹、教区的好弟兄们一起来做讨论和反省。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过几年之后,看到在你们中间有人自己做这样的节目,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继续保持联系,如果有任何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帮忙的,请不要客气,来信寄到台湾竹北市302中华路407号〔爱情你我他〕信箱收。
     让我们在祈祷中彼此记念,彼此鼓励。天主降福你!
     徐可之神父──耶稣会会士
     罗马额我略大学神修学博士
     美国芝加哥罗耀拉大学谘商心理博士
     目前从事培育及灵修辅导工作
     詹德隆神父----耶稣会会士
     加拿大籍1966年来台
     罗马额我略大学心理硕士
     罗马额我略大学伦理神学硕士
     美国加州柏克莱太平洋宗教学院牧职博士
     前辅仁大学神学院院长
     目前担任辅仁大学神学院副教授
     辅仁大学副教授兼副校长
     张曼琳修女----耶稣圣心会修女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菲律宾圣多玛斯大学临床心理博士
     曾任辅仁大学副教授兼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目前从事心理谘商及灵修辅导工作
     蒋范华修女-----伯利斯仁慈圣母传教会会士
         罗马额我略大学心理硕士
     辅仁大学神学院教师
     麦安泰神父---主徒会会士
     美国圣多斯大学神学硕士
     意大利罗马慈幼大学教育硕士
     曾任天主教恒毅中学辅导主任
     现任修会初学院导师
   

上一篇:自然调解生育法(安全期避孕)下一篇:欧洲国会通过有关避孕与堕胎议案,教会人士表示悲痛与担忧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