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救恩的幅度中,以色列真是独一无二的特选民族,领受天主的宏恩,他的子民肩负着协助天主实行救赎计划的伟大使命,“而教会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历史沧桑的演变,从原先是由犹太人组成的教会,逐渐成为犹太人和外邦人共同组成的教会,最后竟成了外邦人的教会。”这是救恩计划的延续,新的以色列打破了旧有的格局,这新以色列就是基督教会,基督徒是新以色列子民,他们承继了往日以色列子民的称号。正如当初以色列是聚散无常的乌合之众,膜拜不同的神明,后来藉对雅威主的信仰融合成一个有纪律,有组织,有共识的民族。如今,她的信徒从另一个角度,天主诱导他们弃暗投明,出死入生,他们从前各自为政,各不相谋,而今却成了天主的子民。他们真实地去认信和宣讲耶稣基督,他们再不应是“一块绊脚石和一块使人跌倒的磐石”(伯前2:8)。而是真正“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伯前:2:9),来共同宣扬、赞美奇妙者的荣耀,同时摆脱各种藩篱,认识天主才是全人类的主,人人享有天主,因为“我们相信得救是借着主耶稣的恩宠。”(宗:15:11) 对当今的平信徒尤为重要,他们拥有神圣的职责,继承着宗徒们的使命,他们的生活应表现着爱的团体,行动一致。认清天主与我们的关系,是他用自已的宝血和苦难圣死而形成的天主儿女。为此,平信徒有着不可推卸宣传福音的责任,与他密切合作,担待着现代人类的各种境况。因为“我们这时代的人们,尤其贫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乐与希望、愁苦和焦虑,也是基督信徒的喜乐与期望,愁苦和焦虑。”这一切更使教会努力去完成基督交给的使命。 一. 阐述古代基督徒的发展 初期教会是一个与犹太组织有别的独立团体,教会主要宣讲耶稣的受难、死亡与复活。他就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凡信仰他的人不至丧亡,而获得永生。”(若望福音)其间宗徒们不断地勇敢作证,使信众不断扩大,他们怀着信德借助不断祈祷聚会,活出真信仰,公开传教,向人们承认自己是基督徒。他们相信大家是藉着圣神的洗礼成为兄弟姐妹。因此新约的教会不但是爱的教会,而且他们也是共融的教会,可以说教会起初并非与世隔绝的,而是为世界作证,在以后的数世纪中做出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窥见一斑。 1. 宗徒时代的基督信徒团体 虽然开始在罗马帝国殖民统治下,福音传播受到阻碍,基督徒屡屡遭到考验,但为追求信仰,寻求真理,建立天主的教会是他们的理想。他们有完整的心态,藉着圣神的推动,在宗徒们带领下,发挥各自的潜能,因为他们完全信赖基督。虽然有迫害,也在所不惜。在各种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凭借信德、望德、爱德成为使面团发酵的酵母。 基督徒团体真是个“小小羊群”,饱受痛苦与社会的仇视,产生于特殊环境之中,为改变状况他们各尽己力做仁爱的工作。“众信徒都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没有人说是自己的,他们的一切都是公共的……,照每人所需要的分给每人”(宗:4:32-35)。他们这样做并非由于任何法律诫命,而是听从耶稣的劝谕,他们由宗徒们领导各方面井然有序,真正表现出使徒精神,精诚团结,为教会将来奠定了基础。
2.初期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基督徒 罗马帝国在教会最初几个世纪影响甚大他直接统治着整个世界,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都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宗教更不例外,为更进一步扩大教会,保禄宗徒充当主要角色,三大行程使教会在罗马种下了信仰的种子。那里的教会信徒慢慢扩大,对基督的福音极为热忱。到第二世纪已传遍了帝国全境,在帝国当时的情形,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假如只靠人力的话,不但不能继续发展,恐怕早已被摧毁消灭了。罗马的文化只追求现实的幸福,而教友在信德和道德的问题上却绝对不能妥协让步,这是罗马人所不能了解的。因此招来了残酷的迫害,不过那些窘难迫害,不但不能阻止教会的进步,反而越迫害越兴旺,十足的证明了她是天主的工程。 对于新兴教会经常与当时迷信相抵触,尤其与希腊罗马这个混合的文化格格不入,何况又是中央集权,大权操于一人之手,皇帝对新教会一表示仇视,整个帝国便展开了有步骤的压迫。其实教友们的美德,尤其是爱德引起了普遍的惊奇羡慕“请看他们多么相爱”。新奉教人所表现的快乐幸福,他们的信德,以及他们为信德准备流血致命的热情,在外教人眼中看来,都是真宗教的最好证据。 福音的传开,离不开热心的教友,认为自己从天主接受了致力传教的使命,他们放弃了一切俗务周游各处去宣传福音,此外,一般教友虽不负传教士之名,却都利用各种机会将他们所得的宝藏分施于人。他们都没有阶级的顾虑,认为经耶稣的宝血救赎的人类都是天主的儿女,他们只想参悟人生的奥秘和人生的归宿,而基督徒的福音正好给他们满意的解答,因为它说“永生就是认识你,惟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的耶稣基督”(若:11:3)。 教友们的努力使教会渗透到各阶层中,有罗马的最高官吏、有平民百姓、手工业者,甚至奴隶也不断进入教会,他们完全融入教会,真正是教会中的一员,荣辱与共、朝夕相处。就这样,他们的团体不断扩大,经常举行一些礼仪,使之更团结,生活基督化。礼仪一般由主教主持。从早期文献,如圣犹斯定《第一护教书》,《宗徒传承》等,都可以看出当时信友的参与和教会间的关系。教会在世途中可谓一伏一起,一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公布了米兰诏书成了教会史上的里程碑,教会终于被名符其实地肯定,殉教的信徒已赢得基督那句话的实现,“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以后教会相当顺利地向前发展。
3.中世纪时的基督徒信仰 这一时期社会处在较混乱时期,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会也不例外,但教会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不多述)。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已的生存赢得了空间,教会以前所未有的一种模式替代而改变了信徒的参与。他们的积极传教相继减弱,同时修会成立了,承担了许多教会的职责,取代了教友职务的重要。教会变成了独立的精神团体,圣职人员在此方面起了大作用,他们纯粹为教会服务,教会是他们的本份工作。信徒的身份被大大忽略,特别到了教宗额我略七世,教会中央集权制,权威主义相当严重,教友变成只是构成教会的普通成员。金字塔的圣统制可窥见一斑,在信友的心中,认为传教工作是神父们的事,他们只是参与礼仪,特别是弥撒,只追求个人的得救,不管其它事,对教会之事不大重视。主教、神父等与信友也不是那么融洽(某一方面),加上当时教会出现了腐败、内部的混乱,因此出现了天主教会的改革,就是要革新目前的种种弊端,这为教会走向完美是好事,但马丁路德完全走向极端,因而教会随既召开<<脱利腾大公会议>>,目的是护卫教义,重整纪纲,振兴人心,防止流弊,但此次会议在信友方面没在做明确的规定和革新,因此,信友越逐步走向形式化的信仰生活。 从历史分析,信友在教会中的身份,初期时代热衷积极地参与教会的事务,处处表现爱的精神团体,做信仰的活见证。但是到了中世纪,教会忽略了信友们的使徒职,他们没有被重视,认为信徒只是组成教会的成员而已,同时教会官方化,比较严重,没有把信徒真正信仰生活化,真是很可惜。不过天主圣神的德能,重新使教会认清了信友的重要性,因此梵二的召开,使教会各方面有了改观,特别重新重视认识信友的职务在教会及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使暗淡了几个世纪的信友重新找到自已在教会中的使命和角色。
二、梵二公会议的平信徒 历经沧桑的教会从各方面,特别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到了十九世纪世界发生大变化,欧洲的工业革命,把社会推向高峰。人民的生活日益增长及生活的需要、渴求事物越强烈。生产的机械化,也使人不断沦为机器的奴隶,同时又经过两次大战的打击,人民对生活目的,即人生观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教会认识此责任和使命非常重大,并加强了对自身的反省,提倡人性的尊严和社会正义的需要。因此,教会号召全体基督徒,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于教会牧灵和传教事业。
1、梵二对当今平信徒的重新认识 梵二公会议对平信徒在教会中的角色进行了讨论,强调平信徒在福传方面的重要性,他们从基督分受了司祭、先知和君王职务的神圣性与属灵性。他们与基督奥体形成各关节互助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公会议坚强有力地坚持所有基督徒共同享有基督奥体的伟大性。为此,《教会宪章》对平信徒身份作了如下描述:“大家共有在基督内重生的地位,共有天主儿女的圣宠,共有追求成全的使命,一个救援,一个希望,一个完整不分的爱德,所以在基督内,在教会中,丝毫没有种族、国籍、社会地位或性别的不平等,因为‘不再有犹太人或希腊人,不再有奴隶或自由人,不再有男人或女人,你们众人在基督内只有一个’。”(LG32,2;迦3:28;哥:11) 可见,不管教友是谁,他们的职务是多样的,但职务的多样并不削弱基督徒间的一致性,虽然在教会内每人所循的道路不同,可是都一样有成圣的使命和信德。虽然由于基督的意愿,有为导师,有为管理者,各人身份职务不同,但全体信友在建设基督奥体方面,都有真正的平等。 既然所有基督信徒享有同等的尊严性,就可以在各人的份内,执行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内与世界上的使命;他们不再是昔日的墨守成规的个体,而应与普世教会共同承担天主的工作;不但要反省过去,也要憧憬将来,重新认识自己身份的重要性。为使他们“各人依照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务,做天主各种恩宠的好管家。”(伯前4:10)显而易见,全体天主子民都是施恩的对象,“天主的爱显示于我们中间,即在于他把自己的独子遣发到世界上而成为人,以救赎整个人类,使之重生,并集合在一起。”(大公2) 另外,教会在梵二也提到所有基督徒(包括其他教会的信徒)。因为,他们也都承认自己是主的子女,负有为主,为福音的使命。团结各教派中的兄弟姐妹是相当重要的。在这一方面,不想多述,主要重点还是进一步认识天主教平信徒的三重职务。
2、平信徒的君王、司祭、先知职务 根据梵二精神,平信徒的地位比以前大大提高,梵二没有为教友严格规定与圣职人员一样的职务。他们同时也与遵守福音劝谕度奉献生活的人不同。大公会议以‘在俗’作为教友的特点,但又承认不论圣职与会士有时也从事俗务。客观来说,必须注意教友是天主子民中的绝大多数是‘体’,就是他们有为服务教会而存在的价值。他们普及世界各地,籍着他们的职业接触全世界,这与圣职与会士的接触不同。” 天主子民内,平信徒具有很伟大的一面,就是公会议所称的,每个基督徒都是司祭、君王、先知,并明确指出是通过圣洗直接从基督汲取而来的,“由于天主的恩赐,教友们以基督为弟兄,基督虽为众人之主,却来服侍人而不受服侍。同样,教友们也以圣职人员为弟兄,他们以基督的权威,训导、圣化、管理天主的家庭,好使大家实践爱德的新诫命。”因着圣洗和坚振,从天主那里领受了传教工作的任务,因此平信徒,无论是个人或社团,都有责任和权利去从事此项工作,使救恩的属神讯息,能在全世界被众人认识和接纳,在一些只有透过他们,才能使人听到福音和认识基督的情况下,这项任务变为更为迫切,在教会的团体中,他们的工作是如此需要,如果没有它,牧者们的宗徒工作,很多次都不能达到圆满的效果。为澄清信友参与基督奥体,下面对所领受的三重职务略作解释: 平信徒参与君王职的使命:基督是主宰全宇宙的君王;不是指政治性的王,在比拉多审判耶稣时的对话中,可知一切真象,因平信徒归入于他,自然分享他的君王使命,故此平信徒受召叫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拓展他的国度。他们在行使这君王使命时,最要先做的是克服他们本身内的罪恶之国。努力在此心灵战斗中得胜,然后献出自己,专以公义与爱心服事耶稣,以遵从圣宠的生活行动来重整万物秩序,使一切受造物达到完美的价值,这就是平信徒有份于行使君王的权力,真正开拓以真理、仁爱、正义、和平的生命王国,好使天主成为万物中的万有。 平信徒参与先知职的使命:基督在世时就以先知身份代天主发言,用他毕生的见证和圣言的威力,宣报天父的国已开始来临的福音给世人。信徒应向天主开放,不畏艰险,为真理说话,使人归向天主,服从基督,他们可以把生命具体化,可以在特殊的环境中以言行,以信德作有效宣传的见证,在无数矛盾错综纠缠不清的现时世态中,仍然保持耐心勇敢地,抓住无数场合,将我们对未来可达成光荣境界所怀持的希望和信心表达出来,好使世人同样接受喜讯而期望天主国的实现。 平信徒参与司祭职的使命: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祭献了自己,故此,凡受洗信众既连结在耶稣基督身上,也意识到连结在他的祭献上,模仿他谦恭一心奉献自己。他们日常本行业的大小事务、口头或默念、个人或集体的祈祷赞颂、大小繁简的使徒行动顺利或难涩的平常家庭生活,积年累月的辛劳,也包括休闲消遣,尤其身心艰苦等等,靠耶稣基督,无一不成为有属灵价值的祭品。这一切在举行感恩祭时,与主的圣体一起虔敬地献于父,这样当平信徒到处以圣善的生活朝拜天主时,就把世界奉献给天主。这就是信者皆为司祭的特点。 信友的三重身份,是基督的恩宠,对于信友真是一种福份,激励着他们,表现基督化的生活,密切配合基督充当教会中各个角色,为推动教会在各时代中的进展作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3、平信徒的历史使命 前面讲述了平信徒在各时代及在梵二中的各种任务和使命,逐渐对他们有了清楚的轮廓,教会再三强调,信徒也是教会中的一分子,肩负着时代的考验并承担神圣的使命,也就是对世界、对人类(关心)和对基督信仰的宣认。《现代》中:“教会历来执行其使命的作风……,替人类解释真理,……解答人们永久的疑问,即现世及来生的意义,…以及这世界所有的期望,理想及其特质。”就是说,信友也是奥体的一分子,有权力也有义务去展现基督的本质于世界和人类,起着光与盐的作用,要客观地面对历史,但也正确对待今日面临的挑战。
(1) 平信徒的自身建设 信徒从基督领受了职务的伟大性,必须加强自身条件的建设,实践基督的精神,作基督形象的使者,平信徒藉着洗礼已成为基督,因此,平信徒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应表达出喜乐、踏实、和善、真诚等,全面开放自己的身心,以具体的言语去感化去宣讲。因此,信友要具备信德、望德和爱德:只有在信德的光照下常默思基督的话语,才能正确认识基督,“因为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宗17:28)才能和寻求智慧,在一切事务中感悟天主的旨意,对待所有人就象亲兄弟姐妹,因而也在他们身上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望德的指引下,常常想望基督为我们在十字架上的榜样,他是给信友们开启希望之门。为此,信友生活要有信心、要热切,并常以慷慨的心情完全献身于教会的事业,无论环境顺逆,“我实在以为现时的苦楚,与将来要显示在我们身上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罗8:18)在爱德的推动下,信友们如同弟兄一般去为一切人行善,而吸人归向基督,效法基督的谦逊,不图虚荣,服务有需要帮助者,要有勇敢牺牲精神,作出爱德的表率(12)“因此,人们会认出你们就是我的弟兄。”(若望福音)
(2) 平信徒的信仰实践 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科学的发达,信息的瞬息万变、媒体的报告,人们生活需要等问题多多,促使教会必须适应社会,存在于人群。信友则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他们面临着的是真真实实的社会现象,因此,“平信徒是站在教会生活的最前线,藉着他们,教会是社会的生命力。”这是‘在俗’教友的特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地位、身份与神职人员不同,他们也是按照天主的计划去开拓、寻求天主的国。他们虽不是圣职人员,但承担的任务和圣职人员的职务是各有不同的,但信友应去充分发挥和行使使徒职,他们身体力行致力于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安定和基督福音的事业。 平信徒应是爱好和平者,耶稣本人就是和平者,新约被称为‘和平的福音’,复活后的基督所赐的平安,解除了门徒的忧愁,使他们充满喜乐和信心,信徒也该象门徒一样在感受平安和谐之余,渴望所有的人都能象他们一样领受和平的恩宠。今日世界充满暴力、战争,局部国家和地区还在不断流血冲突,社会的不安稳,使受苦难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倍受战乱之苦,他们的境况非常可怜,作为基督徒必须始终不懈地为正义与和平作证,同时,随时准备用非暴力去解决纷争,这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之一。 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道德的败坏、谋杀、堕胎、安乐死、自杀等现象,频频发生,无辜的生命受到摧残,社会的不稳定、贫富的差距,人性的软弱、离婚、孤儿、卖淫、被轻视的残障者和绝症的病人,他们都是处于极边缘的人,需要社会伸出温暖的手去接纳,显出爱心去关怀他们,耶稣说:“你们对我最小弟兄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玛窦福音)平信徒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使他们有信心生活下去,同时要通过信徒传达他们的心声,使他们的状况公布于世和打动政府部门及仁人义士之心,慷慨援助,努力去改善他们的处境,因为一切人灵都是天主所寻找的对象,只不过是恩宠的多与少罢了。 信徒的福传使命不可推卸,不仅只是到圣堂念经,参与弥撒就完成做教友的责任。现今的中国平信徒基本就是这种观念,他们接受的还是“梵二”前的思想,加上三十年前的“文革”对教会的冲撞,真正的梵二精神没有及时被教友吸纳,而接受缓慢。在当时也许根本就不可能,还有年老神父,他们可能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在培育信友方面可看出不是很主动,很积极的。到了八十年代初,中国教会得到了自由和开放。梵二公会议的内容思想相继涌入,但新老神父,在此情形下所接受的可谓是参差不齐。他们引导信友的途径和方法,让教友还是懵懂的样子,二者都负有责任和义务。但在此要说:“天主要他们以福音精神执行自己的职务,好象酵母,从内部圣化世界。”在堂区积极配合传教工作,经常以祈祷作后盾,拥有救灵热火。在教会内不论何种身份的人,都应践行基督所留给他们的教训。“现在,我们更有义务成为人人的近人,并在遇到的机会里,积极为他们服务。”信友们面临着此种挑战,不再是闭门造车,各管自己的灵魂了。 神父们与信友应团结,体现爱和共融,彼此信任,在知识,教理等方面相互学习,在工作上互相配合。神父时时做领头羊的作用。使不认识基督的人能够认识基督就是天主,他是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和创造万物的主,使人心灵深处那份久已想望的绝对主宰更显露出来,使基督的国真正临现于世,“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凝聚信友团体,去改变世界的不公义,提供我们这时代的迫切需求。
结语 通过各种论述,各阶段的基督信徒有着不同的教会使命,古代信徒,特别是初期教会信徒团体,他们在圣神引导下热心传教,有时,也为信仰流血致命,宣讲基督,勇敢做见证。中世纪的信友更是模式化,只管自己的灵魂需要。如今教会提倡每位信友的任务和教会一起朝拜、光荣天主父,传扬基督的神国,使人体验分享圣父透过基督的救恩,再与其他天主子民共同承担教会的使命,真正响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书目 (1)《教会发微》汉斯.昆着 (2)梵二文献 (3)《神学辞典》 (4)《天主教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