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私家见解

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

时间:2016-11-19  来源:  作者:赵建敏 点击:

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

Ecological wisdom of the Catholic civilization

(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传统文明与生态智慧,2016.11.16-17 山东曲阜)

赵建敏


Abstract: Catholic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core of Judaic-Christian tradition. Being two thousand years, this civiliz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For this very reason, we need to examine the Catholic civilization with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human civilization,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better and acknowledge the Catholic contribution to history. Not to do so would be short sighted and deprive us of important insight.

We need to delve deeply into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the Catholic civilization. Thi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vision will enrich us great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human behavior that has seriously effected and damaged our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so-called "ecological wisdom", is fundamentally, a wisdom that human beings need to take vey seriously to enhance our vision of nature, and of the earth. This wisdom will expose where human action is profoundly and negatively impacting our environment. I hope this article could introduce us some principles.


天主教文明以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为核心。两千年来,此文明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而显明的作用。可以说,人类文明史与天主教文明史密切相关无以分隔。欧洲文明史与天主教文明的水乳交融毋庸赘言。人类文明史不仅仅是欧洲文明史。古老的东方文明,包括中华文明,也与天主教文明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1 有鉴于天主教文明与人类文明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需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来审视天主教文明。无论是从整体人类文明史的视域还是从地域性人类文明史的视域,只有在这种人类文明史的视域中,我们才能审视并看清天主教文明。任何将人类文明史和天主教文明割裂开来的审视都是短视的和近视的,都会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树林或者模糊恍惚的错视。换言之,要了解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文明史的视域。没有这种文明史的视域,也就无法真正了解和认识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更遑论中华文明吸纳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了。事实上,人不仅需要这种视域来看待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也需要这种视域来看待生态环境本身。人对生态环境的视域、视角或立足点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好或坏。毕竟,生态自然本身有着自己良好的平衡运转秩序。换言之,它本身就是好的,有着良好的秩序。当我们谈及生态环境的恶化时,那是因为人类的行为对生态自然不恰当地干预所造成的后果。毫无疑问,人类行为本身自然而然会受到人类对生态自然的视域、视角、立足点或态度的影响。故此,所谓“生态智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对待生态自然所拥有的认识智慧和行为智慧。也就是说,“生态智慧”要求人在对待生态自然时,能够拥有智慧的视域、视角或立足点,因而能够产生出人类智慧的行为,而此行为之所以是智慧的,就是它们既能够让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发展之必需,又能够保护生态自然本身的良好秩序。就此而言,生态智慧所涉及的,就是人看待生态自然的视域和视角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人类对待生态自然的行为。以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为核心的天主教文明,有其看待生态自然的独特视域和视角,也有因此而产生的人类对待生态自然的行为规范。


“样样都很好”

犹太-基督信仰传统对整个大自然的基本认识是:“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圣经·创世纪》 1:31)在此基本认识中,存在着与大自然及生态关系密切的三种根本要素。第一,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是造物主的杰作。第二,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本身就是好的。第三,大自然中的人,既是造物主天主的杰作,又与自然界其它事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三种要素决定了人对生态自然的基本视域和视角,也决定了人在认识和使用生态自然时的基本立足点。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是造物主的杰作。换言之,宇宙并非毫无造物主神性参与而成的纯粹偶然自然之物。在人类认识生态自然并在其中行动时,这种视角和立足点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在于,它既排除了大自然偶成论,又剔除了大自然神话论。大自然并非偶然而成,而是造物主创造的结果。犹太-基督信仰传统告诉我们,“因天主的一句话,诸天造成。”(《圣经·圣咏集》33:6)或者用现代人的说法,大自然是智慧者的结晶。这种说法的关键在于,“这在告诉我们,世界的造成是做出决定的结果,而非源自混乱或偶然。”2 偶成论的认识在告诉人类,宇宙和生态只不过是偶然的一阵风,不经意地把万事万物吹集在一起,因而它们并没有必然的秩序和联系,所以人类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意捡取利用,而且这种捡取利用并不会对宇宙和生态带来任何损害,因为它们本来就是偶然地被吹集在一起的。显而易见,这种认识令人类在使用大自然的恩赐时可以毫无顾忌,甚至不必做出任何考虑和决定。没有任何考虑和决定地利用大自然,势必对大自然和生态带来最严重的破坏,而且,这种毫无考虑和决定的利用,自然不具备任何智慧,也就根本谈不上生态智慧。智慧是一种考虑和决定。生态智慧是对生态和大自然的考虑和决定。此外,大自然神话论也被剔除出去。物质的“大宇宙”浩瀚广袤,无穷无垠,人类需要去探索发现并用心欣赏它的美妙。物质的“小宇宙”精细奇巧,充满神奇,人类需要去研究开发并用情保护它的精巧。剔除大自然神话论,让人类可以带着责任和自由去窥探物质宇宙和生态自然的奇妙,并进而为人类的福祉有所贡献。通过人类的探索和研究,人类终究会认识到物质世界生态自然的有限和脆弱,从而让“我们最终能够把毫无节制的物质进展的现代神话抛之脑后”。3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本身就是好的。宇宙中万事万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到真菌蠕虫,都奇妙地生存在一个秩序井然的自然系统中。它们各自独立,又彼此依存,相互补充,不可或缺。每一种矿物和生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借助现代科学的进展,有些矿物和生物在宇宙中的不可或缺性已经显明,而有些尚未被人类认知。事实上,宇宙中的某种存在往往给另外的某种存在提供了生存的前提和必需。正是在这种依存中,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彰显出自己存在的善。故此,大自然中矿物和生物的多样性保证了宇宙整个自然系统的井然有序的生存。既然大自然中万事万物“样样都很好”,我们就必须保护好这些“样样都很好”的万事万物。显然,我们“不能只考虑到不同物种作为可能性被开发的“资源”问题,却忽视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价值。”4 万事万物它们本身就具有在宇宙中不可忽视的生存价值,它们“样样都很好”。圣文都拉(Bonawenture)说,“善是自我发散。”(Bonum est diffusivum suit) “样样都很好”,样样都善的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其本身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它们自我发散,为其它存在提供了生存的前提和必需。因此,“作为天主的受造物,每一种有机体本身就是好的,就值得赞美。”5 这种认识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宇宙万物其本身就具有自我的价值,而且其价值并不完全依赖人的判断和取舍。换言之,人需要善待大自然,善待宇宙万物,善待生态环境,然而,人类需要谨记,如此而行不仅仅因为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

大自然中的人,既是造物主天主的杰作,又与自然界其他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作为大自然中的“万物之灵”,人有其特殊的角色与使命,因而与自然界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在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中,我们可以分别阐述人与大地和众生物的关系。大地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乐园,“上主天主将人安置在伊甸的乐园内,叫他耕种,看守乐园。”(《圣经·创世纪》2:15)人与大地的关系是要耕种并看守它。“‘耕种’牵涉到栽培、翻土或种植。‘看守’则涉及到关怀、保护、监督和保存。这暗示着人类与大自然的一种双向责任关系。”6 人类耕种和看守大自然,并由它获得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大自然中的众生物与人类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摸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圣经·创世纪》1:26) “管理”预示着一种亲密的关系,管理者并非主宰者独裁者,用现代思想来说,管理是一种服务。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中的休息,不仅要求人休息,也要求牲畜休息,还要求土地休息。“六天工作,但第七天,应是完全休息的安息日。”(《圣经·肋未纪》23:3) “六天内你应工作,第七天要停工,使你的牛驴休息。”(《圣经·出谷纪》23:12)“六年之内,你可耕种田地。......但到第七年,地应完全休息。”(《圣经·肋未纪》25:3-4)此休息的传统明显地揭示出,人不是大地和生物的主宰者和独裁者,人对大地和生物不能肆意妄为为所欲为。

此外,人还应该尊重每个受造物的优点。依照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人也应意识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天主的受造物,“各样受造物在它们的本性内,各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出天主无限智慧和良善的一线光芒。为此,人该尊重每个受造物的优点,以免滥用事物,从而轻视造物主,并为人类和他们的环境带来可怕的后果。”7 在对受造物各自优点的真正尊重中,犹太-基督信仰传统以其优美的赞歌表达出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上主的一切化工,请赞美上主!太阳月亮,请赞美上主!雨和露,请赞美上主!冰和雪,请赞美上主!山岳丘陵,请赞美上主!海洋江河,请赞美上主!鲸鱼和水中所有生物,请赞美上主!天空所有飞鸟,请赞美上主!野兽家畜,请赞美上主!普世人类,请赞美上主!”(《圣经·达尼尔书》3:57,62,64,70,75,78-82)


人是合作者

在“样样都很好”的大自然中,如何确定人的位置至关重要。“生态智慧”关键还是人对待生态的智慧,而人对待生态的智慧,取决于人在生态自然中的位置。 “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是万物的主宰,可以对大自然为所欲为。“惟人万物之灵”应该解释为,只有人在万物中具有真正的灵性生命,因而人对万物负有责任和义务。过度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可能会带来过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或者人类至上论。的确,人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有着特殊的尊严和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将自我置于生物金字塔之顶,因而将其他生物踩踏于自己脚下。我们应该摈弃“生物金字塔”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往往会带来过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或者人类至上论的思想。就此而言,康德的“人是目的”应该是人类至上论或过度人类中心主义各类思想的代表。康德说:“因此,这就不仅仅是其实存作为我们的行为的结果而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种价值的那些主观的目的,而是客观目的,亦即其存在自身就是目的的东西,而且是一种无法用任何其他目的来取代的目的,别的东西都应当仅仅作为手段来为它服务,因为若不然,就根本不能发现任何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8 显然,康德的这种说法将人类至上论或极度人类中心主义提升到了本体论层面。应该说,这种人类至上论是对“惟人万物之灵”的极端阐释,将人类视为生态自然的主体,其他生物被视为客体,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以满足自我的生存和生活为目的,而其他万事万物的价值仅仅取决于它们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价值。人成为了其他万事万物的价值尺度。这种人类至上论的思考方式势必带来对生态自然的漠视,或者形成一种“利己”的人类价值取向。这种思想对生态自然相当危险,因为“如果人类将他们自己置于中心,他们就会给予即时便利绝对优先权,其他一切都会成为相对的。”9 这显然是一种虚假的生态智慧。它以人类生存和生活之利益考虑为名,行毁灭和毁坏生态自然之实。它是一种实用相对主义。人类应该坚决摈弃这种人类至上论或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因为“在这些不同观念中有着一种可以彼此供给的逻辑,并且带来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的堕落。”10

此外,“惟人万物之灵”也在告诉我们,人类与动物有着根本性区别。人不能将自我贬低为一般动物。不错,人有动物性生命所有的基本特征,但这些动物性生命特征汇总为一个有机体后,显然不是1加1等于2的简单模式了。这个有机体拥有了其他任何动物性生命所不拥有的精神生命特征。人的理性、人的爱、人的思维、人的创造力、人的思想等等,都展现出动物性生命中无可比拟的精神性生命特征。事实上,精神性生命或精神生活成了人自我生命完善的永恒追求。“惟人万物之灵”正是人灵性生命或精神性生命的绝佳概括。当人类排除此精神生活于人的生命之外时,人的生命也就沦为了一种单纯的动物性生命。这将导致动物生命的无差别论,也将导致灾难中“先救狗还是先救人”的无聊争论。无论如何,人的生命是一个集合着精神性生命和动物性生命的存在。这个存在是宇宙万事万物的中心,也是生物生命的中心。人的这种特殊性必须得到尊重。事实上,“宇宙是一个开放和相互交流的系统。”11 在整个宇宙生态中,人的生命与生物和生态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表现在与生物存在的某种相似性上,而且也表现在与矿物存在的不可或缺的联系上。这种联系不仅以人类为中心和宗旨,而且人类也会反过来影响与之相关联的生物存在和矿物存在。这是一种多维度有机网络性关联,而人类在此多维度的关联中处于中心区域。的确,我们需要谨记,“人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创造者、中心和宗旨。”12 换言之,人类不仅身处此多维度有机网络存在的中心,而且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对宇宙生态自然和生态环境,乃至对整个宇宙,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创造性影响力,因为人也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创造者,不仅仅是中心和宗旨。这才是“惟人万物之灵”的精神性生命在万物中的灵动性功能。显而易见,宇宙中没有其他任何生物性生命具有人类这种精神性生命的灵动功能。

“惟人万物之灵”的此种特殊性无可置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是一个合作者,是“样样都很好”的大自然中的合作者。作为合作者,人类需要管理并维护“样样都很好”的大自然。人类与之合作的对象就是造物主。的确“只要人不以天主创造工程中的合作者身份来行事,人就会让自己替代天主,因而引发对大自然的一种叛逆。”13 这种“叛逆”主要以两种方式表现在人类的思考和行动中。第一,人类拥有对“样样都很好”的大自然的绝对支配权,只要它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显然,这是一种对造物主天主权利的稽越,“这种稽越甚至声称一种无限权利,要达致将他的受造物置于脚下进行摧残的顶峰。”14 这是人类高傲自大利己自私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这是人类的极端自傲!人类忘记了一点:宇宙万物不属于人类自己,人类只是生活于其中。宇宙万物属于造物主天主。即便对那些不承认造物主的人来说,宇宙万物也不属于人类自己,它属于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整个宇宙生物界,因为它们也要生存生活于宇宙自然中。毫无疑问,这种权利稽越性叛逆势必带来对宇宙生态自然的无情摧残和破坏。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生态自然的悲惨状况显而易见地受到了这种权利稽越的严重影响。第二,人类将自己贬低为“样样都很好”的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好像人类只是众多生物有机体中最为普通的一员,甚至最终与矿物分子没有多少差别。于是,人类失去了自尊自爱,不去承担自己作为万物之灵的责任与义务。这无疑是在宇宙中“混吃等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人类的极端自卑!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人类是造物主天主的特殊受造物,“惟人万物之灵”,人类有着自身所独有的精神生命特征,“即使假定人类的演进过程,我们仍然拥有着独一无二性。这种独一无二性无法用其他开放系统的演进获得完全解释。......这种独一无二性超越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15

事实上,人类只是一个合作者。不必自傲,也不必自卑。作为合作者,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既不绝对拥有大自然,我们也不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人类并不绝对地拥有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就是一个艺术品,天主的艺术品,铭刻在事物上,这些事物借以运行到一个确定的目的地。”16 即便以简单的理性思考,人类也清楚自己并不绝对拥有大自然。当然,人类也并非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因为“惟人万物之灵”,惟人负有特殊的天赋使命。人类的特殊天赋使命,就是要按照造物主天主赋予大自然的本性来管理大自然。“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摸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圣经·创世纪》1:26)作为合作者,其使命就是在尊重大自然本有目的的基础上,来管理宇宙自然。宇宙万物在其受造之始就有其自身存在的本有价值,“因而人必须以尊重其被赋予的本有目的来使用它。”17 人类要尊重大自然的本有目的和价值,最为关键的是认识到大自然的一体性及其目的性。无可否认,人类需要发展,但是这发展不应以破坏大自然的一体性和本有目的为代价,因为这种破坏不仅不会带来人类的发展,而且最终还会阻碍人类的发展甚至带来人类的毁灭。人类需要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因为所有一切都紧密地内在关联着”,而且我们“如何强调事物的内在关联性都不过分。时间和空间不是彼此无关相互独立的,甚至原子或亚原子粒子也不能被视为处于孤立状态。就如同地球的物质、化学和生物的各层面相互内在关联一样,生物种类也是网状关系的一部分,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探查完全认识它。”18 因此,只单纯强调人类自身发展,而枉顾宇宙自然的一体性,就会引发生物网状关系的破裂,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失衡。故此,在现代世界,人类如何理解“发展”肯定会引发后续生态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系列化后果。“任何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使人更富有人性,发展是必需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人把它看成最高目标,而看不到物质以外的事理,它也能够禁锢人。”19 事实上,现今的生态自然环境恶化和社会群体生活矛盾突显主要应该归咎于这种发展的严重失衡。人类在进行一场“等等我的灵魂”的宇宙探险旅行。在这场探险旅行中,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告诉我们,“发展不是简单地归结为经济的进步而已。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振兴整个人性和全人类。”20 因此,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滥用资源、剥削他人、损害正义、令人失去尊严、丢掉教育等等就不是更富有人性的,就不是在振兴整个人性。事实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发展亦是如此。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破坏民族团结,缺乏博爱,不能互通有无、平等相待、共同繁荣,这些都不是在振兴全人类。我们需要谨记,“个人的全面发展,若没有全人类的一致发展是不成的。”21 在谈论到生态智慧时,我们必须记得德日进所言:“如果人不把自己和全人类放在一起,他便看不清楚自己;同时,若不把人类和生命界整体放在一起,他也看不清楚人类;相同地,若不把生命界和宁宙放在一起,他也看不清楚生命。22的确,在审视生态状况时,人类需要这样一种更加宽广的视域。因此,人类必须与造物主天主赋予大自然的这种一体性合作,而不是破坏这种一体性。此外,人类也需要意识到,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目的性,恰如宇宙中每一样存在都有其目的一样。大自然的非偶成特性揭示出其本身必然具有目的性。德日进所言,“我们从古生物学上都知道,任何形式的动物绝不单独出现”23意味着生物本身的非偶成性和目的性。“善是自我发散”更是宇宙万事万物目的性的一种表述。宇宙的开放性和交流性也在告诉我们,确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言,大自然中“这些事物借以运行到一个确定的目的地。”24这个目的地不是宇宙的毁灭或死亡,不是死寂的黑洞,因为引力波的发现告诉我们黑洞其实并不是死寂的。面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宇宙的浩瀚,人类需要建立起一种自信,然而“自信来自信仰”(ex fide fiducia)。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告诉我们,“宇宙的最终命运在于天主的圆满。......其他受造物的终极目的不在我们内。相反,所有受造物都与我们一起同行,并且通过我们走向未来的圆满点天主。”25这个圆满点就是德日进所言的“奥默加点”,因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者说,“我是阿耳法和奥默加,元始和终末。我要把生命的水白白地赐给口渴的人喝。”(《圣经·默示录》21:6

因此,人类作为合作者,需要尊重大自然及万事万物的一体性和目的性。的确,造物主天主要求“惟人万物之灵”的合作者来“管理”大自然,然而,“说到管理人,另外要求于他的,就是要他表现忠信。”(《圣经·格林多前书》4:2) “忠信”的基本含义就在于人类对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一体性和目的性的尊重,因为是造物主天主赋予了它这种一体性和目的性,同时也赋予了人类这种管理的责任。


生态智慧

既然所谓“生态智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类对待生态自然时所拥有的认识智慧和行为智慧,那么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的那句希腊语“认识你自己”(γνῶθι σεαυτόν)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知人者智”26 中的人当然可以解释为人(即人类)之总称了,因为“人”字本身就有着总称和特称的特征。东西方古老的智慧结晶都在强调认识“人”的重要性。如果人类要拥有对待生态自然的智慧,人就必须且首先拥有认识“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个实在无法避免的起始点,而且这个起始点无疑会带来人类对待生态自然时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态度之别。人是什么?这是一个亘古恒新的问题,而且总要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给与回答。历史的回答我们无需在此赘述。面对今日飞速发展的科学认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更简单容易了,相反,它变得更加复杂难明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当然,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也无法避开这个最为基本的起始点。犹太-基督信仰传统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圣经·创世纪》9:6)当然,这个回答更多的是神学性和宗教性的,27 而且至少表面上看来似乎与生态自然的关联较小。二十世纪60年代,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现代回答是:“人是万有的中心与极峰。”28 这个回答听起来更容易让现代人包括无宗教信仰的人接受了,而且它似乎与生态自然有着更紧密的关联了。同一的大公会议进一步阐释说:“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所组成的一个单位。以身体而论,将物质世界汇集于一身。于是,物质世界便藉人而抵达其极峰,并藉人而高唱颂扬造物主的圣歌。”29 换言之,人是身灵合一的主体,就身体来说,将物质世界汇集于一身。显然,这与“惟人万物之灵”的表达殊途同归。若望保禄二世对此解释道:“世界万物中,只有男人或女人拥有“位格”(person),是一个有意识和有自由的存在,也因此成了世上万有的中心与极峰。”30 布伯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从大自然的观点来看,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独特生物,而从精神的观点来看,人更是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独一无二的生物。”31 对人最为基本的认知应该是,人是一个有灵性生命的有机体,由物质与精神两种要素构成。这个生命有机体同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界和物质界紧密而网状性地相互关联着。如果我们对由物质与精神两种要素统一而成的生命有机体心存疑虑的话,我们想像一下现代科学中微观粒子基本属性之一“波粒二象性”的统一可能就会释怀了。这种对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生命有机体的认知,反映出人类智慧的万丈光芒。在生态智慧中,作为合作者的人,一方面而言,他离不开自己赖以生存的与他同为受造物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而言,他也依存于自己的创造者绝对的精神存在者天主。事实上,一种真实的人类学是生态学或生态智慧的基础和起始点,因为“我们的本性不仅由物质构成,而且也由精神构成,因而赋有超验的意义和终向,也对文化具有规范性。”32对“文化具有规范性”正是人类学与生态学或生态智慧的联接点。

也就是说,人类需要建立起一种具有规范性的现代文化,具有生态智慧的现代文化。有鉴于此,现今的生态文化或生态智慧首先应该秉持的原则是大自然的普遍共融。“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在它所有多重关系中,展现出天主无穷无尽的富裕。”33 宇宙是一个整体,其中的所有部分都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交流。宇宙大自然在这种网状交叉关联中形成一种普遍性的共融。正是在这种普遍共融中,宇宙万事万物呈现出源自造物主天主的“样样都很好”的基本关系。换言之,造物主天主与宇宙万物在这种“样样都很好”的关系中达致一种普遍性共融。这是大自然普遍共融的根本基础,构成宇宙不可分割的一种整体性。在此基础之上,人类构成一个宇宙大家庭,就是说“作为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因唯一天父而存在,我们所有人都由看不见的关系联结起来,并且共同形成一个宇宙大家庭。”34 人类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共融的大家庭,需要“人人相遇,民族相通,一如弟兄姐妹,一如天主的儿女。在相互理解彼此的友谊中,在神圣的共融中,我们必须着手工作,来建设人类共同的未来。”35 人类需要建立起“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的共融关系。这种兄弟般情谊的基础在于每个人,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都拥有不可被剥夺的人格尊严。显而易见,人类大家庭的共融是必须的,但人类也不能忽略与其他生物的和平共处。这种和平共处特别需要人类对其他生物的爱心。然而,这爱心不应忽略或超越人类对自己同类的爱。我们还是不能忘记,“惟人万物之灵”,人类是我们的同类。即便由纯粹生物的生存法则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忽略对自己同类的爱。我们固然应该对其他生物展示爱心,但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同类表达爱心。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同类没有爱心,却仅仅声称对其他生物充满爱心的话,我们的爱心恐怕会有哗众取宠之嫌,或者自私自利之嫌。虐待动物的人,不仅对动物缺乏爱心,更会对人缺乏爱心,对大自然缺乏爱心。换言之,我们不能“把所有生存物都置于同一层次,也不能剥夺人类独一无二的价值以及他们要承担的巨大责任。”36 把所有生物的价值置于同一层次,貌似是对其他生物的尊重,而事实上却是对“惟人万物之灵”的否定,是对人类独一无二之价值的蔑视,是对人类之于大自然的天赋责任的逃避。在大自然普遍共融的原则下,人类既能真正尊重大自然、真心爱护其他生物、确实维护人类所独有的人格尊严,又能重视人类独一无二的生物特性及其价值,还能勇于担当起对大自然的天赋责任和义务。在大自然普遍共融的精神之下,生态文化才能得以建设,生态智慧才会得以展现。此外,要建设现今的生态文化或生态智慧,人类需要秉持共同参与的原则。显而易见,大自然的生态建设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单独的责任。它需要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的全人类的参与。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全人类参与的必要性。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峰会时,195个缔约国一致同意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这是全人类共同参与且达成一致的一个典范。生态文化的建设需要这种全人类的共同参与。另外,“共同参与”还意味着要举人类全方位生活之力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大自然不可能被视为与我们分割开来的一种东西,或者仅仅被视为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一种背景。我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被包含在其中,因而与之有着持续不断的内在交互影响。”37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不可能与大自然割裂开来,而且都与大自然相关联并且相互影响。因此,生态文化或生态智慧的建设需要人们“研究社会的活动方式、经济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它获取事物的方式”38,因为它们都与大自然的环境密切相关,都会对大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故此,人们需要对经济增长方式、政治体制、社会环境、文化产业以及消费生活方式、日常生活方式等等进行研究。换言之,人类需要建立起一种对生态环境大有裨益的经济生态学、政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消费生态学、文化生态学、道德生态学、日常生活生态学。人类已经意识到,过往的生态文化或生态智慧没有能够有效地保护好大自然,甚至对大自然造成了破坏。人类有必要重新自我反省并重建一种涵盖人类生活诸方面的生态文化或生态智慧,以期达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发展方式。显而易见,牺牲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本不可取,因为它最终会导致对人类生命和生存环境的伤害。的确,“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也包括知识的增长、文化的更新、精神的修养、道德的提升。社会政治环境也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因为“任何针对彼此友爱团结互助的暴力都会伤害到环境”39 ,故此需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个人的人格尊严、民族的真正平等这些社会价值,以便能够创建一种和谐公正且具有人情味的社会政治环境。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日常习惯更会影响到生态环境,例如毫无节制的矿产开采、森林树木的乱砍滥伐、生产结构的低效耗能、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的挥霍浪费、各类生活用品的“随手扔”文化等等。40 此外,“一种健康道德的社会生活能够点亮一种似乎令人讨厌的环境。”41 人类彼此关爱、相互协助、充满信任、友爱邻里、人情融融的道德生态学也会影响到生态文化,因为人类与大自然本身的原初状态就是和谐共融充满情谊的。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生活有其道德价值,道德的滑坡显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人类有必要重建良好的生活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秩序。例如,对人格尊严的尊重自然会延伸至对大自然的尊重,民族间平等的社会肯定会阻止对弱小民族区域资源的盘剥。


故此,真正的生态智慧是重建一种人类生态学。这种人类生态学不仅要阐释人是什么,还要建立起人类与大自然的直接而且密切的关系,要将人类行为与道德秩序相关联,将日常生活与生态环境相关联。换言之,生态学或生态智慧必须把人类纳入进来,而且这种人类生态学必须能够带来人类行为的更新,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的确,现今的“环境恶化问题要求我们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42 生态环境不可能自我改变,除非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当然,这里的所谓生活方式包括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道德秩序等等。我们不能小看人的某个单一消费行为,因为根本上来说,“采购总是一个伦理行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行为”43 ,因为它直接涉及并影响到人类及其与大自然的网状交互关系。从生态自然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具有着所谓的“蝴蝶效应”般的影响力。

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希望“寻求重建诸多层面的生态平衡,在我们自己内构建和谐,与他人、与大自然、与其他受造物并且与天主构建和谐。”44 换言之,生态智慧无论如何还得从我们人自己开始,因为“惟人万物之灵”,惟有人具有智慧的灵性生命。也就是说,人类能够拥有智慧的视域、视角或立足点,从而能够产生人类的智慧行为:既能够让人类维持自身生存发展之必需,又能够保护生态自然本身的良好秩序。所以,天主教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以塑造‘生态公民’为目标”。45 他们能够拥有宇宙万物“样样都很好”的视域或立足点,能够恰当地认识并规范自己合作者的身份,从而能够忠信地履行自己管理大自然的天赋使命。



1参阅:赵建敏,“中国‘文艺复兴’的先驱—利玛窦”,见:卓新平许志伟 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十四辑,2011年11月,127-141页。

2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77节,2015年5月24日。

3同上, 78节。

4同上, 33节。

5同上, 140节。

6同上, 67节。

7《天主教教理》,339节,1992年10月11日。

8康德著 李秋零 译,《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36页。

9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122节,2015年5月24日。

10同上。

11同上,79节。

12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63节,1965年12月7日。

13若望保禄二世,《百周年》通谕,37节,1991年5月1日。

14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75节,2015年5月24日。

15同上,81节。

16托马斯阿奎那,《论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转引自: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80节,2015年5月24日。

17若望保禄二世,《百周年》通谕,38节,1991年5月1日。

18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137,138节,2015年5月24日。

19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19节,1967年3月26日。

20同上,14节。

21同上,43节。

22德日进 著,李弘祺译,《人的现象》,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4页。

23同上,122页。

24转引自,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80节,2015年5月24日。

25同上,83节。

26老子,《道德经》,33章。

27参阅,赵建敏,“人----天主肖像的神学思考”,见:赵建敏著,《二思集:基督信仰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相遇》,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71-86页。

28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12节,1965年12月7日。

29同上,14节。

30若望保禄二世,《基督徒平信徒》(Christifideles laici) 劝谕,37节,1988年12月30日。

31[奥] 布伯,“希伯莱的人本主义”,刘小枫 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6月第一版,102页。

32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实践爱德》通谕,48节,2009年6月29日。

33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86节,2015年5月24日。

34同上,89节。

35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43节,1967年3月26日。

36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90节,2015年5月24日。

37同上,139节。

38同上。

39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持守爱德》通谕,51节,2009年6月29日。

40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16,20,22节,2015年5月24日。

41同上,148节。

42本笃十六世,《2010年世界和平日讯息》,11节,见:《宗座公报》102(2010),48页。

43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持守爱德》通谕,66节,2009年6月29日。

44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关爱我们的共同家园通谕,210节,2015年5月24日。

45同上,211节。

 

上一篇:祭祖是孝道的延续下一篇:安希孟:自然的神学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