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写作原因 第二节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地 第三节 写作目的及对象 第四节 本书的体裁 第五节 写作特征 第六节 默示录的解释方法 第七节 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忠实的见证 第三章 他是昔在、今在及将来永在者 第一节 羔羊当得起 第二节 七封印、七号角、七金孟 第三节 异象 第四节 善恶对峙 第五节 看,我已更新了一切 第四章 阿们!主耶稣,你来吧! 新约最后一本书被通称为“若望默示录”,这标题来自该书的第一句:“耶稣基督的启示,是天主赐给他,叫他把那些必须快要发生的事,指给自己的仆人们。他遂打发天使,告诉自己的仆人若望”(1,1)。“默示”(apokalypsis),这个自由“揭露”、“启示”的意思。按1,1所指,这本书记载的是: a. 耶稣基督的启示 b. 是来自天主的 c. 揭露给他的仆人若望,并通过他给天主的众仆人 d. 借着天使 e. 内容是有关将要发生的事 此书的形式与内容都很特别,耶稣基督的奥迹是这书的中心;不过作者不以理论,也不借叙事的手法来表达,却在一个礼仪的气氛,借诗歌、异像神视,借各种不同的象征,借对古经的暗示(默示录中的404节中有278还有对古经的暗示)去默观、了解及描绘那以耶稣为巅峰及满全的宇宙历史。为能明了此书,应对默示录的文学体裁略有认识。 1.默示文学 a)默示文学的形成 默示录在成为文学以前,是一种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渐渐趋成熟,并一直发展下去,漫延到公元后一世纪末的犹太神学及神修思想,有着独特的宇宙观及历史观。在时间方面看,这思想潮流的产生紧接着先知时代,在先知的著作中也有一些片段带有默示色彩,如厄38-39;依24-27;34-35;匝9-14。但在古经书中最具默示特色的是公元前170-160年间写成的达尼尔书。与此同时,及公元前第二及第一世纪产生了一系列的默示录式作品,如哈诺客书、十二圣祖遗言、梅瑟升天记等,这些书现被列入旧约伪经中。 默示文学一方面上接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已结束了的先知文学,一方面也受当代发展蓬勃的智慧文学影响。这些作品多出于政治社会情况动荡,犹太宗教受迫害,人心惶惶的时代。如达尼尔书就在色娄基王朝安提约古四世迫害犹太人时着成。这些作品应用新的方法去反省已有传统思想,并借此对现实令人迷惘的动荡时期作适当的解释,助人从不同的历史事件中发掘天主神妙莫测的计划。 b)默示文学的写作特征 为能贯通古、今、将来,发掘天主在历史中的计划,默示文学用的方法很独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各点: -神视 在古经的最古传统中,梦是一个天人相遇,一个启示的方法(参阅创37,5,10;41,8,38)。这些梦常需有人懂得作正确的解释。后来梦又发展成神视,在先知作品中屡见(亚1,1;米1,1;依6,1-8;耶1,11;18,1-4;24,1-10)。默示文学中常有神视出现,有时所见的图象意义清晰,有时重叠复杂,很多次在神视中出现一位天使将所见的加以解释。 -大自然常规律的颠倒 在默示文学中常出现的是太阳、月亮、星星等的越轨、大地震动等颠覆宇宙常规的现象,为表示天主以不寻常的方法扭转历史的动向,他能改变一切,是他主宰宇宙乾坤及整个人类的历史。 -怪异物体的出现 如怪兽等不寻常的生物,他们有时代表在宇宙中的恶势力,有时代表一个超乎人类,但却隶属天主的中间境界。 -数字的象征 以量来寓质,或利用希伯来字母所代表的数目来表达某些意义,如7及它倍数代表圆满,1000是天主的数目等。 -古经的象征 默示文学也常用一些古经传统中惯用的象征。如天代表天主的居所,地代表人类历史演变之地,深渊代表邪恶聚居之所等。 -主角的虚构 书中的主角通常是一个过去的历史人物。如哈诺客、梅瑟、巴路克、厄里亚等,为能更有效地将古今溶成一体。 a)默示文学的神学主题 默示文学常以历史事实为内容,不守在写这些事实时,它却不管事情的时空框框及其本身的联接,而是按照从宗教传统而来的信念去默观历史,并发掘其中的超时空、超逻辑的意义,深信一切都冥冥中有天主的神妙安排,世人难以猜测。在世上发生的事都是“应要发生的”,都是天主奇妙计划中的一部份。以下的主题最常见。 -历史中的正邪之争 希腊思想因有见于大自然的周期循环,认为历史是循环的,周而复始,首尾相接。古经中表达的犹太思想,则视历史为直线形的,有始有终,始与终都在天主手中,中间的发展也是天主的化工。天主的奇功伟业串连成一条历史路线,不过这条路线不是平静无波折的,历史常是正与邪,善与恶的争斗场所。这概念与当代通俗流行的二元论不同,因为在这争斗之上有绝对天主的掌管一切。 -天使与魔鬼 这正邪之斗,由人类历史伸展到超历史,超世界的境界,人类以外的神体也参与这斗争。 -末世的胜利 在这世界上痛苦、迫害、困难是不免的,邪恶有时看似占上风,不过最后胜利是属于来自天主的善势力,所以善人在这世上应忍耐坚毅,期待这最后的胜利。那时天主将会审判众生,恶势力会被推翻,死亡将永远克服,开始一个充满生命与美好的新纪元。 -默西亚 把现世带到圆满的新纪元的是默西亚。在这默西亚身上,默示文学归纳了不同的传统古经路线,他将会战胜邪恶,实现天主的国。 2.若望默示录与犹太默示文学的关系 很清楚,新约中的若望默示录有着犹太默示文学的背景。当初期教会觉得需要更深入地反省基督信仰与历史的关系,更确实地借自己的信仰光照,去发展一个基督徒的历史观,更有效地让基督信仰在现实的困难环境中发挥作用时,犹太的默示文体自然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思想及表达方式。在保禄书信(得前4,16-17;得后2,1-12;格前15,20-28)及对观福音的末世言论中(谷13,1-31;玛24,1-44;路21,5-36),已略见默示文体模式的被采用默示录(在一世纪末及二世纪写成的伪经作品,也有不少应用默示文体的如:依撒意亚升天传、亚巴郎默示录、厄斯德拉默示录、巴路克书、伯多禄默示录、保禄默示录等)。 若望默示录虽可与犹太默示文体相比,但却有很多独特的、崭新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整个历史都有了一个中心——耶稣基督,他是“阿耳法和敖默加,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圣能者”(1,8),他是被宰杀的羔羊,永远地战胜了死亡及凶恶;只有他可以登上宝座,可以打开书卷,解释世界史,同时整个世界历史的真正意义也只有因着他、在他内才能满全。在形式上,若望默示录没有一般犹太默示录文学的隐秘性,作者不隐藏自己及各团体的名字,也清楚地说明,不要把书的内容封闭起来(22,10)反而要将之传播(1,1)。作者称他所写的为“先知预言”(1,3及22,7、10、18、19在书的前后,首尾相应),启示他的天使视自己与他同等,“我和你与你弟兄、先知们以及所有遵守本书者,都同样是仆人”(22,9),而若望自己也如此自称“我——若望,你们的弟兄,我在耶稣内与你们同受患难……”(1,9)他不是什么神秘人物,而是教会内弟兄中之一。这一切都使若望默示录与犹太默示文学有一段距离。 3.作者,写作时、地、背景 作者在书中自道真名:“若望”、“基督的仆人”(1,1)、“先知”(10,11),与他的读者是“兄弟及共同受苦者”(1,9)。自第二世纪儒斯定以来,教会传统便把他看作若望宗徒、载伯德儿子、若望福音及书信的作者。虽然,按详细考究,若望宗徒本人是默示录作者的可能性很微,但无可否认,这书与其他若望文学作品确有不少联系,作者应该是那被称为“若望传统”或“若望圈子”中的一份子。所以若望默示录仍可远溯至若望宗徒,它的作者与若望福音的最后修订者可能非同一人,但同出自“若望圈子”。 至于写作地点,作者自己说是帕特摩(1,9),一个小亚细亚沿岸的海岛,离厄弗所不远。他的七封信的收信团体,也全部在小亚细亚。小亚细亚也被学者们视为“若望圈子”的活动地带,所以默示录在那地区写成,应相当可靠。 关于时间,作者也有明确指示:从书中可知,教会当时受到迫害,而信友们的初期热忱也稍减,成书的时期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尼录王迫害教会期间(64-65),另一则是都来济安王在全时的教离时期(95年左右)。按第三世纪的教父依肋内,默示录着于都米济安王朝末期(这位罗马君王死于公元96年)。 有关默示录的文化背景,在书中表露得最清楚的是作者对古经难得的纯熟,全书都被古经的象征、词语、概念所渗透。他不直引经文,间接投射或暗示最多的是出谷纪、达尼尔及厄尔先知。在出谷纪中被引的主题有天主显露自己的名字、埃及的十次灾难、渡红海、约柜等。达尼尔的神视,尤其达7,多次被暗示。在象征的应用上,帮助他最多的是厄则克尔先知:厄1及10的神视,厄38-39有关哥格和玛哥格的被攻击(40-47),新耶路撒冷的象征都在默示录中出现。 4.写作特征 默示录的希腊文有很重的犹太色彩,他好像是有犹太方式去思考,却希腊文来表达、他也很大胆地多次不顾希腊方法及修辞规则,制造出一些畸形字眼及词句,整体来说他的风格是很独特的,整齐而不缺活泼动人,依循固定格式但不致令人沉闷。象征的运用多姿多彩而不混乱。很难清楚描写作者的写作技巧,以下数点是比较易见的: a)螺旋形的思想发展 围绕着一些屡次出现的基本主题,一层层的向上进,每高一层,在对耶稣的奥迹及世界历史的了解更深一步。 b)提前宣示 预早宣布一个后来才发挥的主题,如14,8已宣布了将要在17-18描述的巴比伦的灭亡。 c)正反对立 这正反对立的思想模式贯穿全书,特别在介绍七个印、七个号角、七个杯爵时,第六与第七个因素明显地相反对立。 d)连锁发展 一系列事情的最后一步,同时是另一系列的开始。如第七个印的开启引出了七个天使的七个号角,当第七个天使吹第七个号角时,天上出现了大异兆。 e)叙事三步曲 书中所述的很多事情,都按照一个三部曲的格式发展:神视、在天上决策、在地上履行。 5.写作目的及对象 正如古经默示性最强的达尼尔书,是在犹太人受宗教迫害的时候写成;若望默示录也写在教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况中:教会内部有生活松懈及冷淡的现象(2-3),向外有犹太人评击(2,9)及罗马政权的压迫(6,9-11;17,6)。作者写这书鼓励信友们振奋坚忍,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基督的奥迹及世界历史意义与终向,以一独特方法作整体性的神学反省。劝人有智慧地(13,8)走崎岖的世途,期待在基督内的最后圆满。在1,4中作者指明他“致书给亚细亚的七个教会”,但事实上他透过这七个他所熟悉的教团体,向整个教会及每一位基督徒发言。 6.默示录的解释方法 默示录文学虽兴盛一时,但在犹太会堂及教会中却不常立即被接受。若望默示录的正典性亦非立即被公认,东方教会要到第四世纪中叶才正式将它列入圣经纲目。在教会历史中它常是一本很具吸引性又很难了解的书,综观教会自古到今对默示录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模式: a)神修性解释 这是教父们所走的路,不大着重其中的细节,只从此书看出救 恩历史的奥秘。教会在这世界上要走的路虽然充满波折,但对基督最后胜利怀着坚固的希望。从这救恩历史的宏观中也可看出每个基督徒在教会中,跟随基督由痛苦走进光荣的途径。 b)先知性的解释 认为在默示录中预订了世纪历史的大事,利用隐秘的语言、象征、数字去预示将来,所以要懂得释秘,解释“密码”,揭示奥理。在中世纪时代走这条路线的学者不少,最显著的是Joachim da Fiore(1145-1202)。今日某些邪异教派还以这种方法从默示录中找出未来的预言。 c)历史性的解释 有人认为默示录并非预示未来,而是指作者当时的历史情况。 d)历史批判学的解释 即今代学者在学术上应用的方法,借对体裁、写作背景、文学分析各方面的仔细研究来作解释。这种研究是不可缺的,但亦不可忽略从圣经启示的整体,去发掘这书的神学意义,也不可忘掉在教会古代解释此书时的浓厚基督意识及神修气氛。只这样,默示录在教会及基督徒生活中才能万古常新,永具启发性。 7.内容及结构 分析默示录的结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者们提供了不同的方法。有关下面两点,一般学者的意见都一致。 本书有一信礼仪的外框(1,1-8)及(22,6-21),在此外框的主体内容可分为两部份。第一部分包括寄给七个团体的七封信(2-3),第二部分包括以默示文体写成的内容(4-21)。在本书中,七这个数目字的重要可被视为架构分析的一个原则:写给七个团体的七封信(2-3),七个印(6-7),七个号角(8-11),七个杯爵(16)。 a)结构分析一:以七字系列为原则 某些学者认为可以按书中“七”这数目的突出作结构分析的原则,除了明显的七封信、七个印、七号角、七杯爵外也可在其他部份见到另外三个七字系列:七个征兆(12,1-14、20)、七个声音(16,17-19,5)、七个神视(19,6-22,5)、一共合成七个七。 b)结构分析二 序言(1,1-3):已表达出全书的礼仪氛围,有人“诵读”,有人“聆听”(1,3)。 礼仪致候词(1,4-8):一段诵读者与聆听者之间的礼仪对话。 基督显现(1:9-10):复活的基督徒在“一个主日”显示自己是元始,是终结。 第一部份(2-3) 复活的基督给七个小亚细亚教会说话,他们是:(一)厄弗所(二)斯米纳(三)培尔加摩(四)提雅提辣(五)撒尔德(六)非拉非雅(七)劳狄刻雅 从这七段说话的结构可见以下特征:中间第四段是最长的;2及6全没有指摘,3及7指摘得最严厉。1,2,3首先邀请聆听圣神的话,然后作对胜利者的许诺。4,5,6则首先对胜利者许诺,然后邀请听圣神的话。 第二部份(4,1-12,5) 大致可分为五段连锁式发展的片段,即一段的结尾,同时扣着第二段的开端。第一及第五段是前序及结束,二,三,四是中心部份。 4,1-5,14:天庭的异像,为以后发生的事情布局。叙述的高峰是只有那被宰杀的羔羊——基督,才可开启那本载有人类历史命运的书。 6,1-7,17:七个印,分成两部份:4+3。首4个印的开启都与四个活物有关,每开启一印宣布了一种天主对人的惩罚。第五个印的开启揭示了为主殉道者所受的痛苦的意义,第六个印被开启时,一方面天地动摇,世人彷徨失措,一方面展示了被选者的欢乐。第七个印被开启时,天主静默了约半小时。 8,1-11,14:七个号角:七个天使吹七个号角也是按照4+3的模式安排。每次吹号角在地上都发生灾难。这些灾难给大致与出7-12记载的埃及十个灾难相同。在第六与第七号角之间有三个异像:吞书卷,测量圣殿,两个证人。 11,15-16,16:第七号角开始了一个天上的礼仪,跟着三个异兆:女人,红龙,第三个异兆就是七个天使拿着七种灾祸,盛在七个杯爵中将他们倾注在世界上。 16,17-22,5:淫妇巴比伦的灭亡及新耶稣撒冷,羔羊净配的来临。 结尾语(22,6-21):22,6-7与1,1-3首尾相连,22,13也与1,8相连,表达耶稣是元始及终结。此书以一礼仪(1,1-8)开始,也以一礼仪(22,6-21)结束。 8.神学主题 默示录没有发挥什么在新约中独有的神学内容,只以新方法去反省及表达一些普遍的神学主题如天主、耶稣、圣神、教会等。 a)天主 在书中最常见的描写天主的方法,就是他“坐在宝座上”,是世界及历史的主宰。在他周围有“二十四位长老”(4,2-11),他们大概代表已达到天庭的圣者,也有“四个受造物”,这象征来自厄则克耳先知,代表世上最强、最高贵的受造物,在天主的宝座前不停地赞颂他。天主被称颂为“昔在、今在及将来永在者”(4,9;1,4),他是“万世万代的永生者”(4,9;7,2),是掌管整个人类的主宰,也是他们的审判者,他是世人拯救者,是耶稣基督之父(1,6;2,28;3,5、21;4,1)。他的救恩计划在耶稣基督内完成,借着基督,信友们成了“天主父的司祭”(1,6),他们的名字被基督“在父面前”所承认(3,5)。基督要将父的名及他自己的名写在他们身上(3,12:14、1)。最后,天主是世界的更新者,救恩历史的满全,他的光将永远驱散黑暗(22,5;23,23),使一切更新(21,5),并要与他的被救赎者同在,作为他们的天主,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21,3-4),使他们作为他的儿子(21,7)。 B)基督 默示录是“耶稣基督的启示”,以他为中心。在所有新约书本中它用的基督名号最多:耶稣(9次),基督(单独出现4次,在书的首尾用耶稣基督;1,1.2.5;22,21)。他是天主子,古经中对天主的描写全可应用在他身上,他是洞察人心有肺腑的主(2,23),他赁正义去审判(19,1-11)。他按照每人的行为来报应每一个人(2,23),他是带领羊群到生命水泉的牧人(7,17),是掌有生命册的主宰(21,26),是元始和终结( 1,7;2,8;22,13),是永生者(1,18),是圣者(3,7),是真实和忠信者(3,7;19,11)。他被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17,14;19,16)。他好像达尼尔书的“人子”,也如在若望福音中被称为天主的言(19,13)及天主创造万物的根源(3,14)。默示录虽然强调耶稣天主性的尊威,但也同样深刻地指出他与人的关系及他的历史中,在肉体中完成的救恩。他为我们是“忠实的见证(1,5;3,14),是他向前的教会说话。他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11,8),但却从死中复生(12,8)。信仰中的尊荣的基督,就是历史中的纳匝助人耶督,有关耶稣的逾越奥迹,默示录的最独特描写法是”被宰杀的羔羊“(共用了29次),他“用自己的血,从各支派,各异语,各民族,各邦国中,把人赎来归于天主,并使他们成为国度和司祭,事奉我们的天主”(5,9-10)。这“羔羊”的象征混合了出谷纪天主与他的民族订盟约及第二依撒意亚雅威仆人缄默赎罪这两条神学路线,同时羔羊也向世界派遣他的神(5,6)。默示录有关基督的反省不只于此。基督差不多在本书的每一页,都以一个不同的幅度出现,他的形象多姿多彩,层出不穷。 C)圣神 在默示录中圣神出现不多。他首先是天主的神,书中常称他为“天主的七神”(1,4;4,5;3,1),所指的是他有天主能力的满全,天主藉他以不同方式在世上施展他的大能,他也是被基督所遣派到世界上的(5,6)。被遣于世,他不断的向教会说话(2,7.11,29;3,6.13.22),也帮助支持教会,使她有如新娘期徒新郎一样,充满爱心,等待基督的再来。圣神和新郎都说:“你来吧!”(22,17)。 d)教会 默示录用了不同的象征来表达教会的奥迹。首先它用Ekklesia来表达实际的教会团体。在给小亚细亚七个教会团体写信时,作者给散布各地不同的团体说话,以七个团体来代表整个教会。在默示录开端的第一个神视中,基督出现于代表教会的七盏灯台中,藉此表达出教会是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礼仪团体(1,12-20)。七个教会的天使表示旅世教会与天上,与超性界联系。在孕妇与红龙的异兆中(12,1-18),作者指出教会要藉痛苦、争斗,使基督在世上发挥他的救恩效力。 作者也应用了不少古经中有关以色列民的象征,以表明教会是新以色列、新天主子民,古代盟约的中心在教会内真正实现。“这就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他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与他的人民,他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21,3)。藉着基督,被宰镣的羔羊,教会“成为国度,成为侍奉天主父的司祭”(1,5-6);教会也如以色列民一样,是一个旅途中的天主子民。天主在旷野中照顾她(12,6)。旧约的天主子民以耶路撒冷圣城为中心,教会则是新耶路撒冷(21,1-22,5),建立在羔羊及十二宗徒上(12,14)。最独特之处是默示录将(“新耶路撒冷”和“净配”两个象征联合一起,应用在教会上:“我看见那新耶路撒冷圣城,从天上由天主那里降下,就如一位装饰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21,2)。教会一方面是净配,与基督有一个建立在爱上的密切关系,这爱应永不退减,万古常新(2,4),但她也是一座城,坚固稳定,有她的组织、结构,能克胜外来的侵袭。 e)魔鬼 在教会的在世旅途中,从基督来的救恩要受到抗拒,敌对者就是“那大龙,那远古的蛇,号称魔鬼或撒殚的,那欺骗了全世界的”(12,9)。就如在人类历史之初欺骗了原祖一样,他也要继续在世界上施展他的邪恶势力,他要吞下那女人所生的孩子(12,4),与“她的后裔,即那些遵守天主的诫命,且为耶稣作证的人交战”(12,17)。有时魔鬼的势力也在一些教会的敌人身上表现出来,比如那些被描写为“一只由地上来的怪兽”的罗马暴君(13,11)。不过这只是局部的,暂时的,最后魔鬼要被制服:“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持深渊的钥匙和一条大锁链,他捉住了那龙,那古蛇就是魔鬼……撒殚,把它捆起”(20,1-2),并把它“投入烈火与硫磺的坑中”(20,10)。随着新天新地的来临,天主救恩计划的完全实现,魔鬼的势力将永久地被战胜(20,11-22,5)。 e)历史及末世 显而易见,整本默示录都被未世的意识所渗透。默示录描写的时空意境深远,包括了天上地下、过去、现在、将来。天主及在世上将他显示的耶稣基督,是天上地下的君王(5,13-14,是“今年,昔在,将来永在者”(1,4,8)。默示录的思想发展是迈向未来的,从其文学架构可见,步步紧凑。“因为时期已临近了”(1,3),历史渐渐在天主的安排下发展,到达那“全能天主的伟大日子”(16,14),那新天新地的来临(21,1)。这个末世的圆满已被那十四万四千被选者预尝到,他们常跟随着羔羊,并在天主的宝座前,高唱一首别人无法学会新歌(14,1-5)。 默示录的末世观是扎根于历史的,书中是所记载的也是“那些必须快要发生的事”(1,1)。默示录并非把人从历史中抽离到一个神秘的境界,而是教人从天主的救恩计划中看历史,看得更深,更远,更整体,更全面,更动态性。教会活于一个“已经是”及“尚未是”的张力中,被基督所救赎但还要经过不少磨练才能达到圆满,生活在这期间,教会应敏于聆听圣神的声音。“有耳朵的,应听圣神的说话”(2,7.11.29; 3,6.13.22)。所以整个教会的历史就如一个恒常的礼仪,团体细心聆听天主圣言,让这藉着基督在圣神内发出的天主圣言,成为自己的生活标准及解释历史的原则。这礼仪在世上开始一直延长到天上(22,6-21)。 9.创世纪与默示录──圣经首末的前呼后应 圣经以“以起初”(创1,1)序幕,并以“亚孟。来吧主耶稣!”(默22,20)结束。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并造了每一件事物后,都认为好;最后他创造新天新地,并说:“看,我已更新了一切”(21;5)。在这起初与最后、第一次创造与新天新地之间,有一段人类犯了罪后,被逐出地堂,在基督内被救赎的人则被引领进入新耶路撒冷。天主与人在创世之初的友好关系被人的叛逆破坏后,在基督内重新修好,天主“要亲自与人住在一起”(默21,3)。 创1-11记载人类历史的起源:世界及人的被造,人的堕落。人因犯罪而离一太愈来愈远,首先是亚当厄娃的逆命,跟着是加音杀弟,罪恶如草原野火,迅速蔓延,天主遂以洪水惩罚世人,洪水过后诺厄的儿子又开始罪恶历史新的一页,直到巴贝耳塔的建造,罪恶已使人类分裂并分散。随着罪恶的扩展及加深,人类的寿数也愈来愈短,由亚当的930岁,一代代地减少,至一百多岁(创11,10-26),甚至减到70,80岁(咏90,10)。不过天主却不抛弃人,也不让人的罪恶胜过他的慈悲,每当人犯罪,天主虽加以惩罚,但常给人留有斜 ,并向罪人展示慈爱。原祖犯罪后,他还给他们做衣服,也答应保护加音的性命,洪水灭世时留下的诺厄等事迹都足以为证。当人类因自己的罪而分裂时,天主拣选了亚巴郎,并许诺地上万民都要因他而受祝福。由亚巴郎开始,天的慈爱就展示在他和他的后裔身上,使他们成为他所拣选的子民。正如保禄所说,亚巴郎的后裔、人类受祝福的原由、以色列子民的圆满是一个──基督。 藉着基督,救恩来到世界,罪恶被战胜,天主的慈爱最清晰地在人前揭露。信基督并蒙他所救的人组织成一个新团体,新天主子民──教会,将基督的救恩在历史及空间中延长,直到最终的圆满。默示录就用象征的手法,去描写这圆满,以及达到这圆满前,教会需要经过的考验磨难。正如创1,11不是历史记载,不应以读历史书的方法来了解,同样默示录也是超历史的描写,作者肯定世界历史有一个“起初”也有一个“终结”,也有一个中心──耶稣基督,这中心就是了解历史的钥匙,也是历史迈向圆满终结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