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年复活节牧函
——写给每位基督徒的一份公开信
主内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愿复活的基督与你们同在!在普天同庆的复活佳节来临之际,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充满基督复活的喜悦!
在我担任教会牧职的将近一年半中,深深地体会到牧民工作中基督徒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因此,很渴望在复活节与每位信友谈心,把发自肺腑的感触分享给大家。望能帮助每位信友深入反省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应对个人、家庭和教会所受的试探和诱惑,活出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以配合基督的救赎工程。
一、基督徒现时代的困境与挑战
1. 世俗化的不断渗透
勿庸置疑,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后现代文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价值等的驱使下的社会中。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即是世俗化,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决和破坏已深入到人心,并且,它以惊人的速度和方式影响到人类及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我们教会。世俗化,即是将教会及人类社会基本伦理价值观、真理等搁置一边,而将物质的满足置于精神生命的神圣性之上,个人的利益超过团体的利益、感性高于心内的永恒法律、俗世高于神圣、现世生活高于永恒的天国等等。人的良心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甚至很多人都被邪恶的势力攻占了这块净地,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难以自拔。有些基督徒甚至忘记了天主救恩计划中的全部性和永恒性,忽略了真理、启示和道德等等教会的真理,不再以宣讲福音为首要任务。这样,一些基督徒逐渐地被世俗的价值所诱惑,并丢失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因此,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 《Redemptoris Missio》中讲到:“救恩在继续不断的世俗化”。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对家庭的观念也被扭曲了,甚至瓦解。比如家庭结构被错误的解释,包括传统的家庭、重组家庭、和同性父母“家庭”等违反教会婚姻观的概念。世俗化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正在袭击着教会的大门,传统的优秀价值与观念逐渐被淡化。因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信徒们婚前同居和婚外情、家庭暴力等等也愈来愈普遍,这是世俗化现象最具破坏性的影响。因此,在最近几年,信徒们出现婚姻问题的情况的确比以前严重很多,情况也较以前复杂,辅导的难度日渐加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从抬头到如今的泛滥,人们的生活偏向物质,精神生活和道德水平进一步下滑。这种社会风气已经开始进入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基督信徒的价值观。世俗化可以说是内地教会发展和增长的严重障碍,大大削弱了教会见证天国的能力,致使教会发展受到重重阻力。
2. 科学进步对信仰的冲击
现代社会的基督徒,正经历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对科学进步的错误理解和崇拜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有的基督信徒甚至怀疑圣经的教训与真理的存在。从17世纪实证主义开始,科学空前地被人们接受,尤其近一个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科学新理念蒙蔽了一些基督徒对永生的渴求,只看到科技带来的成果,忘记了科学背后的唯一根源——真主,将信仰与理性作为两个主体来讨论,结果将生活与信仰分离,进而缺乏了对信仰的激情与真知灼见。
因为科学的演进速度在过去一个世纪呈现加速现象,知识的累积程度一年比一年快,外在世界的改变更加剧烈和多变。回溯历史,在人类还未对地球以外的太空进行探索前,基督徒不必去面对宇宙的问题;在进化论未被发表前,基督徒不必去面对物种演进的争论;在生化技术未被发明前,基督徒不必去想像克隆动物和人的问题,在核技术未发展前我们也不必太多的考虑核扩散的危险。科学的进步与演进提供了一条为现代基督徒认识信仰的途径,但也由于科学与技术的大幅进步,现代的基督徒必须比过去的基督徒背负更重的思想负担,基督徒对信仰的经验与认知渴求越来越大,如何正确解释信仰与科学的关系也越来越难。
我们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成果,但同时,也深受科技带来的苦果。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媒的迅速发展虽给人带来方便,据有关统计数据,人们在电子网络上耗的时间令人惊讶。工作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人们的健康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糟,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及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布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
3.教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中国教会在自我努力发展,虽然各地教堂都拔地而起,教会在蒸蒸日上,天主的工程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教友人数逐年上升,堂区自养基本得到保障,到处展现天主恩宠的照顾。但是,教会却缺乏内在的实力,包括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就连基本的教理、圣经、礼仪等课程讲授都不很完善,教友的整体素质和灵修生活得不到很大提高,信仰生活因而经不起考验。因此,一些教友在面临社会诸多压力之下,无法在矛盾与冲突中辨别真伪,往往陷于两难境地。教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无法实践自己的信仰,福传事业显得举步维艰!
二、重塑基督徒的身份
1.与基督建立真实的关系
有时,我们被恶势力所困扰,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与基督的关系还比较疏离或根本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关系。首先,意识上的误解:认为神与人是静态的关系,所以将生活与祈祷分离,灵修与行为脱节。另外,受其传统与本地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友的信仰生活往往只停留在守规矩和求福免祸的层面上,这样就如一座大山分割了人与神的直接关系。但信仰的真理告诉我们:人与天主是直接的动态关系,基督以活生生的人的形象主动走进人心,降来人世。因此,我们必须深深的经验到主在我的生命中,在我们的心灵国度中,让耶稣成为我们心灵和精神生活的主宰。因为,天主的国不只在外在的世界,更在内心的世界。
我们的良心是我们真正碰触耶稣的净地。当基督完全被我们接受,并与祂朝夕相处时,我们的心灵才能彻底的皈依和悔改,与基督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因着祂的临在,我们才有分辨的能力、意志的控制和行为的推动。当接触到基督后,我们俗化的心才会蜕变,我们的信仰生活才能净化和赶上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才能抵御现实生活中很多属世的成分,祛除对利益的敏感、得失的计较、世俗的诱惑,好能防守良心的底线,坚持信仰和真理。所以,我奉劝教友们:提高信仰生活不只是祈祷,更是如何经验基督的临在。其基本的方法就是我们的退省神功,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一点时间与天主会晤。我们与主必须保持紧密的关系,耶稣曾经用葡萄树和枝子作譬喻来说明(参若十五)。枝子若不连在树上,就是死枝子,没有生命,毫无用处。在保禄的书信中,圣保禄宗徒非常重视“在基督里”这个关系,天主所应许的一切美善与福祉,只有当一个人“在基督里”才能享受到所应许的一切恩典与祝福。在基督内,他的能力完全在我们身内彰显出来,使我们的生命更新,全然成圣。
2.建立核心的基督徒家庭
婚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是教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健全的家庭塑造成熟的人格,功能良好的家庭培养人性化的基督徒,稳定的家庭是教会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因此,基督徒的家庭状况是个人与团体成长中的必要话题。由于现代社会对家庭观念,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家庭功能和责任逐渐退缩,家庭成员关系混乱,及不健康婚姻建立的不健全家庭也同时出现。离婚、再婚、病态家庭、妇女堕胎等现象在牧民工作中屡见不鲜。
圣经中一再地强调家庭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人在家中学习爱天主和忠信于天主,也能学到各种德行和人际生活的智慧。受圣经的启示,教会视家庭为首要的自然社会,它具有基本的权利,并把它放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家庭是神性的团体组织, 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社会秩序的原型。对个人而言:人的生命在爱情与安全的摇篮中诞生和成长,自受孕开始社会便获家庭的贡献,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呼唤便要与他人共融,并奉献给别人。这份亲情将一个家庭联系成一个整体,去满全人格的责任。对社会而言:家庭是一个自然团体,使人体验社会的本质,因而对社会公益造就了独特的贡献,由人组成的团体之家庭就是第一个人性的“社会”。以家庭标准建立的社会是保证其不受利己主义的影响和干扰,因为在童年时,在家中学会道德价值、宗教教育、民族文化、社会责任和团结关怀。(参:社会训导:209-214)
婚姻——家庭的基础:家庭的基础是自由选择配偶而在婚姻中结合,彼此把自己作为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对方,故婚姻的承诺是一个承担的说明,家庭成员关系是密切牢固的。基督将原本人性的婚姻生活提升到圣事超然的位置,夫妇间的爱源自天主之爱,借着圣事赋予他们一种力量和勇气承担家庭的责任。由爱和人组成的团体,使每个男人女人都受到尊重和接纳,基督徒家庭更应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彼此建立密切的关系。这是一所社会生活的学府,慷慨关怀家中的长者,接受他们传递的价值和传统,所以婚姻关系上的稳定、及完整之爱的关系,决定了家庭的状况和稳定。
家庭是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泉源,三者紧紧相连。在此,我特别的强调家庭需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家庭中的团结与关怀也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亲情淡漠,家庭中的弱者、穷困着、孤儿、患病者、残障者、老年人、痛苦的人等所谓的边缘人士常被忽略,实际他们都是我们关怀的直接对象。
3.以基督的胸怀放眼世界
要活出基督的精神,见证天国,就必须扎根于基督,学习他的心态。因为当人逐渐地肖似基督的过程中,其不断地进行着内在转化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要真实的转化时,就需要真正的肖似基督。基督不但顺从天父的旨意,也尽显他对兄弟姊妹的爱,做了最高的见证。只有具有神爱,至少不逊于博爱,才能有坚忍的意志为众人和个人的益处工作,爱人如同自己,对人有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能建立并恢复与天主及人的真实架构和诚实的人际关系。在这基础上,人与宇宙间的关系,及人治理宇宙的行动才能正常化。在基督内世界和人类都获得真正的真理,并且无限地接近人。天主与人之间没有冲突,只是爱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超越宇宙的限度,社会与历史的限度,最后归向天主本身。为此,我们要持续去提升“人”在教会中的角色和地位,重新界定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人的生活、为人的升华而存在的角色。努力投入生活,投入社会之中,去以基督的精神、福音的教导生活,使人性更振兴、社会更满盈。
三、 基督徒现时代的使命
1.全力投入教会建设
纵览中国教会发展,天主教曾四次较大规模地传入中国,自唐代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一波三折,衰落与复兴,经历了艰难岁月,而且如今仍在进行。中华儿女几经风雨甚至大灾大难中保存了信仰,基督的教会尽管布满了沧桑但始终屹立不动,我们的先祖圣贤以他们的生命见证了基督的教会。中国的基督徒在经历了教会的跌宕起伏,深深地经验到痛苦的教会的涵义。如今教会所面临的是非暴力的灾难,世俗化的风暴。我们每位信友必须警醒时代的征兆。为此,稳固教会的发展、提高教友素质迫在眉睫。“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即由救自己的灵魂转向救国人的灵魂,已成为所有基督信徒的神圣使命。
21世纪的中国教会,是需要每一位基督徒觉醒反思、突破和更新的时代。“教友时代,已经来临!” 2007年12月23日,教宗本笃十六世给聚集在伯多禄广场的三万多信友们说;“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推卸福传的使命,也没有任何比这更重要更急迫更美好的事情。”作为新时代的基督徒,必须走出 “恭敬天主救自己的灵魂” 的狭隘个人主义,去实践基督训诲万民的精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长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天主教在中国具备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福传基础。然而,中国基督徒的福传意识还不足,教会的福传速度明显滞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使命认识不足,见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中国教会发展缓慢。因此,建设和完善中国教会的使命,就成为我们每位信友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和义务。
2.平信徒的工作
在上主葡萄园里工作的平信徒(参:玛:20)的特质是基督门徒的俗世性质,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实施自领洗中所获得司祭、君王、先知三重职务。卓越的生活见证:包括在家庭;在工作、文化、科学和研究的专业领域;以及在履行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责任中。一切属于世俗的人类现实——不论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环境和历史处境,架构和制度都是平信徒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是人领受天主爱的地方。平信徒的视野应符合这些范围,并承担福音爱德的表达。所以,平信徒必须将信仰与生活连结起来,明智地追随基督徒生活的特有道路,需要以天主的圣言作为生活的依据,以教会的礼仪来庆祝基督的奥迹,而个人的祈祷、灵修的特殊培育和实践社会等也必不可少。(参社会训导543-546)
根据梵二大公会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9 #,地方教会:“深入社会生活和当地文化相和谐,并享有相当地稳固基础。”可见教会必须具有一种大公精神,包容态度,且此种精神要深入社会生活之中,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道德等等的区域。由此我们得知:教会,尤其是地方教会,决不是站立在社会边缘之上,而是要深入当地社会中,深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中,使本地居民的生活达至基督化的境界,使教会真正地进入人类生活,并影响生活,改变本地的生活模式。
服务人类是平信徒的首要责任,因为人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内在的成熟就是反应在对人的关怀,在人身上看到天主的面容,恢复每个人的尊严,使我们关怀的对象更能活出生命的意义,特别在现代社会中迫切的需要就是捍卫婚姻和家庭,这两种现实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扮演着独特非凡的角色。
另外,教会在走入社会时,就必须面对生命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育、文化教育、生态教育、群体教育和性教育等方面的挑战和硬仗。在此,我特别强调平信徒的行动必须审慎,面对问题时要有客观的分析和对此意见的反省,然后才在天主计划的光照下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找到可行的方案。
3.平信徒的组织
教会是基督的奥体,也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因此,平信徒团体在中国教会中显得愈来愈重要,需要在信友中培育更多的教会专业人才来协助司铎进行堂区管理、福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我鼓励信友们积极参与建设教会内各种团体、组织和活动,为教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四、结语
最后,感谢大家对本教区的建设发展,包括在祈祷、物力、人力资源方面所做得的努力。也愿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更新我们腐朽的心灵,使我们全然重生;做忠实的基督徒,勇于抵御当今教会面临的各种挑战;齐心协力共同承担主的事业,拓展基督的神国。
主真复活了, 阿来路亚!
你们的牧者:+Silvester 李建唐
+ Paulus 孟宁友
主历:二O一二年复活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