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教友生活 > 主日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读经释义

时间:2011-07-19  来源:漠道的博客  作者:漠道 点击:

甲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读经释义

智 12:13,16-19
罗 8:26-27
玛 13:24-43
 
在上主日,我们聆听了撒种的比喻:耶稣基督是天主圣言的撒种者,因其慷慨与大爱,他向所有的地里撒了种,并不在意它们是否肥沃,是否可以保证种子的健康成长。本主日的福音紧接着为我们讲述了另外三个有关种子成长的比喻。不过,这时的“种子”不单单指圣言;在莠子的比喻中,有两种种子,一种是象征着天国子民,或教会的麦子,一种是象征着邪恶子民的莠子。后者是由“仇人”,即魔鬼,悄悄撒到天主的田里的。可基督对莠子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不愿在它成长期间拔掉它。基督之所以如此宽容,是因为:一方面,他愿意为“邪恶子民”的悔改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他知道,邪恶子民的存在并不能阻止天国子民的发展。不仅如此,天国子民还负有使邪恶子民归化的使命。芥子和酵母的比喻所启示出的正是这个事实。然而,为能够使邪恶子民归化,首先得有耐心,得宽容,不可轻易判断;其次得让圣神居住在心里,因为只有圣神能使我们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我们所遇到的人和事。
在莠子的比喻里,耶稣说,麦子和莠子一同成长。起初,并不容易分辨出它们来。在二者之间,好像也没有竞争和对抗。直至它们长到一定程度时,莠子才被发现。但这时不可以拔掉莠子,因为麦子的根还没有扎深,在拔莠子时,很可能会把麦子也拔出来。需要等到二者都成熟后,即等到收割的季节,才能可把它们分开。麦子是指那些接受圣言和福音,跟随基督的人;莠子是指那些信奉其它价值,跟随邪神的人。二者共存于世界,难分难解,倘若铲除后者,很可能会连带前者。
在此,我们遇到了判断善恶,尤其是赏善罚恶的困难。圣经中智慧文体的各部书都告诉我们,能够判断善恶是智慧。撒罗满被称为“智王”,然而,他当时向天主要求智慧时,并没有用“智慧”一词,而是用的“判断善恶”(列上39-11)。按照圣经的思想,智慧只属于天主(约 1213;达 220),一切智慧都来自祂(德 11)。人有智慧,乃是由于天主的赐予(德 110;箴 26);假若“天主不将智慧赐给人,人不会获得它,甚至连知道这是谁的恩赐,已经是由于智慧。”(智 821)即使人能够因着天主的恩赐判断善恶,赏善罚恶也不属于人权力范围,因为“只有一位立法者和审判者,就是那能拯救人,也能消灭人的天主”(雅412)。人没有能力判断善恶与他没有权力赏善罚恶的事实说明,善恶共存的世界为他是个奥秘,这个奥秘只有天主能够解开,也只有祂能够公正地区分和惩赏恶善。
面对这个奥秘,我们总会轻下判断,总想替天行道,或者希望天主亲自干预,以伸张正义。当然,嫉恶如仇、替天行道是很豪迈的举措;圣经也没有让我们在面对恶人恶事时袖手旁观。恰恰相反,圣经告诉我们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那么,该如何行动呢?基督徒行动的标准是天主的意愿。可天主又是如何看待恶人恶事的呢?且看读经一怎么说:“除你(天主)以外,别无照顾万物的神,你应向它指明,你的审判并非不公;你的权力原是你公义的本源,因为你主宰一切,所以你必能谅解一切……你虽掌有大权,但施行审判,却很温和……并使你的子女满怀希望,因为人在犯罪之后,你常赐予忏悔的机会。”天主固然是审判者,也会执行审判,但祂是以仁慈来审判的:祂赐予罪人悔改的机会,因为祂决“不喜欢恶人丧亡,但却喜欢恶人归正,离开邪道,好能生存”(则3311)。莠子的比喻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主并不急于铲除邪恶子民,不单单是害怕连累天国子民,也是为给予邪恶子民回头的机会。
如此说来,我们的首要行动便该当是宽容和宽恕。然而,正如为能够拥有判断善恶的智慧需要祈求天主给予和接近天主一样,为能够拥有真正的宽容心怀亦需要接近天主,因为慈悲、宽容和仁爱的源泉是天主。一个远离天主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不可能对人对事做出公正的判断,也不可能宽容和仁慈,因为远离天主就意味着远离真理和真爱。只有接近天主的人才了解天主的心意,因而才能相似天主,才能以天主的眼光待人接物。接近天主的人就是让天主的精神——圣神——居住在他内的人。圣保禄说:“那洞悉心灵的天主知道圣神的意愿是什么,因为他是按照天主的旨意代圣徒转求的”。换言之,圣神愿意天主所愿意的,圣神与天主的意愿是相通相合的。可我们却不知“如何祈求才对”。能够正确祈求意味着我们懂得天主的心意;不知如何祈求,说明我们并不理解天主的心意。于是“圣神亲自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因为只有他晓得天主的心意,因为他就是天主的心意本身。所以,若要与天主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就得向敞开心怀,让他来启发和指引我们。
除了该当通过接近天主来怀有祂宽容的心怀外,我们还该当努力让天主的生命在我们内成长,就是说努力活出天主子女的生命。芥子和酵母的比喻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很渺小,即使邪恶的势力再强大,我们仍然可以,并有责任长成大树,好吸引飞鸟的注意,让它们栖息在我们内,否则它们可能就会到莠子那里去栖息。莠子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督促我们坚定地跟随基督,忠实地承行天主旨意的动力。就连某位著名无神论者在评估其势力时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况我们呢?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有圣神之风;借助圣神的风,我们的星星之火岂不会燃烧的更快、更广?对人性势力来说,牺牲往往意味着失败;可对我们基督徒来说,“殉道者的鲜血,是新教友的种子”。这是我们的另外一个优势。假如我们在占据这么多优势之后,依然畏首畏尾、踟躇不前,在恶势力面前俯首下心,岂不枉费了基督栽培我们的心机,辜负了天主的恩宠吗?酵母的比喻更告诉我们,感化和同化邪恶子民,是我们基督徒的使命。许多教父认为,比喻中的那个女人是指玛利亚,是她接受了基督的酵母,把他同人类参和了起来,使整个人类都因而发酵为天国的面团。玛利亚的使命也是我们所有基督徒的使命,因为我们也领受了基督,尤其在弥撒当中。弥撒的礼成式“Ite missa est”意为“去吧,弥撒已成”。拉丁文“弥撒”(missa)原文解作“被派遣”或者“遣散”。可见,“弥撒礼成”是基督派遣我们到世上,为他作证的时候,是我们该当把在弥撒中聆听到的圣言和领受到的圣体传递给别人的时候,是我们天主子民生活的开始。其实,恶并非一种存在,而是一种缺乏:是真善美的缺乏。对抗恶的方式因而只能是填补:填补真理、仁爱与美好。是的,基督徒的使命并不在于消灭邪恶,而是在于通过天主子女的生活来扩大福音的影响力,建立天国。只有如此,我们才配称得上是天国子民。(见笔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antoineren)
 
 
上一篇:陈日君枢机主日讲道:两手抓紧宽容与设防下一篇:主日弥撒讲道(甲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