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牧灵

耶稣的教学

时间:2007-12-12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宋稚青 点击:

第一节   教学的目的
学校是师生团体生活的杏园,也是师生各份子之结合的精神气氛,但尤其是陶冶人,使人更完善为全部目标的团体。
教学的意义
这里所谓教学(Instruction),有“指导、报告、准备、形成等义,自报告之义,而作业教授之意出焉;自指导及其它等义,而学习辅导,精神活动之形成等义生焉。” (注一)
“教学”一词,最初见于礼记学记篇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及“教学相长”,不过“教学相长”一语,是指教师一面教,一面可以学。宋儒欧阳修所作胡瑗先生墓表:“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其中“教学”二字,才是正式指教师教学生学习。” (注二)
保尔森 (F. Paulsen)认为对教导当从两方面观察,一是历史的,把前辈的文化传递给后代;一是实质的,发展个人心身的潜能,使之臻于完善境地(注三)。我们这里专注重后者,研究耶稣如何教导人,如何助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教学既然发展心身的潜能,当然不是创造,而是教师领导学生奔向目的。受教者,至少在幼年时期,不能完全自动的教导自己(Autoeducation),而必须接受他人协助。所谓自动教育,必须有相当教养的人才能优然为之。
再者在承认超自然的前提下,不可太过强调自然人的能力:“不少人过于推重自然人的能力,以为人以己之力即能完成一切,自抵于完善的境界。” (注四)
教学也可视为教授的行为,也可视为教授的结果,更可视为教导的精神。我们特别着重教学的行为与精神两方面。准此,教学可定义为:“由成熟人的影响与指导,发展缺少教养的人的能力。”(注五)发展能力当然包括智育、德育、体育。
教育观点的重要性
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提学校,总联想到教与学。
教即是说明一件事物,使学生接纳、学习。学是领悟一件人教给他的事务,保存,简化,实用。教与学要互相为用,两相配合,才能收到效果。
不过,我们谈的是教学,侧重教师方面。做教师的应当明了教学原则,尤其对人生观,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忠诚的实践。否则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赫味尔说:“对人所抱的观念,不但是全部哲学的关键,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枢纽。近代与现代的思想家,大教育家为不以人的认识来总摄他的学说,只注重人的某方面,因为人有偏颇的关注,为此组成了他的偏狭的主张。例如斯宾塞 (Spencer) 以人仅为动物;斐希特(Fichte)把人视做一个国家;弗洛依得(Freud) 以情欲左右人;亚得来(Adler) 以人内只有力;笛卡尔(Descartes) 以人思想决定人的存在;斯宾格尔(Spengler) 把人的特征归于技能;博格森(Bergson) 则谓直觉者始为人;叔本华(Schopenhauer) 则称人唯意志;达尔文(Darwin) 以人在做生存竞争;卢骚(Rousseau) 特重人的感情;华特生(Watson) 则以人的行为皆是反射作用;尼采(Nietzsche) 则主张超人。” (注六)
对人的观察一有偏见,即对人的训练产生偏狭的观点。
耶稣的教育观
耶稣的教育观如何呢?我们可从福音中的记述加以探讨。耶稣要把人的能力完全发展。 耶稣的教育学目标,是要人成为完人,各方面都完善的人;“完善得如天父一般”。
完善就哲学的意义说,是一种实在性质,它促使事物达成目的。完善第一义是本质的完善,是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要素,给与该事物适当能力,以达成它的目的;其次是次要的完善,即促使一切自然能力获得满足。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故此抛开其它一切事物,单就人加以解释。人的完善与从人的目的发掘,人的目的部分可以在今生获得,但这不是最终目的,人对此也不能完全满足,此外还有一个目的,是人类最后的目的,使人获得完全的永不厌倦的满足,这必须在来生才能实现。
关于耶稣对人的面面观,我们另有专文报导,这里不再详述,但是对人的各方面加以正当的教导,把他们之间能有的从属关系,先后秩序,都整理完善,予以正常的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指标。
人的完全发展只有一个方向,指导人的发展也必须掌握这个方向:这就是完善,达到人生目的的完善。

第二节    感觉的教育
耶稣的教育固然注意精神,但从来不忽略肉体,注意智能教育,却也不抛弃感官的陶冶。在耶稣的心目中(传授耶稣付托的真理的天主教会也是如此),人是完全的人,精神肉身结合为一的人,并不把肉体视为罪恶或污秽的事物。
感官的功用
感官是人接触物质的官能,它的用途特别在于发现事物的美。它和人身体一檥,均为天主的化工,所以就是本身用途讲,它们都是好的。
但是感官不过是服务灵魂的工具。为此灵魂乃是感官的主人。可是主人无权屠杀仆人,同样灵魂不可消灭感官-例如佛教徒将人的感觉官能归入圆寂,便是毁灭感官的修行法-反之,灵魂当发挥它这仆人的价值,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促成人格的美满进展。
我们藉感官,在物质界内摄取一种娱乐心身的符号,我们称之为美。
这种符号是天主赋与事物的;天主愿意事物除其主要功用外,更饶有取悦我们感官的优点。譬如我们看到落日霞睴,听到鸟语,闻到花香,自然感觉赏心悦目。  (注七)
所以耶稣和祂所建立的教会“不但让我们在自然界内观赏天主的化工,而生美感;而且愿意我们藉美的感触,与创造美的大艺术家加深友谊”。
我们打开福音,留心细谈一下,便知道基督如何欣赏大自然了。
“基督面对着白茫茫的麦浪凝神,面对玉簪花,赞美它的穿戴胜过大国王撒落满;看到牡丹红遍了大地,说它富丽胜于撒落满的王袍;对于小鸟儿,则说没有天父的准许,一个也落不到地下;看到母鸡,便发挥天主对人的爱,说天主爱人,就如母鸡掩护雏鸡在双翼下。
耶稣的比喻,大部采自自然界的景物:自譬为茂盛的葡萄树;他提到无花果,小芥子,珍珠,小偷,牛,迷失的羊,羔羊,鱼,鸽子;这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皆反映 造物者的耒采。” (注八)
欣赏自然景色,必须应用五官。感官教育非常重要,正当与否,可能影响一生的祸福。善用感官,才能培养出好的智能。因为一切行为的过程皆含有三种步骤,由感官而理智而意志:一件东西必须先经过感官,才能达到理智。哲学之一句名言道:“不经感官,理智便一无所有” (Nihil est in intellectu, nisi prius fuerit in sensu),例如瞎子不能分辨颜色,聋子不能领会声音,因为他们没有眼睛或耳朵;由感官进到理智的事物,理智便对它有一番接触,产生所谓知觉,领悟,认识等心理状态,然后才能引起意志的好恶。哲学之名言道:“不知者不贪” (Nihil volitum quin praecognitm),故欲陶冶人格,不可不注意感官的培养。
观察,由浅入深
耶稣教导人不忽视人的自然能力,随时激发人的感官,加以利用,加以训练。他在讲解天主照顾的时候是在田野间,他很生动的利用了自然界的事物,以很吸引人的方式指点人的视觉:
“你们看,看那天空翱翔的飞鸟,”祂手指着飞舞的鸟给听众说,“它们不耕种,不收割,也不在仓里储存粮食,而你们的天父却养活它们。”  (玛六27)
“你们观察田野的百合花”,他把视线转向万绿丛中的白星点点在微风中摇摆着,听众随着眼看过去,“看它们怎样生长:它们也不劳动,也不纺织,可是,连撒落满最大荣华中穿的也没有它光彩。” (玛六29)
法利塞人联合黑落德派,给耶稣设难题,问祂可否给罗马纳税。耶稣立刻引导他们观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论据,对他们说:“你们拿一个税币给我看”,他们便递给祂一块“德纳”(犹太人纳税需用罗马的钱币),耶稣指着钱问道:“这像和名号是谁的?”他们答说:“西泽的”。耶稣说:“西泽的应归西泽,天主的应归天主。”   (玛二二19-21)
门徒们起了争端,大家竞相辩论他们当中谁最大,由此而引伸到“天国里谁最大”,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而他们认为很难解决的问题,于是便提出来询问耶稣。耶稣不肯抽象的答复这个问题,便叫一个小孩到跟前来,站在他们当中。试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多幺生动,多幺刺激门徒们的视觉,多幺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耶稣在没有答复之前,门徒们该多幺感到惊讶啊!耶稣说:“你们若不变得像小孩子,绝不能进天国。所以谁自谦自卑如同这一个小孩,这人就是天国中最大的。” (玛一八2-4) “无论谁因我的名字收留了这样的一个小孩,就是收留我。” (玛一八5谷;九36;路九18)
耶稣提出运用感官的限制,不可祗凭外面的表现下判断。他提醒门徒们注意,对法利塞人假善欺人的外表提高警觉,因为他们是“外披羊皮的豺狼”。 (玛七15)
人的视觉可能为自然界现象所眩惑,海市蜃楼,以假为真,巴尔麦 (Balmes)声称,“对此要有尖锐的注意力。”  (注九)
门徒们自山上俯视耶路撒冷圣殿,颇为惊奇圣殿的壮丽堂皇,不禁向老师赞道:“老师,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建筑!” (谷三1;路一5) 耶稣便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启示了一项真理,预言它的毁灭:“你们惊奇这伟大的建筑吗?将来这里绝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同时也预告世界末日的情况。
耶稣说这一切时,都是透过感官,揭露隐藏的真理。并且也借用感官领会的现象,譬解他讲述的事理。“到了晚上,你们说:天色发红,必要放晴。早上,天色又红又黑,你们说,今天必有风雨。你们知道辨别天象,岂不能辨别时期的征兆,?” (玛六2-4)又说:“你们看无花果和各种树木一发芽,你们看见了,就知道夏天已经近了。同样,你们看见这些事情发生了,也应知道天主的国近了。”(路廿一29-30)
有的事情,外表可能微不足道,甚至迹近恶劣,这时候,人的感官所领受的,也以外面为凭,向智能作忠实的报导,智能据以下判断。这是人之常情,门徒们也不例外,无可厚非。但耶稣有洞彻底蕴的慧眼,他会委婉的教导他们,拨开他们心中的云雾,随机指破他们的错误,引领他们到走上正路。
有一次,耶稣由门徒们陪伴,应邀在伯大尼癞人西满家赴筵。席间,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贵重的香液,来到耶稣跟前,倒在耶稣的头上,门徒们看见了,就大为不满,说道:“为什幺这样浪费?这香液原可卖许多钱,施舍给穷人。”耶稣立刻出来打圆场,解释道:“你们为什幺给这个女人难堪呢?她在我身上原来作了一件好事。穷人们常常有,而你们却不得常有我。她把这香液倒在我身上,原是为安葬我而作的。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全世界,这福音无论传到那里,必要述说她所做的事,以纪念她。” (玛六6-13)
耶稣观察入微,有时不是祗凭生理的眼力,而是从他的神性的能力出发。可是祂有意教导门徒及后世的人,不可仅从事情的外表下断语,而要多练习善意的推测,并根据做事的动机,做者的社会环境与心理,来辨别事情的价值。请读下面这一节记述:“耶稣面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向银库里投钱;有好些富人投了很多钱。那时来了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等于一文铜钱的四分之一。耶稣便叫过他们的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比所有向银库投钱的人都投的多;因为众人投入都是多余的,而这寡妇所投的却是需用之物,把自己所有的生活费都投入了。” (谷二41-44;路一1-4)
耶稣自己的行为力求公开:“我向来公开的对世人讲话,我常常在会堂和圣殿内,即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施教,在暗地里我并没有讲过什幺。”  (若十八20) 祂教诲门徒及听众,要求他们光明磊落,表现得能使人人见了,光荣在天之父。祂说:“建在山上的城,不能隐敝起来”,“人点灯,当放在灯台上,以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样,你们的光应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的在天之父。”  (玛五14-16)
耶稣行奇迹,有时候当着众人,以公开证明祂的使命。例如:祂为使法利塞人知道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在他们眼前治愈了瘫子。 (玛九6)
祂由观察而动慈心。例如祂一见到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对门徒说:“庄稼虽多,工人却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祂的庄稼。” (玛九36-38)
听与看的重要性
祂答复问题,往往棌用一种启发式,让设问的人亲见亲闻,自作答复。例如:监狱中的若翰派遣两位门徒问耶稣道:“你就是要来的那位吗?或是我们应该等待另一位呢?”耶稣答复他们道:“把你们所见所闻的回报若翰:瞎子看见,跛子行走,瘫病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领受福音。” (玛十一3-5)来人也许未懂清这一番话的用意,但当他们据实报告若翰之后,若翰必能指点他们,耶稣已承认自己是要来的那一位救世者了,因为耶稣问他的人看与听的事实,正可与依撒意亚的预言印证,断定耶稣为该先知所预言的救世者。
再例如:耶稣最初的门徒安德与若望弟兄两人表示要跟随他,问他说:“老师,你住在那里?”他答道:“你们来看看吧。” (若一39) 这是耶稣引导人实际观察,亲身体验。
门徒们及后世的人如果能善用感官,一定能获致幸福。耶稣说:“你们的眼睛有福,因为看得见。你们的耳朵有福,因为听得到,的确有许多先知国王想看你们所见到的却未曾得见,想听你们所听到的而没有听到。”  (路十23-24) 的确,福音非常重视感官的运用,运用得当,即成为幸福的泉源。
我们以上所引用的各节福音皆是关于视觉的,最后也涉及听觉,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两种感官运用最多,比其它感官更引人注意。本来,听觉在福音的位置更为重要,因为耶稣教诲人皆以口讲述,全部福音可说都是引用耶稣的言语,为领取他的训言,非侧耳恭听不可。为表明“听”的重要,天主圣父从天颁发纶音,宣布道:“这是我钟爱的儿子,你们要听从祂。”  (路九35;谷九6-7;玛七5)
看和听各有深浅不同的程度。浮泛的暼见和深刻的注视,迥然不同;耳旁风似的听和侧耳静听也相差很远。浅看、浅听仅能滑进意识,刺激意识的力量弱而不坚;但经注视和谛听的事物,则由意志所主动,产生有效的后果。然而无论何种看或听,或任何感官的功能,若不达到认识的阶段,则徒劳无功;人的感官若不助人了解、懂悟,则毫无用处。须知感官隶属于智能,应为智能服务,必如此才算发挥了它们的功能。
譬如同一个有意义的言语,婴儿听了,仅为了通入感官的声音,却不能供给言语所表达的知识;但当进入成人的耳时,就不大相同了,成人除由感官接受音节外,更能明了音节所表的含义,面对福音的纶音,也有类似的情形,在场的人或后世谈或听福音的人,听是都听到了,看是都看到了,但是有人能懂得,有人却不能懂得。耶稣说:“有人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进,也不了解。这正满全了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注十):“你们用耳听,却不懂得;你们用眼看,却看不见;因为这百姓的心迟钝了,耳朵难以听见。”(玛十三13-15)
为进一步加强听与看的程度,使人看而得见,听而得闻,耶稣再三要求听众注意:“要留心你们所听的” (谷四24);“你们都要听我,且要明白” (谷七14);“凡有耳听得懂的,务要澈悟” (谷四23;七16;玛一15)。这种深刻的“听得懂”,有时在于听的人的意志,如果他愿意便听得懂,否则便听不懂,“如果你不愿意懂……”但也有时不是人人能懂,“只有那些得了恩赐的人才能领悟” (玛九11)。无论如何,耶稣常以言语,以事实刺激视听,让视听给澈悟铺路。我们可以结论说:耶稣以教诲通过视听,才进入心灵。
至论味觉、嗅觉、触觉,耶稣未提倡运用,虽然有时候间接涉及。例如耶稣说宗徒们是地上的盐,盐若不咸了,如何恢复它的滋味呢?(玛五13) 辨别滋味的感官是味觉。在复活拉匝禄之前,将要揭开坆墓的时候,玛尔大上前去拦阻,向耶稣说:“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死了四天了。”耶稣对他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你就会见到天主的光荣吗?” (若 一39-40)臭味是嗅觉的对象。关于触觉,也有一段记述:多默不信耶稣复活,声言非亲手摸到不信。“我除非把手指伸到祂的钉孔内,把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绝不相信。”八天以后,耶稣显现给门徒们,对多默说:“把你的指尖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伸过手来,探入我肋旁!不要做无信心的人,却要做有信心的人。”多默回答他说:“我的主,我的天主!”耶稣对他说:“因为你看见了才相信,那些没有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一25-29)  我们对耶稣的话稍加注意,耶稣不说多默触摸他才相信,而是说他看见了才相信,前言后语好像不相呼应,其实这其间并没有冲突,各种感官可以彼此协调,互相为用,正如前文耶稣说:“把你的指尖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严格地,手不会看的,但是伸手指的时候,没有阖上眼的必要,眼正应与手配合着工作呢!希伯来书说:“我们应当以极大的努力观察听到的事情。” (希二1)难道看到的事情就不观察了吗?
总之,感官本身无什幺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人修成全,光荣天主。
感官的危险
正当运用感官,固然有利人格的发展,但是感官究竟是工具,不当把它当作目的,只求感官的满足,而不顾心灵的受益或受害。
就感官本身说,它是乖戾轻浮的,如任其放肆无忌,则超于纵酒,贪虚荣,放僻邪侈,无所不为。为此我们如愿自制,不失自主,必须留心感官,控制它的行动,有时取消一切合法的享受,使它们听从理智的指导。人若妄用感官,便有陷于重罪的危险。耶稣说:“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犯奸淫了。”  (玛五28) 这充分说明妄用眼睛的危险。
耶稣对于妄用五官,提出严重的警告,要人以果断摆脱它的羁绊。耶稣说:“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扔掉它,因为你丧失一个肢体,比你全身投入地狱,为你更好。” (玛五29-30)  耶稣的意思显然不是说眼睛引人犯罪,便剜下它来,而是说应该果断的离开引人犯罪的机会。
耶稣说了一个“富人与穷人拉匝禄”的譬喻(路六19-30)这譬喻描述富人道:“他身穿紫红袍和细麻衣,天天奢华的宴乐”。富人的罪恶无非是感官的快乐,他因此受罚,他从火焰中请求拉匝禄以“手指尖蘸点水来润凉他的舌头”,也表示他受的感官痛苦重大。我们因此可以断定,耶稣藉这譬喻警告人勿过度贪享口腹的快乐,勿娇养身体。路加圣史记述的四祸中之一“你们现今饱饫的是有祸的,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 (路六25) 。耶稣明白宣布,感官的享受不但危险,而且若以此类快乐成为人生的目的,则是有祸的,该遭诅咒。为此耶稣说:“你们应当谨慎,免得你们的心为宴饮、沉醉及生活的挂虑所累时,那意想不到的日子要突然临到你们。”(路廿一34)
想象与记忆
与外感觉(五官)紧紧相连,互为表里的,还有两种官能,即相像与记忆,士林哲学亦称之为内感觉。
耶稣讲话最喜欢用譬喻、象征、寓言,这一切都可以说是为刺激听众的想象力,把抽象的事务具体化,使听像发生活泼的印象。
举凡当时犹太人熟知的事物,无论有关植物、动物、人事的,都是耶稣引用的资料,以阐明祂的思想。我们前面已经引述过,如飞鸟、玉簪,放在灯台上的灯;再如建筑在石头上与建筑在沙滩上的房子;以新布补旧布;新酒装入旧皮囊。 (玛九16;玛二21;路五36) “我派遣你们去,犹如把羊驱入狼群”(玛十16);“你们只洗净杯盘的外面” (玛七8;玛三25) 等等,福音中到处都是,这些都好像箭一样射进想象内,使它采取行动,接纳耶稣所讲的道理。
我们初次谈或听到福音,一定对耶稣的想象力感到惊奇,例如耶稣说:“富人进入天国好难哪!骆驼穿针孔也比富人进入天国容易” (玛十九21;谷十25);又如耶稣斥责法利塞人道:“你们把蚊予滤出来,却把骆驼吞下去” (玛廿二24) ;再如耶稣警戒人勿挑剔别人,吹毛求疵,勿严以待人,宽以待己,说道:“你们不要判断人……为什幺你只看见你弟兄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你怎幺能对你的弟兄说:让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见你眼中的大梁呢?伪君子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梁来,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如何取出你弟兄眼中木屑。” (玛七3-6;路六41-42)以上各例及其它类似的语法,自然不可照字面懂,而当视为由想象所渲染的夸大之词。 (注十一)
耶稣讲道所采用的种种夸大说法,在我们后人看来,也许认为耶稣过甚其词,不切实际。但如曾研究一下演讲学,或曾听过各家的演讲,则必然承认这是一种极吸引听众的方式。演讲人的目的是要听众接受他的主张,而这种主张若不和其它事理作比较,不用譬喻,不加生动的描绘,而只是抽象的平铺直叙,绝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记忆力,祗要留意阅读福音的记述,便察觉耶稣如何培养祂门徒的记忆。祂为了使门徒们把祂讲的道理或作的事情铭刻在心,往往重提祂讲的材料,随时随地推动他们反省回忆。例如,有次祂对他们说:“你们不记得五个饼分给五千个人吃,多余了多少篮子?你们不记得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吃,多余了多少筐子?” (玛十七9-10)祂往往提醒他们记念天主所赐的日常恩惠:“天主让太阳出来,光照善人,也光照恶人,落雨为善人也为恶人” 玛五45) ;有时向他们讲述历史事件,像索多玛,葛莫拉城的毁灭,罗特的妻子的遭遇 (路十七32),使他们回忆旧约文句:“你们没有读过吗?建筑的人所废弃的石头,成为屋角的基石”  (玛廿一42;谷十二10);“你们不曾读过吗?天主最初造人,是造了一男一女”  (玛十九4) ;当祂要修正当时流行的错误观念时,说道:“你们若听古人说过,你们不可杀人……不可行邪淫……不可发假誓……以眼还眼……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 (玛五21-43) 。祂每说一项,立刻加以修正,杀人固然不可,骂人依然要受处罚;行邪淫是罪,怀邪念也是恶;眼债不可以眼偿还,而且要忍受他人的侮辱;爱近人不可废,恨仇人却当禁。
耶稣有时重提他们生活的插曲,回想他的教训中心。例如:“在那时候我派你们去讲道,不带口袋,手杖,鞋子等,你们缺过什幺东西吗?”他们答道:“没有” (路廿二35-36)。你们要记住我曾给你们说的那话:没有仆人大过主人的……”  (若十五20)
祂要他们记住祂的话,以备未来印证:“我预先把这些告诉你们,以便将来时候到了,你们想起来我已经预先告诉你们了。” (若十六4)
总之,想象与感官记忆有相似的作用,就是五官接受的印象,外界的实物消失了,而想象与忆尚可保存起来,使之再现,或加以追认,并勾出各种形像,编成新的意象(注十二)。耶稣充份的培养了门徒们这两种官能,以他丰富而感人的言词,领导祂的门徒和听众记忆祂和圣经的言语,使之在目前或在未来发生追求真理,向往圣善的作用。

 

第三节  智力的训练
智力生活
耶稣训练门徒们的智力。
智力生活在真理内,一遇无知与错误就衰败了;如在低能或白痴的人身上,智力即无存在的余地。教育的功用能对低能与白痴不能产生任何效率。但要注意,这两种状态与迟钝不可混为一谈,迟钝尚有求知的可能。对于认识真理,克服无知,改正错误,教育的力量是必要的,这点福音切实地注意到了。
智力面对真理可分为几个等级,由最低升到最高级,拾级而登,达于完善而后止。第一级是对真福茫然无知,这本来不可称为认识的等级,因为与真理毫无关连,仅为一种消极的心灵状态而已。其次是智力处于矛盾的两个事物之间,既不能肯定又不能否定,双方理由平分秋色,不能侧重任何一方,我们称之为疑惑。第三,假如判断力在上述情形中,有所偏倚,有倒向一方的倾向,这时的智力虽然仍是犹豫不定,却不同于单纯的疑惑了,而形成另一状态即推测或猜测。第四,智力更进一步接近真理。这时判断下了决定,接受一面,而排除与它矛盾的另一面,可是对接受的一面尚未有十足的把握,稍存错误之虑,而对排除的一面所持的理由又不能完全推翻,这称为意见或臆说。第五,如果对某事物认识的确实无误,恰如其份,即算对该事物有真的知识。
人的理智自然追求真理,不过究竟何时才确实获得真理,往往不易确定。假如一个人建立了一个思想体系,他自以为理由充足,确实无误,并且认为把与它矛盾的理论驳倒,这时,他的知识是否是真实的呢?我们答道:可能是真实的,如果客观的真实性确是这样,如果事实上的确没有人提出有力的反证。但是为揭穿错误,或预防不受错误迷惑,最好有一位杰出的导师,为人指破迷津,不受错误和假学说的迷惑。耶稣便是这样的导师,祂为了使祂的门徒不陷于错误,要他们预为防范:
“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欺骗你们,因为要有许多人假冒我的名字来说:我就是默西亚,并要骗去许多人”(玛二四4~5);“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看那!默西亚在这里!’或说:‘在那里!’你们不要相信……”如果有人对你们说:‘看哪!他在旷野’,你们不要出来;或说:‘看哪!在内室’,你们也不要相信。”(玛二四23,26)
这种预防策略,也有避免“无知”的作用。当然为取缔“无知”,最好的方法便是提供给健全的教训,这类的教训在福音中极为丰富,其中有的是坚定已有的真理,大多数则为启发新的真理。
耶稣在启发真理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时激发感觉官能和想象力,把真理寓于譬喻和象征内,这在前面已经叙述。有时他阐述真理,不用譬解,而单纯地诉之于理智。例如:“若是人们称家主为贝耳则步(魔王),对他的家人更该怎样呢?”(玛一○25)。有时仅用他“老师”的资格,一言为断:“我告诉你们,有比圣殿更大的一位在此。”(玛一二6)
全新的真理
耶稣向世人传报了许多全新的真理,其中有的是指导生活的原则,有的是显示祂的天主性。
“凡在人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认他;但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天上的父前也否认他。”(玛一○32~33)。“谁若给这些小孩子的一个一杯凉水喝,因为他是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他绝丧失不了他的报酬。”(玛一○42)。“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外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玛一一27)
这是指导人度超自然、超现实的生活,透过暂生瞻仰来生。以暂生比照来生:暂生承认耶稣,永生耶稣也承认他;暂生的行为表面虽然没有什幺价值,但是如果以超性动机去做,就有永久的价值:为了某人是耶稣的门徒,给他一杯凉水,必要受到酬报。
圣若望福音的目的专为证明耶稣的天主性而写,故此这项证明极其丰富,是取之不尽,汲之不竭的泉源。为了领会这项真理,当采取模拟作用,就是以信仰为出发点。信仰好像一把钥匙,当你用它打开真理的宝库时,你必会发现里面所含的真理,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换言之,你一旦以信德承认了这些真理,你就能证明所有从此获得的结论是顺理成章,非常逻辑的。是的,以信德获得的真理超乎理智,或在理解的范围之外,但是并非违反理智,也不与理解的真理互相矛盾。并且在你着手研究时,可以利用理智的自然能力、去考察可信的动机,一俟了解动机,一俟动机征服了你的理智,你便认为有接受这类真理的必要,纵然你对这类真理毫不了解。我们从不同程度自然科学知识做一个譬喻,假定我对于太空飞行的理论和技艺茫然无知,有一位太空科学家为我讲解,纵然他讲解的非常清楚,可是因为我的这类科学知识太贫乏了,故对他讲的一切话完全不了解。试问我如有十足可靠的证据,确知和我讲话的人真是一位太空科学家,如果因为我不懂,便说他胡言乱语吗?一定不能。对这位太空科学家所有讲解的评论,不能凭依我理解的程度,而当借重那证明他是科学家的证据。
我们的知识领域和天主的知识领域距离之远、绝不是无科学知识的人与科学家之距离所可比拟的。后者仅是同境界(自然界)的程度之分,前者则根本属于两个不同的境界(自然界与超自然界)。然而假如天主愿意把他本有的知识通传(启示)给我们,我们接受这种知识的时候,是以我们的理解为取舍的标准?或是以证明这知识确是天主启示的证据为标准呢?无疑的是后者,这就是前面说的可信的动机:一俟了解动机,一俟动机征服你的理智,你便认为接受启示真理的必要。
人有了以信仰获得的真理作支点,可以演绎出新的结论,可以推论到其它有关的真理,人由此获得的知识的丰富,是任何真理的方式所不及的。因为这种超自然的真理,若不是耶稣教给人,人永远不能知道。
以真理纠正错误
学习时,不能一蹴而几,必须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由简至繁,逐渐分层学习。任何老师应这样给学生灌输知识,耶稣更是如此。他有计划地准备门徒们,逐渐把真理传授给他们,逐渐启发,慢慢深入。他在舍生前夕仍给他的宗徒们说:“我还有许多事要给你们说,不过,现在你们不能领会。”(若十六12)
面临假的威胁是预防。以假为真是错误,攻击错误要有另一套办法。耶稣首先提出的辨法是以光明照射错误,让陷于错误的人看见,认识哪是真理,他在哪方面对真理误解了。因为认识真理,辨别真假,犹如物理学科的定理:“自然怕真空”,黑暗怕光明,错误怕真实。耶稣为纠正当时法利塞人的错误,提出祂正确的主张;祂的主张便是光明,足能震聋发瞆,使人抛弃错误,接受真理。兹节录几节福音文字,观察一下耶稣如何以真理纠正错误。
纠正关于行善时犯的错误: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在人前行善工,为叫人看见,若是这样,你们在天父之前,就没有报答了。所以,当你行施舍时不可在你面前吹号,如同伪君子在会堂和街上所行的一样,为了受人的称赞。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获得了他们的报酬。当你施舍时,你右手所行的,别叫你的左手知道,这样你的施舍虽隐而不露,但你的父在暗处看见,必要酬报你。”(玛六1~4)耶稣的意思并不是禁止公开行善,而是指摘行不由衷,只图炫耀人前的举动。耶稣纠正关于祈祷所犯的错误说道:“当你们祈祷时,不要如伪君子一样,他们喜欢在会堂及街头站着祈祷,为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获得了他们的报酬。当你祈祷时,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你暗中之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六4~6)这段话的正确解释是,耶稣并非禁止公开祈祷,而是在贬斥作祈祷的姿态,以博取热心之名的伪君子们。
关于祈祷的言语的错误,耶稣也纠正道:“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重允。你不要像他们一样……你们应当这样祈祷:
我们的天父:愿祢的名受显扬,
愿祢的国来临,
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
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
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
但救我们免于凶恶。”(玛六7~13)
关于禁食的错误,耶稣纠正道:“几时你们禁食,不要如同伪君子一样,面带愁容,为叫人看出他们是在禁食。他们已获得了酬报。你禁食的时候,要洗脸,不要叫人看出你在禁食。你的天父在暗中看见,必要酬报你。”(玛六16~18)
伪善是一种错误,耶稣以他真理之光揭露这种错误的黑暗。提醒人认识这种伪善毫无价值,不能得天主的采纳;原来施舍、祈祷、禁食都是敬礼天主的圣洁事工,以取悦天主为目的,依此而行必能蒙受天主降福;反此而行,专以图人称赞为目的,把敬主之事用为荣已,岂非大错特错?即便获得“热心之名”,仍然得不偿失,这是多幺愚昧啊!
耶稣也纠正主观的错误。请读以下这一段福音:
“有一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吃饭。祂便进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坐席。那时有一个妇女,是城中的罪人。她一闻知耶稣在法利塞人家里坐席,就带了一瓶香液来,站在他身后,靠近他的脚就哭开了。她开始用眼泪滴湿了耶稣的脚,用她的头发擦干,又热切的口亲耶稣的脚,以后抹上香液。那请耶稣的法利塞人心里想:“这个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这个摸祂的是谁,是怎样的女人:她是一个罪妇呀!”耶稣发言对他说:“西满,我有一件事要跟你说。”西满说:“师傅,请说罢!”耶稣说:“有一个债主,他有两个债户:一个欠他五百德纳,另一个欠他五十,因为他们都无力偿还,债主就都宽免了他们,那幺,他们中间谁更爱他呢?”西满答说:“我想是那多得宽免的。”耶稣对他说:“你判断的正对。”于是,他转身对着那妇人,向西满说:“你看见这个妇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她却用眼泪滴湿了我的脚,并用她的头发擦干;你没有给我行口亲礼,但她自从我进来,就不断地口亲我的脚。故此我告诉你,她的那许多罪都得了赦免:因为她爱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爱的也少。”耶稣就对那妇人说:“你的罪赦了!”(路七36~48)
这法利塞人犯了妄断人的错误,耶稣以浅显的譬喻,轻而易举地给他揭破了。这正对病根的一击,只有耶稣能做得到。当然这位法利塞人的错误不是恶意的,故此耶稣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不像对有恶表的错误-假善欺人那样严厉。所有老师在矫正人的错误时,皆当取法耶稣的这种态度!
解释疑惑
智能寻找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时候,如对问题毫无所知,就要裹足不前,无法进行;如果受偏见之累,或怀有主观的错误,往往走入歧途:当这情形,如遇明师指导,纠正错误,难题即可迎刃而解。此外在认识的进程中,还有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思路中途触礁,发生了疑惑。这时候要怎样对付呢?办法很简单,把疑难向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提出。耶稣的教导,在解释疑惑上有卓越的见识。
西加尔妇人在井旁和耶稣谈话,逐渐对耶稣加深了认识,当她承认了耶稣是一位先知之后,便提出来她的疑难道:“我看你是个先知,我们的祖先一向在这座山上朝拜天主,你们却说朝拜的地方应该在耶路撒冷。”(注十三)耶稣给她说:“女人,你相信我吧!时候要来到,届时,你们也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你们朝拜你们所不认识的,我们朝拜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救恩出自犹太人。然而时候要到,而且现在就是,那真的朝拜者以精神诚意朝拜父,因为父所寻找的,正是这样朝拜他的人。天主是神,为此,凡是朝拜他的,就应该以精神诚意朝拜他。”(若四19~24)
坚定于真理
当人懂得了真理时,便占有了真理,耶稣即加以坚定。例如山中圣训时,众人领受了他的训言,他便说:“你们欢欣踊跃吧!因为你们天上的报答是丰厚的”(玛五12);又如法律博士回答耶稣的问话道:“法律的第一条诫命是:你要全心,全灵,全力,爱天主。”耶稣对他说:“你说的好。”
理智免于无知,免于疑惑,免于错误之后,即获得准确的真理,即拥有真理的自由。耶稣说:“你们认识真理,真理就要解放你们。”(若八32)
耶稣所传授的真理属于超自然界,来自他自己的认识。他教导的初步以感觉官能作证明,以显然易明的真理作论据,然后以模拟的方式迈进他昭示的真理对象。他所昭示的真理固然本身彰明(注十四),但其彰明性是对耶稣而言,对生活在现世界的人说,则不是彰明的,换言之,人用自己的自然智能不足以认识它。那幺,耶稣怎样叫人认识这类真理呢?他先以现世界的事物作模拟,来譬解超自然的事物,但他之取信于人,使人承认这类真理,则凭借他为师的权威。他在传教时,以奇迹、以预言、以他超人的智慧建立他的权威,使人因此纵然不明了他讲的真理,而仍然承认它们是最真实不过的。
真理的准确性,就认识论的观点看,物理实际比伦理的准确性大,但在人的日常生活里,伦理的范围要比物理重要的多了。人无论目不识丁,或学贯中西,拥有伦理真理的数量,远超过物理的真理。耶稣号召人重视超自然的和伦理的真理,他不断的作证,广泛的施展他的权威:“我是真理”。
福音的教育提出一种最快人心的保证,就是我们的理智将达到圆满的完善境界,在面对面见到天主的时候,将认识全部真理,因此而愉快无穷。
一位大思想家说道:“我相信有智力的幸福。我多次经验,当我发现我以前不知道的新颎而重要的法则时,我感觉很深的乐趣。不过我的能力有限,身体不支,且时间不敷分配。我相信应当有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满足这种求知的渴望:能确切无疑的认识全部的真理,并且再也不感疲倦。”(注十五)

第四节  意志的训练
人异于禽兽的特有能力为理智与意志。人性假若能实现苏格拉底的等式主张:知即行;假如能做到王阳明的学说:知行合一;假若一有真知必然产生正确的行为;假若意志必然随从理智的领导:人就不需多少教育,即可从善如流了。但是大多数学者仍承认理智与意志间的不协调;如果我们反省自己,观察别人,也能发现不少这种背道而驰的情况。
意志在决定上的功用
关于“知”在行上的分量本身是不充足的,没有决定行的必然性,我们在讨论行动的原则时(参考第三章第三节)已经谈过了。我们现在仅就意志的正确发展,观察一下福音的教育观点。
意志的行为有三种功用,就是考虑,决定,执行。这三种功用中的执行,是意志交由其它官能去完成,如命令眼去看,命脚行路,命理智去思考等,这一层且置而不论。第一种考虑的功用,由理智主动地工作,以大小不同的准确程度供给意志嗜欲的对象;这时意志的贪欲升起,加强或削弱理智的力量。理智方面,如果它供给的对象有被取缔的危险,它就提供新的理由动机,进行推理……意志注意某一些对象。当意志决定接受或拒绝一件可欲的对象时,它便自己行动,不为理智所左右,它必然独自行动,不需要也不容许其它的协助,只以它自己本有的力就应付裕如了。
意志力,就其本质说,在两种善之间,有任选其一的自由,在善恶之间也有选择的自由。(注十六)它能有效地防卫这种高贵的权利,虽然有时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它热烈地执掌它的决定权,毫不放松。为什幺呢?因为天主圣言偕同圣父圣神既已把意志造为自由的,当祂降生成人,作人类的导师的时际,也不肯加以限制。不过,耶稣却能协助意志避免或补救它的偏差。怎样协助呢?训练。训练的方式可分为若干观点,例如意志指导感官和智力,供给它最纯洁的材料。关于意志的行动要注意,当它考虑的时刻,要慎重,不可轻易下决断。同样要注意嗜欲(appetite),嗜欲往往伴同智力参加其中,影响意志的抉择。激情冲力也很强,对意志的干扰应特别加以注意。(注十七)
“人自童年始,即应改正违理的倾向,培养好的习惯,尤其要启发智力,坚强意志以便统御偏情,而接受完善的基督化教育。”(注十八)
削弱激情
旧约法律是怕情的法律,新约内,耶稣颁布的法律恰与旧约相反,而是爱的法律。
我们以下要观察耶稣如何把激情引向正路,使它不危害意志,让意志自由向善。关于统御激情的各种方法,可参考其它书籍,此处不拟详加叙述。
创世纪所描述的天使,手执火剑,把守乐园的大门,非常威武可怕。而新约描述的天使,不但不带剑,一显现给人,先消除人的怕惧。匝加利亚见了天使,惊慌失措,天使对他说:“不要害怕!”(路一13)圣母玛利亚听见问候她的话:“万福,你充满了天主的宠爱”,而大显惊异,天使对她说:“不要害怕!”(路一30)
若翰诞生时,他的父亲匝加利亚忆起天主向亚巴郎作的誓言,知道恐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恩赐我们,从敌人中被救出来之后,使我们无死无惧,一生在他台前,以正义和圣善事奉他。”(路一74)
耶稣有时只用一句话表示他在跟前,即足够镇定人心。“宗徒们看见他在海面上行走,都惊惧起来,祂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若六20)耶稣复活后显示给宗徒们,他们想是见了鬼神,惊惧万分,祂对他们说:“你们为什幺恐惧呢?你们心里什幺存有这样的思想呢?你们看看我的手,我的脚,真是我;你们摸一摸,要知道:鬼神没有肉,也没有骨,而我一如你们见到的,有肉也有骨。”祂说了这话,就把手脚指给他们看(路廿四38~40)。
当宗徒们有合理的怕惧时,耶稣便安慰他们,赐给他们平安:“我留给你们平安,我把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给的平安不同于世俗的平安。你们的心不要乱,也不要气馁。你们曾听我给你们说过:我要去并且回到你们这里。你们若爱我,你们一定喜欢我到那里去。”(若一四26)祂赐给他们平安,同时也说明消除怕惧的理由。
怕惧是信德之敌,故当努力克除。有一次,会堂长请求耶稣到他家中疗愈他的独生女,走在半途,会堂长的仆人来报信说:“你的女儿已经死了,不必烦劳师傅了。”耶稣听了,就对他说:“不要怕,只管信,她必得救。”(路八49~50)。
不过,克除怕惧最有效的方法是爱德,圣若望宗徒解释道:“爱内没有恐惧,反之,圆满的爱把恐惧驱逐于外,因为恐惧内含有惩罚;那恐惧的在爱内还不圆满。”(注十九)
耶稣有时利用戒惧心,节制人贪虚荣。就此观点说,戒惧之心有培养的必要。耶稣设譬喻说:“你如被邀赴筵,不要占上位,因为恐怕有比你地位高的人客人来了,主人要对你说:请把位子让给这一位;那时你就要含羞去坐末席了。你几时被请,应去做末席,等那请你的人来给你说:朋友,请上坐罢!你在同席的人面前才有光彩。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路一四8~11)
为克制贪虚荣的偏情,耶稣提出了上述的方式,就是怀恐惧受辱的戒心。于此要注意,耶稣无意教人虚伪,以退为进,“先居下位,以便主人推上高位”;他的目的是教人实行谦德。
转移与升华
攻打激情的第一方式是转移对象。这种办法力量强大,效果颇著。耶稣多次应用,以新的事物变换激情的对象,同时保留激情的冲力。现代心理分析学者也发觉了这种方式,称之为升华(sublimation)。我们引证几项于后。
关于野心的升华,耶稣要人望天国中的高位。他许诺给贪慕现世权利的宗徒们说:“在重生之日,当人子坐在他光荣的宝座上时,你们也要坐在十二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玛一九28)
关于贪财的升华,耶稣许给为他的缘故牺牲财物的人,今生来世皆得厚报:“要获得百倍的酬报,并且享有常生。”(玛一九29)
关于人格升华:耶稣鼓励人守法,以冀获得高尚的人格,他说:“谁违犯了这法律中最小的一条,并教人这样做,他在天国中要是最小的;但谁导守了这些诫命,并这样教人,他在天国中将是伟大的。”(玛五19)
以努力升华怕人耻笑:为了免于被人耻笑,耶稣劝人慎思,明辨,笃行。一有决定,即贯彻始终:“你们当中间谁愿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筹算费用,是否有力完成?免得他奠基以后,竟不能竣工,所以看见的人都要开始讥笑他说:‘这个人开始建造,而不能完成。’”(路一四28~30)
人着手任何行为,必须先有决定,决定是意志最后的行动;任何有意的行为都经过意志明显的或隐然的决定。为便利意志作决定起见,加强理解力,削弱或转移激情是很重要的。此外,奖励与惩罚激励意志的决定也有相当的效用。
当一个好行为完成之后,理智就认识了这种好行为的价值,因此要求相关的机能重复类似的行为,以便养成习惯。耶稣多次采用这种积极的方式,要他的门徒重复类似的行为:“我以前派遣你们的时候,没有带钱囊、口袋,你们缺少了什幺没有?”(路二二35)这是要门徒们重新激发信赖天主的行为。
有时耶稣要门生欣赏好行为的高尚。一次宗徒们传教归来,很是满意,因为魔鬼都屈服在他们权下,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宁要喜欢的是:你们的名字已经写在天上了。”(路十20)
人格的培养
总之,善行的目的,不外凡开始的善行就当完成。只有开始,没有继续,固然不好,功败垂成,尤可惋惜。故此每个善行都要完成,由类似善行积累起来的德行亦应养成,并恒行不懈,必如此,意志才算是坚强的,才算是成功的。
“完成”是教育方向的路程,也;是意志行为的终点,完成的才算是成功。为此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意志教育,把意志训练列为重要的教育训练,尤其对陶冶人格,意志训练更是不可或缺的。
陶冶人格不在致力于理解力的发展,也不在感官与其它的机能的单独训练,而在遵照意志的正当程序,配合进行。换言之,各种官能皆应为意志服务,听从意志指导。耶稣规定这种服务的基础为:“弃绝自己”,圣保禄指出最高的完成目标:“直到基督在你们内形成。”(注二十)
有的学校特别要求智力的训练,为达成特定的目的,以智力的成就作为先决条件,规定如欲进入该校,必须具备某种知识水平,否则拒而不收:数学不及格的人,不得进大学。
耶稣的学校内,没有这种褊颇,没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垄断性的规定。耶稣看重的是,是整个的人。耶稣强调整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完整教育。这种教育在生活上是完美无瑕的,经耶稣身体力行,立下遗范,昭告我人,跟随祂学习。祂说:“你们跟我学习罢!”“我是道路”,“我,无人能斥责我有罪。”为此,我们该随从祂,跟祂学习,直到基督在我们内形成,度祂所度的生活,一如圣保禄宗徒说:“我生活,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生活在我内。”(注二一)
然而首先要弃绝自己,耶稣向众人宣布:“谁愿意跟随我,要弃绝自己,每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这人必要救了性命。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丧失了自己,或赔上自己,为他有什幺益处呢?”(路九23~25;谷八34~36)
有一大群人与耶稣同行,耶稣转身向他们说:“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恨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生命,不能做我的门徒。不论谁,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后面走,不能做我的门徒”(路一四25~27)。“你们中不论是谁,若不舍弃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门徒。”(路一四33)。“你们该变卖所有的来施舍,为你们准备好经久不朽的钱囊,在天上备下取用不尽的宝藏;那里贼不能走近,蠹虫也不能损坏。因为你们的宝藏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必在那里。”(路一二33~34)。“天国好像藏在地里的珍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美好珍珠的商人,他一找到了一颗宝贵的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玛一三44~46)
上面引证的几段话,都说明一件事,就是人几时要修德立功,恒心行善,则必须把它和大目标相较,无足重视的、且有碍于大目标的事物皆应抛弃,绝不回顾,绝不惋惜。“要每日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手扶着犁,而仍往后面看的人,不适于天主的国。”(路九62)
然而若要使这一切行为都达到目的,引导感官,激励智力为意志服务,仍然不够,还需要新生命的活力,就是耶稣赋与人的圣宠。耶稣通过圣宠指导整个人的所有行为,陶冶人自然和超自然的品格。

第五节 福音与人性
耶稣基督施教虽以超自然为教育计划,但并不忽视人性;他的超自然计划是针对人性而设计的,完全适合人性,我们在第一章已清楚的解释过:圣宠并不摧毁人性,而是完成人性。
福音对生理的观点
一提起配合人性的教育,立即想到生理。生理的发展与卫生,在现代的社会环境里,尤其积极的医学,即体育颇受重视(注二二)。这在今日的教会内也普遍地注重,例如教宗比约第十二世说:“你们放心并忠信从事体育吧!天主教思想对此并无异见,而且衷心赞助……天主教重视运动的事实,可以破除他人对我们的误解。天主教认为体育增加人的精神价值,并且裨益教友生活。”(注二三)又如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于一九六五年二十八日对基督化教育之声明中说:“吾人必须匡扶儿童及青少年人,藉最进步之心理学及教育技术与科学之助,使其体能、操守及智力得以均衡发展。”(注二四)
天主教遵照耶稣的旨意,重视身体的发展,但是如果过事重视身体,如果为了身体的发展侵害灵魂的利益,违反人格的尊严,则是把灵魂肉身的结合次序破坏了,这是基督化教育所反对的。不得其法的娇养身体,反伤害身体,尝见过度照顾身体的人,身体健康反而欠佳。
耶稣不但讲道,供给人精神食粮,而且顾全人的身体,他以奇迹治愈人的疾病,为了使听众不致挨饿,曾显增饼和增鱼的奇迹,并亲手烤鱼给宗徒们吃;当宗徒们传教归来时,祂叮嘱他们去休息。
这些以奇迹救助人肉体的事,我们不能效法,耶稣也不要我们效法。可是耶稣制定的法律,必不超出人力,是人人能行的,也应该行的,祂所规定的进入天国或被逐出天国之外的条件是:给或不给最小的弟兄衣、食与身体的要需。他在公审判之日,向右边的人说:“我父所祝福的人,你们来享有为你们准备的幸福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食物,我渴了,你们给了我饮料……”此后,又给左边的人说:“可咒骂的人,离开我,到永恒的火里去吧……因为我饿了,你们没有给我食物,我渴了,你们没有给我饮料……”(玛二五34…)
耶稣的教导施于全人,对生理的教育(体育)纵然未显然明示,至少隐然暗示:祂并不把身体弃置不顾,或视作坏的东西,反之祂照顾人的身体,提出照顾的保证:“你们的头发如无天父的准许,一根也不会落下来”;天主照顾人的身体远胜过照顾在天空悠闲翱翔的飞鸟,远胜过田间朝开夕萎的小花,天主对这些植物动物照顾的如此周详缜密,何况对祂的儿女-人类呢!(玛六25~34)
我们承认,福音对生理方面的教导,远不如对智力,尤其对伦理方面的多。因为就追求真理与培养道德的立场,身体当为理智与意志服务,它的功能在于协助理智与意志达成目的,修练它,等于修练工具,而工具的完善应以完成目的效率来断定,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总之,耶稣的教导完全适合人性,不过不以此为目的,而以发展超自然的生活为目的,祂利用一切自然界的事物发挥超自然的境界,祂把自然界,连人性在内,导向超自然界。祂说:“你们看天空的鸟不播种,不存粮……田间的玉簪不耕织……”是发挥天父的对人的爱;祂引导跟从祂的人注意听祂的言语,祂用许多譬喻和极美丽的寓言激励人的想象,祂提醒人的记忆力,助它忆起天主赐给的种种恩惠,回想法律的条文或他的话,祂以全新的真理滋养人的智能,祂解释疑惑,纠正错误,他督导人,要人以正直的意志行动,恒心行善,贯彻始终……这一切的目的不是为训练人的自然能力,这是训练感官为能正确观察,训练智力为善于理解,训练意志为能善于决定:仅此而已-耶稣对人的自然能力所做的努力,都归于一句简单的话,指导一切行为协力争取天国。
天助与自助
促成超自然生命发展的有两件要素,一是人的行动,可称人的自助,一是天主恩惠的协助,可称之为天助。这两件要素有相同的重要性,却有基本上的分别。
天主在人灵魂的本体上赋与宠爱,在人灵魂的能力上赋与德性与神恩,使灵魂赋有超自然的生命,并能借宠佑产生超自然的行为。人如善与天主合作,当然积功累德,值得嘉奖,但是如抗拒天助,不肯与天主合作,必遭天谴,实在可叹。耶稣对这等人发出嗟叹之声道:“苛辣匝因,你是有祸的!贝特赛达,你;是有祸的!因为在你们那里所行的异能,如果行在提洛和漆冬,他们早已做补赎了。”(玛一一21;路一○13)“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残杀先知,用石头打死那些被派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幼雏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竟不愿意。”(玛二三37)
耶稣曾用极生动的譬喻描写善用和妄用天主恩惠的不同遭遇。祂说:“有如一个远行的人,将仆人们叫来,把他的财产交给他们,按照他们的才能,有的给了五个塔冷通(钱币名,一个合美金二千一百元),有的给了两个,有的给了一个,然后动身走了。那领了五个塔冷通的,立刻用来营业,赚了另外五个。同样,那领了两个的,也赚了两个。但是那领了一个的,却掘了一个坑,把主人的银子埋藏起来。过了多时,主人来了,便与他们算帐。那领了五个塔冷通的上前来,交上另外五个塔冷通说‘主啊!你交给了我五个塔冷通,看,我又赚了五个。’主人对他说:‘善良而忠信的仆人!你既在小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办许多事,进入你主人的福乐吧!’那领了两个塔冷通的也上前来说:‘主啊,你曾交给我两个塔冷通,看,我又赚了另外两个。’主人对他说:‘好!善良而忠信的仆人,你既然在小事上忠信,我必要委派你管理许多事,来同你主人的福乐吧!’随后那领了一个塔冷通的也前来说:‘主啊,我原知道你是苛刻的人,在你没有下种的地方收获,在你没有散布的地方聚敛。因为我害怕,所以我把你的塔冷通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仍还给你。’主人回说:“刁恶而懒惰的仆人!你既然知道我在没有下种的地方收获,在没有散布的地方聚敛,那幺你就该把我的银子交给钱庄里的人,待我回来时,就把我的钱连本带利取回。所以你们把这个塔冷通从他手里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去!”(玛二五14~40)
从此可知,天主依照人的才能,赐给人恩惠,若人善用,努力工作,就可赚得一倍的利润,因此而受赏;人若不肯善用,懒于工作,则为浪费天主的恩惠,因此而受罚。
自我教育或教育他人的工作,所能支配的仅是人的行动。至论赋与圣宠,准备灵魂随从天主默感的工作,人便不能直接过问了,我们只知道,天主赐给的圣宠愈多,人所获得的助佑愈大。
天主赐给的德性神恩的发展,有赖于人恒久的努力与合作。
天助由基督从天上挣来,同时树立榜样,可资仿效。并且以其福音训言烛照人的理智,激发意志,以行为实践直向天主之德与伦理之德。
人的行动包括利用教育的方法,不能只靠自然力量,而必须仰赖天主的圣宠神恩,教宗比约十一世说:“教育儿童的各种方法,凡是只依赖人的自然力量,较易忽略天主所付,为造就信友生活方法的,全是虚假而多错误。凡否认或不注意原祖遗留给后代的原罪,或否认圣宠,而只是完全仗恃自然能力的,实在大为背离真理。”(注二五)
人与天助合作,即为自助。自助之道,在于实践超自然的生活,发展天赋的超自然生命。今将耶稣关于这方面的训示简略介绍一下:
关于信德的发展:“你们的信德如果有芥菜籽大,你给这座山说:移海里去,它必照迁不误。”(路一七6)“未见而信的人更是有福。”(若一七6)
关于望德,耶稣要人坚定地依恃天主,说天父照顾人要胜过田间的花卉,超过天空的飞鸟,花既不缺土地与雨露的滋养,鸟既不乏果腹的食物,何况人呢?
爱德更是耶稣谆谆叮嘱的:耶稣给门徒们说:“你们要彼此相爱,一如我爱了你们,从而人要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一三34)。“我来是把火投在地上,我所愿意的,就是要它燃烧起来。”(路十二49)
智德的发扬在于事先深思熟虑,耶稣说了建造房子的比喻,智者建造房屋在盘石上,不怕风吹雨打;(玛七24)智者建造以前,先坐下筹划费用,是否有力完成?(路一四28);又以作战为喻:一个国王要去同别的国王交战,哪有不先坐下衡量一下,能否用一万人去对抗那领两万人来攻击他的呢?(路一四31)又明白宣布道:“你们要像蛇一般机警。”(玛一○16)
提到智德,耶稣要求物各有主,是谁的就归于谁“天主的归于天主,西泽的归西泽。”(玛二二21)
为鼓励人勇敢,耶稣提出胜利的保证:“你们在世界上要遭大忧患,不过你们尽管放心,我已战胜了世俗。”(若一六33)
最重要的是实行爱德,爱德天长地久,永不衰败,爱德是爱天主,并为天主而爱众人。爱德不在空言,而在实行;爱德包括牺牲;爱德的最高境界是与主契合无间。
自作孽与回头是岸
拒绝天主的恩惠,不肯与天主合作,妄自作违反道德律的事情,便是犯罪。同样的罪屡犯不改,即养成恶习,成为毛病。
一个身负重罪的人,所有各种行为,纵然不是罪恶,也不能邀天主宠眷;但一息尚存,还能幡然悔改,重与天主和好,重行升天之路。故此罪人应该早日回头,求主宽赦。
耶稣以召罪人悔改为祂的使命,把罪人回头看作最大的喜乐。我们把耶稣关于这事所说的譬喻,所发表的言语摘录一些,藉以了解耶稣的精神。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遗失了其中一只,而不把那九十九只丢在荒野,去寻觅那遗失的一只,直到找着为止呢?一找到了,就欢天喜地的把它放肩膀上,来到家中,请他的友好及邻人来,给他们说:你们与我同乐吧!因为我那只遗失的羊又找到了。我告诉你们:同样,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那九十九个无需悔改的义人。”(路一五4~7)
“或者哪个妇女,有十个“达吗”(钱币单位,约合工人一天的工资),若遗失了一个“达玛”,而不点上灯,打扫房屋,细心寻找吗?一找着了,就请女友和邻人来说:你们与我同乐吧!因为我失去的那个达玛又找到了。我告诉你们,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主的天使前,也是这样的欢乐。”(路一五8~10)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幼子给父亲说:父亲请把我应得的家产给我吧!父亲就把家产给他们分开了。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把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就往远方去了。他在那里荒淫度日,耗费了他的资财。当他把所有的都挥霍尽了之后,那地方正发生大荒年,他便开始穷困起来。去投靠一个当地的居民,那人打发他到庄子上去放猪。他恨不能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可是没有人给他。他反心自问,我父亲有多少佣工都口粮足有余,我在言里反要饿死。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并且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了,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去了。他离家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便动了怜恤的心,跑上前去,扑到他的脖子上,热情的亲吻他,儿子给父亲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称为你的儿子了!’父亲却分咐仆人说:‘你们快拿出上好的袍子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给他脚上穿上鞋,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应该吃喝欢宴,因为我这个儿子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他们就欢宴起来。”(路一五11~24)
耶稣的门徒有许多缺点,但耶稣仍很爱他们。耶稣对于罪人所表示的态度是宽大为怀;好像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对伪君子毫不留情,攻击的不遗余力,其中的理由也许是因为伪君子不但固执于恶,而且假冒为善,多行恶事,罪无可逭。
耶稣毕竟更垂青善人,此如自幼遵守天主诫命的少年拜访祂,祂注视他,喜爱他;又如祂更喜爱那位守贞的宗徒若望,若望因此自称是耶稣喜爱的门徒。

结 论
耶稣的教育是发展,不停的发展,以达于至善。这种发展是均衡的,肉体与灵魂兼顾,自然与超自然并容。人不但有生存在现世的生命,而且有生存在来世的生命,耶稣的教育不可能限于纯自然的范围,必须导向超自然的领域。“基督化教育常应把握一个重点,就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完整的人,他的灵魂与肉体结合为一,赋有自然能力与超自然能力:这都是正常理智与启示昭告我们的。”(注二六)“所谓基督化教育,不仅致力于培养人性,而尤要者在于达成其终极标的,既已领受圣洗,即应逐渐灌输救赎奥迹的知识,使能领悟其所受信德恩赐之弥足珍贵,因而更能在行为上、心灵上虔心事主,勤于礼拜,且纳其私生活于正义、圣洁、真理之新生轨道中。”(注二七)


附 注
注一: 见教育大辞书,教学条,商务民五四年台版。
注二: “教学法新论”引用,孙邦正,商务民四二年五页。
注三: Ruiz Amado, Fapaulsen como pedagogo, Barcelona, 1923.
注四: 教宗比约十一世,“神圣导师”论教育通牒,一九三○年,第4号。
注五: Gottler, System der Padagogik 9a edic. Munchen, 1950, 26页。
注六: Hovre, pedogogo y pedagogia del Catolicismo, Madrid 1951 3a edicion p. 403.
注七: 参考“人约升华”,骆劳德着,多玛译,光启,一九六四年二月再版,四五页。
注八: 同注五,四六页。
注九: Balmes: El Criterio, Espasa-Calpe, Madrid 1934, p. 26.
注十: 依六9-10。
注十一: 关于“骆驼穿针孔”不应照字面懂,请参考“马尔谷福音批注”余必着,帆行译,一九六二,光启,二四六页。
注十二: Daniel Llorante, Curso Teorico-Practico de Pedagogia Valladolid 1952 p 129, 136.
注十三: 这一段圣经记述耶稣自犹太省返加里肋亚,途经撒玛黎雅的西加尔城。而撒玛黎雅人与犹太省人不睦,自建圣殿,从来不去犹太首都耶路撒冷圣殿敬拜,故此发问。
注十四: 彰明(Evidence)或称显明,是客观真理的一种重要特征,真理藉以引人确实无误的认识它。例如“二加二”两数目的“和”是极彰明的,必然迫人承认它为“四”。
注十五: N. Irala, Eficiencia sin fatiga en el trabajo mental 智能的修养,未稚青译,光启一九六四年出版,页七。
注十六: 所谓在善恶之间的选择,认真的说,仍是在二善之间作选择。因为没有人为恶而行恶,为罪而犯罪。所以做恶犯罪,乃是因为该恶与罪在某一方面是一种假善或表面的善,有满足欲望之可言故也。
注十七: 士林哲学分激情为两种,一为欲情(Concupiscible passions)一为愤情(Irascible passions)。欲情为对有利事物的欲望,共分为六种:爱与恨,愿望与逃避,喜与忧;愤情为对求利的困难奋发或退避,共分为五种:希望与绝望,胆壮与恐惧,忿怒。
注十八: 见本章注四。为统御泪情可参考“幸福之路”,宋稚青着,光启,一九六四年四版,亦可参考注十三开列之书籍。
注十九: 若一,四18。
注二○: 迦四19。
注二一: 见注一八,二章二○节。
注二二: 见注五,页四二。又该书第二章天主教对人身体的观点:从教义,礼仪,伦理等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资参考。
注二三: 教宗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日向一万运动员训话。
注二四: 梵谛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于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八日发表:“基督化教育”声明。天主教中国主教团秘书处译。
注二五: 见本章注四。
注二六: 见本章注四。
注二七: 见本章注二四。

上一篇:如何处理感觉和情绪-牧民谘商的课题下一篇:对照法(contrast)与同一化(identification)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