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教友生活 > 主日

甲年基督普世君王节:後觉仍具有希望的转机

时间:2017-11-25  来源:梵蒂冈电台  作者: 点击:619

主内的兄弟姐妹:

当时间走到了尽头的时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那时,我们别无他法,就只能往後看一切了。我们常把「现在」视为「过去」的延续和结果,认为是「过去」造成了「现在」,而「现在」却绝不能改变「过去」;面对这样一幅情景,我们难免悲伤,也甚感无助。因果绵延,谁能超脱呢?圣保禄称这种现世的困境为「肉身」。他说:「我这个人真不幸呀!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罗七24);但他立刻又惊叹道:「感谢天主,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25节)

保禄的惊叹表明两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一、历史时间不是笔直前进,事事都能妥当掌控的;二、在历史时间中确实有无法预测的成分,那就是天主的临在。天主的临在给人类历史开启了出乎意料的惊喜,我们对此无法先知,只能後觉。然而,在天主赐予人类的救恩历史中,这种感悟天主临在的後觉却不是某种沮丧的悔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而是一种预警、一种末世预言、一个生活的希望和方向。

「末世预言」是圣经中很特殊的一种文体,它所要强调的其实正是现在发生的事情。但是,在叙述过程中,它却把全部时间向前作了挪移:「未来」进到了「永恒」,而「现在」则成了未来事件中的「过去」。这种「过去」因此是现在式的,未完成式的;所以,它不是沮丧的悔恨,而是具有希望的转机。末世预言以「预警」的方式让我们现在就事先感悟到「後觉」,好使我们能够应时作出悔改,归向天主。

保禄的惊叹就是这麽一种「後觉」,一种悔改和得救的「後觉」: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主,因为藉着基督的圣神,我们都「属於基督」(罗八9);「我们是天主的子女」(16节)。这种後觉是一项天主的恩宠,它让我们还能及时与天主圣三共融,以天主子女的身分体验到天主的临在,不会为时已晚,空悔恨。这种後觉也展现天主的怜爱,因为天主乐意在我们的历史时间中与我们同在。罪恶因此没能掌握最後的决定权,死亡因此也不能是最後的结局;因为天主是父亲,永远仁慈,所以在圣子基督内我们可以永远充满希望!

这主日是礼仪年的最後一个主日,耶稣基督普世君王节,一个充满希望的庆节。教会给我们选读《玛窦福音》的公审判,一则「末世预言」。耶稣基督向我们宣布,祂这位人子将在末日以君王的形象降来,坐在光荣的宝座上审判「一切民族」(玛廿五32)。那些在祂饥饿、口渴、作客、赤身露体、患病或坐牢时善待祂的人将承受祝福,进入永生;而那些当祂身处这种困境时忽视祂的人将被遗弃在外,进入永罚。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审判时,无论是受赏或受罚的人都向君王问道:「主啊!我们什麽时候见了祢呢?」(37,44节)。换句话说,天主的临在并非显而易见的,但也不是全然消声匿迹的,祂就临在於祂的最小兄弟身上,与他们感同身受:「凡你们对我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40)。祂对一切民族的审判更不是武断的,因为祂将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那样,谨慎作出审判。这个牧人君王的图像明示祂的审判将很公正,因为祂是善牧,祂认识祂的羊,祂的羊也认识祂(参阅:若十14)。

那麽,「一切民族或万民」所指的是我们普遍上认为的全人类吗?对此,我们需要回顾《玛窦福音》原本写作的对象:他们是当时的犹太人基督徒,圣史玛窦直接对他们说话。「万民」这个词其实是源自旧约的传统,指的就是所有不被列入天主子民的民族,也就是非犹太人(参阅:玛廿四14;廿八19)。这些「万民」可以得救吗?可以。他们的得救所凭藉的,就是善待了基督君王:当祂饥饿时给了祂吃的,口渴时给了祂喝的,作客时收留了祂,赤身露体时给了祂穿的,患病时看顾了祂,坐牢时去探望了祂。但是,他们何曾有过这样的机会,可以如此善待君王呢?君王答道,他们善待了「祂最小兄弟中的一个」(玛廿五40),就是善待了祂。

兄弟自然是家人,不是外人。君王的兄弟显然就是祂自己的民族,天主自己特选的子民;而祂的最小兄弟就是犹太人基督徒,这些基督徒在犹太人当中确实是最弱小、最没有社会地位的人。耶稣没有抛弃天主原本特选的子民,但祂扩大了天主子民的群体。那些本来不是天主子民的民族,只要善待了原本天主子民中最小的一个,他们就将如同原本的天主子民那样,同样能够获得救恩,也就是成为天主的子民,天主的新子民。

然而,在此必须谨记,这些「万民」并非圣史玛窦原本写作的对象。玛窦原本是直接对着当时的犹太人基督徒说话,他们自认为比「万民」更有福气。不错,他们确实比较有福气,但他们也得负起较大的责任。因此,玛窦说话的原意并不是呼吁「万民」要善待犹太人基督徒,而是勉励犹太人基督徒要努力作为「万民」走向成为天主子民的光和桥梁,好好地按照天父的旨意生活,真诚地做基督的最小兄弟,使「万民」因看见他们的善表而对他们产生好感,进而也成为基督的门徒,与他们一同做基督的最小兄弟。因此,在《玛窦福音》的最後,圣史玛窦还记述了复活基督向犹太人基督徒发出的这一道命令:「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廿八19-20)

这些原本基督的最小兄弟,犹太人基督徒,遵行了基督的命令,使我们也成了基督的最小兄弟。我们要感谢他们与我们分享这份福气,但我们更要感谢基督仁爱的恩宠。我们是天主的新子民,可以说是基督最小的小兄弟,但天主仍是我们的父亲!我们现在同样蒙召做「世界的光,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我们的善行,光耀我们在天之父」(玛五14,16)。既然基督赐给了我们如此宽宏的恩宠,我们理当更努力地回应基督君王的召唤,履行福传的使命,负起做「普世万民」走向成为天主子民的光和桥梁,使全世界认识基督是普世的君王,天主是我们的父亲。

耶稣基督的末世教导让我们明认祂的谦卑人性和崇高天主性:祂是我们最小兄弟中的一个,祂也是光荣宝座上的圣子。祂真是普世万民的君王。因此,让我们祈求基督君王不断赐给我们敏捷警醒的恩宠,使我们和普世万民都感悟到悔改和得救的「後觉」,应时改变我们的「过去」,勇敢无畏地归向天主父。让我们也祈求基督君王使我们和普世万民都成为祂的羊,在末日审判时可以一同喜乐地承受天父从创世以来就给我们大家预备了的国度,没有一人会被遗弃在外。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上一篇:甲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天主的恩宠绝不会落空下一篇:【圣言启航】「贴地」的王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3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25 20:28:40 发表 [3 楼]
网友 匿名 的原文:

3、《爱的考验》
●吴智勋神父

   默想
则 34:11~12,15~17,
格前 15:20~26,28,
玛 25:31~46

  礼仪年以耶稣将临开始,以基督君王结束,象征基督是元始,亦是终结。
  作为君王必须有国土、有国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君王。不少中国人认为孔子未王而王,但因为他既无国土,又无国民,故只能称他为素王。今日的读经告诉我们,基督是怎样的君王,其王国是怎样的,其国民又是怎样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未在帝王底下生活过,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好的皇帝。大部分君王都存家天下的思想,要所有人为他一家一姓服务。孟子虽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但没有几个君王真正实行过。耶稣的时代仍是君王的时期,祂借用君王的形象,但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一〕祂是一位温良的、辛劳的、为人民牺牲的君王:正如第一篇读经所说,基督善牧找寻迷失的羊,保护牠们,治疗牠们。中国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讲法,基督君王有过之而无不及。福音多次提到祂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祂最后为羊舍弃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祂是一位战胜罪恶死亡的君王:这是第二篇读经所说的,基督消灭一切天主的仇敌,连死亡也屈服于祂的脚下。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只要我们依靠祂,罪恶与死亡伤害不到我们。这正是圣保禄的经验,即使自己是软弱的,但也不再害怕。

   〔三〕祂是一位公义的君王:人们喜欢包青天,就是因为他精明、公义、无私。基督慈悲宽恕罪人,但并不纵容罪恶。那些不愿接受祂的仁爱慈悲的,就只能面对祂的公义。最后审判正是显露基督的公义。

  基督的王国,并不在于有多少土地、资源,财富、兵力。这是一个精神的王国,爱的王国,其力量也在于此。当教会失去地上的土地、财富与武力时,她的精神力量才真正发挥出来。

    谁是基督王国的国民?在香港,当你住满七年便成为香港居民,但基督的王国的成员并不在于领了洗多久,而在乎你有没有爱。所谓最后审判,其实是一个爱的考验。这个考验甚具特色:它在极简单的事上表现出来。基督没有要求你做极高难度的牺牲,没有叫你倾家荡产去助人。

祂只要求你在日常间做些简单的事,例如探病、探监、施拾、帮助无家可归的、送寒衣等。老实说,连这些简单的事,我们恐怕也很少做。耶稣要求我们做这些爱德行为时不要别有用心,不要附带条件,纯是出自慈悲的心肠,甚至没想到竟然是为了基督。的确,如果耶稣亲自显现呼吁捐献,那天的奉献一定很可观。问题是耶稣不会这样做。爱的考验就在于此。

    有人指出比喻中用绵羊和山羊是很合乎事实的。绵羊性格温良,倾向合群听话;山羊性格冷漠,喜欢独处冒险。今天要人乖乖的听耶稣的话大概很困难,人人都有倾向出位显示自己,样样总要试试,认为这样才有性格。只有真正爱基督的人,才会明白比喻的启示。

让我们祈求仁慈的基督君王,不论怎样继续以爱找寻迷失的羊。只有爱才能使人作爱的皈依,经得起爱的考验。

反省与实践
1. 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天主的风格不是坐在宝座上发号施令,而是奉献自己。比较一下一般人对「君王」的看法和基督徒对「基督君王」应有的认识有何不同?
2. 要成为基督王国的国民容不容易呢?请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已经做到了吗?

当教会失去地上的土地、财富与武力时,她的精神力量才真正发挥出来。
 
回复  支持[ 8 反对[ 6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25 20:19:06 发表 [2 楼]
3、《爱的考验》
●吴智勋神父

   默想
则 34:11~12,15~17,
格前 15:20~26,28,
玛 25:31~46

  礼仪年以耶稣将临开始,以基督君王结束,象征基督是元始,亦是终结。
  作为君王必须有国土、有国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君王。不少中国人认为孔子未王而王,但因为他既无国土,又无国民,故只能称他为素王。今日的读经告诉我们,基督是怎样的君王,其王国是怎样的,其国民又是怎样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未在帝王底下生活过,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几个好的皇帝。大部分君王都存家天下的思想,要所有人为他一家一姓服务。孟子虽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但没有几个君王真正实行过。耶稣的时代仍是君王的时期,祂借用君王的形象,但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一〕祂是一位温良的、辛劳的、为人民牺牲的君王:正如第一篇读经所说,基督善牧找寻迷失的羊,保护牠们,治疗牠们。中国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讲法,基督君王有过之而无不及。福音多次提到祂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祂最后为羊舍弃自己的生命,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祂是一位战胜罪恶死亡的君王:这是第二篇读经所说的,基督消灭一切天主的仇敌,连死亡也屈服于祂的脚下。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只要我们依靠祂,罪恶与死亡伤害不到我们。这正是圣保禄的经验,即使自己是软弱的,但也不再害怕。

   〔三〕祂是一位公义的君王:人们喜欢包青天,就是因为他精明、公义、无私。基督慈悲宽恕罪人,但并不纵容罪恶。那些不愿接受祂的仁爱慈悲的,就只能面对祂的公义。最后审判正是显露基督的公义。

  基督的王国,并不在于有多少土地、资源,财富、兵力。这是一个精神的王国,爱的王国,其力量也在于此。当教会失去地上的土地、财富与武力时,她的精神力量才真正发挥出来。

    谁是基督王国的国民?在香港,当你住满七年便成为香港居民,但基督的王国的成员并不在于领了洗多久,而在乎你有没有爱。所谓最后审判,其实是一个爱的考验。这个考验甚具特色:它在极简单的事上表现出来。基督没有要求你做极高难度的牺牲,没有叫你倾家荡产去助人。

祂只要求你在日常间做些简单的事,例如探病、探监、施拾、帮助无家可归的、送寒衣等。老实说,连这些简单的事,我们恐怕也很少做。耶稣要求我们做这些爱德行为时不要别有用心,不要附带条件,纯是出自慈悲的心肠,甚至没想到竟然是为了基督。的确,如果耶稣亲自显现呼吁捐献,那天的奉献一定很可观。问题是耶稣不会这样做。爱的考验就在于此。

    有人指出比喻中用绵羊和山羊是很合乎事实的。绵羊性格温良,倾向合群听话;山羊性格冷漠,喜欢独处冒险。今天要人乖乖的听耶稣的话大概很困难,人人都有倾向出位显示自己,样样总要试试,认为这样才有性格。只有真正爱基督的人,才会明白比喻的启示。

让我们祈求仁慈的基督君王,不论怎样继续以爱找寻迷失的羊。只有爱才能使人作爱的皈依,经得起爱的考验。

反省与实践
1. 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天主的风格不是坐在宝座上发号施令,而是奉献自己。比较一下一般人对「君王」的看法和基督徒对「基督君王」应有的认识有何不同?
2. 要成为基督王国的国民容不容易呢?请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已经做到了吗?
 
回复  支持[ 7 反对[ 9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1-25 20:17:50 发表 [1 楼]
天堂与地狱》
●蔡惠民神父

  
一位医生经过了小儿科癌症病房,无意中听到两个病童在对话。
有一个说:“我妈妈告诉我,我们两个很快就要变成天使了”。
另外一个说:“我听说变成天使后,我们会有一对大大的翅膀,那时,我们便可以看看谁跑得快”。
医生不忍心再听下去,流着泪走到走廊的另一头,那是成人癌症病房。一个临终病人的儿子拉住医生,急切的说:“医生,你一定要想办法让我爸爸再活几天。你看,房里那个女的是我的后母,另一个是她儿子。我现在要去请最好的律师,和她们好好把财产算一算。拜托!无论如何你要让我爸爸多活几天,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你”。
医生从走廊的这头到那头,前后不过三分钟,却彷佛经历了天堂与地狱。


依照玛窦的记载,公审判是指人子在光荣中,与天使一同降到万民前的时刻。那时,审判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人怎样看待自己的邻人:「你们来罢!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罢!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玛25:34-36)

审判的标准为什么没有提及信仰认知、灵修操练或礼仪崇拜?莫非这些与天国永生毫无关系吗?玛窦当然没有否定这些宗教生活的重要,不过,一切天主与人的交往,皆以人与人的关系作指标。犹太人很早便相信,人(无论男与女)是按天主的肖像而受造,换句话说,我们怎样看待他人,就是怎样看待天主。
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与天主性的密切关系,两者既可分辨,但又不可分离。耶稣之所以在比喻中,不厌其烦的提示我们,对最小兄弟所做的,就是对祂做的,因为这就是道成肉身道理的精粹所在,另一方面,也是人最易忽略,甚至忘记的基本信念。

从消极来看,由于人忘记了人皆天主的肖像,世界上千千万万,因人性未受尊重而遭受的歧视、剥削,甚至牺牲,成了基督苦难和死亡的根由。时至今日,中东巴肋斯坦人,仍为争取建立自己的国家而生活在无止境的仇恨中;九一一以后,「反恐」反成了扩张势力、铲除异己的美丽借口;在一些极权国家,为了达致「国家安全」,不惜肆意剥夺宗教、言论或人身自由;
同样,在一些宗教狂热地区,战争与仇杀往往因宗教之名而起,教义的不同诠释,竟成了彼此排斥的因由。面对这些令人黯然神伤的片断,耶稣挑战我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因着我们的善忘或心硬,黯淡的人类历史,意味基督的身体不断被肢解。无论是每天与我们擦身而过,或从电视营光幕传到我们家里,那些三餐不继、颠沛流离、惨遭遗弃、失去自由或遭受迫害的,都是基督最小兄弟中的一个。

不过,从积极来看,基督的道成肉身,也揭示了人性与天主性的水乳交融,人类历史成了天主面容的彰显。公审判的比喻邀请,我们努力在他人身上与基督相遇。我们习以为常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基督所说的「最小」弟兄。夫妇间的体贴与谅解,朋友间的支持与分享,父母子女间的信任与爱护,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基督。因为无论我们怎样不济,我们都是天主的肖像,都是基督的身体。
圣体之为救恩的圣事,就是它不断彰显基督摄取了我们的肉躯,成为祂身体的事实。
如果我们认真的看待末日的审判标准,便会明白天国的永恒为什么始于当下,天主的救恩为什么显于目前,审判为什么系于我们每一天的一念之间,天堂地狱又为什么可在人间经历。
 
回复  支持[ 6 反对[ 7 ]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