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文章小品 > 其它文章

那些年,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教会我们的爱

时间:2017-07-18  来源:原创  作者:伯多禄.王磊 点击:

希望读者们在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先思考一下,在我们的肉体生命和灵性生命中,哪些是我们所需要的,哪些是我们所想要的,我们所需要的跟我们所想要的,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那么它们之中有没有哪些是重合的呢?又有没有哪些彻底是截然相反的呢?

这个世界上我们爱着很多人,很多人也爱着我们,常见的爱,有父母之爱,兄弟之爱,夫妻之爱,等等等等。我们也经常去献爱心,去爱那些爱我们的人。当然不管你的学识高低,脾气如何,对于爱,都是那样发自内心的向往与渴望。可是我们又经常听到,夫妻之间,女人对男人说,你不爱我,因为你不陪我,不听我唠叨。男人对女人说,我爱你,你看我为了这个家每天拼命加班赚钱,每次出去陪领导去饭局都喝吐了。男人女人都坚持是爱着对方的,那么他们是在拼命爱对方吗?对方那样的抱怨是薄情寡义吗?换句话来说,怎么样做才是给对方自己能做到的更好的爱呢?我们先带着这个问题,去圣经中寻找一下答案。圣经中哪里描写爱描写的最好?我想一定是下面这一段: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含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格林多前书13章4节

    这里面我觉得有三句,是核心的方法论,是纲领,“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不求自己的益处”,其他的都是满足这三句话的爱自己或者爱他人的技巧。将这三句话通俗一点解释一下:

爱是一个在自身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克制忍耐自己,通过种种合适的技巧和思维,发现对方的真正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最合适的方式方法,然后用友爱(“慈”)的态度去执行这个方式方法来满足对方需求的过程。可以总结为,一个人能做出的最好的爱是这个人在他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做出的最纯粹最彻底最明智的利他行为。

为什么要忍耐,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有自身的欲望和情绪,有句话叫做食色性也,说的就是人在不加判断极度任性随心所欲的情况下,做事的出发点往往是满足的是自身的欲望,而几乎很少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所以,忍耐自己,克制这种欲望,是我们行使爱的最基础的保证。只有持续坚持忍耐了,才能更无限的接近对方真正的需求,才能在众多方法中寻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去给予,才能在给予的过程中让对方有最被爱的感受同时也得到最需要的。也就是说,第一步,忍耐自己,第二步,发现对方需求,第三步,找出合适方式方法,第四步,去按照第三步找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并且执行的过程中一直对对方怀有“慈”的态度。其中第一步忍耐自己,既是过程的开始,又要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如果执行过程中发现一开始判断的有些不合适,不管是对对方需求的判断,还是选择去满足对方需求方式方法的判断,那么立刻停止施于,继续回到第一步,将新得到的信息融入到新的爱的过程中,继续开展新的更合适的爱的过程。

 

 

 

 

在很多人眼里,这里面的“忍耐”应该被解释为宽容的意思,但我个人认为结束为克制自己不合适的欲望和情绪应该更接近它的本意。有一本全球畅销书叫做《爱有八种习惯》,作者是艾德.培根,是美国圣公会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市主教教区的教区长,也是一个在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教学者。书里面提到有种爱的习惯叫做“静默”,“静默”始于爱的开始,并贯穿爱的始终,对这个习惯的定义跟我们在这里定义的忍耐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姑且就认同这个观点。

    我们接下来讲人的需求。大家都知道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也就是世界上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五种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当然还有一个需求,他这里面没提到,也是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需要的,那就是信仰和灵魂得救的需要。大家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些需求都有,都时不时的、此起彼伏的,先后顺序不断变换着出现着。那么我们想我们这些需求出现的时候,希望不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尽可能恰到好处的按我们的满足自己当前最需要的?我们大家又想不想能够尽可能恰到好处的去满足自己的爱人家人当前最需要的这些需求?那么说如果一上来就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暴力的给予,会不会有可能你所给予的恰恰是对方不需要的,甚至是对对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会不会有可能对方得了这个病需要吃这种药,你一下冲动没有了解清楚就想当然的给他吃了另外一种?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这种事情的发生。那么如何尽可能少的避免这种好心办错事情况的出现呢?那就需要我们要把忍耐做好。

忍耐自己不管是古往今来古圣先贤还是教会历代的圣人圣女都在努力追求,每天去做的功课,因为这是他们实现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基础。耶稣在传教之前,先去旷野苦守了四十天斋戒。然后忍受着饥饿击退了三次试探。这让我们看到了,做任何重大的事情之前,都需要先有一个重大忍耐的过程,当你忍耐不下去的时候,往往就是魔鬼有机会的时候,也就是容易做错事的时候。当然传教为耶稣来说是人生最大的大事,所以之前要做重大的忍耐。那么做好一个小的爱的行为,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呢?不是这样的,即使再小的爱的行为,如果想做好,也都是先要去做忍耐的。比如耶稣拯救罪妇玛利亚玛大肋纳的过程,如果我们从耶稣天主性的角度,他可以以任何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拯救她。可是耶稣偏偏喜欢用人类的方式去合适的解决,他为什么等了那么久才出手?为什么又使用了那样的方式?他在出手之前思考着什么?我理解的,这就是他的人性在忍耐,通过封闭自己种种冲动的情绪和意念,通过以色列人对玛大肋纳的所作所为,来了解这里面问题的根源。了解到了事实真相之后,耶稣又是怎样以自己一个人类的身份,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完美的拯救了她呢?他没有与以色列人发生正面冲突,也不去直接跟梅瑟的法律去对抗。若望福音描述,这个故事发生在圣殿中,在圣殿中,在当时耶稣可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老师,耶稣完全可以指使自己的追随者与施暴的以色列人棍棒相向,打群架,或者派天使直接剿灭。可是这样只爱了玛大肋纳,却没有爱那些施暴的经师和法利赛人。我们看到,耶稣在深入思考之后做的非常非常非常有水平,只用了短短几个动作,寥寥几句话就救了一个玛大肋纳的生命。大家看只有她的肉体生命吗?玛大肋纳是在犯奸淫的过程中被捉住的,在以色列文化中,她是一个极其被嫌弃甚至被认为无法被救赎的女人。可是耶稣,这个最被尊重最没有罪的人,却给了她尊重,给了她爱,让她在那样的境地觉得自己是被爱的。就这样她悔改了,她成了追随耶稣最坚定的一个圣女,也是耶稣复活后最早显现给的圣女。耶稣这样慷慨的爱了她。那么他只爱了玛大肋纳吗?显然不是,他爱了那些经师和法利赛人,因为那些施暴者需要被教导,施暴的行为需要被阻止,耶稣的做法,教导了他们,也阻止了他们。他只爱了这两类人吗?显然不是,他爱了那些在圣殿中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也爱了那些追随他的门徒。更通过写下来的这个事例,爱了我们所有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他亲身做了最好的示范,让我们懂得爱的法律才是超越一切的真正能让我们得救的法律,让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案例,可以使用,可以学习。我不知道他的人性如何做到如此完美,当然很多教友习惯归因于他的天主性,当然他的天主性一定参与其中,我坚信他的人性在这件事情中也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要的给我们的人性做一个榜样,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一个耶稣这样的一个充满爱同时拥有众多追随者的老师,我们能否做到那样好。站在人性的角度,我给大家模拟一下当时耶稣心路历程。“看,经师和法利赛人又来找我麻烦了,这次他们带来了什么?噢!一个犯了奸淫的罪妇,他们问我是不是应该执行梅瑟的法律,用石头砸死她?......当然不可以!可是我要怎么去救她,让我的父亲派天使来吗?不可以。那些施暴的经师和法利赛人,我一样是爱他们的,我也是为他们而来,那怎样才能用最合适的方式去化解这个事情呢?。。。。。。噢!想起来了,他们为什么要砸这个女子,因为有梅瑟律法支持,如果我贸然相救,显然就与律法作对了,可是他们的律法本人就不够完美,因为去爱这个女子,才是我们天上的律法,才是能够让他们得救的律法,可是他们身上有没有罪呢,我知道,一样有很多,有些人不比这个女子少,只是,他们的罪行没有被暴露。我有办法了”。。。。。。然后耶稣就讲了短短三句话,第一句是“你们中间谁没有罪,先向她投石罢。”当他看到经师和法利赛人们都退去了,又问玛大肋纳“妇人!他们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大家看这个称呼“妇人”,多么富有尊重。玛大肋纳的回答是“主!没有人”。一个“主”的称呼,可以看出,她已经对耶稣有了爱。耶稣又说了第三句话,“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大家可以模拟一下,看看这个思路好不好达到。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耶稣巧妙的富有智慧的满足了玛大肋纳的那些需求?我想至少有肉体安全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不被定罪的需求,当然还有一个隐秘的很深的需求,那就是她未来人生如何走的需求,她是一个聪明人,后来追随了季度。满足了经师和法利赛人施暴者的哪些需求?我觉得至少有暴力执法被阻止的需求,被教育的需求,他们的罪被提醒的需求。满足了我们他的追随者的哪些需求?满足了我们对爱的理解的需求,如果去更好的做爱的行为的需求,向学习耶稣去宽恕罪人并且努力去救赎罪人的需求。如果大家对整个过程可以很好地复盘了,我们再回味一下耶稣的这个爱的过程。耶稣是不是在作为一个人的有限的条件下,去做的,他是不是从一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克制忍耐自己,他是不是使用了合适的技巧和思维,发现对方真正的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方法,是否是用一种友爱的态度去执行了这个方式方法,最终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纵观福音中耶稣的每次爱的行为,都是这样最高的水准,用非暴力的方式爱了福音中出现的所有人。所以他既是人,也是神。

如果大家都学会了这个套路?那么再回到一开始那一对吵架的夫妻中,如果你是里面的女人,你要爱的男人,你要怎么去做?如果你是里面的男人,你要爱你的女人,你要怎么去做呢?我们能区分需要的和想要的区别了吗?一般我认为满足对方所想要的,更接近一个词语叫做“取悦”,而满足对方所需要的,才可以被定义为“爱”。当然很多时候人们所需要与人们所想要的是一样的,那么“取悦”与“爱”虽然发心不同,但是效果是一样,在对方看来感受也是一样的。可是当不一样的时候,希望我们基督徒能够尽可能去做更有“爱”的事情。

当然那些机高标准爱的行为是耶稣那些圣人们做到的。我们要去努力的,是我们能做出的最好的爱,只要朝向这个方向去努力,每天尽力去做好一个这种行为,日积月累,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我们的审美,我们的潜意识,进而我们就变成了更好的人,更好的教友,天主更喜欢的子女。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发现我们自己真正的需求,通过去爱跟我们相似的各种处境的人,这样我们就能变成在各种处境都有办法有能力爱好自己的人。这样即使我们的爱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我们也能够容易去查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可以更好的去弥补。这样我们也就能更好的去爱我们老去的父母,与我们患难与共的爱人,带给我们最多快乐的孩子,对我们付出最多的朋友,在我们的爱之下,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未来,更多的成功和幸福。我想当我们老的时候,每每回忆起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最让我们觉得幸福的,一定是这些最温暖最有爱的画面。

最后我希望发起两项运动,第一项是我们每个人在将一周中做过的最好的爱的行为,写下来,特别是将里面我们怎么发现对方需要爱,为什么决定要去爱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做的,做的过程怎么样,对方被爱了之后的反馈,整个过程写下来。这样我们不光爱了这个人,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案例提供给大家,这样也就爱了每一个看到你分享的人。第二项是,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或者被人欺负的弱势群体,如果他们不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就像对我们最好的朋友一样,用心去对他们微笑一下,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帮助,那我们就微笑着去帮助他们,这样会给他们内心带来无限温暖。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基督徒,感谢大家!

                                                                                       伯多禄.王磊弟兄

                                                                                      2017年7月18日

上一篇:基督教创造了西方音乐下一篇: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