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生命伦理研讨会十二月九至十日假明爱专上学院举行,在多个范畴上探讨如何照顾临终病人及其家属。
研讨会由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生命伦理资源中心及教区生命伦理小组等团体合办,主题为「因爱而去、为爱而生——生命的延展:从生命的完结找生命的源头」,邀请神职人员、医护人员、法律界人士、学者等主讲。两天会期合共约七百人参与,参加者来自香港、中国内地和台湾,不少都是医护人员或牧灵工作者。
十二月九日的开幕礼上,夏志诚辅理主教致辞时表示,期望研讨会能唤起更多人关注临终病人及其家属,以及让不同界别人士彼此交流。
首天会期探讨生死与临终病人的痛苦与困难,带出信仰关怀与医疗课题,如纾缓治疗及晚晴照顾等。
讲者之一、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鼓励信徒以信德面对生死。他指生命固然重要,但对天主的信赖才是最重要,若「为生存及利益不择手段,只会制造死亡的文化」。谈到活好生命,他以慈幼会会祖圣鲍思高神父为例,指他视每天如人生最后一天,凭着这信德活得更安稳。他指面对终结前,不需要「应付」天主,而是「每天跟他同行,每天也会在天堂」。
另一讲者、天主教徒学者陈丽云教授分享她照顾百岁母亲的喜乐与困难,指出长者病患者与照顾者均面对压力,需要取得支持;若照顾者把注意力与情绪全系于病人,只会适得其反。她指堂区可考虑设立病人家属支持小组,为有需要的家庭分忧。
预设医疗指示调查 逾半不认识此措施
研讨会前,明爱专上学院与生命伦理资源中心等团体本年夏季在堂区派问卷,访问了二千一百多人,探讨教徒对「预设医疗指示」的看法,同时带动信徒关心生命伦理课题。
研究团队于会上发表报告,发现五成三受访者不认识预设医疗指示,而当他们认识何谓预设医疗指示后,八成八人表示偏向采用;不少受访者亦认为,自己陷入持续植物人状态时,倾向不采取心肺复苏法及人工辅助呼吸;该研究亦重申信仰重视保护生命但容让自然死亡,同时从伦理方面探讨何谓相称的治疗。
吕志文神父:身心社灵关心病人
第二天会期关注临终病人的照顾、善终以至殡葬等课题。生命伦理资源中心主任吕志文神父总结两天会议时,提醒众人当从身心社灵四方面关心临终病人,而照顾者除了照顾他人,也要留意自己的需要。他说教会是所有家庭的家庭,信徒应本着热情为天主作见证,去爱身边的人。
吕神父十二月九日对本报说,各地的临终照顾服务各有不同,他期望借着研究让参加者分享经验,继而在不同岗位一起推动相关工作。
研讨环节结束后,大会在明爱专上学院小堂奉献主日弥撒,特别为医疗制度、医护人员及临终病人等祈祷,由杨鸣章主教主祭。
杨鸣章主教讲道时提到,生命中有很多选择,有时不免会后悔,但其实最终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天主,「选择天主是生活回应,即使做错了,天主都会带领我们行正确道路」。他劝勉参加者不应只顾追求世间欲望,而应该选择与天主一起,才能感受到爱和生命的恩宠和鼓励。
杨主教说,回应天主的方法正如这次研讨会的主题:「爱与生命」,即视天主是爱与生命的泉源,而「当人回望经历时,才会发现天主的爱一直在带领、慈祥地扶持我们」。他以圣家在马槽展露安祥的面容为例,指出背后是相爱、携手及陪伴。
他劝勉参加者不单要选择爱与生命,更要选择爱所遇到的所有人,透过付出及相爱,使生命得以延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