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底,台湾女修会会长联合会在淡水本笃会院举办了一次“家庭使徒工作研习会”。参加的共有七十多位修女。本文就是笔者在会中作的一篇演讲。这次研习会的性质偏重实际的牧灵工作需要。因此,这篇演讲,也就更注意具体的例子、譬喻和故事。套用个教育学名词,算它是篇“教学示范”吧,供给热心传教的修女参考,不敢说是什幺神学研讨。 戴尔卡耐基在他的名著“演讲术与成功术”中,强调搜集资料多多益善;一切有关演讲题目的名言、故事、诗歌、统计数字等等,凡是找得到想得出的,就都记下来。可能最后正式演说时,只用了所有的数据的百分之十。但这是一篇能够打动人心的演讲必须有的基础功夫。 本文就是愿意提供一些宣讲婚姻圣事的数据。同道们在使徒事工中,屡次会有讲婚姻道理的机会。例如,教友要在本堂举行婚礼啦,大专青年的团契啦,甚至已婚教友有的宗教性的聚会,都是阐释婚姻圣事教义的良好时机。那幺下面所写的,同道们在宣讲前,也许可以参考参考。 宣道与讲授神学不全相同。后者注重知识的灌输通传。因此,讲授的内涵越客观、越详尽越好。而宣道则应该以听众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此时此地的需求为尺度,多多发挥道理的某几个观点 (可能它们在神学课本中只占很少的篇幅) ,而把听众目前不易了解的,或不需要了解的,就少提或不提 (也许讲神学时,必须用九牛二虎之力,旁征博引地加以说明)。 目前来听我们宣讲婚姻圣事的是什幺人呢?大部份是新教友──我们的教会是个年轻的教会,教友的人数急速增多只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此外很多很多教友 (老的新的都在内) ,他们的结婚是“信仰不同”的结婚。换句话说,假如我们幸运地能够使男女双方成对儿地来听道理,我们可能会面对着第一次和神父见面交谈的非基督徒。所以,讲道理时,更好由人性基本倾向出发,多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婚姻意义。这要比以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为第一课好多了。──当然,把教会法内的婚姻描述当做“开宗明义”首章,更难能达到宣道的目的。 宣讲婚姻圣事的目的是什幺?也就是说,藉着说明婚姻教义,我们希望在听众心中产生什幺效果?根据这几年来的家庭使徒工作的一点儿经验,笔者认为现代教友最需要的,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意识信念:深深相信婚姻也是一种圣召,有着美丽伟大的使命等待他们去完成。宣道者该设法集中力量把这样的信心带给听众。在热爱中的、准备结婚的情侣,会因此知道婚姻生活不常是诗情画意般的陶醉享受,婚姻中真实的成功与满全是要藉着努力工作来获致的。而尝过了婚姻的酸甜苦辣的夫妇,会由这样的讲道中汲取力量及光明,看出他们生活中的考验磨炼,在救恩史中自有其永恒的价值意义。 当然,话这样说容易。事实上,怎样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的婚姻神学讲给一般人听,真需要同道们合作讨论,交换经验,规划出一个“起承转合”,作为宣讲婚姻圣事道理的大纲结构。这样的道理是一切家庭传教工作的基础。下面的这些资料,是讲给将要举行天主教婚礼的人听的,听众的教育程度平均是高中毕业以上,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
道理的“开场白” 婚姻是件喜事。因此,讲婚姻道理时的气氛该是比较轻松的、不拘形式的。假如听众中有的是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近神父、修女的,这时候,更该设法使他们觉得自然,好似在家中谈话一样。为达到这个目的,能够在开始讲道理时说个笑话,──最好是与婚姻有关的笑话,──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是笔者多次用的一个婚姻道理的“开场白”。 一天,一位年轻男教友来看我。他是我的老学生。谈话中,他说出他将要结婚的事。我就热诚地恭贺他。可是,他的反应却是一个高兴的微笑、摇三下头和叹一口气。我就问他:“怎幺?快结婚了,还不快乐喜欢?为什幺还摇头叹气?”他回答说:“人家都说,结婚好像乘公共汽车。在汽车站等着等着。过一会儿,来了一辆。看看,不是我要的那班车。再过一会儿,又来了一辆。看看,也不是我要的。等着等着,好不容易,等到我所要的那班车。挤上去了,挤得头昏眼花,又想下车。……”我对他说:“你是一位教友,你是相信天主的。天主为婚姻预备了这幺丰盛的喜乐,在祂的眼里,婚姻是这幺美丽,充满了天主的祝福,你如果抱着无可奈何的心思去结婚,那你真是在侮辱天主!” 于是,接下去,我便讲婚姻中天主准备的祝福是些什幺。 婚姻是爱的奉献、心的结合 在“神学论集”第十五期,“婚姻盟约与婚姻圣事”一文中,笔者指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和教宗保禄六世的通谕注重多讲婚姻的“意义”。这是为了与现代人交谈,为了使现代人更容易懂悟接受有关婚姻的教义。实际的牧职宣讲经验证实了教会权威指示的明鉴正确。因此,讲婚姻圣事的道理时,我们先说婚姻是爱的奉献和心的结合。 在同一篇文章内,笔者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大公会议后的婚姻神学仍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婚姻的‘致成原因’。在教友的婚姻中,也就因二人的合意形成了婚姻圣事,而夫妻二人彼此互为圣事的授受人,即基督宠恩的布施者与接受者。……牧灵工作者该如何尽心地给未婚教友讲解婚姻合意的神学意义呢!”过去的婚姻圣事礼节,表示合意的,是很简单的“我愿意”三个字。为了强调结婚的夫妻是圣事的施行人,为了加深二人的心灵准备──假使我们了解今天圣事神学中“事效”与“人效”的关联,就可知道这样的心灵准备多幺重要──许多国家的主教团都扩展了婚姻合意礼节的“深、广、阔”。意大利主教团审定的“婚礼”(一九六九版本、第九页),就把过去婚礼中可有可无的“宣誓”,看成是婚姻合意本身,列在红文 Consenso 之下。 上述的“婚姻宣誓”是非常美丽动人的,意义也极深长丰富。一位已结婚的教友曾对我说:“这几年来,我们在欣赏体味这宣誓带给我们的喜悦安慰;也在努力实践我们结婚时发的誓。”不少的新娘在念誓言的时候,激动地哭了。──当然,新郎也很感动。不过使男人当着大家流泪,总是比较困难的事。──这个誓言为讲婚姻是爱的奉献及心的结合是极适宜的一段文字。我国主教团最新审定的“婚姻礼典”没有这段结婚誓言。一九六四年,由我国主教团准印的“圣教礼典”中文译本 (一六五页之四) 郄包含了这段经文。“教会内一切法律权力使用的最高准则是人的救援”。我想,今天主持婚礼的神父很容易地会得到合法权威的许可,在婚礼中,让新郎新娘念这段誓言。现在,我把结婚誓言,依照“圣教礼典”的一九六四年中文法定译本,抄录在下面: 我 X X ,如今在天主台前,愿照圣教会的法律,认你 X X 作我合法的妻子 (丈夫) ,从今以后,无论环境顺逆,贫贱、富贵、疾病、健康,我要协助你,支持你,一直到天主召我们升天的那日。我现在向你宣誓,向你保证,对你终身忠实。 把这段誓言先用新郎的口气慢慢地念一遍,再用新娘的口气念一遍,这时听众已能了解婚姻的“结合”意义,懂悟婚姻是夫妻爱的奉献与心的共融。──我常对那些准备结婚的情侣指出,上面的誓言中,并没有一个“爱”字,可是都完全是爱的实践。 这样的结合共融与献托是天主赐给缔结婚姻者的极大祝福,可以用个譬喻来说明。 比方说,有人请你去参加宴会。地点是出名的头等观光大饭店。设备豪华,音乐优美。从物质方面讲,真是消磨一个傍晚的人间福地。可是,你在那边呆一会儿,觉得很无聊,愿意宴会越快结束越好,可以早点儿离开那个地方。仔细想一想,为什幺有这样厌烦的感受呢?原来是没有人同你谈话。除了宴会的主人外,其它客人为你都是陌生的。而主人这晚特别忙碌,不能常陪你说话。 可是,这时候,你看到新来的客人中,有两三位是你的同事。你立刻轻松多了。招呼他们过来。平常大家可能只是点点头的朋友。今晚多少有点儿“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在同他们聊天儿的时候,你觉得这个宴会还勉强可以呆下去,不是不能忍受的一个夜晚。 再过一段时间,正当宾主准备入席的时候,在迟到的客人中,你忽然发现你深挚热爱的、也深深爱你的那一位走进来了。这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今晚的宴会太好了!太美了!你珍惜今晚的一分一秒。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你能够同你所爱的在一起。 这个比喻是描绘人生。不管人多幺富贵,在名誉事业方面有多幺伟大的成就,如果,没有我们爱而且也爱我们的伴侣,生活便是无聊的,不能忍受的。我们只愿意早日离开它。但是,有了我们彼此由衷爱慕了解的旅伴,人生便成了美丽的,值得努力活着的。──讲到这里,我就对那些快到举行婚礼的听众说:“过几天,您们要亲耳听到您深深爱着的、也深深爱着您的那位,在天主前,在教会前,在亲友前,郑重地、公开地矢发结婚誓言,声明不论将来环境如何,常支持您、接受您、对您永保忠贞,这岂不是人间最大的幸福吗?” 这个幸福快乐是天主所愿意,是天主为结婚的人预备的。创世纪上,记着天主先造了男人。后来,天主说:“男人独处不好,我要给他造个伴侣”。于是,在男人睡觉的时候,从他的肋旁拿出一条骨头,造了一个女人。表示人间最亲密的“你─我”结合。“二人合成一身,结成一体。”所以,准备举行婚礼的人,要特别感谢天主赐给他们二人这样心意的契合,赐给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了爱的伴侣。 诸位度“奉献独身生活”的同道,听到这里,且莫心里不安,想我把婚姻讲得太美丽了。“这样宣讲婚姻圣事,谁还要度奉献的独身生活?”在下面,有一个地方,我要提出神父、修女的守贞生活的价值,虽然,婚姻是伟大的圣事。 婚姻是人格成熟的学校 教宗保禄六世在“人类生命”通谕中,这样描述婚姻:“……夫妻怀着彼此成全个人人格的心意,指向他们整体存在的共融,为能与天主合作传生并教养新的生命” (参阅“婚姻盟约与婚姻圣事”一文 )。上面有关“婚姻是爱的奉献和心的结合”所写的,可说是阐释“指向夫妻整体存在的共融”有什幺意义;用一般人此时此地能够了解接受的言语,说明通谕中意蕴非常浓缩的文字。 在本节中提供的宣讲数据,可用来讲解教宗说的“夫妻怀着彼此成全个人人格的心意”,把婚姻看作是人格成熟的学校。再下面的一节要以“生育子女”为主题,也就是说明教宗对婚姻的描述中的最后一句话。 爱不仅是心理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甚至为一个人的生命本身的成长保存,也是极其需要的。这可以用一种疾病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致死的疾病多次发生在弃婴身上。婴儿被父母遗弃,如果为有爱心的人养育照顾,他们还能相当正常地发育长大。最可怜的,是一些婴儿,收养他们的人,并非出于爱心,而只是不得已,不能不管这些弃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被遗弃的小婴儿得不到一般父母对儿女有的拥抱、亲吻、偎爱,更尝不到在妈妈热情的怀抱中吮吸母乳时那种“安全感”。──有的仅为谋生而在育婴院工作的护士,在喂小儿奶水时,尽可能地不要抱起这些弃婴来。当然,更不会在别的时候,抱起他们,逗他们玩儿。──于是,这些小儿,大部份在短时期内就会死掉,他们的身体器官都没有疾病。他们的死因称作“生机痿缩” (Marasmus) :本能地,他们感不到生的动机。没有爱,人连起码生存的愿望都会丧失。 缺少了爱的鼓励,一个人便要自暴自弃。少年犯罪问题的渊源,还不是因为家庭内,父母疏忽了自己的天职,对子女缺乏纯真、不自私、诚挚的爱?相反的,意识到自己被所爱的人接受与还爱,是推动人努力向上和发展本身潜存着的善良品性与优长的最大力量。笔者常用两桩个人的经验解释这条教育心理学上的真理。 我认识一位男青年,外面表现出的缺点比优点多:好讽刺人,喜欢吹毛求疵,脾气暴躁。……此外,他的容貌也不吸引人:有些驼背,瘦弱,眼光不安定,有点“奸臣”味儿。平常,同学们不太喜欢他,虽然知道他心地并不坏。 有一天,我在辅大校园内,和几位学生谈天,这位青年也在场。忽然大家理会到他挺起胸膛,脸上带着善良的微笑,眼中发出喜悦明亮的光,一撮长发盖住宽额的右边,看起来蛮“帅”的,绝不像平时那样使人讨厌。这是怎幺回事儿呢?大家往四周一看,找一找使他突然变成“可爱”的原因。哈哈!敢情是他的女朋友来了。…… 同样地,人们都看过,一个女孩子在恋爱中,在她的爱人前,是最温柔、最美丽的。 X X X 我在菲律宾、马尼剌城外,认识一个工人家庭。年轻的父亲名叫辣孟 (Ramon) 。家中有个五六岁小女儿,名叫依撒伯尔,非常美丽可爱,很得父母的宠爱。尤其是辣孟,真可说他把这位小女儿当心肝儿看。 辣孟在一家铁工厂服务。在装配线的一环上,做着单调费力气的工作。每天下午下班时,辣孟同别的工人一样,为一天的劳苦弄得疲乏之至。而且,在装配在线的工作,会使人觉着自己更是机器,而不是人。因此,工作完毕,大家又累又烦躁。免不了怨天尤人,喝酒打架,咒骂天主,说粗话。…… 有一天,我路过辣孟服务的工厂,正赶上散工不久。我看到辣孟和几个同事,在一个小饭馆内喝酒、吸烟,拍桌子瞪眼,大发脾气。我凑上前去。那几个工人都认识我。我就坐在那里同他们谈话。 辣孟那天也许酒喝得多了一点儿。说话声音越来越大,好似火山爆发前的地震,越来越强,只等待火山岩浆直喷到高天。趁着他拿起酒瓶凑上嘴去喝,而无法同时咒骂的时候,我问他:“你的小依撒伯尔近来都好吗?”当辣孟听到有人讲起他心爱的小女儿时,整个的人软化了,脸上带着满足而略有羞惭的微笑,眼中放出善良父性的光芒,连抽烟的姿势也比刚才“文明”多了。他结结巴巴地回答:“依撒伯尔?……很好,很好,……谢谢你。神父!……” 在记起他那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儿的这一刹那,他看出终日劳累的意义,他觉着自己是个有位格尊严的人,……于是他感到满足、自尊、和谐以及忍耐人生痛苦的力量。由粗暴、野蛮、愤怒、仇恨的“动物”,变成善良、有责任感的、积极生活的“父亲”。──请看!这就是“爱”的力量。 童话中,述说被巫术变成癞虾蟆的王子,因着美丽公主的吻,恢复了王子的本来面目。人在一生中,应不断追求成熟。而婚姻生活,因着夫妻和子女的爱,有着人格发展成熟的最佳条件,是最能帮助人成为“大人”的学校。只要男女双方没有极难克服的心理障碍,平常到了三四十岁,都显著成熟多了。 婚姻是传递天主爱的恩赐的媒介 生命是天主极大的恩赐。婚姻是传递天主这个恩赐的媒介。信仰告诉我们,人的生命的出现,该有天主全能的化工合作,因为人有着永远的归宿在等着他。因此,人的生命是夫妻之爱与天主之爱共有的结晶。但是今天教会的道理决不是主张孩子越多越好。在这里强调的,是把子女看做天主爱的恩赐,常该由心里爱子女,高兴地接受这与天主合作传衍人类生命的使命。这一节宣讲的重点该是喜乐与美。这是抗拒一般社会上“反生命”的,即把子女看做累赘和负担的种种宣传最有力的心理状态。单单提出天主诫命与教会训诲是不够打动人心的。 一位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的教友,听说我要为准备结婚的教友讲道理。他对我作了下面的一个感人的建议:“神父!请你向那些将要做爸爸的讲,当他们的孩子生出来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抱抱那小婴儿。当我抱着我那刚刚诞生的小孩儿的时候,我心内的感受是无法用言语说出的;我整个的心灵在震撼着。我的胸膛紧紧贴着那红红的小肉团儿。我看到的,不只是她,也不只是我,而是我们。那时候,我体验到创世纪上那句话的最好深远的意味:‘夫妻二人合成一身,结成一体。’而且,不仅是暂时的我们,而且是永久延续下去的我们。不仅是我们,还有天主的爱同我们在一起。” 上面这位教友的话,热情地描绘出父性的爱,也说出他由直观而感到的圣经字句的意蕴。讲给听众中的男人,常会引起他们满足而略带害羞的微笑。为那些将要做妈妈的“准新娘”,有什幺语言能激起她们母性的爱心,而使得她们超越小儿的哭闹纠缠和奶瓶、尿布,品尝到母亲美丽伟大?也许徐志摩的一首小诗,“他眼里有你”,是最适宜的。 我攀登了万刃的高冈, 荆棘扎烂了我的衣裳, 我向飘渺的云天外望──上帝,我望不见你。 我向坚厚的地瞉里掏, 捣毁了蛇龙们的老巢, 在无底的深潭里我叫──上帝,我听不到你。 我在道旁见一个小孩: 活泼、秀丽,褴褛的衣衫; 他叫声妈,眼里亮着爱──上帝,他眼里有你。 把儿女看做天主爱的恩赐,把人的生命出现当做一桩喜乐的事,是信仰中的真理。创世纪记载着,天主创造了男女之后,便赐予他们祝福。而在种种夫妻本身之外的幸福中,为首的便是:“你们要生育繁殖” (一,28) 。基督形容妇女生产时感到痛苦,“既生了孩子,因了喜乐再不记忆那苦楚了,因为一个人已生在世上了” (若十六,21) 。 夫妻之爱与基督之爱 前面我们说过,听婚姻道理的准备结婚的人,多次配偶一方不是天主教教友。到现在本文所讲的婚姻意义,不是天主教特有的,为一般非信徒也不难懂悟接受。可是,我们的信仰还说婚姻是圣事。那幺,怎幺样阐释婚姻的圣事性呢?可能最容易为我的听众了解的,也最吸引他们的,是指出圣事教义的中心:基督。 首先要强调我们信仰中的基本真理:今天,基督仍生活在我中间。祂同我们一齐生活、工作,祂参与分享我们的痛苦、喜乐。而这位基督现在有的、藉教会表现出的行为即是圣事。比方说,在圣洗中,不是人在付洗,而是基督在付洗。因此,人领洗后,变成一个新人,充满天主的光明与美丽。又如,在弥撒中,神父拿起饼来说:“这是我的身体。”是基督在说此话,因此,我们朝拜恭领圣体。──对非信徒讲这些话时,一方面要坦白承认,这是难以相信的事;另一方面,要谦虚而喜乐地说,我们教友确是这样相信的。基督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绝不是孤独的。讲道时,应该使这些有善意的外教朋友感到,这个信心带给我们的安慰与希望。 婚姻是爱的奉献与结合。在圣事的婚姻中──当然,在讲道时,不必提起究竟怎样的婚姻方是圣事──夫妻应体验出基督的爱在他们中间 (参阅“婚姻盟约与婚姻圣事”一文)。具体地说,基督的爱应该是夫妻之爱的动力、模范与最终的指归。 人在一起相处久了,总要有时对同伴感到失望,虽然那位同伴是最可爱最圣善的人。因为,人就是有缺点的。最恩爱的夫妇也要进入一段“低潮”。在这个时期内,彼此会厌恶,会“貌合神离”,虽然,内心深处,仍怀着忠贞不二的爱。这是许多夫妇的经验,该告诉准备结婚的青年们这件事。同时指出,忍耐地在这幽谷中摸索前进,终究会再进入光明;过去的痛苦,只是幼虫蜕化成美丽的蝴蝶时必有的磨炼。在“低潮”及“幽谷”中,使夫妇坚毅奋斗的动力是基督的爱。有的时候,夫妻在感受方面,真成了对方的“最小的兄弟 (姊妹)”。 (参阅玛廿五40,45;厄五21) 基督的爱是最不自私的,最“利他”的,是纯真爱情的最高典范。谁都知道,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是多幺需要这样“以对方为重心”的纯真的爱!(参阅“神学论集”第十四期,“性与贞洁”一文) 基督的爱还是常常愿意宽恕得罪祂的,是至性至情的伟大表现。诗人说的“情到深处无怨尤”,圣保禄说的“爱凡事包容”,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喊出的“父啊,宽恕他们吧!”那句话的最精核深刻的心理说明。没有诚挚的爱,宽恕的意愿必不能渗透整个人的心灵,最多只能在理智和意志的影响范围内发生效力。这种有限度的宽恕,为维持普通的人际关系够了,而且为许多夫妇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事。但是,一个快乐的、和谐的、能够帮助子女健全发育的基督徒家庭生活,还要求夫妇努力更进一步地由心里彼此宽恕。而没有基督的爱作动力、作模范,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后,基督的爱还启示给我们,婚姻生活的最终指归是什幺。基督在最后晚餐的大祈祷,祈求圣父使众人合一如同祂与圣父那样的合一。整个得救的人类与天主圣三合一。这是基督心目中的人类最终指归:一个完全和谐快乐、彼此相爱没有痛苦、死亡的大家庭,以圣父为父,以基督为长兄,圣神是众心之联系。基督的生死与复活是为了建立这人类大家庭。奉献独身生活者,也是为着这天国的光芒而陶醉,成了“不能嫁娶的”。──这里指出了奉献独身生活的价值。──度婚姻生活的人,也不能有别的存在的理由,也是为了促进这人类大家庭的实现而生而死。 这个地方,一切推崇婚姻家庭为社会之本的言论都可引用,像什幺“齐家、治国、平天下”啦,“昏礼者礼之本也”等等。可能最感动人的,还是基督的榜样,三十年的平凡劳苦,祝圣了一切家庭生活。前面所讲“婚姻是人格成熟的学校”,也说明夫妻恩爱在人类救恩史中的永恒价值。因此,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平凡单调、劳苦乏味,便更容易为人接受,甚至能够成为喜乐平安的渊源。在今天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中,个人的独立人格越来越被漠视,这样的道理确实是最合乎时代的福音。 婚前谈话的其它要点 以上所提供的布道数据,是笔者在台北圣家堂每两周一次的“婚前谈话”中所讲的内容。这是准备结婚的人应听的道理的第一部:“信仰中的婚姻观”。仅仅听神父讲讲婚姻圣事的教义,自然为应付婚姻的种种现实问题是不够的。欧美教会内举备的婚前谈话,还包括了“夫妻的心理适应”,“婚姻中的经济问题”,“性生活的协调”等等,多次还加上一个很具体的题目:“自然调节生育辅导”。这些题目,最好由结婚的教友夫妇来讲。 美国芝加哥天主教婚前座谈会的讲义,已经由黑幼龙先生译成中文,书名“幸福婚姻”,由光启出版社印行。内容包括了我上面说的几个题目。民国六十二年这本书再版时,经笔者修改过,增加了一个前言及三个附录。这本书的第一部份是婚姻圣事的教义,为我国新教友读起来相当吃力。本来,在那次再版时,笔者打算重写这一章。可是,当时,赶上几件必须快快完成的工作,没办法重写这一章。不过,婚姻圣事道理的主要内容,都可在该书增订版中的前言,及附录一“一对即将跪向圣坛的情侣的祷词”中找到。平常在圣家堂的“婚前谈话”的结尾时,我请听众读“幸福婚姻”这本书,同时告诉他们,书的前十八页,可能有些艰深抽象,更好由第十九页开始。 以上便是笔者宣讲婚姻圣事的一点儿经验,抱着“抛砖引玉”的心意,讲出而供给同道们参考参考。记得一位神父看过了我在台北圣家堂作的“婚前座谈会”,听了笔者的道理和教友们论“夫妻心理”“性生活”等等谈话之后,会心地对我微笑地说:“比没有强 (Better than nothing)。”笔者相当欣赏他的评语。 附录:几本“婚前谈话”的参考书: Preparing Engaged Couples for Marriage, Catholic Marriage Advisory Council, London. This is a Great Sacrament, The Catholic Centre, University of Ottawa, Ottawa, Canada. INTERN Marriage Preparation Service, The Catholic Centre of St. Paul University, Ottawa, Canada. Projet Mariage, Novalis, Universite Saint-Paul, Ottawa, Canada. Luke Missett, C. P., "The Cana Conference" in Handbook for Special Preaching Ed. by A.Baillargeon (Herder & Herder 1965) 5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