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9月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836年春天,广州,一年一度的府院考试正在这里如期举行,戒备森严的考场门口,47岁的梁发一如既往地忙碌着。26年前,梁发成为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的得力助手,从此,每逢科考,梁发都会来到考场,秘密地向士子们发放基督教典籍,而这一次,梁发手中的是他自己于4年之前写成的《劝世良言》。 这个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牧师虔诚而勤勉,他一定没有想到,一个叫做洪秀全的考生在读完《劝世良言》之后,会成就一股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浪潮。在这股名叫太平天国运动的浪潮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若隐若现。 曾子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一直都有着宗教的号召,就连它的领导人,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却连秀才都没能考上的洪秀全,也差一点成为像梁发一样的华人牧师。让后世感叹的是,仅仅是一念之差,洪秀全被一位美国传教士拒之门外,从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循规蹈矩的牧师,却多了一位扫荡四方的太平天王。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外国人,也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解说:1836年,22岁的洪秀全获得《劝世良言》,正是这一年,34岁的美国传教士罗孝全,离开他的祖国,登上了驶往中国的轮船。然而和其他同行不一样的是,罗孝全的中国之旅一开始就显得极为特殊。 吴义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孝全实际上一开始是一个自费的传教士,他本身没有受过很好的神学的训练。所以他被派到中国来的时候,他是自己在美国的当地,就是他的生活的当地,筹了钱,把这个钱交给美国浸礼会的海外宣教会,再由这个海外宣教会发给罗孝全,是通过这样的。 解说:尽管是自掏腰包,可中国政府并没有对罗孝全网开一面,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里,罗孝全和其他欧美同行一样,只能蜗居于小岛澳门,始终没有踏进中国内地半步。直到1844年2月,3艘悬挂着美国国旗的军舰驶进了澳门港,罗孝全才看到希望。2年前结束的鸦片战争,让英国人从中国获取了巨大利益,美国人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与英国同等的在华待遇。7月3日,中美双方签订《望厦条约》,这个消息让正在香港的罗孝全喜出望外。 吴义雄:它只是规定就在通商的5个口岸里边,外国人可以买房置地,建礼拜堂,崇拜上帝,就是这个规定。但是后来这个一条规定被解释成传教士可以在通商口岸传教,实际上后来传教士也正是这么做的。 解说:罗孝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位急切想要在中国大陆传播上帝福音的美国人,已经在澳门和香港徘徊了整整7年。1844年7月26日,也就是《望厦条约》签订后的第23天,罗孝全一马当先,率先赶到了广州,并且出人意料地在广州城区建起了一座教堂。 吴义雄:从道理上来讲,他们是不应该跑到广州城里去建立一个教堂的,所以实际上他这种居住是违背了当时的条约的规定的。 解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罗孝全的特立独行,让美国浸礼会中国传教团负责人叔未士非常不安。他认为这将会激起中国政府的反弹,反而有害于基督福音的传播,而罗孝全却对叔未士的劝告置若罔闻,他固执地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传播上帝的福祉。 此时,一个人的造访更让罗孝全兴奋了一番,这个人就是洪秀全,一个正在潜心研读《劝世良言》的年轻人。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作者):他这个心理是这样,因为当时华人愿意接受这些东西不多,那他愿意接受,那这个就印象很好了。 解说:1843年,也就是当罗孝全还在徘徊于澳门、香港的时候,广东地区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府院考试,不幸的是,第四次参加考试的广东青年洪秀全又一次名落孙山,没能如愿考取秀才。考场归来,29岁的洪秀全病倒了,持续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直到40天后,洪秀全终于苏醒过来,却与以前判若两人,他不断地向人们讲述他在昏迷中的梦境,一个在天堂里与神交游的梦境。 一梦醒来,洪秀全决定与科举和孔孟决裂,将传播上帝的旨意作为自己最大的使命。然而,从家乡广东到广西紫荆山区,自称是上帝之子的洪秀全并没有赢得多少人的信任,反而因为捣毁神庙和孔孟神像,激起了当地士绅的公愤。心灰意冷的洪秀全,将自己的表弟冯云山留下了广西,自己则回到广东,继续研究几年前得来的《劝世良言》。经人介绍,他知道了正在广州的美国传教士罗孝全。 茅家琦(历史学家):看了《劝世良言》以后,跟中国的古代历史,跟中国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他的一套上帝观点,这种观点,当他到广州向罗孝全学习,接受教义,读《圣经》的时候,他已经形成了。 解说:依照惯例,陌生的问道者来礼拜堂学习,要写一份自述材料,详细交代本人信仰及学道经历。罗孝全对洪秀全呈上的材料十分满意,他对朋友们说,此人所陈述的经验是我迄今为止所听到的中国人经验中最满意的,他的到来对我的工作是意想不到的额外的鼓励,我感到,我几乎相信是主送他来这里的,如果这样,不用很久,他就会加入我们的教会。 然而,潜心学道的洪秀全似乎远远超出了罗孝全的意料,中国的历史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不经意间发生了转变。 茅家琦:他在罗孝全面前就讲他那套看法的话,罗孝全就认为你这个不对,你对基督教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所以我不给你洗礼。 解说:罗孝全并不知道,正是他这一念之差,中国历史从此少了一位循规蹈矩的传教士,却即将诞生一位扫荡四方的太平天王。 解说:1847年5月23日的早晨,刚刚失去洪秀全的罗孝全在睡梦中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他知道这是周围的邻居们又在抗议楼顶的钟声。 吴义雄:按照这个基督教传播的种种的礼仪习俗来敲这个钟,对周围的居民不可避免的,无论从生活的习惯方面,还是从文化的心理方面都产生影响。 解说:邻居们吵着要见这位洋大人,罗孝全拒绝了,他跟朋友们说,他不想见这群愤怒地跟他吵嚷的人。当天晚上,罗孝全因事外出,等到第二天他回来的时候,教堂里发生的一切让他惊呆了。 吴义雄:因为当时传教士要吸引中国的老百姓去听他布道,甚至加入教会,他有的时候会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尤其在早期阶段,他可能更加这样。比如说在经济上对当时比较坚定的信徒给予某种方式的支持,给他一点钱,比如说,或者给他一点东西,给他一些食物,这都是可能的。但是也有资料显示,就是罗孝全在这个事情出现之前,他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大家好像听他讲道了,听他一次两次,结果所承诺的东西没有兑现,也很不高兴这些老百姓。这些老百姓未必是希望加入教会,但是如果这个外国人给他们某种形式的物质的帮助,他们也愿意接受,但是他许诺了,但是没有兑现,老百姓很愤怒,所以跑到教堂里面,趁罗孝全不在,把他偷掉一点东西,以示惩戒也好,或者对自己造成某种补偿也好。 解说:不久后,广东地方官员顺利破获此案,十多名肇事者被一一抓获,所得赃物也全部追回,但罗孝全认为他所丢失的物品远不止这些。 吴义雄:一开始说他损失的钱是在五千到一万,后来逐渐的去核对,又说是三千,三千兑不到,最后到一千多元,1400元。 解说:然而,让广东地方官员为难的是,那十几位肇事者都极为贫困,根本无力赔付罗孝全的1400元。罗孝全对此十分清楚,他很快将索赔对象变更为中国当局,然而,他的这一要求被时任两广总督的耆英断然拒绝。 吴义雄:法律条文规定,中国政府有保护外国人在华生命财产安全,但并未意味着任何的财产损失都要政府本身来买单、来赔这样一个义务在里面,这两者之间是不能等同的。 解说:耆英,这个在鸦片战争以后,代表清朝政府签订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的老人十分清楚,如果此例一开,各国将群起而效仿,中国又将陷入一个赔偿的无底洞。美国驻华外交官伯驾,同样认识到了此事的意义,他支持罗孝全向中国政府索赔,并鼓动罗孝全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1849年1月,罗孝全在给时任美国国务卿布坎南的信里说,如果此次索赔成功,将为其他美国人和外国人树立一个“有益的先例”。 1851年1月11日,广西金田,从这一天起,曾经四次科场失意,差点成为牧师的洪秀全自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不久,天王洪秀全率领他的信众,攻城略地,扫荡四方。上海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这样评论到,无论你叫他们什么,匪徒或逆贼,或爱国者,或基督徒,直到现在他们的事业是无可比拟的,上帝的手插入到这个大运动中,这是无可怀疑的。 茅家琦:报纸里面就报道了洪秀全到南京的消息,就讲洪秀全的上帝教,当时一开始的时候,报纸里非常赞赏,非常赞赏这个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解说:正是通过这份报纸,身在广州的罗孝全欣喜地发现,这个洪秀全竟是5年前受过他指导的宗教问道者。罗孝全不由地兴奋了起来,他立即向美国驻华公使马歇尔提出要去南京的申请。他说,太平天国的领袖既然曾经为我所指导,尽管他的地位是如何尊贵,我都能够很容易地去接近他,再去指导他,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将学到更完整的耶稣真理,并与传教士合作,将此真理传播给他的百姓。 茅家琦:这个时候,马歇尔说你不能去,后来这个罗孝全讲,我用私人身份去行不行?他说你不能去,你假如偷偷摸摸去的话,我绞死你。 袁伟时:他(马歇尔)是当时的美国的公使,他想保留一个中立地位,所以罗孝全要进入南京,他是反对的。 解说:对政治向来漠不关心的罗孝全,并不懂得马歇尔的难言之隐,沮丧的他不得不留在广州,继续通过报纸去关注着自己的学生。就在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一年是1858年,清政府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太平军,被迫与西方列强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当时只是美国驻广州领事馆普通职员的伯驾,此时已经荣升美国驻华公使。在伯驾的支持下,罗孝全终于从广东地方政府拿到了11年前教堂损毁案的赔偿金,连本带利共计2800元。 这一年,上帝似乎特别眷顾这名美国传教士,就在罗孝全如愿以偿地获得广东政府赔偿金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盖有“天德太平王印”的信,他当年的学生洪秀全再次邀请他前往南京,一夜之间,罗孝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860年,太平军主力接连攻克杭州和宁波,清军的封锁被彻底粉碎,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罗孝全立即启程。1860年10月13日,罗孝全顺利抵达天京,与分别13年之久的洪秀全相见,很快,他的一封公开信在美国发表,罗孝全的奇遇再次被人们津津乐道。 曾子墨:罗孝全在他的公开信中说,我初到时即封以高官,赐我显爵,太好了,来吧传教士们,来吧读圣书的人,来吧教士们,谁愿意的都请来吧。这封公开信一经披露,罗孝全与洪秀全的传奇友谊立即成为各国报刊的头条新闻,很多西方观察家甚至认为,基督文明彻底占领中国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然而,与各国国内的喧嚣相比,那些已经在中国淘金多年的西方冒险家却认为,与其花费大力气去帮助太平天国,去建设一个虚无缥渺的天堂社会,倒不如维持现状,保护各国现有的在华利益,罗孝全的美国老乡华尔,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解说:1860年的夏天,对于上海道台吴煦来说是最为难熬的,除了上海,整个长三角都已经被如日中天的太平军控制,所有人都明白,兵临城下是迟早的事情。让吴煦揪心的是,此时的他,作为上海当局最高军政长官,手上竟然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可用于防守。正在惆怅之际,他想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混迹于上海滩的美国浪人华尔。 茅家琦:带有流氓气息,就是带有冒险精神,讲得不好的话就是流氓,洋流氓。 解说:华尔在来中国之前,曾经以雇佣兵的身份在世界各地参加过几次战争,他的这份履历让吴煦很是欣赏。他立即找来上海当地富商,筹集了大量钱款交给华尔,由华尔招募上海滩的外国人组建一支军队对付太平军,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洋枪队。就在华尔带领着洋枪队在上海磨枪砺马的时候,他的美国老乡罗孝全却在南京遭遇了一件尴尬事。 茅家琦:罗孝全去见洪秀全,洪秀全在上面,很多将领在下面,罗孝全也在下面,很多大臣,很多太平军的官员见到天王以后要下跪,下跪以后罗孝全就没有下跪。 解说:在罗孝全看来,传教士可跪天,可跪上帝,但怎么能向一个凡人下跪呢,何况这个凡人还是自己的学生。更让罗孝全无法接受的是,洪秀全坚持认为,上帝、耶稣、圣灵是三个不同的人,这在罗孝全看来,说这种观点的人应该下地狱。 吴义雄:他结果就在某一天发现,通过和士兵之间的交谈发现,他们对基督教里边很多基本的概念都不太了解,比如说这个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这样一些概念范畴都搞不清楚,就觉得非常惊讶。 解说:随着夏天的来临,南京城内白日流火,夜晚湿闷,罗孝全与洪秀全不再会面,连讨论宗教问题的通信也停止了,师生友谊不复存在。而西方各国面对李秀成陈兵上海城下,也不再相信罗孝全能够将太平天国纳入基督文明,他们开始在上海周边部署军队,以应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 战事一触即发,罗孝全怀着失望和恐惧的心情,秘密逃离南京回到了上海,这一天,是1862年的1月20日,半个多月后的2月8日,《北华捷报》刊登了他的一篇长文。我在他们那里住了15个月,并密切观察了他们的活动,政治的、商业的和宗教的,我的态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有足够的理由反对他们,正如我曾有足够的理由拥护他们。 这一年的罗孝全已经60岁了,或许不愿再见同胞和同为上帝之子的太平军兵戎相见,他从上海回到广州,回到了南关天字码头的东石角礼拜堂。面对破败不堪的门庭,布满灰尘的厅堂,罗孝全显得苍老而忧伤,而他刚刚离开的上海,战事也很快发生了。1862年3月,一场罕见的暴雪突袭上海四周,大批太平军将士踏着泥泞的道路向上海进发,这一次,胜利属于以逸待劳的华尔。 不久,华尔的洋枪队被清政府封为“常胜军”,屡屡充当起清廷政府“借师围剿”的急先锋,战场上的顺风顺水,让华尔逐渐不可一世。1862年9月21日,华尔听从了李鸿章的调遣,率领“常胜军”参加了围攻浙江慈溪的战斗,这个冒险家身先士卒,在接近护城河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要害,8个小时后,一个风雨之夜,华尔在东方泛白之前死去了。华尔之死并没有阻止其他人对他的效仿,几个月后,一个名叫戈登的英国军人接管了“常胜军”。 在戈登的调教下,“常胜军”战斗力与日俱增,清朝政府为此专门向戈登发放一万两白银以示嘉奖。但没想到的是,这个英国人竟然拒绝了,他说,他更希望得到一套清朝官服,不久,他如愿以偿,穿着象征着特权的黄马褂,留下了这张画像。 有了戈登的帮助,李鸿章的淮军如虎添翼,一开始他和戈登二人关系极为融洽,但不久后,两人就产生了矛盾,原因是李鸿章时常拖欠“常胜军”的军饷,想迫使“常胜军”通过劫掠以自足。但受过良好教育的戈登绝不松懈军纪,并且公开指责李鸿章截流军饷。李鸿章狼狈不已,私下里把“常胜军”称为“磨难星”,一心想找机会解散这支军队。 翁飞(《李鸿章全集》主编):李鸿章对华尔的拉拢工作是做得比较成功,但他对这支洋枪队是既利用拉拢又防嫌,协同作战,但是一定是以我为主,我绝对不能以你“常胜军”为主,因为“常胜军”的背后毕竟是洋人的势力。 解说:李鸿章把刚柔并济的手段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安抚下,戈登指挥的“常胜军”在1864年的苏常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864年5月,淮军在“常胜军”的配合下攻克常州,太平天国在苏南的最后一座军事重镇陷落,曾经风光无限的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奄奄一息。这时候,如何处置“常胜军”这个“磨难星”成了李鸿章的一块心病,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了。 翁飞:戈登这个人也是一个比较有点血气方刚的,就是不太听英国国内的指挥,所以英国就指责他,你不应该这么卖力地去帮湘淮军,帮李鸿章,他就觉得那你这样说我就干不了了,然后戈登就宣布辞职。正好这个机会,李鸿章一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派他的得力干将丁日昌,在一个星期之内,迅速地用18万两白银,迅速地把常胜军解散掉,然后把它的武器装备全部挪为己有。 解说:飞鸟尽,良弓藏,无可奈何的戈登在此时也体会到了一丝炎凉。1864年秋,戈登回到英国,他把中国皇帝颁给他的一枚大型金质奖章熔化了,所得全部捐给了一家慈善机构。 曾子墨:就在戈登回国之际,远在广州教堂的罗孝全已经步入了残烛之年,据说,这位虔诚的传教士时常会问众人,在上帝的仆人里,有谁能用10年那么漫长的时间,去做一个同样内容的梦,人们无言以对。谁都知道,罗孝全对于学生洪秀全时常梦见上帝的说法难以释怀。2年后,曾经在中国救治过麻风病人的罗孝全同样患上了麻风病,他不得不返回美国,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1871年,罗孝全因病逝世。 这时候,横扫中国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持续了12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的余波已经消隐无踪,洪秀全历史留名,而他与传教士罗孝全之间曾经的过往,却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13年后,也就是1884年,曾经的“常胜军”管带戈登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驻苏丹总督,第2年,戈登被谋求苏丹民族独立的起义士兵击毙。80年后,也就是196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在访问苏丹时说,曾经镇压过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苏丹民族革命运动的帝国主义者戈登,最终受到了苏丹人民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