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甲年读经)
则 18:25-28
咏 25:4-5,6-7,8-9
斐 2:1-11
玛 21:28-32
今天的读经一只包括厄则克耳先知书十八:25-28,说的是:善人如变了坏人,会因恶行而丧亡;坏人如变了好人,会因善行而生存。天主是公平的。
除了天主的公平,这段话也提醒我们,“过去”并不保证“将来”。人的自主随时可以扭转他意志的方向,直到死亡来到,结局才定案,永远不变。
为更了解厄则克耳先知这一段,我们该看看上文下理。十八章前段强调的是个人责任:“儿子不承当父亲的罪过,父亲不承当儿子的罪过。”
个人的责任及自主的“决定性”,无疑是这第十八章的主题。不过,天主是否只想藉此肯定一个公平的原则?
其实天主并不只说“好父亲可有坏儿子,坏父亲可有好儿子”,“善人会变坏人,坏人会变好人”;他所希望的是,儿子常是好人,坏人会变好人。他说:“我岂能喜欢恶人的丧亡?我岂不更喜欢他离开旧道而得生存?”(则十八:23),又说:“以色列民族,为何你们偏要丧亡?因为我不喜欢任何人丧亡,你们回心转意吧!你们必得生存!”(则十八:32)
人类固然是个大集体,原祖的罪影响我们大家,但除非我们自己犯罪,原罪害不了我们,耶稣的恩宠救赎了我们。
人犯罪固然是最大祸患,但藉着自主和经验的助佑,人还可以翻身。得救和丧亡不可能是对称的,因为救恩是天主的意愿,丧亡是意外。
福音里二子的比喻中,第一个儿子说肯去工作而没有去,第二个儿子说不去而终于去了。当然是二儿子履行了父亲的意愿。
这里也让我们看看该段福音的上下文。耶稣讲这比喻前正和司祭长和民间长老们“交战”,这些人明明就是那个说去而没有去的儿子,跟着园户的比喻和婚宴的比喻,也是影射他们。相对而被衬托出来的,是先说不去而终于去的儿子,就是那些被指为“职业罪人”的税吏和娼妓,他们听了若翰的讲道而改过迁善。
这福音究竟教我们什么昵?我们属于哪一类人呢?是否为置身第二类人中,我们先要说“我不去”,尝试犯罪,取些罪恶的经验?当然不是!但现代人有些确曾提倡过这样荒谬的想法!
当圣保禄宗徒说罪恶在那里愈多,恩宠在那里也愈丰富时(罗五:20),他也预测会有人曲解他的思想而问道:“那末,我们要常留在罪恶中,好叫恩宠洋溢吗?”他的答覆是:“断乎不可!”(罗六:1,2)。
罪恶是唯一真正的恶,罪恶本身绝不会带来任何善。与耶稣作对的司祭长和民间长老们,其实不是真正的善人,而是自以为是的假善人。另一方面,税吏和娼妓的悔改,也不是罪恶生活的自然地带来的效果,却是天主恩宠的奇迹。
今天的福音为自以为是善人的,是一个警告;为自认是罪人的,却是很大的安慰。
读经二是斐理伯人书一个精采的片段,介绍基督是天主子,但他不惜虚空自己,取了人性,并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天父极其举扬他。
耶稣的谦虚教我们更该谦虚。保禄宗徒鼓励我们“不求虚荣,存心谦卑,彼此该想自己不如人!”
这教训很配合今日的主题。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做罪人”,我们根本就是罪人。我们若有一点谦虚的心,就不难承认自己是罪人--太多次没有诚心履行天父的意愿,离他对我们的期望很远。让我们悔悟过来,乐意到他的葡萄园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