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第四主日
苏 5:9,10-12
咏 34:2-3,4-5,6-7
格后 5:17-21
路 15:1-3,11-32
浪子回头的比喻是文学的杰作。圣史以简洁的笔法,生动地描写了幼子的离家、遭难、后悔、回家。其实这比喻的主角并不是这位幼子,而是他的父亲,那忍耐、慈祥、充满爱心的父亲。
幼子要求父亲给他“他该得的”那份财产,这是多么伤了父亲的心!父亲并没有死,哪里有“他该得的”财产?父亲还是忍受了这侮辱,满足了幼子的要求。
天主造了有自主权的人,人可以中伤他,他并不因此收回人的自主。自主权是多么宝贵的恩赐!也是多么可怕的责任!
几天后,幼子动身去了很远的地方,在那里过荒唐的生活,挥霍了他的所有。正好那时那地发生了饥荒,他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为他看猪,但连猪吃的东西他也吃不到。
看来好像他运气不好,但事实上,人离开天主也就只能有这样的结局。可能在世事上他仍一帆风顺,但在心底里他一定体验到空虚、失败、堕落。
浪子开始反省了。想起父亲家里的仆人都能温饱,而他正在饿死。终于他醒悟了,下了决心,起身回家。
看来,他后悔的理由还是属于“不完美的”痛悔,他体验了罪过的恶果才知错。不过他在心中准备向父亲说的话却已“完美”得多,他承认自己得罪了天、得罪了父,不再配做他的儿子。
讲到这里,比喻的主角--父亲出现了。他远远已看到回家的浪子(他一定每天伸长了颈,等待着他的归来),他一见了就奔上去,拥抱他,亲吻他,儿子的说话他似乎没有听到,马上叫仆人们给他换上华服,戴上戒指,穿上鞋子,并摆一席盛宴,欢迎他这位死而复生的儿子。
父爱的本能是多么伟大!但天父对我们的爱更远远超越比喻中的父亲。当我们还是他敌人的时候,他派了他的独生子来救赎我们。
耶稣,我们的长兄和比喻中的长兄又多么不同!比喻中的长兄就是当时的法利塞人及经师,他们见耶稣宽容对待“罪人”,竟大表不满。耶稣却接受父的派遣,离开了父家,亲自来到这遥远的地方,来找我们,带我们回父家。无罪的他为我们“成了罪”,把我们的罪抛诸脑后,一笔勾销。 (读经二)
圣保禄从来不说“天主和我们修和”,却说“天主让我们和他修好”,因为他从来没有和我们敌对。
我们有时说:“如果我真心悔改,天主就会宽赦我的罪过。”其实更准确地该说:“天主宽恕了我,赐给我们真心的悔改。”
痛改前非是对过去作出交代,接着该是向将来的展望:“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扭转方向就是背住以往错误的方向,而面对准确的方向前进。悔改及皈依是同一个行动的两个幅度。上个主日我们强调了“痛改前非”,这个主日的读经已较丰富地介绍新的方向、积极的幅度:皈依天主。
耶稣已带我们入了福地,我们不该再留恋……埃及和旷野(读经一)。我们已回到父家,让我们再不要离家出走,“在上主殿内一日,胜过在罪人的帐棚内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