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耶 38:4-6,8-10
咏 40:2,3,4,18
希 12:1-4
路 12:49-53
米兰总主教马迪尼枢机喜欢每年讲一轮避静道理,常取材于圣经的一本书。我曾用过他对耶肋米亚先知书的默想来讲避静;最近又“炒了冷饭”再用一次,读来很有感触。
这位报忧多过报喜的先知,曾被人缒落枯井的污泥中(读经一)。在我们这“自由至上”的世界潮流里,坚持天主十诫的被判为落后的老顽固,接纳教会训导的就是保皇党;在香港目前新的政治气氛下,不随从奉承文化的也就被批为“逢中必反”,甚至是“外国势力的走狗”。
其实耶稣的命运并不比耶肋米亚先知的好,他到处做善事,但还是成了人们反对的标记。他诞生时天使宣播平安,但今日的福音里他说他带来分裂。当然不是他要我们分裂,但在他面前人人要作出抉择,这样他间接地,被动地,成了分裂的缘由。
有人欢呼“贺撒纳”,有人高叫“钉死他”。欢呼贺撒纳的人民并未能帮他摆脱仇人的陷害,他终于死在十字刑架上,罪名:“破坏传统宗教”,“政治立场不正确”。徒弟不会胜过师傅,世世代代“多如云彩(星河)”的信徒走上了同一条苦路。
爱是甜蜜的,但爱也“比死亡更凶猛”。耶稣用火及水来形容它。火及水的力量非常可怕,什么也阻不住它们的冲劲:火将一切烧尽,水把一切冲净。利益可以衡量,可以妥协,爱不可以。爱要彻底,爱要全面;流血也不怕,生命也不顾惜,对天主的爱更要“大义灭亲”。他不能不要我们爱他在万有、万人之上,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他。得到他才是我们的幸福,得到他我们才会造福别人。
教宗在禧年前、禧年初及禧年后的文告中,都提到殉道如何向世界显示教会的奥秘。
在“第三个千年将临之际”文告中他说:正如初期教会可以说是诞生在殉道者的鲜血中,在这第二个千年即将结束时,我们的教会又成了殉道者的教会……我们不该遗忘殉道者的见证,因为尊敬殉道者就是光荣天主,光荣耶稣基督。正是他给了殉道者超人的勇气(第三十七节)。
在“二千大禧年诏令”中教宗说:这即将结束的世纪见到了很多的殉道者,特别是由于纳粹主义、共产主义以及种族或族群的冲突……。他们为了忠于基督和教会,付出了他们的血,或是勇敢地面对终年的坐牢和各种困苦……殉道是对信仰的真理最有力的见证,因为信仰能给予最残暴的死亡一种人性的外貌,而且在最残酷的迫害中显示它的美(见诏令第十三节)。
在“新千年的开端”文告中,教宗提起他在禧年内册封了不少二十世纪的殉道者;并在五月七日,和其他基督徒团体代表一起,在罗马斗兽场纪念了历代的殉道烈士。
我们最高兴的是教宗在十月一日册封了一百二十位中华殉道圣人(不包括最近半世纪的)。六月二十七日教宗在乌克兰册封了一批殉道真福(包括在共产政权下殉道者)。其实,正如教宗说了,这些被册封的圣人、真福只代表了那无数的无名英雄。真如赞美颂(Te Deum)里教会唱说:“主,那身穿白衣的殉道者浩大队伍赞美你。”
耶肋米亚先知从枯井里被人救了出来。同样,不少为信仰受了很多苦的烈士并没有死在苦难中。我们更“未抵抗到流血的地步”(读经二)。殉道是天主的特恩,谁也不该奢望。重要的是,我们“以坚忍的心跑完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常注视着耶稣,他是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读经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