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今天的主日弥撒福音中记载,主耶稣基督为门徒们和群众显发了一个奇迹:祂以五饼二鱼,饱饫了成千上万的人。(玛14:13-21)
藉着今天的福音,教会让我们一起思考有关生命与食粮的问题。
每天我们都需要以食粮来维持生命的成长。我们的身体,大概需要的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今天,在我们上海这座城市,随着这一、二十年的迅猛发展,整个城市日新月异。因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和各种社会支援而仍在极端的贫寒中挣扎的人,渐已不见。很多人不再衷情于大鱼大肉、大快朵颐的美食享受,而是追求更健康、绿色的食物。每次有媒体报道出现污染食品、不良商贩制作和销售有毒食品时,大家都会义愤填膺,众口谴责。
于是,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寻求生命与食粮的更高质量的问题。
如何使我们的生命与饮食,更促进我们的生命质量呢?媒体上充塞着营养学家、医学家、养生专家的各种讲座,吸引着中老年人的目光。我有几个教友弟兄姐妹,很是有心,常会把这些讲座认真记录下来,然后复印多份,分送给他们关心的朋友们。而绿色养生,如今也成了一种“显学”。
不过,无论我们的食物多么富有营养,无论我们多么在意我们每天的食物是否健康、绿色、无污染、无毒,还有一种无形的食物,与我们的生命质量,休戚相关,那就是精神食粮。
人需要物质食粮来满足身体的成长,为了健康,我们需要好的食粮;但人不只有身体,还有灵魂。人的心灵同样也需要食粮,甚至,很多时候,精神的食粮,比物质的食粮为我们的生命质量而言,更加重要。
所谓精神食粮,就是人为了满足心灵的需求、精神的愉悦而需要的各种精神事物和活动。和物质食粮有好有坏、有健康有糟粕、有绿色有被污染、有滋补有毒害一样,精神食粮也纷繁复杂。不是所有的精神食粮都为我们有好处。比如,吸毒也会使精神一时愉悦,但谁都知道,它的后果是多么严重;赌博也会使某些人心灵亢奋,但是十赌九输,即使赢了,也会使人身心付出惨痛代价。
就精神食粮而言,我们大家都可能是饥渴者。在上海这座大都市,很多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最缺乏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需求。很多人不差钱,但就是心灵极度空虚。他们想用更多的、更奢侈的物质生活来填补内心的空洞,但是总不见好转。甚至我们自己,也可能是一个心灵饥渴者。何以见得呢?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一,成千上万的心灵饥渴者
我们上海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其实,别看上海街头上来来往往、喜笑颜开的都是生机勃勃年轻人,但是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二十年左右。上海人以良好的医疗、优质的教育、较低的生育率快速进入了老龄社会。在上海有句话——上海三个在职人员要养着家里的两个老人,其实按照上海现今的发展速度,不出几年,上海就会有一个劳动力赡养一个老人的现象了,可以看出上海的老龄问题是多么严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老年人正是我们这座城市中数量最多的心灵饥渴者。他们需要子女、社会的关心。几年前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打动很多父母老人的心。“广场大妈”虽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但是也可以看出善良的中国大妈、大爷们,他们为了自己的健康在积极努力。因为他们健康快乐,就是儿女之福、全家之福。
对此,我们上海的神父、修士、修女、教友们可以做什么?
上海教区现在有两个敬老院,修女们在敬老院中服务,也有很多教友在本堂神父的带动和鼓励下,主动探望、关心老人们。上海天主教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教友们一直坚持做好探访、陪伴、为老人医疗咨询服务的工作,非常好。但是,仅有两所天主教敬老院,对日益壮大的上海老龄队伍,实在太少。愿我们上海教区有更多的力量和爱心,为老年人服务,为上海这座老龄化城市,奉献我们教会的力量。
还有病人、临终者,也是心灵饥渴者,对病人的探望和对临终者的关怀等,都是我们教会需要积极投身的服务项目。我们的信仰与爱德使命,催促我们要行动起来。
中年人,为了事业与家庭,压力很大,心灵需要舒缓。许多人一天结束的最好消磨和休闲,是喝酒、大餐、K歌、夜生活。或者有些人用游戏、麻将、赌博来寻求心灵的刺激,好能缓解内心的百无聊赖。但是,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解脱方法。
一些堂区的本堂神父,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组织中青年,举办每周的读经班、唱经班、义工组。定期为他们举办成人再慕道、避静、朝圣等活动,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年轻人在上海这座节奏明快的大都市,也有很多压力。学习、工作、恋爱、人际关系等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也是心灵饥渴者。
教区一年一度举行暑期大学生教理班兼夏令营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与挫折、在信仰中学习正确的疏解方式、传播正能量的平台。今年我们的主题是:“来,跟随我!”(谷1:17)感谢赵世杰神父、牛素青神父、马大超神父、郁波神父、吴志刚神父、张俊神父、杨建军神父、于呈祥神父、师成坡修士、南英晖修女、李伟红修女、刘天然修女、骆文宁姐妹、程琦姐妹和岳巍弟兄这个大学生信仰培育团,你们辛苦了!不过,我相信这辛勤的汗水,是极有价值的,因为你们在为这些年轻人的心灵花园中,种植信望爱的果苗。
而堂区也是一样。像徐家汇主教座堂的本堂顾张军神父,和其他几位副本堂神父一起携手合作,都非常关心年轻人,组织各种青年教友的服务小组,如接待组、唱经班、慕道班等。藉着这些活动,让年轻教友在教会内增加参与感和责任心。在服务教会中,找到人生更高的价值与信仰的意义。
重庆南路圣伯多禄堂的本堂吴建林神父最近来看望我,很高兴地说起堂区这次有70多位中青年领受洗礼,而这些青年新教友,都很热心,主日帮忙在弥撒中辅祭、读经、唱经等,使得伯多禄堂日益显得生气勃勃。这是本堂神父、副本堂神父和慕道班全体服务教友们辛勤工作的结果。我感到很欣慰,愿我们更多的本堂神父们尽心尽力回应堂区青年的需求,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心灵的饥渴。
我们的儿童呢?他们也是我们要关心的。儿童时代,本来是人一生中最快乐无虑的时光,但是,如今的孩子,同样也有小小心灵的饥渴。有几位修士办完暑期学生教理班回到修院,向我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喜乐。今年各堂区参加暑期教理班的学生都有所增加,可见家长们大力支持,学生们也高兴参加。我自己也有多年举办暑期教理班的经验,我知道本堂神父和服务教友们的辛苦。但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他们有一个舒适平安的暑假教理班学习坏境,为了他们能学习到在家庭里、学校里、社会上学不到的信仰、共融的爱、奉献精神、望德、内心的诫命、喜乐的圣事生活、祈祷等等,我们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因为这些都是精神食粮,为他们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富有的人就一定是物质、精神生活双丰收的人了吗?很多时候,富有者可能恰恰是心灵饥渴者。常有人说,我们现在多土豪,而少绅士,就是物质生活富裕却自私自利的人不少,而物质生活富裕了之后能肩负社会责任与担当道德楷模的人不多。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据统计,爱心捐助者,绝大多部分是平民百姓。媒体上常有富家子女阔显财富、比拼奢侈。他们以为浑身名牌,自己就是名人了。殊不知,像印度的德肋撒姆姆,所有的财产就是一幅耶稣苦难像、一双旧凉鞋、三件旧衣服,但全世界很多国家不需要她的护照,很多航空、铁路都向她无偿开放,因为她本身就是真正的爱心名人。她把钱都奉献给穷人了,她似乎一无所有,但她比世上很多富人更为“富有”——她的精神生活,充满了神圣的喜乐与平安。而我们中国的富人们,如果想不通这点道理,那么还是心灵的贫乏者。
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大城市里,也许我们身边赤贫者、无衣无食者很难找到,但是,心灵饥渴者,也是一种贫穷与苦难。
还有一些心灵贫穷者,就是那些制造有害、有毒食品的人。我们或许对他们感到痛恨与厌恶。其实,他们正是心灵饥渴者,他们需要信仰与福音精神的滋润与光照。
那些生活腐败、以权谋私的人,也是心灵饥渴者。因为他们的生活天地太狭隘了。他们把腐败的生活、权利的占有、个人私欲的满足,当成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这是一种很可怜的“三观”。
论到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也常是心灵饥渴者,我们需要加深我们的信仰,我们需要耶稣基督。
二,耶稣是我们灵魂的食粮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啊!凡口渴的,请到水泉来!那没有钱的,也请来吧!请来买不花钱,不索值的酒和奶吃!你们为什么为那些不能充食的东西花钱,为那些不足果腹的东西浪费薪金呢?你们若细心听我,你们就能吃丰美的食物,你们的心灵必因脂膏而喜悦。你们如侧耳,走近我前来听,你们必将获得生命;我要与你们订立一项永久的盟约,即誓许于达味的慈惠。”(依55:1-3)
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请来买不花钱,不索值的酒和奶吃”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先知指向的是耶稣基督和祂的救恩。
若望福音对此有相当明确的阐述。当群众质问耶稣:“你行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好叫我们信服你呢?我们的祖先在旷野里吃过‘玛纳’,正如经上所记载的:‘他从天上赐给了他们食物吃。’”耶稣回答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并不是梅瑟赐给了你们那从天上来的食粮,而是我父现今赐给你们从天上来的真正的食粮,因为天主的食粮,是那由天降下,并赐给世界生命的。”他们便说:“主!你就把这样的食粮常常赐给我们吧!”耶稣回答他们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若6:30-40)
原来,主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的生命之粮,或者说是精神的食粮。我们渴求健康的、美好的物质食粮,我们是否也同样渴求健康的、美好的精神食粮呢?
耶稣说,到祂身边去,就不会饥饿;信从祂,就不会干渴。我们一直想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寻找精神食粮,好让我们饥渴的心灵,获得满足。但是,向这个物质世界寻求精神满足,我们始终找寻不到。因为物质世界,怎么能向富有灵性生命的人,提供精神食粮呢?只有那创造我们,以自己的肖像和模样,赋予我们生命的主,才能满足我们精神的渴望。我们心灵的眼目,得学习举心向上,向高尚的、神圣的、美善的天主举目仰望。
撒玛利亚妇人与耶稣的一段经历,堪作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反省的深刻资料。那妇人可能很富有,但是她的生活一团糟。尤其是她的精神面貌,我们从她懒散地在中午才出来打水,避开别人的眼光,开始一天的生活,就可以看得出来。事实上,她的婚姻生活也很混乱。一个妇女,最大的愿望大约就是安稳的家庭之乐,可是她没有,她的丈夫换了一茬又一茬。直到那一天,她遇到了耶稣,于是,她对精神生活与精神食粮的渴望,重新燃起:“请给我这永生之水,使我不再渴……我看您是一位先知……你们来看!有一个人说出了我所作过的一切事:莫非他就是默西亚……”(若4:1-30)
是的,弟兄姐妹们,耶稣就是我们的生命之粮。只要我们用心寻求,瞻望,体会,细细品尝祂,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我们的精神生活全然充实而丰盈了。不然,伯多禄不会对那个满怀期待的胎生瘸子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把我所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吧!”(宗3:6)或者,要不然,税吏匝凯也不会在饭席上突然站起,慷慨陈辞道:“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路19:8)还有,要不然,保禄宗徒也不会说:“因天主的恩宠,我成为今日的我。”(格前15:10)
把耶稣基督,作为我们生命中最需要、最宝贵、最日常的食粮,这是我们之所以成为基督徒的原因。
这神圣的食粮,给我们的精神生活以养分与能源。这神圣的食粮,给许多老年教友深深地安慰:你看,每天早晨总有一些老教友,按时来到圣堂,参加弥撒;每天白天黑夜,他们在耶稣前祈祷,孩子们也许都在忙碌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来看望自己年迈的父母长辈,可是,耶稣没有舍弃他们,耶稣时时刻刻与他们同在!
这神圣的食粮,给许多中年人、青年人带来鼓励。你看,时常有青年朋友,静静地来到圣堂,朝拜耶稣圣体,在耶稣身边,寻求在喧嚣的世俗中所没有的宁静。不过,我们的圣堂得有更多向他们开放的时间,这是每位本堂神父的责任。
这神圣的食粮,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这神圣的食粮,给心灵饥渴者、穷苦者默默的支持与安慰,赐予他们需要的恩宠,灵性的恩典。
三,求主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
主耶稣基督在教导门徒们祈祷时说:“你们要这样祈祷:我们的天父……我们的日用粮,求你今天赐给我们。”(玛6:11)
所以,我们基督徒每天的祈祷,就是求主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这食粮指物质食粮,也指精神食粮。我们每天在三餐前,不要忘记了祈祷、感谢;同样,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了常向主耶稣基督祈祷。呼吁“耶稣基督”圣名,诵念简短的祈祷经句“耶稣我信赖你!耶稣我相信你爱我!耶稣我把一切托付于你!”……都是很好的祈祷。这样的祈祷,可以是清晨起来时,可以是在上班的路上,可以是在中午小憩时,可以是在下班的地铁上,可以是晚上临睡前……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祈祷,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祈祷。就像我们口渴了,我们会找水喝,我们饥饿了,会找地方吃饭;我们的心灵也时常需要食粮,我们如此常与耶稣默观交流,就是在心灵深处,自然而然地汲取祂的恩宠。
我们为了获得物质的食粮,每天会有一定的时间工作。同样,我们为了获得精神食粮,也需要行动。这行动不是指为了赚取现世的金钱财物而劳动,而是指为了获得更丰盈的精神生活,为了永生,而努力承行天主的旨意,实践主耶稣基督在福音中所教导的。耶稣曾提醒门徒们:“你们不要为那可损坏的食粮劳碌,而要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即人子所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他是天主圣父所印证的。”(若6:27)
为了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是什么呢?就是基督徒的信德、望德和爱德。尤其是爱德,保禄宗徒说:爱是永恒的。其实就是若望宗徒所说:“天主是爱。”
今天福音中,让我们也注意其中的一个细节:耶稣要门徒们给群众吃的;而且,耶稣把饼和鱼祝谢了,掰开,递给门徒,由门徒再分给群众。耶稣愿意藉着教会,分施这生命之粮。教会的使命就是把耶稣基督介绍给别人。我们不是把基督的信仰占为己有之后,就独享这份恩典,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的某种特权和地位,而是与他人分享,耶稣说:“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玛10:8)
有些圣经诠释者,把这段福音解释为:当时在场有那么多人,不可能只有门徒这里有五个饼和两条鱼,那些跟随耶稣的群众中,一定也有些人自己带了干粮。但如果拿出来给别人分享的话,不舍得,于是放在自己的包里,不拿出来。可是,当他们看到耶稣和祂的门徒们尽管只有五个饼、两条鱼,也慷慨地奉献出来,跟所有人分享。于是,大家都为此惭愧而感动,纷纷拿出自己的干粮,彼此分享。这样,一个动人的场面就出现了。这有点像我们去朝圣的路上,你带了饼干,我带了面包,他带了茶叶蛋,她带了水果,彼此一分享,丰富多彩。
当然,这种解释十分牵强。因为主耶稣基督的确是把这五饼二鱼祝谢了,给众人分享,结果大家都吃饱了,吃剩的碎块收集起来,还有满满十二筐。而吃的人,妇女小孩不算,约有五千。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爱的奇迹!
爱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感恩与分享。所谓痛苦越分担越少,快乐越分享越多。今天我们中国的富人,似乎缺乏分享的精神。一旦暴富,便一心想着如何消费。以为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是个人辛苦所得,理当由自己享受,别人无权过问。这种想法,其实很偏执狭隘。个人的确劳心劳力了,可是,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各种机遇,没有恩人相助,现在完全可能是另一状况。你感恩吗?你感恩而无处回报吗?那就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弱小者,回报穷苦人。
有弟兄姐妹问我,见到路边的乞丐会不会给钱。我说,会的。他说,现在乞丐大都是假的,是职业乞丐,每月的收入,比我们工薪阶层的收入高多了。我说,我给,是因为我的信仰要求,是我的为人本分;他骗人,是他的事,我不会因为别人骗我,我就改变自己的道德要求,我继续做我的基督徒;再说,每次只是给一点点钱,我不会因此而变得缺衣少炊,而如果他的确是个穷苦人,那我就算做了一点点感恩的事了。
今天弥撒读经中的圣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祈祷:
上主慈悲为怀,宽宏大方,祂常缓于发怒,仁爱无量。
上主对待万有,温和善良,对祂的受造物,仁爱慈祥。
众生的眼睛都仰望你,你准时赏给他们粮食。
你伸出了你的双手,满足了众生的需求。
上主在祂的一切路径上,至公至义,上主在祂的一切化工上,圣善无比。
上主接近一切呼号祂的人,接近一切诚心呼号祂的人。(咏145:8-9,15-18)
天主降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