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内的兄弟姐妹:
玛拉基亚先知传述上主的话说:「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想望的盟约的使者,看!他来了」(拉三1)。依撒意亚先知又说,这个使者将发出呼声喊说:「你们要在旷野中预备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为我们的天主修平一条大路!」(依四十3)。在这背景下,洗者若翰於是出现在旷野。
若翰宣讲说:「天国临近了,你们悔改罢!」(主日福音:玛三2)。按照主日福音的用语,「悔改」就是「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3节),「承认自己的罪过,接受洗礼」(6节),迎接天国的来临。意译成我们现代的用语,这种「悔改」就是警醒觉察正在我们内心世界和我们周边世界所发生的事物,并且调整我们的生活,使之与天国来临的步调相契合。这种悔改离不开希望,宣讲悔改因此也等於宣讲希望的讯息。
主日第一篇读经传报的就是这个希望的讯息。依撒意亚先知预言和平君王的来临,说祂将充满智慧和明达(依十一1-2),将以正义和忠诚(3-5节)带领曾经彼此敌对的人们(6-9节),使他们和谐无间。从此,祂将成为万民希望的根柢(10节)。这是一个精力充沛和令人鼓舞的预言,叫人永保希望,信赖天主的作为。
回到洗者若翰,他从自己的身分和使命出发,敦促人们悔改并接受洗礼,因为接受洗礼就是具体可见的悔改,藉以「承认天主正义的要求」(路七29)。若翰是一位司祭,拥有传承天主救恩的确切资历。依撒意亚先知证实他是上主的前驱,指明他要为「要来的那一位」开辟一条平坦大路(依四十3)。但关於「要来的那一位」,若翰明确表示自己「连提祂的鞋也不配」(玛三11)。「提某人的鞋或解鞋带」在犹太文化习俗中意指「被某人授权」。若翰的意思是说,他连做「要来的那一位」的代表也不够资格;他只是前驱、铺路者、引荐者。
因此,当若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就得引退,让「要来的那一位」亲自来做更伟大的事业。若翰只给人施行悔改的水洗,但「要来的那一位」却要给人施行圣神的火洗。水只能洗净表层,解除人外在的束缚;圣神的火则从内在净化人,使人神形康泰、脚步轻盈,犹如被圣神提携着前行。若翰还表明,领受圣神火洗的人也必充满圣神,成为有实质的人,不会像空洞的糠秕那样被抛弃和烧毁。
若翰给人们引荐耶稣就是「要来的那一位」。他指着耶稣说:「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祂就是天主子」(若一29,34,36)。若翰知道,只有耶稣基督自己才能给人们开启天国。这天国不是一片疆土,而是天上的国度,也就是天主统治的领域,总括所有承认天主的权威的人。天国的「天」还指明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天国不属於此世,也不建立在此世。我们不必幻想天主很快就要来统治这世界,立祂的默西亚为世界的最高统治者。那是我们之前的问题,以为默西亚耶稣将以装备齐全的部队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谷十37)。天国实在远远超越此世的社会体系,因此天国可以成为人心的导向,引领人们努力悔改,向天国看齐,修直此世的不公不正。
人若愿意隶属天国,归向天国,就得毫不迟疑地为了天国而全心全意悔改,不能同时事奉天主而又事奉世界(玛六24)。这就是若翰施行悔改洗礼的要求。若翰在施洗时,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犹太社会中有钱有势的人,也前来领受他的悔改洗礼。然而,他们真有悔改的诚意吗?还是因为「全犹太以及全约旦河一带的人」都来领洗(玛三5),所以他们也来凑热闹,赶上潮流?的确,悔改不能成为入流的时尚,洗礼不是大众化的运动。人必须为了天国而悔改,为了「承认天主正义的要求」而受洗(路七29)。
若翰不但不给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施洗,反而指责他们为「毒蛇的种类」,叫他们且别梦想逃避那即将来临的忿怒(玛三7)。身为亚巴郞的子孙不是得救的保证;天主的救恩并不受亚巴郞的限制。倘若人真诚悔改,就必须「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玛三8),因为只有凭藉他结出的果实才能辨别他的好坏:「凡是好树都结好果子,坏树都结坏果子;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玛七17-18)。因此,仅仅口说悔改还不够,单单在头上倒水领洗也不够;诚意必须用行动来表明,善意必须有善行的支撑。悔改和领洗只是新生命的开始。这新生命还得好好加以呵护,使之成长茁壮、开花结果。我们在悔改和领洗後,更需要警醒觉察天国的来临,更积极地在信德中生活,以更大的希望期待天国的实现。
我们在悔改和领洗後必须更加相信天主,并在这信仰中行动,因为天主从未强制我们接受祂。但祂向我们许诺,当我们敏捷觉察祂的临在时,我们也将充满智慧和明达,不至於在邪恶之前惊慌失措。我们对天主的信仰让我们可以安心和耐心地在希望中期待祂的来临。这就是洗者若翰要我们结出的悔改的果实;这也是圣保禄要我们从圣经中汲取的教训,「因着经上所教训的忍耐和安慰,获得希望」(读经二:罗十五4)。因此,让我们汲取的教训,在希望中调整自己,使之与天国来临的步调相契合,努力在天主的许诺中生活,而非在其外徘徊。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