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内的兄弟姐妹:
耶稣连续好几个主日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完善地遵守天主的诫命,努力走向成全(玛五1-48)。成全就是成圣。「圣」在此已不再是「隔离」,而是「慈悲」(路六36),也就是用心投入生活,与众生同苦同乐。不仅如此,耶稣更向我们明示:天主是我们的父亲,祂很爱我们;我们在祂眼中是宝贵的,是贵重的,所以我们要勇於亲近天主,不要害怕(参阅:依四三4-5)。
天主既是我们的父亲,祂自然会尽父亲的责任,照料我们的一切所需。天主绝对不会,也不能忘掉我们(读经一:依四九15)。因此,只要我们依附和信赖天主,全心事奉天主,不做信德薄弱的人,那麽我们就不必为生活忧虑吃什麽,喝什麽或穿什麽。
耶稣举出凭证向我们阐明为什麽不必为生活忧虑,说道:天空的飞鸟天父也养活,何况我们呢(主日福音:玛五26)?天主永远生活(依四九18),天主的子女难道能不永远生活吗(玛五27)?天主使野花盛开,使野草茂盛;野花野草天主尚且这样装饰打扮,何况我们呢(28-30节)?天父原晓得我们的一切所需,祂自会照料(31-33节;参阅:创廿二8)。因此,我们实在不必忧虑,不必为明天忧虑(玛五34)!
然而,耶稣的这教导不仅不容易理解,反而立刻使我们心中产生忧虑和疑惑。我们真的可以不为明天作打算,即所谓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天主真的会养活我们,照料我们,叫我们每天只靠外来的接济过活?难道这就是「乐天知命故不忧」?难道这不是一套个人的寄生经济吗?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真的可以这样生活吗?
在某些福利国家中,有些人确实不必为明天忧虑;天有好生之德,天生天养也的确是事实。但是,这显然并非福音的教导,也不是耶稣的教导;把一切交托在天主手中并不免除人负起照顾家计的责任和义务。倘若福音教导人懒散,教唆人失职,那麽福音就不再值得我们信服;它不过是一套毫无意义的空洞神圣言论。我们切莫把福音贬低到那个层度!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不管我们要还是不要,我们都得计划未来,亦当未雨绸缪。因此,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该以什麽心态计划未来?如果我们常是以未来可能的不足来计划未来,从物资短缺的观点展望明天,或者总是杞人忧天、心多过虑,我们就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囤积贮存;虽然越积越多,但仍是忧心忡忡,自己舍不得花,又不愿施舍一点温情来帮助困苦中的人,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陷於处境窘迫,进退无门。
那时,我们就会如同耶稣在福音比喻中提到的那位为自己厚积财产的富人一样。在多年辛劳後,这富人对自己的灵魂说:「灵魂哪!你已存有大量的财物,足够多年之用,你休息罢!吃喝宴乐罢!天主却给他说:糊涂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你所备置的,将归谁呢?」(路十二16-21)。这是守财奴计划未来的方式,既吝啬又斤斤计较,自己的生活了无生趣,也使到周围的人苦不堪言。这种人一切都自恃己力,自作安排,完全不给天主机会予以照顾。他生命中满是自己,目中无人,容纳不下天主,看不见天主的行动。真是不可取!
为此,耶稣明确警告说:「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人;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玛六24),不能把生命保障寄托於天主而又寄托於钱财。三心二意想事奉天主又事奉钱财的人其实并不否认天主,他仍然宣认天主的伟大,但他却不信靠天主,因为他自己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在这情况下,信德因而也无法成长,施展不了任何作为。倘若太多的忧虑,尤其是对未来的忧虑占据了人的心思,人的生活必会变得空虚,失去干劲和活力。
然而,有一种生活不但可以让我们好好计划未来,追求理想,同时又不被忧虑窒息。那就是有信德的生活,叫我们活得充实、乐观进取,相信每天都是一个契机,满怀希望地迎接生命的每一天,努力过好每一天,也受足一天的苦。这才是耶稣要教导我们的生活态度:「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六34)。耶稣也这样教导我们祈祷:「我们的天父,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每天的食粮。」(玛六11)
在这正确的生命意识下,耶稣勉励我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玛六33),因为这是真正的财富,心灵的财富,事奉天主的财富。当我们拥有这真正的财富,我们就是自由的人;这时,其它的财富将协助我们事奉天主、归向天主,而不是叫我们与天主对立。
耶稣实在不是教导我们过苦行、弃世厌世的生活,而是自由、宽阔、有救恩的生活,常常让天主在我们的生命中施展作为。如此一来,我们的生命将是整合的。我们的生活将是真诚的,而不是分裂的、虚伪的:信仰生活是一套,经济生活又是另一套;人前是一套,私底下又是另一套。最後,让我们祈求圣神赐给我们有活力的信德恩宠,帮助我们真心和专心事奉天主,在喜乐和自由中活出生命的每一天。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