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了一则短文,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xxx写了一篇小短文呼吁有识之士,共同抵制在孔子的家乡曲阜建立一座可容纳三千多人基督教大教堂, 认为这是对孔圣人的诋毁和不敬。
我以为这种态度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不足为取得的。因为孔子不是这样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是一位“有朋自远道来不亦乐乎”的坦荡君子,一位广交天下豪杰,“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的智者。
以前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xxx教授的《宋明理学》,感觉很好,对于他讲课的方式,尤其是他那渊博的学识和讲课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种大气感,令我甚为敬佩。而且,我也一直认为没有很厚重的文化积累与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他的中国哲学的深厚积淀与人文学科的良好素养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他作为一个知名学者,一个哲学家的胸怀和气度还是不够的。
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一个支撑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伦理生活的导师,如果生活在今天,我想他是不会反对在自己的家乡建立教堂的,他的胸襟和气度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为影响了东西两大文明和历史进程的孔子和耶稣,作为智者、贤人、哲学家、生命的导师,可以在此相遇和对话。
我想在孔子家乡建立教堂不但无损于孔子的形象,反而会促进中西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可以为现代文明和伦理的重构带来深刻地契机。这是继儒家和基督宗教在四百前,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与儒家知识分子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之后的又一次汇通和对话。当年,利玛窦就已经充分地肯定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他所采用的是“合儒排佛”,以文化适应与学术传教,作为推动本地化福传的传教策略。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开放的今天,展开跨文化与跨宗教的对话,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因为孔子的“仁”和基督的“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可以找到更高层次的结合点,二者的对话和交流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应该被任何思想的藩篱所局限和束缚的。
我们中国人不仅要紧紧盯着脚下的土地,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以更广博的胸怀接纳基督宗教,让基督宗教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展,让基督宗教与儒家成为中国伦理道德重建的丰盛的精神资源。因而,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承担的学者,不应该被狭隘地民族主义的思想所束缚,而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一个可以给普世伦理提供深刻思想基础的基督宗教。就如同罗马是普世天主教会首脑——教宗所居之地,天主教是一个主流的宗教,然而那里却也有犹太会堂、清真寺、佛家寺庙等,各个宗教在那里都可以找到自己位置。
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因为天主教会是一个普世的宗教,一个开放的宗教,一个能够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宗教。正是因为人而天主的耶稣基督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拯救世界的博大胸怀,由是人不分种族,地不分远近;不分文化,不计肤色,不论智愚,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教会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尊严。而孔子的王道乐土,不也正是这样的追求和向往吗?
因此,我认为孔子的家乡——曲阜,不应该是一个自话自说的封闭故居,仅供人凭吊与瞻仰,而应该成为一个“有朋自远道来,不亦乐乎的“开放性的东方文化圣地,一个可供各种文化与宗教可以自由地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汇通之地。这样才能够给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是给我们日益滑坡的道德生活,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伦理精神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