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岁的周书亚(化名)曾经很富有。二零零四年之前,其家庭资产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并拥有两家制药工厂。但自改信基督教后,他的生活突然改变,不仅财富大幅下跌,生意合伙人亦疏远他。
所有的变化源于他在教会里所做的一个承诺:“永远不会行贿、逃税或违背诺言”。
对于制药公司来说,提供佣金给医生和医院是常规。然而,周的宗教意识唤醒他停止这样做。
然后,他的公司开始了一个痛苦及灾难性的转型。第一步是停止贿赂医生和医院。但对于制药公司,拒绝行贿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周告诉《环球时报》:“没有医生会推荐我的药给患者,因为他们无法得到佣金。公司的药物销售量急剧下降。”
灾难很快降临。周说:“短短几个月内,销售团队里几乎所有人都离职,公司濒临破产。”周还受到同行的批评,说他打破了行规。“其他制药公司还在行贿,但我不会。一些熟人指责我,皈依基督教后偏离正轨。”
他受到员工及同行的批评。一些生意合伙人甚至断绝来往。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继续为公司的转型而努力。他对《环球时报》说:“这于我是个致命的打击。我一次又一次祈求神为我指明道路。唯一支持我继续转型的是,我是在遵行耶稣基督的教导。”
周书亚的故事并不是唯一。在中国繁荣却残酷的商业环境下,走捷径致富的一些中国商人开始求助基督宗教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痛苦的转型
尽管缺乏数据显示中国基督徒商人的确切人数,但他们似乎都有些共通点:他们认为所赚的钱沾有罪污,对其所赚的财富感到极度内疚。大多数情况下,某些困难促使他们皈依。
二零零四年由“诚信天下企业家联盟”创立的北京基督徒企业家团契,其台湾籍会长陈成堂对《环球时报》说:“他们被钱和繁华所毒害,需要内心的平静。他们开始通过改变不道德的商业交易来改造他们的行为及公司。”
皈依基督宗教后,这些商家往往面临现实的问题。《圣经》禁止行贿、逃税及包养情妇,所有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商业圈中标准行为。
这些显著的变化可能是致命的。有时候,这些商人不得不放弃利润、失去生意伙伴或使公司濒临破产。
周书亚说:“牺牲和负担,使你对耶稣基督为我们所背的十字架感同身受。”
二零零二年,北京一个为基督徒商人而设的培训中心的总裁赵晓撰文指出,中国市场经济的转型,“若没有更深远的支持无法立稳……它最终会从活跃的宗教团体中受益。”该文被认为轰动了商界。
赵创立的香柏领导机构,旨在用《圣经》的教导来培训中国企业家。第一步是鼓励企业家在神前起誓,许诺“永不会行贿、逃税或包养情妇”。
赵对《经济周刊》说,渐渐地,这种承诺变成了入会仪式。
门窗业界的领军人森鹰公司董事长边书平签署了承诺。刚开始,股东们很高兴看到他的变化:以前脾气暴躁的边书平变得和蔼可亲。
然而,二零零七年当他向股东宣布“他的公司永不会行贿时”,他们很震惊并问道,“如果不行贿,企业将如何营运?”
边依然坚持,而股东撤回了资金。不久,销售团队亦跑了。边独自担负起重任,并开始进行内部改革。他说:“既然我们不能行贿,公司已失去大客户。我们开始将业务转向不需要行贿的客户群。”
那年,他转变业务方向,更专注出口及批发市场。在此过程中,边损失八百万元。
被同事抛弃
对大多数商人来说,转型意味着放弃熟悉的市场而转向其他领域。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过程。
周书亚遇过类似困难。在停止行贿后,他的公司濒临破产,曾经合作的人亦离开。他放弃向医生及公立医院销售药物,而转向当时生意兴盛的私人药店。
他说:“我不需要去贿赂他们,只需提供低价高质的药物。”他续说,自那以后,他更注重发展及提高药物的质量。
周说:“这就像从头开始。我几乎每天阅读《圣经》,并一次又一次地求神给予信心。”那段时间,周的《圣经》几乎被用烂了。
在二零零四年秋天,几十个教友加入周的公司,他的销售团队渐趋稳定,并通过在全国各地促销他们的药物,业务逐渐回升。
尽管他的年收入从一千万元减至二零零四年前的一二百万元,但周不后悔。他说:“你的生命价值改变了。经营一间公司并不只是为了赚钱,还在于你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
团契的利弊
周说,当基督徒陷于困境时,一个值得信赖的团契可以很好地帮助商人。
陈成堂赞同说,一个有着二、三十名成员的基督徒团契,能有效地让商人们积极分享经验及互相帮助。
《经济周刊》报道说,为了迎合越来越多基督徒商人的需要,教会在许多城市,如北京、温州、杭州及三亚成立更多的基督徒团契,致力帮助想改变生活、寻求精神支持的基督徒商人。
陈成堂说,他经常应邀到北京的几个教会讲道。他的证道主要涉及,如何在《圣经》教导下领导你的公司,领导力培训和企业管理技能。
他问听众:“谁是最好的总裁?”有人回答:“耶稣基督。”
他指出,随着越来越多教会针对商人建立团契,教会已接受这种情况。
北京东方博大私家医院的所有人吴建华,二零一零年皈依基督教受洗。吴说,他每周四晚上参加北京京开高速路旁丰台教会的团契。
晚上六点半,几十名社会精英: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及律师,坐在一起读圣经诗篇、唱赞美诗及祈祷。呼喊“阿门”(基督宗教用语,意指“我信”),萦绕两个小时的聚会。
吴告诉《环球时报》:“这就像是被重新焕发活力。”
金钱与上帝
对那些已皈依基督教的商人,教会团契为他们提供寻求相互安慰的机会,但有时也迎合更实际的需求。
有一次,吴说,团契成员帮助一位鞋厂老板卖掉剩余的产品;去年中秋节,一名基督徒安排向团契成员促销了他的月饼。
一些在金融部门工作的成员,也把教会当做平台,销售理财产品。
但这却伸引出追求生意与精神慰藉的模糊境界的问题。
一位姓王基督徒说:“我不想阻止团契内的商业活动,但如果继续下去,肯定会伤害团契的形象。”
王氏续说,之前教会回避吸引商人,因为他们一直被认为与“原罪”有关:他们相信商人会不顾道德,利用各种手段来赚钱。
随着教会变得更开放,台湾和香港的教会是最早满足商人需求的华人教会。王说:“教会领袖开始改变‘赚钱人是不虔诚的’的旧思维,他们开始向商人敞开大门。”在高峰期,约有一千名基督徒商人参加丰台教会的团契。
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村富说:“那些人已成为振兴商业道德的动力。”
据陈村富所做的一项调查,有二百四十八名基督徒商人参与,其中有五十四人说,如果他们在主日忙于生意,可以豁免主日敬拜,而另外一百六十六人说他们会读《圣经》,替代周日去教堂礼拜。
据来自福建官方教会机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的报告,基督宗教一直帮忙处理存在于企业界的问题,如贿赂、生活腐败及家庭危机。
陈成堂说:“我们可以停止行贿吗?当你行贿时,别人也这样做。贿赂只会提高成本,最终没有人能受益。因此,我们要阻止此道,要有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完】来源:《环球时报》,天亚社编译。
Between God and mamm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