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市以北一个小型大学城,“无家可归的耶稣”最近引发了比一个月的主日讲道还多的热烈讨论。
这尊真人大小的雕塑躺在圣公会圣奥尔本堂外的公园长椅上。这是加拿大雕塑家弟茂德.施马尔兹(Timothy Schmalz)的创作,其唯一关于耶稣的宗教标识,是它刻划一个被毯子覆盖的人形,下方露出钉痕的双脚。
这尊用螺钉固定在长椅上的空心铜雕塑,价值二万二千美元,是一位教友为支持公共艺术而捐赠的礼物。
圣奥尔本堂主任大卫.巴克(David Buck)牧师说,用很小的代价就可让人们思考身为基督徒代表什么,以及“无家可归的耶稣”对于住在这里二百七十幢别墅和独立房子又意味着什么。
巴克很开心地亲自接收或阅读来自网上数以千计的回复。他说:“你喜欢或讨厌它,都会使你思考,它就是有如此的感染力!”
居于圣堂附近的若望.切瑟(John Chesser)在一个晴朗周日早上取信时,路过“无家可归的耶稣”,他觉得“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施马尔兹这尊“无家可归的耶稣”的复制品能在圣奥尔本堂外找到落脚处,是可以理解的。巴克说,这个有八百名教友的“自由、高贵的教堂”,鼓励对同性恋者友善,并热忱于艺术与科学。此圣公会堂会吸引了距离这里一英里左右的戴维森学院的教职员及学生。
六十四岁的巴克原服务于夏洛特市外的美南浸信会堂,直到当地的浸信会开始接受不了巴克的喜好,使他转投另一宗派。他表示自己做梦也未曾想过服务像圣奥尔本堂这样的一个堂会。
“无家可归的耶稣”的传奇故事,已引发了远超巴克所希望的效果。
由于教堂位于高尚社区,教友一致认为,这是摆放公共艺术品的最佳场所。
该雕塑于今年二月固定安装在长椅上,旁边的铜牌有一段熟悉的经文:“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观察报》、《基督邮报》和《赫芬顿邮报》的新闻报道,几乎紧随而至。公众的反应迅速呈现两种态度。
巴克说,有人在雕塑旁贴了字条表明,这不是纪念耶稣的方式。《基督邮报》的一位读者发出颇具讽刺的回应:“圣公会,嗯?令人震惊。”
邻居切瑟称之既“黑暗”又“可怕”,以致于从不会去思考像此雕塑是否属于这个社区。另一邻居杰里.道森(Jerry Dawson)则致函一个新闻网站说,雕塑不属于这个社区。“我投诉的不是艺术的价值或雕塑后面隐藏的意义,而是有人驱车到我们美丽又相当高档的社区,却看到丑陋的无家可归者睡在公园的长椅上。”
圣奥尔本广场居民协会主席罗伯特.卡梅伦(Bob Cameron)说,他邀请道森在董事会议上提出他的顾虑。但卡梅伦和协会尚未就“无家可归的耶稣”表明立场。
圣堂内外的支持者也表态。居于教堂附近的教友艾丽斯.米茨(Alice Mietz)说:“它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无家可归的人士,不像我们这样幸运地生活。”
当巴克坐在教堂外的长椅上为雕塑做介绍时,来自费吉尼亚州的弥额尔.谢弗(Mike Schaefer)将车停在雕塑前,从车里跳出来,抓拍了雕塑。
他说:“身为基督徒,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身边的无家可归者。”
此雕塑于去年初也曾引发热议,它先后遭著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圣弥额尔主教座堂和美国纽约圣博德主教座堂拒绝置放,尽管它们的主任司铎起初甚感兴趣。
雕塑最后找到安身之所,就是多伦多大学瑞吉斯学院入口。这所耶稣会神学院肯定“信仰与‘履行正义’之间的固有联系,是依纳爵生活方式的中心”。学院去年四月举行关于露宿者问题的座谈会,并为雕像举行安放仪式。
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另一复制雕塑到了梵蒂冈,由教宗方济各施行祝福。施马尔兹向梵蒂冈档案处捐赠雕塑,希望能在今年复活节安装好,置于天使城堡通往圣伯禄广场之间的路段上。
施马尔兹表示,其愿望是在欧美所有大城市以至全世界都有此雕塑。他称它们是教宗方济各关注边缘人士的“视觉大使”,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关注社会上的边缘人士。
自教宗祝福了雕塑后,施马尔兹变得广为人识,另一尊向多伦多圣斯德望堂借出直至堂区有能力购买的“视觉大使”,却于同月三十日被盗去。他指出,这尊逾四十五公斤的雕塑起码要两个人和一辆货车才能偷走。
【完】来源:《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及《Catholic Register》,天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