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分类 > 文章小品 > 其它文章

大陆教会文革见证者:山西太原教区贾文明

时间:2016-09-01  来源:天亚社中文网  作者: 点击:1389

  根据目前所能查阅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在义和团时期,还是在日本侵略时期,山西太原教区都遭受过重创,众多神父、修女及教友殉道,而中共建立政权后的文革时期,这个教区同样也遭受重创。或许正是因为文革阴影带给人们的记忆过于惨烈,在做这篇文稿的前期采访时,笔者两赴太原,最终才获得简短的记录。在与受访者交谈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贾文明先生措辞极为慎重。

  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的山西作家毕星星在其著作《走过带伤的岁月》里〈寻找纪实书写的意义〉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足以概括了文革带给经历者的隐痛:“数十年间,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早已损毁得不成样子。以我这个年龄,一九四九年以后的生活,历史已经被书写、涂改、再书写,几经轮回。走过的日子,穿越的事件,翻开书,大惊失色,白纸黑字早已不是你经历的记载。”

  以下采访记录虽为简短,但,至少是真实的记忆。对文稿采写做一简单叙述,既交代一下背景,也为激励自己继续采写下去。

  贾文明,七十四岁,生于太原市晋源区姚村,有七个妹妹,曾在太原市西山电石厂子弟学校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后来在工会工作,退休后先在太原教区西山堂服务,后来一直在总堂服务。与夫人李晓鸣在一九六八年成婚,李晓鸣的二姨林洗达修女曾是太原白衣修会院长。

 

  父亲的光荣见证

  贾文明父亲贾崇生九岁进了修道院,后因爷爷去世,中断修道,十八岁后回到农村务农,当了会长,负责领经,为教友们讲一些教会道理。文革时,贾崇生成为了被斗争对象,让其背教。当时很多人都公开表示不念经了,不信教了,但贾崇生从来没有说过。每次文革工作组问他的时候,他就坚定的说:“我还信!我要为主作证!”

  在游街斗争他的时候,让他胸前背后都挂着大牌子,从脖子一直到脚面,大纸牌子上写着“打到牛鬼蛇神贾崇生”之类的文字。一直到文革后期,工作组在群众大会上都说:“贾崇生真是个天主教徒!”

  贾崇生不仅在大家面前承认信天主,回家后照样念经祈祷,过信仰生活,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表面上说不信了,回家后偷偷念经。贾崇生一直坚持公开为主作证。

  文革时期,没有了神父,教堂也被关闭了,但贾崇生依然在做传教工作,有人想领洗,他去给代洗;有人需要婚配,他去给作证;有人不懂得教会道理,他去给讲道理;有人病了,他去给助善终;经本被搜走了,他就给大家抄写,教大家念经。

  一九八八年,贾崇生去世后,太原教区李建唐主教主张给其隆重的开追悼会。贾的遗体被抬到教堂里,举行大礼追思弥撒,李主教在讲道时,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说他为耶稣做了见证。上午在大街上搭建了灵棚,又开了追悼会,在外教人面前讲述了贾崇生的生平事迹,姚村等堂区的乐队也到场演奏教会音乐为其送别。之所以把追悼会搞得如此隆重,贾文明说,这并非是表扬他父亲个人,而是通过这种追思仪式,来光荣天主。

 

  惭愧的背教材料

  一九六五年,太原地区很多地方显圣迹,贾文明就到处去跑。翌年,政府搞集训,把文教卫生部门的教友集中起来,学习政策。贾文明是集训中的一个重点,当时把参加集训的人分成十类,他就是第十类,最严重的一批。这个集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背教。这次学习班搞了四个月,学习之后贾文明被轰到农村。

  在农村生活了四个月后,一九六七年一月份,贾文明又给叫回太原市,免去其教师职务,不让教学,而是负责烧水、打扫卫生、干杂活。

  一九七零年,贾文明第二次被参加学习班,这次是七个月。在学习过程中,还是让教友背教。有教友就说是老婆信,他不信。但贾文明肯定地说:“我信!”

  文革后期,逼迫教友背教的批斗越来越厉害,贾文明现在回忆起来感觉惭愧地说:“我当时很软弱,很软弱。”他最后还是写了背教材料,不过在材料的第六十九页,竖排写了“我信天主”来暗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来贾文明总觉得内心中不平安,在一次批斗会上,他就把这件事说了出来。他说:“那次我写的材料不算数,我还信教,你们可以把材料拿来,在第六十九页,竖着念。”当时会场一下子就炸了锅。

  贾文明退休后一直在太原总堂服务,兼管财务、办公室接待、礼仪安排及教区《益友》校对、慕道班代课等多项工作,至今已有十七年。虽然做了这么多工作,但他说,在教会内工作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负担。贾文明现在已是肺癌晚期,不能做手术,不能化疗,一切都依靠天主,并已填好了遗体捐献书。

  贾文明三个孩子都选择了修道生活,两个儿子圣了神父,一个女儿成为了修女。

  他说:“这不是他献给了天主,而是天主要的,这不是人的能力,这是天主的工作,不是哪一个人的工作。就如同一块木板,并不是木板想成为门窗就成为门窗,最终是木匠来掌握木板的命运,人也一样,每个人都在天主的手里掌握着,天主愿意,祂就能做到,而人做不到。”

__________

撰文:浪淘沙,中国大陆一名教友。

上一篇:悼念阿梅尔神父──撒殚,退到我后面去下一篇:圣德肋撒姆姆震撼我的那一幕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5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本站网友 匿名
2016-09-02 08:23:29 发表 [5 楼]
文革灾难遍布全国,共党内部的一些党员同样经历了这次灾难。文革是天主对部份国民的惩罚显罚。
 
回复  支持[ 13 反对[ 7 ]
本站网友 张怀阳
2016-09-01 15:53:15 发表 [4 楼]
唯有坚持到底,才能得救!
 
回复  支持[ 10 反对[ 9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6-09-01 15:23:12 发表 [3 楼]
1965年-1972年,我们所在的村(当时有30几户教友,现在发展到100户左右教友),几乎没有听到教会的声音,家里大人也不敢提这事,当时正是向毛泽东早请示,晚汇报的时候,毛成了神!

可是1972年,河北来了个传教人,说1974年有大灾难,果然1974年邢台,1975年海城,1976年唐山相继发生大地震。

自1972年,村里人又有了点公开信仰!我1972年领洗入教。可是大约1975年,上边开大会批判天主教会及其教友,连我这个15岁的孩子也受到了打击!可是耶稣没有忘记我,1978年后从上大学后好运连连,有好长一段时间,由于搞所谓的学术研究,竟忘记了天主,好在最终没有忘记天主和天主教会,真是感谢我主耶稣啊!!!
 
回复  支持[ 16 反对[ 9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6-09-01 08:59:43 发表 [2 楼]
【抗战时期的于斌主教】

一一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的对华战争,于斌主教随即发布《为芦沟桥事变告南京所属教胞书》的首封牧函,宣示带领南京教胞一起为国家祈祷和平,准备应战。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开始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1月20日宣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台湾教会对于斌主教去向的表述是随政府西迁重庆。而大陆教会很多老人健在时说,当时中国教会都在议论于斌主教逃离南京。因此可以确定,于斌主教是在南京沦陷以前就已经擅离南京教区岗位。对此,《抗战时期于斌主教述论》只说:1937年于斌主教衔命赴欧。由于述论作者在关键问题上含糊其词逃避衔命赴欧的原因和具体的时间,从而隐瞒于斌主教擅离南京教区岗位在先,衔命赴欧在后的事实。我们虽然不能判断于斌主教擅离南京教区岗位的思想动机,但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职责’等多个视角,作为于斌主教是否逃离南京教区岗位的辨识。

一一首先从‘程序’上于斌主教离开教区岗位是不合法的,因为政府没有向教会要求于斌主教需随同西迁重庆,而教会方面没有长上批准就离开教区岗位也是不合法的;从‘职责’上于斌主教在教区临难时离开教区岗位属于渎职;当南京教区成为艰险的抗战工作岗位时,他逃避、背信牧函要带领南京所属教胞应战的宣示;于斌主教阐述爱国理论决不出公教做人的原则,只有向上的生活,爱国精神才能圆满。但自己却在教区临难时离弃羊群和下属于不顾,违背了公教做人的原则。综上所述,于斌主教离开南京属于逃离教区岗位的性质。

一一1938年7月于斌主教结束衔命赴欧的旅程回国,在欧期间,于斌主教必须对自己擅离南京教区岗位做出合理的解释。目前所知,教会长上没有为于斌主教逃离南京教区岗位在程序上转为合法,更没有免去于斌主教对南京教区担负的职责,所以他必须回到南京教区的岗位。

一—当时正值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的广大地区,作战原则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会战于1938年6月开始至同年10月结束。虽然宣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实际上武汉是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于斌主教回国没有回到南京教区,而是孤身一人到远离战场的武汉组织一支担架队,据称冠名“全国救护总会”,不久武汉弃守担架队就解散了。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开始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无数妇女遭凌辱,和无数受害者及死难者家庭需要帮助和抚慰,南京教区需要主教临在,主教临在就是爱国抗战。然而,于斌主教在1937年衔命赴欧却迟迟不归,身为主教在教区临难时有什么理由滞留国外超7个月之久?直至1938年7月于斌主教回国,他又再次逃离有危险的南京教区岗位,离弃苦难中的南京同胞,离弃被日军践踏的羊群,离弃教区下属于不顾,这是爱国、爱教、还是爱人?所以于斌主教在中国教会受到广泛的负面议论是在情理之中。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陈方中在《记田于二枢机》的史记中,也记录了于斌主教没有回到南京教区在当时教会受到负面的议论。

一一非议的另一面是于斌主教言行不一。抗战前他在《公教人与爱国精神》一文中指出:爱国理论,决不出公教做人的原则,教友的生活越向上,爱国精神就越圆满。他说:公教既命教友救国爱国,所以也决不是教我们只喊几句口号,就算尽了爱国能事;反之,必须本着公教的超性精神牺牲主义,把爱国的理论——付诸实行。为此天主教徒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凡已届应征的男子,不得逃兵役,不得隐瞒。他鼓励天主教徒当仁不让,冲锋陷阵,为国牺牲。于斌主教有非常丰富和慷慨激昂的爱国甘言,当轮到自己面临危险和考验必须付诸实行时,就完全不顾被人非议的耻辱,在1937年和1938年7月两次独自逃离南京教区,他的爱国言论与行实的反差有目共睹。

——所以不论于斌主教有多少慷慨激昂的爱国陈词,和后来政府支持的抗战工作取得些微成绩,但都始终不能熄灭中国教会中质疑于斌主教爱国的负面议论,因为爱国的本质是牺牲,这牺牲或是个人的利益,或是个人要为抗战工作承担一定的危险,如果能做到牺牲生命就没有比这更大的爱国了,所以不能牺牲就不可能有纯粹的爱国。于斌主教知道教会中很多人对他有负面的议论,后来自我辩护说:“贡献的表示的业绩,决不是空口而能幸致的,必须有切实的工作而后可。”难道南京教区不是抗战切实的工作岗位吗?为南京保卫战的国军伤员服务,帮助和抚慰南京惨案受到摧残的妇女和死难者家属,或履行牧函宣示带领南京所属教胞抵制日军,这些难道不是能做出抗战业绩的切实工作吗?

一一于斌主教援助抗战的工作并非无私奉献,而是为了掩饰独自逃离岗位的耻辱和亏负做的补赎。牺牲精神是爱国品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将于斌主教逃离岗位的耻辱和亏负做的补赎,提升到爱国品格和崇高事迹的高度,这无疑是贬低浴血抗战的牺牲精神。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同年9月于斌主教回到南京教区履职


资料:

(1)《记田、于二枢机》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 陈方中
(2)《抗战时期于斌主教述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徐畅 牛淑萍  
 
回复  支持[ 9 反对[ 11 ]
本站网友 匿名
2016-09-01 02:52:01 发表 [1 楼]
看到的是教会福传发展的正道!没看到轰轰烈烈,但却是更轰轰烈烈!愿天主使那些人开窍!
 
回复  支持[ 14 反对[ 10 ]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