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之母
圣母为天主之母的圣经启示: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圣经中并没有明显地提到“天主之母”的名称,但这并不是说,这端教义在圣经中没有启示的根据。在圣经中与“天主之母”有关的章节有:路一35;迦四4;以及罗九5。在路一35中,天神对圣母说,“你所生的要称为天主的儿子”。公元五十七年,圣保禄在致书于迦拉达人时,曾说:“当时期一满,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儿子,生于女人”。在罗马人书中有一赞颂词亦说:“按血统,基督是生于犹太人,祂是在万有之上,世世代代应受赞美的天主,亚孟!.”
在以上所提及的几段圣经中,虽然没有直接用“天主之母”的名号来称圣母,但它们都说明了由玛利亚身上出生的儿子是天主子,故此,玛利亚是天主的母亲。
传承(Tradition):
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爵在他的致厄弗所人书中说:“我们的天主耶稣基督乃降生于玛利亚”。第二世纪时,教父儒斯定在其护教书中说:“圣言从童女,照天主之旨意降生成人”。依来内则说:“万有都在基督内复兴”,他认为基督有两种诞生:“永远生于圣父,在时空中生于玛利亚。”
在初期教父时代,对玛利亚为天主之母的信仰是肯定的。当弟铎良面对“幻象论”的异端时,他曾写了一本书,论耶稣基督的身体,因为赛这异端主要是否认耶稣身体的真实性,以为耶稣并非真有肉身,祂的身体只是一形像。
弟铎良反对一这异端时,指出耶稣基督具有真实的身体,祂由玛利亚所生。此外,在面对另一个名为“嗣子论”的异端时,初期教父亦肯定:“天主所生的圣言也生于玛利亚”。“嗣子”的异端刚好与“幻象论”相反,它认为玛利亚所生的一个真人耶稣,这个人后来由天主收为儿子,换言之,否定了耶稣基督是真天主。
在公元第五世纪时,教会为了针对奈斯多略(Nestorianism)异端,在厄弗所召开主次大公会议(公元四三一年),在这次会议中,隆重旦布了圣母为天主之母是信理。本来这端信理的内涵极为丰富,可以从多方面来探讨,但为了配合今日信徒的生活,我们把重点放在玛利亚的信德生活上。
天主之母对信理对今日信徒的意义:
今日在神学上都认为,圣母在心灵和信德上比在肉身上更先成为天主之母。若详细探讨领报时天神对圣母所说的那番话,发现天主是愿意圣母以童贞之身作母亲。故此,在领报时,天神是带给了圣母一个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做天主子的母亲”,但天主愿意圣母达成这使命的方式却是特殊的,矛盾的,她要以童贞之身产生耶稣。“这事怎能成就呢?”
“童贞”与“母亲”是一个矛盾,从人的理性来看,--这件事非常之不合逻辑和矛盾。天神给圣母带来了一个理性的难题。可是,圣母就是以一句充满信德而又很简单的话 --“愿你的话成就于我吧!”--穿越了这个困难,化解了矛盾。自从那一次在领报中接受了第一个“童贞与母亲”的矛盾之后,在圣母的生命里,她不断地,一次比一次更深地被抛人类似的矛盾中。
其中最大最难越过的,恐怕就是“十字架与天主子”的矛盾。试问这位有血有肉,分明是被列于罪犯当中的儿子,又怎可能是天主子?在十字架下,门徒动摇了,伯多禄也跌倒三次,然而,圣母的信德却击破了十字架的矛盾,在完全绝望的境况中,她成为了我们的“圣望之母”。
她卅三年伴随着耶稣,经历了贫穷、凌辱、失落等遭遇;但圣经却没有告诉我们,圣母曾经有何嗟怨。这种“无怨尤”的态度,可见圣母的爱之深、和信之笃。
我们很容易想到“天主之母”这个名衔的荣耀,但我们实在无法了解,从接受这个做童贞式母亲的使命的那一天开始,她是如何不断地被投入一连串的矛盾中且这些矛盾,为人的理性是一团黑暗,只有圣母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心,才有能力穿透这种种的冲突与矛盾。无怪乎在教会内,有些教父称这位天主之母的信德比亚巴郎还要完美。
圣母在信德生活上的完美,不仅在于“不怀疑”天主的忠信,更在于她那份“无怨尤”的爱德。
圣母无染原罪
圣母无染原罪的圣经启示:
直接谈到圣母无染原罪的经文实在很难找到,但一般圣经学者都以为(创三15)以及(路一28)是无染原罪的启示基础。创三称为“原始福音”,即是当人犯罪后,天主向人类预告拯救的第一个喜讯。为犹太人而言,他们并没有视这段圣经为预言默西亚的福音,但教父却认为这段圣经是预言默西亚的胜利。创三15中所说的踏破蛇头的女人是谁?
按某些圣经学者的解释,这段圣经的圆满意义应当是指玛利亚。既然这女人能够战胜邪恶的魔鬼,换言之,在这女人身上不可能有一刻时间隶属于罪恶权下,由此推论,圣母从始胎即已无玷。此外,(路一28)又称圣母为“万福,充满恩宠者”。
按希伯来文,“万福”本有“高兴吧,欢乐吧!”之意,这一问安语正反映了古经中(匝九9)所说的:“熙雍女子,你应尽量喜乐,那路撒冷女子,你应该欢呼!看你的君王来到你这里,祂是正义的、胜利的、谦逊的、骑在驴驹上……”这“欢乐吧!”亦反映着伪经“诺厄耳先知书”的“西雍女子欢乐吧……上主君王已在你们当中。”
由此可见,天神向玛利亚请安时所说的话,并非一句普通的问候语,“万福”是含有特殊的意义的。天神邀请玛利亚进入欢乐之中,因为默西亚君王要在她身上来到人间。“万福,充满恩宠者”可以译为:“欢乐吧!早已被天主所宠爱的”。既然,玛利亚充满了天主的恩宠,则在她身上不可能有罪的阴影存在,神学家由此结论说,玛利亚是无染原罪的。
传承(Tradition):
初期教父们把圣母比喻为“第二个厄娃”或“新厄娃”,新厄娃与耶稣基督一起对抗魔鬼!第一个厄娃在魔鬼前失败了,但新厄娃却胜利了。教父们并未曾明确地说圣母没有原罪,但却暗示着新厄娃身上没有罪恶,若她有罪,则不如第一个厄娃了。
对于圣母无染原罪的问题,真正产生困难的是在第四世纪。当时,圣奥斯定与白拉奇争论有关原罪的问题。白拉奇否定原罪,认为所谓原罪只不过是人用自由去“模仿”亚当犯罪。
奥斯定为了驳斥白拉奇的异说,强调人人皆有原罪,所有人都需要耶稣基督的救赎。由此,圣母无染原罪的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到底,“原罪的普遍性”和“玛利亚无原罪”二者怎样可以平衡综合而不彼此冲突呢?自从奥斯定与白拉奇的原罪之争以后,对圣母究竟有没有原罪的问题,争论不休,直到公元一千年,仍然有人认为圣母有原罪。
到了十二世纪,在讨论圣母无染原罪的问题时,主要困难在两点上:第一:圣母应当也有原罪,因为原罪足普遍的;第二:救赎的问题--若肯定圣母没有原罪,亦没有本罪,则表示圣母不需要耶稣基督的救赎。若如此,就足说:耶稣基督的救赎不是普遍的。在这两大困难上,神学迟迟未肯定圣母无染原罪的真理。
甚至大神学家圣多玛斯,为了维护基督救赎的完整和普遍性,也会否定圣母无原罪之说。他认为圣母也需要基督的救赎,所以她也应当有原罪。对于无染原罪的问题,道明会与方济各会意见分歧。
方济各会的神学家董思高(Duns Scotus)神父,一直主张圣母无染原罪,他极力反对多玛斯,认为保护玛利亚无染原罪并不降低耶稣基督的救赎地位。他在巴黎大学反驳了二百条反论证,维护了圣母无染原罪的道理。董思高用了“先赎”的思想来解释虽然圣母无原罪,但仍需基督的救赎。
他主张玛利亚隶属于“原罪律”之下,但并没有受到其效果的影响。玛利亚亦需要救赎,但她得救的方式是特殊的--预先的救赎。因着耶稣基督的缘故,圣母得到了“预防性的救赎”,而我们罪人所得的,却是“治疗性的救赎”。从此,“预先救赎”的理论总算维护了圣母无染原罪的道理,又解释了基督救赎的普遍性(圣母亦需救赎)。
到了十六世纪时,虽然有人仍主张圣母有原罪,但普遍而论,大多数的人都接受玛利亚始胎无玷的看法。在十九世纪中期,即一八五四年时,教宗比约第九世终于宣布圣母无染原罪为信理:“至福童贞玛利亚在成胎之初,曾因全能天主的特宠、特恩,看耶稣基督--人类救主的功绩份上,完全免除原罪的一切罪污。”(参阅施安堂译“天主教会训导文献选集”第二八○三条)。
圣母无染原罪对今日信徒的意义:
教宗比约第九世和教宗比约第十二世均视“无染原罪”的道理为“光荣升天”的基础。其实,无染原罪与光荣升天,都启示出圣母是一位最完美的得救者。现在且让我们一看无染原罪对今日的信徒有何意义。我们都承认,圣母是人,不是(女)神。但这个人在救恩史土占有特殊的地位,甚至超过旧约中的亚巴郎。因为,在这位女子身上,天主流露了祂对人类的计划。
在圣母身上,无染原罪启示了两件事:第一:人类最初的处境并非如此,我们现在是活在一种“不该当如此”的境况中;第二:天主对人类忠诚而永不挽回的爱情。
无染原罪为圣母固然是一项特恩,与她成为天主之母有关。但这个特恩之所以奇特,乃因它是以特殊的方式赐给了圣母。事实上,我们在受洗时也获得原罪的赦免,但我们得到赦免原罪的方式与圣母不同,圣母在受孕之初(在母胎时)已得到了原罪的赦免,所以,她可被称为始胎无玷者。
在圣母身上,始胎无玷的特恩要告诉人: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无罪的,与天主有密切的来往。这“洁净无玷”之恩一开始天主就赐了给人(见创世纪),可是人运用天主所赋予的自由犯了罪,失落了这“无罪”之恩,沦落到一个“不应当有”的境况中--与神及与万物不和谐。
可是,天主是如此忠诚地爱人,并不因为人自由地放弃了这无罪之恩而收回祂的一切恩宠;在人犯了罪之后,祂仍然把这“无罪”之恩继续赐给人,所以,祂建立了“洗礼圣事”以赦免原罪,又建立了“告解圣事”以赦免人用自由所犯的一切罪过,使人不断地回归祂,与弛及与万物修和。
无论如何,圣母身上的“无原罪”之恩是特殊的,与基督的降生和人类的得救有关。这始胎无玷的信理同时也告诉人类,他们今日是处在一个与最初天主创造他们时不同的境况中,而天主忠诚的爱始终要把人类救拔出这个“不应当有”的境况,把人类重新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中,这个境界是天主在创造人类时就为人准备好的--新天新地、新的那路撒冷。在那里没有哀号切齿、也没有罪的阴影。
圣母蒙召升天
圣母光荣升天的圣经基础:
钦定圣母升天为信理所依靠的更是教会的传承及其信仰意识。直接述及圣母升天事迹的圣经章节可以说没有。然而,从某些圣经片段中,仍可推出圣母升天的根据。一般常用的章节有:创三15;玛廿七52。从创三15的原始福音中,有人认为耶稣基督战胜了魔鬼,而在这场战斗中,玛利亚也参与了。战胜魔鬼亦是战胜了死亡,因此,玛利亚亦应光荣升天,如果不升天,表示这场战斗尚未圆满凯旋。至于玛廿七52,是说耶稣基督死亡之时,古圣祖也从坟墓中复活起来了,因此玛利亚也应当复活升天,因为玛利亚是被耶稣首先救赎的一位。
以上的解释似乎有点儿牵强。的确,若要从圣经中找出直接说明圣母升天的地方,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不从某章某节,而从整部圣经或整个救恩史来看,则圣母升天是很合理的。玛利亚既然与耶稣基督如此紧密地结合,则结合的高峰是在“升天”上。圣保禄说:我们与基督一同死亡、一同复活。圣母既然是最卓绝的信徒,及最完美的得救者,所以她必然也很圆满地分享了耶稣基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当然,亦可以说,她既然是天主之母,耶稣复活升天了,祂亦不会遗下祂的母亲,祂也会把她接入光荣的境界中。
传承(Tradition):
早在第三、四世纪时,教会内的信徒便相信圣母灵肉升天。到了第六世纪,圣母升天定为瞻礼;在第七世纪时,庆祝圣母升天的瞻礼逐渐普遍。从十一世纪至十二世纪,神学上开始讨论圣母升天的问题。 在一八四九年至一九四○年间,有二千五百零五封请求书寄到罗马,请求钦定圣母升大为信理。其中一八六三年十二月廿七日,西班牙皇后依撒伯尔二世亦曾上书教宗比约第九世。
在梵蒂岗第一届大公会议里,曾有二○四位教长提议颁布圣母升天为信条。由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之间,共接获请愿书有八百四十二封之多。从这一点可见大部份信徒对圣母升天已深信不疑。
到了一九五○年十月三十日,教宗比约十二世召开了一个会议,出席是次会议的教长约有七百位,会中通过订定圣母升天为信理。翌日,即一九五○年十一月一日,教宗比约第十二世隆重宣布圣母升天为信理。其信条的主要内容是:“无玷卒世童贞玛利亚、天主的母亲,一结束了尘世生活,她的肉身灵魂便一同被提升到天国的荣耀里去。”(参阅施安堂译“天主教会训导文献选集”第三九○三号)。
在宣布这项信理时,教宗很小心地避开了“死亡”一词,而用了“结束”二字。原因是当时在神学士对圣母的死亡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她是没有经过死亡而升天,亦有人认为她的死亡很特殊。教宗为避免干预此等争论,而用了“结束”一词;他说:圣母在结束尘世生命之后,灵肉一同升天。
圣母升天的信仰在教会内一直维持了一千多年之久才正式宣布为信理。(至于把八月十五日定为庆祝圣母升天的日子,早在第八世纪时已经开始。
光荣升天对信徒的意义:
圣母升天的特恩不仅告诉我们,圣母灵肉光荣升天,在圣父与圣子之前不断为人类转祷,在天上她成为了普世人类的母亲。最主要的,在圣母升天这件事上,信徒可以看到一个得救的人性的美丽,不染纤尘,光华夺目。天主创造人,原是愿意人达到这极其美丽的境界。人性虽然因罪而受损伤,但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人性仍有可能恢复它原来的美丽,肖似天主。圣母灵肉升天的道理,无非是要告诉我们,圣母已达到了圆满的得救境界,救恩不但进入她的精神,亦渗透她的肉身,这救恩改变了她整个存在的形态,使她进入了完全的荣曜之中。
圣母是一个最完美的得救者,这是她一生努力与天主的恩宠合作的后果。正如奥斯定说:天主造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同意,但天主救我们却需要我们的合作。故此,信徒应效法圣母,与天主的恩宠合作,使人性日渐臻于完美,趋于至善。
圣母终身童贞
终身童贞的圣经启示:
依撒意亚先知书曾预言默西亚的诞生说:“一位童女将怀孕生子,人将称他为厄玛奴尔”。(依七14)圣史玛窦在描写那稣基督的降生时亦说:“这一切的事,都是为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童贞女怀孕生子,人将称他为厄玛奴尔,意即:“天主与人同在。”(玛一22)一般的圣经学家都解释,依撒意亚先知及玛窦所说的童贞女就是玛利亚。为证明玛利亚的童贞,她在领报时与天神的对话十分重要。天神对玛利亚说她要成为“至高者之子的母亲,玛利亚回答说:“这事怎能成就?我从不认识男子。”(路一34)天神又说:“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荫你,因此,那要诞生的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路一35)。在这些圣经章节里,可见那稣的诞生是来自圣神的能力,非由人的关系而来。而且,玛利亚所说的“不认识男子”是指她从未与任何男子有婚姻的关系。
传承 (Tradition):
从初世纪开始,教父们已普遍地谈论玛利亚的童贞。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爵说:“那稣生自童贞女”;圣奥斯定亦说:“若圣母的童贞,因生那稣而受损,圣教会则不能说,生于玛利亚之童身。”他称圣母的终身童贞为最大的圣迹。圣盎博罗削说:“童贞而生子的圣迹比复活死人的圣迹更大。”此外,圣儒斯定和亚历山大的格来盂等都曾讲论并维护圣母的童贞。
事实上,在教会未会宣布圣母的终身童贞为信理之前,古老的宗徒信经和尼采信经早已如此宣信。到了公元六四九年的拉特朗大公会议,教宗擎玛尔定一世为攻斥“一性论”,肯定圣母产前、产时、产后童贞:“天主之母终生童贞圣而无玷的玛利亚,在这近世,不由男于精子而由圣神所受孕的,且在无损于其童身的情况下所诞生的,即由那产前产后丝毫无损童身所生的(那稣基督),就是那位在万世之前,特殊而真实地、由天主父所生的天主圣言……。”(参阅施安堂译“天主教会训导交献选集”第五○三条)
到了十六世纪,天主教面对基督教唯理派的神学家,又提出了圣母童贞的问题。唯理派反对圣母产后童贞,认为那稣基督并非由圣神而受孕,而是来自若瑟。为了针对唯理派,天主教会又在其训导中肯定圣母终身重贞的道理。(请参阅“铎声”第十四卷第五期一的六号)
圣母终身童贞对信徒的意义:
纵然有人争论圣母终身童贞的事实,但为我们看来,终身童贞的信理给信徒的生活带来了颇为深刻的启示。有人认为,”童贞是修道者的事,谁不知圣母终身童贞的意义亦是为一切信徒的。所谓“为一切信徒”,并非叫一切人皆守贞不婚。若如此,则圣母终身童贞所启示的是什么?今日在神学上,认为圣母在领报时,她没有为自己选择童贞,亦没有为自己选择婚姻。她所选择的只是“天上的旨意”。她愿意终身选择“天主的旨音”,既然天主的意愿是要她做“童贞的母亲”,她便终身实行这个旨意。所以,一生专务寻找天主的旨意,是“终身童贞”给一切信徒的启示.
此外,从基督学的角度来看,圣母童贞生子是告诉我们另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圣子的降生是完全来自天主的白白恩惠。对于圣母童贞产子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问:为何圣子不要一个人间的生父?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答案,但是拉纳(Karl Rahner)的答案似乎较可取。他认为:圣子不经由婚姻的关系而诞生,并非说婚姻是不好的,相反,祖建立婚姻为圣事。圣子降生不经由一个人间的生父,主要是启出天主子降世这个恩宠,完全是由上而来、是白白的恩赐、是人无法
预料也无能去准备的,甚全是世间最珍贵的婚姻之爱,也不是邀得和准备圣子降生的条件。天主把自己赠送给人这个恩惠是人做梦也想不到、不能预备、也无法准备的;它完全是天主自由和无条件的赠与。所以,圣母童贞生子只是启示出:天主降生成人这件事,甚至不靠人间最可贵的事情--婚姻之爱,而单靠天主的自由恩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