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哲学殿堂

中古(欧洲)哲学史

时间:2008-11-15  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古(欧洲)哲学史(Medieval Philosophy

中世纪 (476-1453 A.D.):

476A.D.,西罗马灭亡,欧洲的文物制度被入侵的蛮族摧毁,陷入“黑暗时代”

古罗马的部份典章制度赖教会之力而得以保存,教会成为西方的精神堡垒。

 

在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间,教会产生了“经院学者”(School man)。他们先接受教会所规定的教义,然后再利用哲学家去证明,因此“哲学成了宗教的奴婢”。

 

这些“经院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在教义的范围里,因而论证细碎烦琐,

被称为“烦琐哲学”。

 

法国哲学观点:Alain Libera《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史是从西方基督教角度决定研究的目标、范围及方向,其实是西方罗马教会历史。(哲学是宗教的奴婢)

 

中世纪思想是粗俗的,太枯燥,无创意,混合阿拉伯思想。

中世纪根本不存在,只是一延续时期 : 

 分四期----拉丁(Latin)  希腊(Greek)  阿拉伯回教(Arab-Islam)  犹太教(Jewish)

他的中世纪哲学史不是基督教哲学史,而是异教徒哲学史。

多元性哲学      2)信仰与理性并重

提出三个问题:

   1)中世纪有没有哲学?(他否定中世纪有哲学,认为那时的哲学没有生命力)

中世纪是否有别于“启示神学”?(哲学是否神学的工具?)

中世纪对哲学史有无贡献?

总结:1)529 A.D.罗马皇帝(Justinien)关学院,禁哲学,哲学家从雅典迁移至波斯, 

    再到八达城,最后再回西方,哲学有生命力,且得到自主。

2)中世纪与启蒙期有延续性。

在回教及阿拉伯国家,认为中世纪是重要时期,有生命力。

中世纪是没中心的,视乎何种文化而定(很多世界、中心、时间,同时相遇而共存。)

时间是多元性的,可从宗教、文化、语言、研究或知识生产中心等角度划分。

若从宏观角度看,中世纪对哲学史仍有贡献。

 

 

英国哲学观点:J.F.Martin

中世纪哲学只是神学

中世纪是Bad Philosophy

结论:

Martin用现代人观点:现代哲学要找出无可置疑的基础,要求知道真正意义,

          不介意神是否客观存在。

Martin亦不是哲学家:罗素(B.Russell)认为,中世纪相信神的存在,只是找寻论

            证支持。Martin接受信仰,再找论证,不是中立研究,

            并不客观。 

 

 

教会观点:Gilson(法国哲学家 新士林学派 新多玛斯主义)

E.Brehin , Leon Brunschvig , 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均反对Christian Philosopher(基督徒哲学),认为这是词语上的矛盾(两难): 

  加入亚里士多德哲学(即加入异邦人),便是非基督徒。

    Thomism = Faith,便非哲学家。

海德格(前期)主张神哲分家,理由是:

基督徒不会问“终极/存有”的基本问题,质疑“基督徒哲学家”有否真正

  的意义,是否名副其实,否则只是一空洞名词。

哲学是一“理性”科学,独立于启示;而宗教本质却倚赖“非理性”条件。

他认为无基督徒哲学,也无回教徒等哲学。

哲桑认为:“基督徒哲学”的构成元素(Constitutive element)分“理性”及“启  

       示”

1)用“理性”方式去探讨真理,而真理的来源是历史(信仰/圣经) :

      内容(content)-------基督教

      形式(form)-----------哲学

 

用“启示”去辅助,因纯用理性会犯错,无信仰指导,便无哲学。

 

参考《信仰与理性》

 

 

 

                              

中世纪哲学家

 

一 护教学(Apology):中世纪前期(二、三世纪)

犹斯丁(St.Justin Martyr 100-165/167 A.D.)

克里门(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9 A.D.)

 

二 奥古斯丁(St.Augustine 354-430)

¨《忏悔录》-----恶、时间、超越

¨《上帝之城》----以“天上之国”与“地下之国”作善恶对立之楷模

 

三 波其武(Boethius 480-524/525):《哲学的慰藉》

 

四 圣安塞伦(St.Anselm 1033/4-1109)

¨“士林哲学之父”

   ¨神是独特的,不能想象比祂更大的东西 

 

五 道明会:

大雅博(Albert the Great 1206-1280)

¨多玛斯的老师

¨开始区分神学和哲学

多玛斯(St.Thomas of Aquinas 1224/5-1274)

  ¨形上系统

 ¨五路论证(cosmological argument)

 ¨主“知”

 

  方济会:

圣文德(St.Bonaventure 1221/1227-1274)

¨《心灵迈向天主的旅程》

¨主“情”

董斯高(Johannes Duns Scotus 1266-1308)

 ¨主“信”

奥坎(William of Ockham 1290/1300-1349)

  ¨唯名论(nominalism)

  ¨奥坎剃刀:“不用的东西,不要增多。”

 

 

 

 

护教学Apology

(中世纪前期二、三世纪之哲学)

 

背景:1)希望官方认可,公开实践信仰。(因教会曾受罗马国王迫害)

反驳异教徒的攻击。

 

代表人物 : 

 (一)犹斯丁(St. Justin Martyr) (100-165/167 A.D.)

出生于拿破里斯(Neapolis),父母是异教徒。

学说:1)真正的哲学,只有经由接受启示才能获得。

希腊哲学是“种子”(Seminal reason) ,只是分受与模仿“道”

(The Word)-----启示真理

这种对希腊哲学及其与基督教的看法,对后来的学者有很深的影响

(使外教人更易接受)

克里门(Clement of Alexandria)(150-219 A.D.):“基督教哲学之父”

开设学校讲授道理。

学说:1)哲学的真理不完美,不是直接传述,不足够令人得到救赎。

信仰是最肯定的真理,较哲学更优越(因是神的说话,不需证明)

没理由不信哲学----A.哲学是预备信仰,是通往真理之路。

哲学对护教是有用的。

向知识分子介绍信仰时,哲学较有权威。

哲学的功能----A.预备工作(preparatory):潜修 净化

批判作用(critical):明辨是非 反省 明白“道” 

教育作用(educational):真理有思辨的一面,教真 

           理时要有哲学。

护教(apologetic)

          5)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哲学辅助神学,提供理论架构,表达教会训导    

              (肯定理性与信仰的伙伴关系)

 

总结:1)克里门是第一个介绍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2)在基督教内给与哲学权利(full rights),为理性定位,与神学共存。

  

 


 

其它言论

 

塔西安(Tatian)

叙利亚人,是犹斯丁学生。

学说:1)思想对学习哲学没用。

希腊哲学从圣经抽取真理,但却曲解其理论。

(斯多噶派曲解圣经-宿命论)

基督教才有智能,异教只是诡辩。

 

 

戴都良(Tertullian) (150/160/165-220A.D.)

Carthage的长老,著名的教父。

轻视希腊哲学。

认为斯多噶派的“唯物论”只限感官,天启内容高于理性。(天启与理性对立,

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对立)

基督教是天上智慧,不必再在哲学中找真理,而应该在圣经内去找。

他说:“此事可信,因为它是荒谬可笑;此事可靠,因为它是不可能。正因它是

   荒谬,我才相信它。”

希腊哲学是“异端之祖”。

 


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A.D.)

 

生平:

生于北非塔加斯特(Tagaste)(近希波Hipp0),父亲(Patricius)是异教徒,母亲摩尼卡(Monica)是基督徒。

七岁,开始习拉丁文及希腊文。十二岁往麻倒拉攻拉丁文学,共四年。

十五岁时,生活放荡。

十七岁时,父亡,辍学一年。

往迦太基(Carthago)攻读修辞学。与一女子同居,生一子,取名“神赐”。

年十九,读西塞罗名著,因而激发良知,开始追求真理,并信奉“摩尼教”。

 ²摩尼教(Manichaeism):盛行于二、三世纪,护教派极反对其理论。

     学说 : 1)精神与物质对立(善恶对立,人是善恶的混合物)

      2)透过知识可得救  

 ²西塞罗(Cicero):其学说近怀疑论

渐觉摩尼教不能满足他的心灵,开始涉猎新柏拉图主义(神秘主义、流出说)。

往罗马设立修辞学校,再转往米兰担任修辞学教授。

在米兰教书之余,开始和当地的基督教人士接触,闲暇时也读一点圣经。

受盎博罗削主教(Bishop Ambrose)影响,渐厌恶以往的世俗生活,但又不能舍弃情欲

三十二岁那年,某一天,在听过一位朋友讲述教徒事迹后,内心起了一阵大波动,拿着圣经跑到花园,受到“神示”,心中阴霾净尽,顿现光明,所有情欲念头一扫而空,从此开始新生活。

回家后,与第二个情妇分手,偕母亲和儿子归隐于米兰近郊的小城。

387年,奥氏三十三岁,接受洗礼。不久回到非洲故乡,变卖家产,开了一座小型修道院,和友人在那儿著作和苦修。从此成为基督教有力的护教者。

396年,升任希波(Hippo Regius)主教,著述不停。

430夏天,汪达(Vandals)入侵,奥氏染上热疾逝世。

 

著作及理论:

一生著述极多,大都是神学,除圣经外,受柏拉图、“新柏拉图学派”和西塞罗的影响最深,其哲学思想大都混杂在神学著作之中。

信仰与理性:理性后随于信德,信德启蒙理性,令理性趋于成熟。

      先有信仰,理性帮助理解信仰,令信仰更完美。

        他说:“权威要求我们信仰,信仰准备人的理性。”

哲学真理要与理性真理符合,如有矛盾,便要拒绝。(要协调、和谐)

他的一生,深受灵肉二元的困扰。他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犯了过错,却勇于认错,勇于改过,一生都在努力中度过,他的哲学就是他的生活。

名著:《忏悔录》(Confessions)------自传式的书,内容:“恶”“时间”“超越”等  

    《上帝之城》(City of God)----以“天上之国”与“地下之国”作善恶对立之楷模。

 

对奥古斯丁的评论

 

高汉斯(Hanskung):教会神学家。    《基督教大思想家》:

    1)奥古斯丁是新典范的开启者。

奥氏是从早期希腊典范(重理智)至拉丁新世纪典范(重意志及爱)

 

 

文德尔班(Windelband)(1848-1915A.D.)

是内在经验的形上学(Philosophy of Interiority) : 从内在寻求真理。

探讨灵魂与神的关系。

有指示中心(reference)

研究自我(继承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 : 真理藏在人心,认识自己便认识神。

终极亦是原始。

不注重外在感官客体知识(因会变,不是知识的正确客体),最重要的是认识

“永恒的真理”及“真理与神的关系”。

  7)哲学中“爱”的重要性 : 与神结合。

8)不是完全的怀疑论:感官知识有错误,但要相信感官;承认感官知识(感觉)

                   和理性知识。

9)有一部份是“柏拉图主义”及“新柏拉图主义”。  

不同之处 : (1)不接受柏氏“人的认知是记忆”,否定前世观念。

不接受普罗汀的“流出论”

  10)有典范观念(exemplary ideas) : 在神内创造万物。

  (1)人经净化(救赎),才可上升(神示),看到“永恒和必然的真理”。

(2)灵魂未净化时,不能直观到神,只看到一些如数学原理及美的理型等真

 理。

人是善变的(时间性的存有),不可看到“永恒和必然的真理”,要有神

 的光照,才可看到。

       

         

     

 

 

 

 

 

奥古斯丁的“知识论”

肯定真理:感官有时被骗,(例:水中看筷子---曲折),但感官没欺骗我们,只   

       是判断错误,所以受骗,故奥氏肯定主观印象。(真实的表象)

怀疑是为了求真:怀疑的动机是为了真理(怀疑中包含了真理)。

怀疑肯定了存在:肯定感官主体是真实的。

          奥氏:“我受骗故我在”“即使发梦发疯也肯定了存在”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故神在,故世界在。”

在辩护内在知识,透过自我意识(肯定了活着,肯定了理解),断定可靠真理。

与笛卡儿相比:

  A. 奥古斯丁:从“人与神的关系”出发,最终从神内找回真理。

         (人若认识真理,便认识神。)

        笛卡儿:重建知识的肯定性。(否定自己的存在,否则神的存在)

         我在a神在a世界在(自我哲学,主体在认知)

奥氏没接受笛卡儿的挑战,没有全盘的怀疑。(在中古时,怀疑并不彻底)

奥氏:“人生如梦” (all life is a dream)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

【善】

幸福是永恒不变的客体(),而人却是善变的。

爱的伦理学:道德的本质是爱神,人的意志是自由的,是指向不变的善(),神

        早把这些(道德律)放在人的心中。

人的本性是“善”,但人有自由,可背离神(不变的善),转向较低层次的个别的善。(罪 = 转向/背离)( evil = aversion )

罪是意志的扭曲(背弃),爱倾向无限的善,但意志会转向。

【恶】

神不是罪恶的原因:一切存有皆善,来自神。(all beings are good , come from god )

evil ¹ substance恶不是本体:恶不可独立存在,恶依附在本身是善的本体。

evil = privation of good恶欠缺完美:没有本体所有的善。

evil ¹ positive reality恶不是真实

evil = non-being恶是非存有:恶不是神创造的,恶是“失序”(disorder),倾向  

              “非存在”/虚无。

“恶”从何来?---人不是必然的存有,故会变(会选择虚幻,犯罪,走向死亡)

奥古斯丁与Pelage的争论:(Pelage是来自印度的僧人,在罗马受欢迎) 

奥氏认为人不能避免犯罪。(目的是突出神的“恩宠”)

 Pelage认为:(1)人犯罪不能归咎于“原罪”(first sin),人有自由选择,罪不是必

                 然的,基督只是好的榜样。——不要救赎,与教会教义相反)

             (2)恩宠是不重要的,只是辅助性质,人可自救。

 

 

 

《忏悔录》:“时间”与“记忆”(第十章及第十一章)

 

背景:母亲临死前的交谈------神秘经验(接触永恒,到了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

 

在时间的流转中是同一人,有连续记忆;不同时间的分散经验归属同一人

记忆中心是“神”,记忆是神的工具。神是既古老又新的。

探讨时间问题------在人的五官吸引中如何自处(self-mastery)

人是受做的,经历连续过程,救赎可否摆脱时间?(死亡®痛苦®

时间是奥秘难解,与永恒相比,价值较低。

提出三个时间:过去(past)-----已完成,不再(no longer),只在记忆中重现

                现在(present)----专注(attending)

                未来(future)----not yet,期待(expectation)

   ²“过去”和“未来”不存在,唯一肯定存在的时间是“现在”。

 (是主观的,只凭自己感受的内在判断) ( real time is present time )

  ²“过去”是“现在”对以往事情的记忆。(把“过去”化为“现在”的图像)

   ²“未来”是“现在”的一种预料。(期待可能的行动,脑中投射的图像)

时间存在精神中:“过去”与“未来”存在于精神中为“现在”

时间与天体运动计算有关,“现在”是一刻(instant),不可再分。

 “现在”是计算时间的界线,但此一刻不能计算/量度

由“过去”至“现在”,流转时才可量度。

 (例:读一首诗时,计算它留在印象中的长短/计算它在精神上留下的印象,这时

      才可量度。)

大雅博与罗素都认为这说法过分主观(把时间精神化),但奥氏却认为人不能同时掌握三个时间,某程度上定要精神化。

    (此亦是多玛斯的说法:time depends on the soul) 

奥氏对时间的说法亦非纯主观,亦有客观基础:

²时间与世界一同创造:the world was made with time.

                      the world was not made in time.

   ²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时间与创造一同出现,未创造前没有时间。

   ²时间有转变(有失去),有运动(有前后),无统一性。 

时间与永恒:

  ²神无时间与空间部份,神是“永恒的现在”----人是有时间的,神是永恒的。

   time ¬       ®eternal

      (present)      (eternal present/stable)

      会过去     timeless 神的一切都是“同时”,无预知。     

  ²人经历流转,最终达至“永恒的现在”/神。

 

《忏悔录》:写出心路历程,反省生命,找出统一性,接触永恒。

 


 

波其武/波艾修斯(480-524/525)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

 

生平:l出身罗马贵族,官运亨通,曾做总督及首相。

   l被冤入狱,死于狱中。

 

贡献:l界乎古典哲学与中世纪哲学。

   l对柏拉图等古典哲学甚有研究,曾翻译希腊哲学中重要名词,给与界说和定 

    义,对后世思想家影响很大。

 

著作:《哲学的慰藉》(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

在狱中临死前写成,埋怨命运的突变,哲学化身为一女神治疗他,探讨宇宙的目的、理性及源起等。

提出世界的不公平:“神若存在,恶从何来?神若不存在,善从何来?”

卷一:因被诬告入狱,心有不甘,怀疑哲学智慧。女神给与“解药”,提出:

   宇宙是否由理性或偶然事件(巧合)组成?是否有目的?

   结论:一切源于神,不是巧合。

   卷二 :“命运”问题

         问:命运以前对他很好,为什么现在要入狱?

     答:命运本性变幻,并不稳定,会有转移。(如:财富 荣誉 名位)

     结论:没有任何东西是恒常的,唯一肯定的是人会死亡;命运唯一不能拿

        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主宰。(态度可改变自己)

        (坐牢是悲惨的,但有些人在此生活,以此为家,没有什么本质上

         是苦难的,如能泰然接受,则一切运气都是好运。) 

 

  卷三 :幸福=神/善自身

     l神是幸福的本质,不在外物寻求,而在内省。

     l“幸福”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

     l欢乐、荣誉、名位、财富等都是善的东西,只是“分受”善,追求它即

      追求幸福及善自身。

  卷四:“恶”的存在

     l恶是无力量的(noting),不能使人达到幸福,恶人不是完全和绝对的存在

     l行善已得报酬(幸福),善是善的报偿。

     l恶人会得到惩罚,惩罚是公正的;恶人若得不到惩罚,是额外的惩罚。

      (可持久作恶,是可怜和不幸的。)

 

     l问:为何是非颠倒?好人受罚,恶人得报偿?

        如何分神与偶然(机遇)

      答:²一切都是天命安排,没有巧合。(神对一切事物都有所安排,在

                  神的理性自身已有计划。)

                ²强调事物有统一整体和不变的计划,这不变的计划在神的自身。

         ²命运控制万物在时间中开展。

         ²因果链------服务天命/天佑,要接近神,便可超脱命运变化之上 

              

卷五:“预知”的问题:神知其必然为必然

   l问:神已预知,人有何自由意志?

    答:一切是因果,无机遇/偶然,由天命控制。

   l问:既有天命,如何与人协调?

    答:“人的认知”与“人的认知”不同,神的认知超越时间(在时间延 

      续之外),是实时的(immediate),是“永恒的现在”的预知,所有事

            物呈现在当下。

      神------------天命所见是“现在”(必然发生),神并不会改变事物

      事物本身---有自由意志

      ( 例 太阳升起------有必然性 人走路---------自由意志  )

        结论:既有天命,亦有自由意志,按不同认知者本性及能力而定。

      “必然者知其为必然,自由者知其为自由。”故神的预知与人的自

       由意志并无矛盾。

 

总结:

无原则性:接近“后亚里士多德”哲学。(透过对话解释:近神则不受干扰)

无论证:只有假设及结论。

      例 世上一切皆有目的,非偶然

        神是幸福/善自身

        求善得幸福

波其武是古代哲学最后一人(晚古)

此书是生存指引和情绪治疗:逆境求存,以平静态度面对困境。

此书亦是理性指引,明智而无感情成份,相信理性力量。

有人认为:波氏是“理性主义”,无宗教角色(不强调教会神迹,纯用理性(哲学)

处理问题------离开中世纪建制

亦有学者认为:(1)波氏是不想指示任何教义。

在狱中不宜涉及神学论争。

波氏会否在最后数月放弃信仰?

此书注重人的理性,区分神学及哲学,故对神学保持缄默。

哲学提升人的眼界,使人得到慰藉。

哲学并不改变命运,但令人改变对事物的理解,接受一切,提供希望。

士林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

 

意义:中世纪在学院(Schola)教学的人叫学院中人(Scholastic),所教的学科便叫

    “士林哲学”。

中世纪思想:

教父哲学------护教色彩浓厚,信仰主导理性,是宗教哲学,无真正哲学性问题

士林哲学------²强调理性:用理性穿透(解释)启示真理。

            ²不注重内容,重点在其方法(Scholastic method)

            ²用辩证法(dialectic)去解释哲学真理。

            问题(question)

        辩证法:论证(argument)

                     结论(conclusion)

              (不是所有哲学家均采用此法,如圣伯纳Bernard便反对)

产生背景:

黑暗时期(DarkAge):在公元九世纪前二、三百年,部份教父对世俗文学敌视。 

         (包括St.Jerome ,Gregorg the Great , 奥古斯丁)认为希腊异

          教文化不道德,是狭隘的知识观。

6-7世纪:文学一片空白

7-8世纪:无公立学校

第八世纪:卡罗琳王朝的文艺复兴(Carolingion Renaissance)

²查理曼(Clarlemagne法王)重新提倡教育,设立宫廷学校,接纳平民受教育。 

                       (以前只有贵族及僧人才可受教育)     

²查理曼邀请英格兰的学者亚尔昆(Alcuin of York730-804)接管宫廷学院,并致力  

 于拉丁文圣经的手抄本。

²学校主要以隐修院为主(本笃会),充满神学色彩。

  (1)座堂学校Cathedral School  (2)隐修院Monastic  (3)会士(没落) 

   ²课程(七艺):四科------算术  音乐  几何  天文      (内容)

                三目------文法  修辞  辩证            (思考方法)

John Erigena (810-877):引入希腊文化,惟非正统,被忽视。

1000-1150 A.D.:文艺复兴-----既有拉丁文学(圣伯纳),又有辩证法。

十二世纪:²大学纷纷成立(巴黎大学1200   剑桥大学1209

十三世纪 ²辩证法(Anselm)与隐修院(Abelard)对立,神哲学开始有生命力。

     ²妇女独立.有自己组织。

     ²十字军成立------引入阿拉伯哲学,与“新柏拉图主义”交流。

       ²全盛期------------神学家涌现,如:大雅博 多玛斯 圣文德  

                       杜明会 圣方济各会  

 

学校:由教父哲学至士林哲学

        隐修院Monasteries------默想圣经 ( : Monte Cassino )

          ²图书馆设备齐全

          ²有人抄文本

          ²以默读为主(单独)

          ²以圣经为重

      Cathedral School------社会化理想

          ²主要在法国

          ²文学------诗歌

          ²社会化神学Solialized Theology

          ²以谈话为主------在城市中着重沟通、和谐

      Urban School-----主要在意大利

      Individual Masters-----游学性质,无固定校舍,以个人名气吸引学生,直

          接与人沟通。

 

 

伊斯兰哲学家:

东方------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 : 回教世界经院系统的创始者

       ²波斯人,伊斯兰教神学家

              ²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形上学)

              ²受迫害

西方------阿维罗依Averroes(1126-1198)----拉丁士林学者所称的“批注家”

               ²在西班牙出生

               ²曾做回教国王御医

               ²注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理论

               ²其学说渗入阿拉伯哲学,被认为破坏亚氏哲学 

        ²受迫害


 

圣安塞伦St.Anselm(1033/4-1109)

 

生平 : 

出生于意大利的Aosta

在诺曼底读书。

曾当修院院长及主教(Canterbury)

 

学说 :

哲学能助了解真理(信仰),且能证明启示真理:用理性指出三位一体的性质,以

                      及神与人的关系。

被评为神哲不分: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

其信仰与哲学的关系是“信以认知”:先信才能了解,信仰寻求真理。

                  (与奥古斯丁的理论相似,但用辩证法)

被称“士林哲学之父”。

 

著作:

《独自篇》:论证神的存在

   ²事物中之“善”来自善的事物/善自身/第一因。

     ²善是第一因,是终极无限的因。

   ²由有限推论出无限:世界有不同程度的完美(degrees of goodness),如:善、

                         真实、智慧、美,均来自绝对存有,推论神的存在。 

                           (预设有不妥之处)

《论说篇》:存有论证(Ontological argument)

     ²“神”是独特的,不能想象比祂更大的东西。

     ²真实存在比在理解中存在更完美:承认神的存在(存在含义)

                                     知识论a本体论            

     ²存在本身是非必然的,但存在比非存在更完美。

   ²“神”是最完美的,故神必然存在。

  此学说引起争论:

  ²本笃会僧人Gaunilo指出此说法是“假设观念”过度至“真实本体”,无论证

“神”是奥秘的,讲及神只是“神的观念”,“不能想象比祂更大的东 

   西”是用“神的观念”证明“神的存在”,混淆观念与客体。

 2)“不能想象------”不等于神必然存在。

         3)“不能想象比祂更大的东西”是虚字,毫无意义。

   ²笛卡儿、莱布列兹及黑格尔均支持此论证。         

    ²康德及新多玛斯主义之Maritain却反对。

 

大雅博Albert the Great(1206-1280)

 

 

生平 :

生于德国的Swabia Lauingen

1223年游意大利,入“道明会”。

1245年在巴黎获博士学位。

先后在科隆及巴黎讲授神学。多玛斯是他从1245-1248年的学生。

在科隆建立“杜明会研究院”。

先后担任德国及拉提崩的主教。

1277年,为了替多玛斯的意见辩护,前往巴黎。

 

贡献:

博学多才,除哲学及神学外,对科学(动物、植物、矿物)都有兴趣,有研究探索精神,理论的层次与亚里士多德相近。

为过度时期人物,但十九世纪学者视他为“百科全书”(cocreator),他对事物掌握

  甚多,使“士林哲学”有一个非常精细的境界。

除亚里士多德哲学外,亦加入“新柏拉图主义”及奥古斯丁的传统。

一般评价他是多玛斯的老师,但亦有人认为他是与多玛斯齐名(他没有建立系统及综合)

开始区分神学和哲学:

神学------启示数据为基础(信仰之光),至多玛斯时更清楚。

哲学------自然理性,讨论神时,以“自然科学”为主。(第一哲学)

将哲学作一独立学科:²在修会中应用哲学之“辩证法”

            ²教义是“启示”,不是靠哲学推理结果   

            ²以神学为首要,但哲学亦有用处


 

 

多玛斯(Thomas of Aquinas1224/5-1274)

 

生平:

出生于意大利靠近拿不勒斯(Naples)的小城 Roccasecca

父亲是伯爵,五岁时,将他献给Monte Cassino之本笃会做修道士,开始求学生涯。

1239-1244年,在拿不勒斯大学接受传统教育。1244年加入“道明会”,被送至巴黎,途中被其兄弟绑架,拘禁了一年。

1245-1248年,在巴黎成见习修士,跟随大雅博学习。

1252年,回巴黎升神父,并以“道明会”教授的身分授课。

1259-1264年,完成《驳异大全》。

1266年,完成《神学大全》

1273年,遇神秘经验,自称straw,自此再没写作。

(有人认为他是精神崩溃或健康有问题)

1274年,往里昂开会,在途中病逝。(3月7日)

1277年,有人对他谴责,其师大雅博为他辩护。

1723年,教宗若望廿二册封他为圣人。

1879年,教宗良十三册封为“学校主保”。

 

著作:

释注亚里士多德、小品、《驳异大全》及《神学大全》

《驳异大全》为大学讲义,为护教之作,使外教人(无神论者)易于明白,维护一

神信仰,当时有很多回教及犹太学者跟随。 内容:创造 善恶 启示

《神学大全》内容:有关神学

 

多玛斯“信仰与理性”的理论:

理性是独立自主的,有自己的权力及领域,不是诉诸权威(圣经、教父、宗教会议),是靠理性分析澄清信仰及其合理性。-------此论点与奥古斯丁不同。

转向经验事物及受造物(感官世界)-----奥古斯丁注重内在世界。

                                    圣文德 : 在内心世界中证明神的存在

 

 

多玛斯与前人的不同之处:

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形上系统,称他为The Philosopher

对理性肯定,认为理性是自足及足够的得救工具。

对艺术肯定,但屈从于超性目的。

摆脱观念,认为哲学不是影子及虚荣。

 

 

 

 

多玛斯的神学与哲学

 

神哲学是两种认知的不同方式(两种科学)

 

 

   

   

目的

超性

本性

前提

启示(信仰之光)

理性(自然之光)

过程

由上而下

(由启示开始至受造物)

自下而上

(由受造物上升至神)

法则

启示真理

(圣三 降凡 坠落 救赎)

自然真理

(创造 天命 不朽)

 

神哲学认知对象(object)一样,有共同真理,但有不同思考方式。

神哲学内容(content)一样,认知数据一样,但形式不同。

神哲学目标一样-----认识神,真理亦一样,区别在科学(内容及形式)方面,不在人的方面,有统一基础,并不对立。

 

 

神哲学的重要分别:

哲学独立:哲学与神学并立,不能约化,恩宠完满了本性。

哲学的限制:哲学不是完满足够的知识,局限在感官经验世界,只能证明神的

      存在,不能明白神的本性。受外在世界限制,不能达到人终极的

      目的(永福) 。

神哲学和谐的关系:神哲学的真理是和谐的,没有冲突,是来自神(真理之

         源),信仰(faith)与自然知识(natural knowledge)是依赖关

                 系,信仰借用了本性。思想与表达清楚,客观亦和谐。

 


 

多玛斯的形上学

 

“存在”(esse)与“本质”(essence)

希腊哲学:“存在”是明显的,不用问“为何存在”。

 多玛斯:讨论神“为何存在”,有人称他为“存在主义”。(与沙达的不同)

     他认为神是独立存在的,是自我维持的,神是“存在本身”,其它事物

     只是“分受”神的存在。

是“潜能”与“实现”的关系:存在令本质能实现 actualiqesaens

不是真实的区分(real distinction),而是独立的区分(separable things)

  God      esse = essence  神的本质就是“存在”

  creatures  esse¹essence  受造物的本质不包含“存在”(只是构想)

 例 人是非必然性的,只是分受神的存在。

“存在”影响“本质”,“本质”决定“存在”:如-----人的存在  猫的存在

两者同时具现,缺一不可:

 没有“存在”,“本质”不立。(no essence without existence)

 “存在”亦不能缺少“本质”。(no existence without essence) 

受造物是“本质”及“存在”的组合:无一单纯性,非必然性,不稳定(可有本质,

                   但可不存在)必须来自根源(神)。

 

  天使的形质组合(hylomorphic composition)

一切东西都分质料及形式(prime matter & form),质料未变成对象前,是纯潜在性

(pure potentiality),要靠形式来决定,只限于有形体的世界。

形式的上升秩序和阶级:

     God---------------------pure act , uncreated , infinite , pure spirit             

              angel ------------------created , finite , disembodies

              man’s soul-------------created ,finite , embodies , rational

           animal-irrational sensitive forms

           vegetative forms 

 在阶梯的最高点是神,是绝对的单纯性;在形体世界的顶点是人类存有,一半灵魂

 一半形体:因此,介乎神和人之间必存在着全都是灵魂而又不具有神之绝对纯一的  

 某种存有——天使。

l 天使是中间点,在“一”“多”之间。

l 天使有灵性,但非神,无形体,非物质。

  (  形体世界    substance = matter + form

    天使        substance = form     act + potency   

每种天使只有一个,每个天使都是一种不同的新的等级,不同形式的天使按认知对象而有区分,如:seraphim(六翼天使---了解神自身之善,焕发爱之光芒,是最高的天使群)

              virtues(有德天使------与天体运行有关系的天使群)

              护守天使(与神对个别受造物的摄理有关的天使群)

  

多玛斯的五路论证

 

a priori(先于经验)------圣安塞伦认为神必然存在,不用诉诸经验。

a postieriou (后验)------多玛斯认为要依赖经验,观察后才知神的存在。

第一路论证:从“动”来证明

motionpotencyaact    在动中,潜能至实现

本身不能动,要由另一已实现之物推动(unmovied mover不动的原动者)

不能有无限系列(infinite series)

是宇宙因果链--------推动者a天体a有形世界

l 第二路论证:从“形成因的秩序/系列”来论证

   u动因efficient causea1st cause第一因

     u 有一连串系列动因,但无一是自己的因(自己不能推动自己)

l 第三路论证:从“必然存有”来论证 Necessary Being 

   u受造物是非必然存在,可存在,可不存在

   u非必然存有来自必然存有  contingentßanecessary

l 第四路论证:从“存在的等级”来论证 Digress of Being

     u有比较的判断----这个比那个更好  这个比那个更美

     u highest degree(真善美自身)    higher term 

l 第五路论证:从“目的”论证  finality & order

     u世界事物有智力指导(intelligence),朝向一目的

   u世界事物和谐有序,有设计师 orderaorderer/designer 

总结:

   u第一路论证:把偶有性论证应用到运动(变化)上。

      第二路论证:把偶有性论证应用到因果秩序的产生。

      第三路论证:从偶有性出发的证明------最基本的证明

         第四路论证:应用在完美

         第五路论证:应用在目的性

   u每一论证有存在基础,有经验的观察。

   u每一事物均有足够理由:

            变化(运动)必须有不动的原动者做为它的充足理由

            因果链必须有无因的原因做为它的充足理由

            有限的完美必须以绝对的完美做为它的充足理由

            自然中秩序的目的性必须以理智(设计者)做为它的充足理由

   u不能有无限系列,一定要找出第一推动者-----

    u是一个论证的五个部份,或五个论证(各自独立,显示不同的面,相辅相 

                     承)

多玛斯的模拟analogy

 

l若用单义(univocal)(如:人是伟大的 神是伟大的),便不能精确说出神的本性。

 若用歧义(equivocal)(如:wise good),因从受造物的观点看,有扭曲(污染),则不能让人认知神。

l多氏用模拟(analogical):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如:God is wise. ---------------------------------------肯定

      God is not wise.(not simply wise)--------------否定

      God is supremely wise.

     同时肯定与否定。

l当人认知时: 受造物→神

  但真实是:神(善自身)→受造物

l人对神的认知是人对神的表述(从不同角度),故在真实中(reality),神在先

                    但在意义中(meaning),神次要。

l人用不同的表述,最终指示同一本质──“一”

 

l有关评论:

  (1)“不能有无限系列,一定要停在第一因。”

  回应:只要有“先于推动者”,不用找第一因。

     无法证明终极点(不动的原动者、第一因),只看见动因、生灭、秩序,

     超越感官,只能相信。

  

神的性质(第一因、不动的原动者、必然存有、真善美自体、宇宙设计师)

只分五路分别证明,能否汇聚在某一点?

回应:u即使全部同时汇聚在某一点,仍不能证明神。而认知的神不一定就是

    崇拜的神(慈悲、智慧、公义、怜悯),属性不同,是“哲学家的神”。

    u“五路论证”未穷尽,只是第一阶段讨论神的存在,应放在整体来看。

          

多玛斯哲学的贡献:

l多玛斯的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加上“新柏拉图主义”。

多玛斯“唯实”,在两极端走中路,温和而创新,与圣文德及董思高不同。

( 圣文德----主情     董思高----主信      多玛斯----主知 )

多玛斯的哲学是实时性的经验论证-------从经验发现神的存在。

多玛斯哲学的现代意义:

u多氏哲学是唯实论------对“超越”的开放,相信理性可认知真实本身。

u现代的哲学-----------☆唯物论(马克斯):对“超越”封闭,以人为中心

☆泛神论(胡思梦)

☆存在主义(沙特):人存在行动才创造本质------人本

☆实证论:一切要经验证,要有数据。

   u多玛斯的自然科学(五路论证主要讨论生成变化becoming的现象),不大适合现代人的观点,但科学不能解决很多问题,评论多氏哲学应从整体观察。

 


 

圣文德St.Bonaventure(1221/1217-1274)

 

生平:

l出生于Bagnorea(罗马以北)

l1232-1246年,在巴黎读书。

l1243年,入“小兄弟会”。

l1253-55年,在巴黎大学教书,1257年,成公众人物,与多玛斯代表各自修会。

l1273年,被选为枢机主教,出席里昂大公会议后逝世(1274715日)

 

圣文德与圣方济比较:

l将圣方济理想落实于修会中。

l其神哲学受圣方济影响:圣方济生活简朴,圣文德由体力劳动的克己进入知识上的自律(宣讲与护教的需要)

l圣方济一生与神共融,与神结合,透过基督走向天主(圣贤之光)

 圣文德有神秘的教义,只集中研究与神有关的事物,灵性旨趣倾向神修,排挤亚里士

 多德的形上学。

 

圣文德与奥古斯丁比较:

l奥古斯丁是忠心的信徒:¨神与灵魂的关系

            ¨人的生命是迈向天主的进程

圣文德:穿透神的奥秘,人的灵魂迈向天主(共融)

     《心灵迈向天主的旅程》---神秘论(经典的神秘学) 

l受奥氏影响:受造物参与“光”(新柏拉图主义):人的知性要接受神的光(innate light)

                                            (与生俱来的光,是真理的标准)

 

神哲学理论:

l神哲学不能分开:同一基督教智慧。

l主要是神学家,其哲学只是偶然

l主张权威,信仰指导:认为哲学家可假设神的存在,但重点犯错。

(不能看人的超圣目的:永福与肉身复活,只看到第一因便停顿)

                   (神是三个位格,哲学家不能知圣三,故不能达完整真理)

l指出亚里士多德只是自然哲学家(感官事物),不是真正形上学家(神按典范创造世界):奥古斯丁与圣文德较接近柏拉图(理型世界)

l反对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是永恒的(eternity of the world),否定创造及神之天命。

倾向“新柏拉图主义”,但非完全排斥亚氏:知识论(感官认知)亦依据亚氏逻辑)

l哲桑E.Gilson不认同圣文德,近世学者多认同哲桑意见,因为:

亚里士多德之逻辑及形上学被普遍认同

圣文德用亚氏逻辑,但没有接受其精神(人的心灵迈向天主)


 

圣文德“论证神的存在”

 

l从“灵魂与神的关系”论证:灵魂上升至神的阶段。

l神是经验之神(祈祷崇拜之神),神在物质世界自我展现,由内论证.(与多玛斯不同---由感官世界论证)

l不是无能力发展精确及有系统之逻辑论证,但神的性质是明显的,故不用详细论证。

l完美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innate),而受造物是不完美的,可证明有绝对完美(神)。

l笛卡儿的理论相同。

 

圣文德的三个论证:

一 人神关系(内在知识)(与奥古斯丁及安瑟伦相似)先于经验(apriori),认识自己即认识神。

   u在“绝对知识”及“绝对无知”间有很多程度:

²错误的认知(谬误):nature-------error

                             existence----ignorance

          例:偶像崇拜者肯定神的存在,但对神的本性有错误理解。

    ²不完整的认知:偶像崇拜者不拒绝神的存在,对神的观念并不是完全无知,

            并不怀疑神的存在。

u人对“永恒的智慧”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喜爱完全不认识之事物,故神是存在的。(例:人对幸福有自然的渴求,但幸福是在于拥有绝对的善──神,故人渴求神。)

      u神早已存在人的灵魂中,神与灵魂都是智能(intelligible),但神是superior intelligence,因神是原型(archetype),两者有和谐关系,故认知自己即认知神。(透过自己认知神)

                 

 因果关系:与多玛斯接近。

   u论证的起点不限:一事物之诞生,有第一存有。

   u不精确的证明:主情

²神自然存在,是不可怀疑的真理。

²不选择论证起点,只收集论证。(神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存在,故不用证明------自明)

   u不注重感官世界,早有神的观念,与多玛斯不同。

        多玛斯:五路论证(construct)------由感官经验开始

        圣文德:自明(discover)-------------在内心发现神的存在。

   u一切知识与生俱来---------回到第一论证

 神存在是绝对的明显(God is):第一法则(与安塞伦相似---神是独特的,不能想象比祂更大的东西)

   uGod   is. 

             述词(God已包含存在的述词,God是必然存有,是不可怀疑的真理)

uGodaexists(神存在等于本质)------回到第一论证

圣文德、多玛斯与 奥古斯丁:

l 多玛斯:由感官认知开始a推出有一超越感官之神

  圣文德:由感官世界开始a内在认知神的存在--------靠信仰之光

 奥古斯丁:肯定有个别真理a普遍真理a绝对真理

l三人理论相似:神早存在灵魂内,但人不觉察到。

 

 

 

多玛斯与圣文德比较:对神的认知

l多玛斯-----依靠感官世界(客体),发掘神的存在。

 圣文德-----探索自己的灵魂(内在),便可认知神。

l多玛斯-----任何时间可探索感官世界,不关乎进程

 圣文德-----由真理证明神,要修德(净化),才可看到。

l多玛斯-----推论(infer):由感官世界的数据,推论出神的存在。

圣文德----发现(discover):对神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自明

 

 

 

圣文德如何论神:

l人与神无共通词语,单义(univocal)与参与(participatory)不适合。

god  creatures不能用being

l受造物是模仿神,共通之处是:“受造物是神的外在表达”

 相似模拟(analogy of resemblance):受造物是神的影子(shadow)、肖像(image)

足迹(vestige) 

l神是一切受造物之典范。

l人是理性的受造物,最接近神,最能表达神(有意识地服务神)。

l肖似视乎有多少思宠而定,故分很多等级:天上之灵(真福)(直观天主,最高级)

                    天使

                    人

l以圣贤为中心,反映在受造物中。

l圣贤(耶稣)是最好的肖像(world-cosubstantial image),是受造物的镜子,感官世界是影子及足迹。

l灵魂进程是影子及足迹,默观自己,使上升至天主。

l圣文德是神学家,亦有哲学。(既有信仰,亦有理性)

 


 

董斯高Johannes(John) Duns Scotus(1266-1308)

生平:

生于苏格兰。

1291年封圣职,其神学教育在巴黎大学及牛津大学完成。

1303年,因不满当时法律,拒签皇室文件,被逐出巴黎。

1305年,获巴黎大学博士。

1307年赴科隆,翌年病殁。

 

贡献:

在哲学史地位比圣文德大,影响中世纪哲学三百多年。

多玛斯是“道明会”的权威,认为宗教与哲学不相冲突;而董氏是“方济会”的大将,其学说有很多与多氏相反,主张神哲分离。

是一位有独创性的哲学家:注重意志(primacy of will),较重爱,无多氏之冷(重理  

性)。

有部分亚里士多德哲学并形成系统。

论神 : 

  多玛斯

      God

angel

man 

animal

vegetative forms

           

 

  多层      ­

         

受造物认知              

  Henry of Ghent

 (巴黎思想家)

 (1240-1293)

Creator/god

creature

  Being 有二概念 :

适用于神

亦适用于受造物

董斯高

 infinite being 必然

 finite being  非必然 

Being是绝对,是单义,是形上学之being as being

不确定,无正面内容

超越人的认知,无直观

  ¨在概念上单一,在真实中(reality)仍有分别。

  ¨单一存有概念,但有不同形态。

  ¨神之意志(will)是决定性,并非由善控制,而是由神控制善的选择。

  ¨神之意志是善(公义、良好等在神之意志中是善),否则便是恶。

  ¨在伦理上是非决定论(ethical indeterminism)

  ¨多玛斯主“知”;董斯高主“信”。

  ¨intellectwill的关系:董斯高认为意志较重要,是cause of intellection,

                          也是知的原因(控制认知),intellectoccasional cause

多玛斯认为能力最重要,认知是首位(首先知道是善,便追求善的事物)

  ¨多玛斯先证明神存在,再证明神之属性;董斯高说明神存在亦包含属性,模拟概念是单义论(univocal),有别于所有士林哲学家。


 

奥坎William of Ockham(1290/1300-1349)

 

生平:

出生于英国的沙瑞Surrey

曾在牛津学习神学。后来在巴黎大学成为哲学和神学教授。

由于他的“唯名论”与教会不合,常被攻击。

1323年,被牛津的宗教法庭判为异端,教宗命他到阿微农 (Avignon)为自己的学说申辩。由于他的许多意见与教宗不同,因此被幽禁在自己的修道院里四年。

1328年,他逃至德国找到当地诸侯的庇护。

1349年病逝。

 

贡献 :

方济会士,地位重要,在十四及十五世纪有相当多信徒。

是神学家,亦是哲学家。

是一富争论性人物(在教会中曾反对教宗)

是一个破坏者(被称为剃刀razor):认为不必要的理论必须删除(格言:不用的东西,不要增多。Entities are not to be multiplied without necessity

是一位独立的思想家,埋下现代哲学的种子。

 

形上学之共相(universal)

一 Ultra-realism实在论------极端

独立存在

是真实的

Moderate realism唯实论------温和

in mind       精神

in thing       具体事物

in divine mind  典范在神

Nominalism唯名论

共相不存在,共相是心灵的概念intramental,只存在精神内,不在精神外。

共相是自然符号natural sign(conventional sign 约定俗成之符号)

例:中文  英文    法文

 (人) (man (I’nomme)------不同文化有一约定俗成符号(不同词语表达)   

   ()  (cow (vache)

共相是共通概念,存在精神内。

真实(real)是个别事物(individual things)

例:唯实论-----A B C   人性典范在神

    唯名论-----A B C   有共同人性,存在精1中

    逻辑:This man is running. 代表个别的人(singular thing)

              Man is animal.      代表所有人  (all men )

                                         (splices):是不真实的,只存在精神中

奥坎如何论神:

essence existence 同一事物,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概念)

单义论(univocalbeing):有限制,无法认知神(不能肯定神的存在)

 (奥古斯丁及安瑟伦:a priori 毋须透过经验已知神的存在)

论证不肯定(probable):质疑多玛斯的“五路论证”

                       第一路(不动的推动者)----不肯定,质疑不一定是神,可能是

                       某一天使或human aoul

                       第五路(目的论)-----无法证明个别事物是朝一目的进展,,或是自然的必然性,不一定是神的关系。   

                    无法证明宇宙有一目的和秩序。

            第二路(动因)-----可能是天体,无法证明是神推动。

新论证:有第一保存者(1st conserver)

¨无法证明神是唯一(unicity)

            ¨可能有一终极实体(1st conserver)保持这世界

       ¨可能有其它世界:每一世界都有一1st conserver

 

 


 

中世纪哲学没落

 

奥坎:神之能力是否无限,本质上是否可能,因神不能做本身是矛盾之事(本质无   

可能之事)

Robert Holcot(道明会士):认为无可能证明神及纯灵(pure sprite)之存在

Nicolas Antrecourt:认为无本体、理型、物料、心灵等的存在

唯名论:

  ¨知识论:认为认知有限

¨知识论本身注重直觉(intuition knowledge),不注重感官知识抽象化概念。      

       (多玛斯的知识体系是抽象的abstraction

    ¨知识论削弱理性能力(溶解)

推翻教会传统

无理性论证,出现神秘家、寓言家:教义®理性®神秘主义

是破坏时代,亦是丰盛时代,科学、艺术、文学昌盛。

十四世纪,文艺大放异彩,蕴酿十五世纪的卓越成就。

(十三世纪:多玛斯、大雅博、圣文德-----哲学丰盛时代)

 

上一篇:明清间西方灵魂论的输入及其意义下一篇:政 治 哲 学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