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哲学殿堂

政 治 哲 学

时间:2008-11-15  来源:  作者: 点击:

      [1]

 

政治哲学:用理性有系统地分析政治之为政治之科学。即反省分析政治现象背后的基础是什么=本质:人是否政治动物?人性是什么?政治会有good life?会问及其终极的问题,普遍真理的问题,人是否必须群居?政治的目的是什么?

 

不同的政治哲学家有不同的人性观,便有不同的政治理论,兹举例如下:

Leo Strauss

-        回归古典哲学,探索政治之为政治是什么?

 

他提出的问题:

-        政治之为政治是什么?

-        政治后面基础→是否可给人good life

-        政治体制是好是坏的原则?

-        有原则,有价值,才可判断现在的生活、政治体制的好坏。

 

政治之为政治:

-        即政治的本质(跟柏拉图)

-        人的发展可看到在群居时,政治架构出现的意见(opinion)而达到普遍真理(knowledge)。

 

政治发展:

-        现象→制度→探索判断什么是好的,反省政治是否带人到善的满全

   human beingfulfillment goodnature

          →善的满全,在群居中什么是good life

 

哲学:

-        分析方法、态度、目标。

 

政治:

-        研究对象,及其功能(透过不同的opinion,带出指向好的knowledge,指出什么是good life,并超越现况局限)。探索政治现象、生活、活动的终极目标及其指向的地方。

 

政治哲学:

-        必然涉及历史的发展,作为哲学基本态度,不是在这现象即拥有真理,而是在这过程中探索真理→good lifegood politic

 

政治的基本课题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首章已明言。

政府的合法基础,Robert Nozick是放任自由思想的支持者,他问:“为什么人的社会发展不是无政府状态而是有政府的呢?政府是否可以使人达到其终极目标?”

政制:涉及权力、法律、自由等问题,也涉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哲学之别?

Leo Strauss(一生要回归古希腊哲学)首先指出古典的science与现代的science的判别:

古典的science

现代的science

- 有系统的学问 political science

- 来自希腊文politike     episteme

             å来自poli  å探索基础

-         希腊人反省poli群居现象,探求城邦的知识,城邦之为城邦的本质,即政治之本质

-         古典哲学要了解政治背后的知识,即政治智能,需要有智慧的人带领、分析,而能超越现况而达到good life

-         古典哲学必涉及value,即human nature是什么?须有价值判断,才可有目标,valuehuman nature不可分割的。

-         实证科学

-         强调客观

 

 

 

 

-         重视fact而不涉及value;即事情是否这样发生,调查准确。(而讲value才能讲及目标。)

-         现代的factvalue从十八世纪便是分割的;Max Weberfact只讲方法。

                    å工具理性

                        å不应单是社会发展科学

 

 

方法:由古希腊至今日,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如何回答什么是good political life

哲学分科:

-         Speculative philosophy

 

形上学(Being, truth...

神的哲学等

-         Practical philosophy

 

伦理学

                  

行动→我应做什么→善

 

规范

政治哲学等

 

政治现实→群体应做什么→幸福

        political life as such

实践       å哲学的了解↓

  ideal form, reality, being, nature

                                               

 

 

 

         由古希腊 Õ

     政治现实Õ

课题Õ找寻一个理想的政治生活

 

探讨political life as such

     ideal form

     reality, being, nature

 

 

          政治

       生活 / 现实

政府、法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正义、自由、政制、公益与私益、权力、个人与群体、资产等

 

古希腊城邦的演变情况:

贵族统治:

精英统治,靠血统和背景。

中产阶级:

非责族,是渐渐富起来的人,有财力便希望政府定有利于他们的制度,与贵族争政权,要透过教育(如修辞学)以达到权力中心。

民主:

自由、平等、民主(透过言论、意见)

Sophists

类似政客进入政府游说,教人如何表达政见、技巧等。

Philosopher

研究真理,教人认识真理Õ事物的本质。

 

古希腊时的political life

苏格拉底寻求political life的本质(也是他的贡献)

                          

            Õ conventiona约定俗成 Õ

  political life

             Õ Divine Reality诸神各司其职 Õ

             

 

 

 

 

转为Õnatural

 

转为ÕReason不再诉诸于神,而以理性探索,这是苏格拉底的贡献。例如人人以为正义,但他问正义是什么?用辩证法找寻,知识建构不是来自神,而是透过理性。

 

苏格拉底:重要贡献,寻求事物的本质,他问正义是什么?爱是什么?

三部曲:《Apology》《Crito》《Phaedo

Apology》:

   被控

苏格拉底自辩

1. 不信神

-         新的神→reason

 

2.    荼毒青年:除苏格拉底外,人人都对青年有益。

 

-         他反问是否所有人都帮助青年?

-         他应用principle of non contradiction自辩及反问。

-         1st principle:人是否趋善避恶?若我荼毒青年→则我是坏人→青年跟着我→矛盾→我怎可教人害我自己(制造有害的环境);故作为1st principle,我不会教坏青年。他从应然着眼,knowledge is virtue,但从实践上则有别。

-         他自觉作为哲学家,追求生命和意义,他不会惧怕,他问生活情况怎会令他惊惧?若不知又怎会怕?死亡是无法接触的,我不知死是什么,我又何足惧怕死?我不怕死,但我怕disgrace (moral evil)我知道什么是不正义。我作为哲学家,应追求善的价值→good life=wisdom=true virtue,不是金钱名誉地位,智慧、真理应在生活上实践成为德行。

-         作为公民就是对神的服从、守法;作为哲学家最大的德行就是坚持真理。

 

 

苏格拉底该死之原因:

-         挑战雅典法律:当时有sophists作律师。

-         激怒法官:

-         苏格拉底则自辩,因为做人不在说得天花乱坠,而最重要的是讲真理,他为哲学的使命。

-         指向法官:不用同情我,应按理性判案,苏格拉底自辩说:“若对,则不用审我,若我不对,则我该死。”

-         他要唤醒雅典人

-         目的:

-         他不需要同情:

 

-  他不怕死:

-         不是多人讲便对,要跟从理性。

-         透过审判教育人。

-         若判刑,其可能性是死、或监禁、或放逐、或不准乱发言、或罚三十元,但他拒绝同情他。

-         可假设:

1.  死是好事,何足惧怕?

2.  若死有若睡眠,那么长眠不醒是好事。

3.  若死是到另一世界,我也期待与荷马等人长谈。

 

- 最后遗言:

-         请你们帮助我和我的子孙获得正义,若他们不正义,务要责骂他们,叫他们追求真理,做个有德行的人。

-         我现在就要死去,你们会继续生存,Only God knows which is better

 

- 重点:

1.good life:容许自由讨论。

2.知道是实现→要实践的

3.每一事物都有其本质定义

 

苏格拉底

-         柏拉图写Apology 关于苏格拉底死前之对话

控告:1. 不拜国家的神

  2. 荼毒青年

自辩:1. 我不知你们如何受sophist 的影响,但我讲的是真话

      2. 为什么你们说我不拜神,其实我最拜神,因为有朋友为我求得神论谕知道苏格拉底是最聪明,我与人对话也找不到比我更聪明的。

        社会认同的正义、真理、勇敢¼辩证式下他们也不能看到这些的本质。

      3. 死亡有两个可能性:

-       睡眠:平时都有,如果一觉再不醒来多么好!

-       如死亡是去另一个世界,荷马等都在那里,我喜欢与他们谈话。

针对一般人的反应,与社会看法,我不怕死,但我怕羞耻。

死亡是一个历程,但做人究竟喜欢受人指责还是赞扬呢?我恐惧人对我的道德评价。

 4. 整个Apology 帮我们澄清概念,认知是否清晰,在这些处境的选择,是基于什么概念,认知,有没有偏差。

     行为准则的基础应有普遍性不只是靠社会判断。

  5. 最后我希望你们(雅典人)帮助我的儿子,责罚他们,如果他们关心财富多过道德;如果他们装模作样而实际无知;如果他们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请你们指责他们。这样我和我的儿子便有正义。

  6. 我要死了,你们继续生活,那样是好的,只有Which is better, only God knows.

 

ž            苏格拉底是伦理道德的先锋,(但未有系统)当时是相对的,但苏格拉底将宇宙(永恒)与人(变)的行为准则是不变的,由他引入本质nature 的观念,自然律就是这种本质。

ž            人性(不变的普遍的人性)无认识,不可了解伦理(普遍的规范)。但各学派都有其对伦理价值的了解,即基于对人性的了解。

ž            名言:未经审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Unexamined life is unworthy to live.

 

苏格拉底并无政治哲学,但由其apology之答辩,带出方向,引发课题→political life;不诉诸于神,理性探索是什么?

在几篇对话录中有探索到的:Gorgias, The states man, Republic, The Law.

 

Republic最有名,共十卷,探讨Justice;思考方法→辩证法

卷一

Cephalus答什么是正义:

苏格拉底追问:

1. 讲真话,还欠债。

1.  若债主失常可否还给先前存于之刀?

 

2. 给每人应得的东西。

2.  实践起来,怎样是应得的,是否平均?多劳多得?创始人?Order?  Criteria?

 

3. 做有利于朋友,有害于敌人的事。

3.  如何分辨敌友?Virtue如何会害人?如何是Virtue之正义?

 

 

卷二

其子答:

强权 = 真理

might is right

在社会上,统治者有权,国家与政府定法律,介定权责,人民守法,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政府以法律保护公益,但法律由谁来定?法律是公义的,故他说强权是公理,因为政府强力定立的。

 

苏格拉底反问政府是否为私益?模拟:

政府为人民 

 

医生为病人 

老师为学生 

不是强权,而是idea什么是好、just manjust city。扩大讨论ideal city。是否just man=快乐?(justjust manjust city

要服务好对象,首先要问什么为病人好?

要教好学生,要问什么最重要,要做好技术。

 

卷三

先抽象讲什么是goodGlaucon答有三种:

1.good-in-itself:义务论,不为什么后果,e.g. jog。(学派basic good , Kant

2.good-in-itself and its consequencese.g. knowing , seeing , hearing。(学派: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追求幸福、instrumental good

3.its consequencese.g. physical exercise , medical treatment

- Glaucon认为第三种才是just,带来好的效果,苏格拉底没有正面答复什么是正义,但从苏格拉底答话可猜测他认同第二种。

 

    论点:

1) What people think : a) What justice is ? 人们认为正义是什么?

                       b) Its origin .     它的来源是什么?

  To do injustice is naturally good and to suffer injustice bad.诉诸于经验

  .做不正义的人是好的,忍受不正义的人则难受。(功利主义)

  .假设人性喜欢做不正义的事。(如Thomas Hobbes

  .正义的来源:群居要定规矩,避免人做坏事;守法则正义,来源是人的坏本性。

  .有法律后:最好是做了坏事,不被人发现,不用受罚;最惨是受到不正义对待,但不可报复。

  .社会执行正义:犯不公义者不用付出代价,受虐待者反而为人轻视。

2) They practice it out of necessity, unwillingly. e.g. 譬如隐形钻介,说明人一定做坏事,守法动机negative

  The extreme of injustice is to be believed to be just without being just.

   最坏的人是做了极坏之事,但又使人相信他是正义的人。

  A just man does not want to be believed to be good but to be so.

   做好人,行正义是应该的,故当人做好事,不用赞美他,若是坏人则中他的计;最后最吃亏的是守法的just man

3) 结论:Unjust life is better than the just one.

        最好的生活是unjust lifejust man 常要受苦。

        另一点是做坏人不用怕神?神可以贿赂的。

 

    苏格拉底把just man扩大到just city来看,他用人的灵魂的层次来比喻:

人的灵魂三部分

国家三阶层

1.  欲望:低层次  寻求满足

2.  荣誉:中层次 - 追求荣誉

3.  理性:最高部分 - reason

1.  生产者:士农工商等

2.  卫士:士兵追求荣誉

3.  统治者:寻求智慧

23是管理国家阶层,如何有好的质素?

-         首先从教育入手,以音乐,诗歌,体育来培养德性,使成为有勇气,有节制的人。

The education of the guardians: 培养德性,不只看物质,要有不同的层次。

1) music and poetryHow to present stories? Lyric?洁身自好,不淫乱。

2) physical training:勇气、节制、强身。

 

卷四

The role of woman女性地位

-         柏拉图在提高妇女地位方面有独特见解,(但也是从利于国家防卫人手的计算)

本质上

-         男女本有别,最主要是生活方式,但二者的灵魂的nature是一样的,不分高下,柏拉图独特的地方,作为人之为人男女一样,不看外表,外在不同,但不否认其普遍性。

受教育

-         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

-         女性可否担当城市的工作,为城市有益处吗?

-         可以,且带出unity,增加人手促进城市团结。

共产

-         提倡共产。

-         不只共产,且家庭也共享,不分公益私利,全部由公社照顾,大公无私。

 

卷五 :续论共产,资源共分,扩大资源;甚至一切父母、子女、朋友共享。

 

卷六

Role of philosopher: 哲学家是有能力找到真理的人,所找的是不变的真理(存在)

1) A man who is able to grasp the truth itself.

2) Lover of what is and always the same in all aspects.

                        

          being           becoming

    what is as it is      things alike what it is

       理型世界           现象世界      (山洞比喻)

哲学家对城市有什么用?

哲学家看到事物的真相,看到什么是真的好

所以可以管理国家的便是哲王。

 

政府为人民好

医生为病人好

老师为学生

 

 

卷七:哲王

 

卷八:五种君主状况

灵魂(人的堕落)

五种君主状况(政治滑落)

矛盾

理性

荣誉

欲望

Philosophy king truth, good, wisdom

Timocracy honor, virtue

Oligarchy wealth

Democracy freedom and equality

Tyranny

哲王是最好的,但民主制度则是做就哲学家最好的环境。

 

卷九

Tyranny   似乎  权力、拥有一切

  

unjust man实质  无自由,无自我

 

问题:

-         什么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         行不义的人又不为人知是最快桨的,重视后果。

-         Glaucon 讲的是人们的看法→convention的,人人都讲 =

1.  分析人的欲望,为所欲为,无自由,恐惧。

2.  如何知道什么人才是最快乐的?

苏格拉底分析:

1.  看清人的欲望

2.  欲望可否得到满足?

3.  欲望有没有层级?那一种是基本欲望?

欲求的本质和数量:

-         unnecessary desire:某些非必要的乐趣和欲求是非法的。

-         在睡觉时,理性与荣誉两部分都睡觉,而欲望则最活跃,在梦中,我们内心的野兽,餍足了酒肉,站了起来,摆脱睡眠,出发去满足其欲求。没有一种可以想到的愚行罪行  连烝淫或任何其它违反自然的结合(性方面的)、弑父,或食用禁忌的东西都不例外  做尽日间不可做的事。(571c

-         因为平时有reason和羞耻感控制;健康的人才可控制自己,不被睡梦中欲望所扰,梦是最private,最不受规矩限制,完全在乎主体,最能认识真我。

-         一个人的冲动如果是健康而有节制的,在入睡前已唤醒了他的理性力量,饲以高贵的思想与探究,集中心智于沉思默省;并且既未过多又未过少地满足他的欲念,却足以使它们酣然入睡,防止了它们和它们的判断与苦痛去干预高尚的原则  这是他留在以纯抽象为对象的宁静里,以便它能自由地冥想和追求对过去、现在或未来尚未知道的知识,假使他跟别人有什么过节,他也把情绪血气的因素平静下来;即在休息前,安抚了这两种非理性的原则,唤醒了第三种,也便是理性,那么,他就离真理至近,很少有可能成为虚幻、非法的念头的玩物。(571c-d

-         (灵修提示:故在睡前平静自己的欲望,使自己不要过饱或过饿,不使自己在激动的状态下睡眠)

 

为什么专制暴君会在民主制度下出现?

-         上推到民主人出现的环境:民主人的儿子,在富裕环境出生,unnecessary desire也影响他,学上了浪漫行为,可就因嫌恶他父亲的悭吝,跑到相反的极端;到他的儿子那一代,尤更甚者,他受勾引到完全无法无天的生活里去,那些引诱他的人还说这是完全的自由呢。他的父亲和朋友,拥护他那些尚不失当的欲求,对方一派,则在相反的欲求上帮他。这些可恶的魔法师与专制者的制造者,一旦发觉他们要失去对他的控制,就会设法在他心里装上一种浓烈的爱欲,来领导他那些怠惰、浪费的欲念  一种恶毒的有翅雄蜂  这是能适切地描绘这种爱欲的惟一意象。自由平等影响民主人,人喜欢不受管束。(572e

-         在民主制度Democratic society下出现之阶级:

1.leader:要有钱人供养

2.rich mendesire powerful erotic love,用尽一切方法为满足自己,变成无自由,由欲情推动,无朋友,最孤独。

-         本来人在发梦时才是为所欲为的,但到日日都是一样时,则无自由。有两种暴君:一种由自己控制,另一种由rich men控制。

-         by Glaucon:最好是哲王,最差是tyranny

如何知道那些人最快乐?

-         第一论点有一预设,不受控制是最惨,而受理性悾制是最好的。

-         最大快乐的三个标准:experience, reason, argument

1.experience:除非我有齐三种经验,否则不能判断那一种经验最好;只有哲学家才可判断,哲王能指出那种经验最好。

2.reason:是哲学家的强项

3.argument:论据是哲学家的工具

结论是只有哲学家生活在理性控制下是最快乐的,所以哲学家是最快乐的。哲学家有这种能力,但诉诸于经验,有可能与能力,但其真确则有怀疑;实际上,哲学家是否有完全经验以作判断,且判断真确?

-         常人说快乐与痛苦是相对的,无痛苦便是快乐,无快乐则痛苦,但苏格拉底认为有中间的calm,即位于苦于乐之中道。(584a

pain

 

 

 

快乐与痛苦是相对的,要看站在那一个立场。有没有pure pain

intermediate state

calm of the soul

 

可能有“无痛苦与无快乐”的阶段

pleasure

 

 

pure pleasure例如 a pleasure of smellpure pleasure并不是无痛苦,或由苦走出来。

-         如果我是一个人,不知道所有的事,我正受苦,可能是肚饿,吃饱便不饿了,这是否快乐?可能我在平静阶段,不久又再肚饿;在pain pleasure之中有calm存在。

-         重点是他们不知道何者为真。

-         饥渴是肉体的欠缺,无知是灵魂欠缺,如何得到满足?那一样真正满足?that which is more?(Glaucon认为较多存在的)那些种事物具有较多的纯粹存在  是以食、饮、作料与一切物质为例的那些种呢,还是那种包括灼见、真知、心灵与各种不同道德质量的呢?(585c

-         that which is more 参与being, truth, good, happiness

appropriate to our nature is pleasure对应于人的本质才可得到快乐经验:

          bodily               肉体6

   criteria   spiritually                知性4

             what is always the same     恒常4

             what is never the same   一常6

   他不是诉诸于人的经验,是要有理性,而是从人的本质上讲,人按照理性指导的人才是just man就是最快乐的人。

伦理学与政治学的核心:

-         打破伦理与政治的conventional→会变的

-         good→不变的本质nature,找到这本质便是幸福 = 最快乐

-         conventionalnature,即由变→不变

-         讲出人之为人的基础,对人之灵魂分析透彻。

ideal city

-         如果人有这种智慧,他不会参与政治,不会在生身之国家执政。

-         因为这个国家只存在于观念里,ideal city很重要,用以来作方向指导现在社会。

-         从理想城市的起源、发展及堕落,提出很多insight与论据来反省,他不只讲理想国,也谈论现实情况。just man是最快乐的,而just city令很多人快乐。

页献:

1.Natrue:不是convertional而是Nature人之人的本质的实现;及ideal form

2.:以manindividual)和city来阐述,同时用人的灵魂(人之为人)的三个层次:ReasonSpiritAppetite作比喻。

  Õ natural right古典意义,不是现代的Distributivi Justice。当人按理性指导和谐生活,此人就是Just man ReasonSpiritAppetite相和谐);当社会上有不同的人philosopher-kingguardiansfarmers, people等不同阶层的人和谐地生活,各按其天赋才能natural gift来发展,则是最好,带出natural right = orderÕnatural law,以国家作为一个 body + soul有机体,人按此order生活,就是最快乐,也是最正义。

 

以柏拉图理想国评论现代:

-         人性

-         能否满全人性Õ带入good life

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分别:

政治学

-         Distributive Justice

-         权力分配

-         制度

政治哲学

-         根源的问题

-         统治者的质素

-         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

-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会有城市:

  1. 不是物质而是要good life

  2. 社会发展的批判Õ good life

  3. 何谓good lifeÕnatural right

 

参阅: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卷一;卷十,141179a33 1181b2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一,家庭篇。(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学是不可分的,由伦理学出发→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

生平:

-         在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中,显出他对家庭成员很有爱心,重视家庭,虽然他仍看低女人与奴隶,但从其遗嘱所分配,可见他是一个好人,做他所讲过的人,即人要做有道德的人。

思想特色:

-         亚里士多德无论政治,伦理学都包括他的形上学,事物的essence,很贯彻的,故他的哲学是不可分割的,形上学与实践不能分离,对终极的了解,宇宙的看法便构成人的伦理生活。通常讲行为规范,什么对错,但亚氏的伦埋不是这个,而是如何行动可达到幸福philosophy of action。《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卷一,就是对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Nicomachen Ethics

-         卷首开始描述行动,行动是什么?每一行动总有其目的→good

-         every action aims at some goodend

目标(end

-  →行动本身          activity

-         →行动所产生的结果  productbeyond the action)→

-         a ctivity product二者的关系是:结果应是较行动高级→good,善是有层次的,而activity本身有其意义,同时可达到另一意义,故后者层次较高,但总有一最后的goodgood in itself,就是善本身,就是happiness

最高学科:

-         不同技术,不同系统,但也可看到一系统,有一样的ruling science,可统摄其它系统;例如在一军队中,各级士兵都归属一将军之下,可看到将军是最高级的。同理可看到善,善与善的关系,当人要寻求最迥善应学些什么?做人最高的学科是political science,可协调其它学科,而助人达到最高的善。

知识系统:

-         为什么政治哲学可助人达到最高的善?political sciencearchitectonic science)建筑整个知识系统:

prescribe the order of other sciences看到其它学科的关系,有其全面性。

legislates what must be done and that must be avoided何者应行,何者不应行。

-         在实践科学中,是最高的,助人获得最高的善goodhappiness,而基于伦理→德性→good→发展人的理性到最后是intellect virtue, moral virtuefriendshipvirtue man→中庸之道→知+行。

 

为政治家:

-         education       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         political system

   卷九最末介绍卷十的主旨goodhappiness,而要达到good,则要virtue;因为为亚里士多德,伦理与政治是不可分开的,像一本书,分两部分ethicspolitics,为什么?因为同样都是研究最高的善。而当时的政治体制是城邦的形式。

   最重要的是那一种政治体制是最好的?

   如何组织使这political system是最好的?   

politics  

问题:

-         为什么家庭、村落…不能满全最高的善而要国家?(柏拉图理想国是人单独不能自给自足,建基在经济物上,人需要分工。)

亚氏推论:

组合目的

 

观察

 

 

 

人类本身“天然的为政治动物”

 

男女结合

家庭

村落

 

国家:达到最高的善?

 

 

 

 

 

“天性”

最后目的

导致最善的

 

-         人类群体的出现是什么?(人类本身“天然的为政治动物”by nature

  .一切组合均有目的:政治组合具有最高的目的;但组合之原理表现于各种不同的型式,而且经由各种不同的政体。

  .观察所得:1. 每一国家系一种组合,2. 一切组合之设立系为着达到某种的善,而国家为一切主权的最高主权,而又无所不包的组合。

  .探本溯源;陆续追溯家庭之组合,村落之组合,和国家之组合之由来。国家或政治治乃是最高的成就,它完成及充实人类的天性,因此它对于人类是自然而然的,而且人类本身“天然的为政治动物”;它又是先于人类的prior to him,其意义就是它预定了人类之真实的和圆满的生活的。

  .男女结合组成:人类自然群体是生理性的男女必须结合,带出男女、主奴关系。由此便有家庭出现,以满足日常的循环的需要。

  .家庭与家庭组成村落:为着满足比日常的循环的需要为多的,聚居一地或一家;苗裔聚族而居。

  .国家:由很多村落形成,一种达到完全自给自足地步的组合,它的存在就是为着善的生活。

  .为什么国家能助人达到最高的善?

-         因为国家由男女组成家庭,由家庭而组成村落,再由村落组成国家,这些组合之完成都是天然存在的,每一国家亦系天然存在的,其本身具有与它所从成长的早期的组合相同的质量。这质量就是那些组合趋向的目标或结局,而事物之就存于它们的目标或结局。(当每一事物完成其成长时,为的是什么,我们称之为事物“天性”,不论为一个人,或一匹马,或一个家庭。— 即从结果看本性,人性的满全是什么?看其目标,可推想到其人性。)

-         最后目的或最后原因乃是最善的Best。既然自给自足为最后的,所以就是最善的,循此,国家就造成最善的,因此就是天然的,因为自然总是志在导致最善的。

论据:

 

 

 

 

 

自然倾向:

nature(本质)推动行动

从目的倾向推演nature

 

 

语言:

 

 

 

 

 

 

 

 

 

 

-         从人类的本性自然倾向:人有desire,男女结合,主奴阶级

-         由现象经验出发→男女→家庭→村落→国家,从polis作反省,有其贡献,但亦有其限制,只在其城邦中发展自给自足,作为人的目标,这就是人的天性,从结果推演出来的。群体存在(行动)指向目标最高的善。政治实体是最完美的以助人达到最高的善。

-         后来他说现况不是最完美的,要成长达到最完美;现象:城邦→自然→

-         如何知道natural law?由行动的倾向推知天性,因为nature推动行动。如何知道一件事物的本质?看其end(果)可推知其本质,看到人在群体生活的果,可推知其本质,才可自给自足。

-         为什么他认为城邦是最好的,使人达到最高善必是政治,即国家?这是自然倾向,从目的倾向推演出人是political animal,人类自然组合成家成村成国家,基于自然倾向,人必须在国家内透过这政治团体而达到最高的善。不然非神即兽。

-         语言:人生活在群体中的特质1. 知识 2. 分辨善恶正义

-         人类何以要比蜜蜂或其它群栖的动物,能够作更高度的政治组合?

-         自然创造万物不是徒然的,而人类在动物当中特具有语言才能。语言助人达到最高善,有分辨善恶之用。

-         语言亦用以宣告什么是有利的,和什么是利益之反面,又因此可以宣告什么是公平的,和什么是不公平的。比起其它的动物界,人类特有的是善恶感,公平和不公平感,以及其它类似性质的感知,而就是组合于这些事物(一种共同感知)中,才造成家庭和国家。

-         人类自出生即已具备了武装(例如语言),那是用于思虑周密和道德方面的,但它亦可用于相反方面。故需教育与政治,即人是政治动物。

优次:

1.  在时间上,不是国家优先,而是个人和家庭居先。

2.  国家在天性次序上却先于家庭和个人。原因就是,全体(在天性方面)必然先于局部。倘若全体被摧毁了,就不会仍有一手一足的。

因此,国家系藉天性以存在的,而且国家系先于个人的。(这两项论题之证明乃是下列事实:国家系一个全体,而个人只是它的部份。)

3.  个人与国家本质上不可分割,不能离开群体的生活而达于善,而群体也是为个人达到幸福而存在,不是个人大过群体,或群体大过个人,而是互有关连,息息相关。

4.  perfection:国家先于个人,因为个人不能自给自足。带出common goodindividual goodcommon good先于个人之善;如国家被侵略要出兵,会伤害个人、家庭,但这时common good先于个人之善,个人之善之能达成是在公益之下,人要达到满全一定要在团体中,与他人建立关系,与当代liberalism(个人自给自足)不同,不只I-thou关系,而是political关系,孤立的人不需政治者,非神即兽,因为国家基于自然组合的功德自然是大的,一经完善就是动物中最大的;但需要配件:法律和公道。如果人类是没有道德的,心就是最不神圣的和最野蛮的生物,而且在淫纵贪婪上比其它一切动物还要坏些。公道(那是人类的拯救);属于国家;因为公道乃系决定什么是公平的,就是政治组合之一道。

5.  人如何达到善?1. moral education 2. political system

总结:

-         人是political animal的论据:1.从人类的本性自然倾向

                            2.语言:发挥理性和对善的认知。

-         优次:公益大过私益,但个人与国家本质上不可分割,息息相关。

-         达到善需要:教育与政制。

影响:

-         政治伦理将convention变成自然,本质上是政治动物,这看法影响至十六、十七世纪。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卷一: The origin of poly in body and in force

   城邦的起源→政治存在的必然性,为人的幸福的必然性。

   为什么要在政治实体中生活→生物性需要

   在讨论对话中,描述完善的城市

卷二: 思想上从现况分析,不同城市的现况,评击republic.

卷三: 讨论什么是公民、城市、政体constitution,如何定?  

 

Citizen (politei)

-         定义:He shar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the holding of office.

-         原则:父母最少一方是公民,居住某一年期,带出归属感的重要,归属感情要有时间来培养,不是由法律来规定的。

-         公民有资格参政,参与施法、政府内部运作、及执行公义。

-         两个阶层:即rule + be ruled(家庭:主、奴);带出个人与群体关系,即国家主人与公民的角色,管治与被管治,选举权等。

-         连结individual goodcommon good,带出个人善与公益的并存,故公民不能不接受政治,要参与群体,群体与我息息相关。

Citypolis

- 地域与人口等

material cause

  具体出现的

Constitution

politeia

  政体

 

 

 

维持政体

-         a way of organizing the inhabitants of the city.

-         法律(系统)、道德、文化、风俗习惯等。

formal cause

目标:宪法→对好生活(good life)的了解

→道德→从宪法精神中表达;政治与道德不可分离,且为道德服务。

方法:规范

教育:使公民有道德;政体、法律、文化、风俗习惯须从教育入手

法治Law:无私欲之理性reason without desire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         不同的政体构成不同的城邦,也培育不同的公民,便有不同的德行。

-         good citizen = good man?也要看constitution如何。

-         例如:美    →人民守法,利用自由创作

         共产国家→人民服从

-         为亚氏不同的政体不要紧,最重要是统治者一定要是好人

-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以统治者的多寡及是否为公益来判断,私益应在公益之下,团体考虑的一定是公益。统治者人多人少不紧要,最主要为公益。

-         为亚士统治者应带领人达到公益,但当时的辩士只带人当政但不论才能。

分辨政体的好坏:

common good就是好         

individual good则不好

rule by

one  

Monarchy

Tyranny

few 

Aristocracy精英统治,重道德及名誉

Oligarchy少数富人

many

Constitution/polity轮流统治共负责任

Democracy最差,最自私

 

检视现存的多数或少数人统治的政体,从而改善,找出新的出路。

分析两种不同情况  Oligarchy     vs     Democracy

 

Oligarchy

Democracy

当政者:

-         少数、富人当政

-         多数、平民当政

好处:

-         推动经济

 

-         平等

-         全民大会(主)

-         政府(精英)受法律管治(执行)

坏处:

-         贫富悬殊

-         不寻求公益

-         自私、谋私、争权,争做官

-         权势与财富等同

-         一切公民均可有被选权,视乎人的口才而不是才能,很危险。

-         可扇动群众以控制政府,公民命令代替法律。

质疑:

-         富人很少数,他们明白公益?

-         多是家族性→世袭,重视家族利益,大家族变成一人领导,自己定法律,自己不尊重法律。

-         城邦的稳定性取决于家族的稳定性。当内部分裂导致社会瓦解。

-         由富人发展,会演变为封建,若有冲突便去推翻一人统治。

-         危险:reference是人的声音带领社会发展,但现在群众不认识good。而法律建立在good without desire,但在这种情况的基础是公民,没有善的基础,公民大会高于法律。

 

-         他发现任可一阶层都有不妥,而在富人与平民中间有一中间阶级出现。

-         Constitution polity混合政体,此政体混合富人与平民,中间阶级(不是中产)当政,中庸之道doctrine of mean (所谓中庸之道即virtue,如勇敢是介乎鲁莽与恐惧之间)。

-         赞词:The ideal is a steady balance and equilibrium, a life lived as it is in the half way house.不只是在阶层的分别,而看他们的德性。

-         故此亚氏重视中庸、中道,培育德性,故随后一卷讲教育,道德教育,如何令到其公民有德性。

三阶层分别

富人

穷人

中间阶层

表现

专横无道

容易犯罪

自食其力

强调

财产

自由平等

德性(真正平等)

 

总结:

-         亚氏给我们的insight:对城邦与人性的了解,对政体的分析。

-         政治:人生活自然的有群体生活,涉及政治、阶级、公益和道德,问Who should rule那一种政体最好。

-         贡献:希腊社会发展指向good life,不是人人平等,所以重视moral education,反省现代经济=good life,不是virtue life,他向我们提出另类选择,质疑我们的社会生活目标。

-         虽然经过后现代的冲击,又返回古希腊的virtuegood life

-         但对女性与奴隶的看法,未免受当时时代所囿,他认为是合理的,他觉得女性与奴隶都是次人性的,理性较低,不及理性发展好的,注定要被统治。有人天生为主人,有人天生为奴隶,若勉强则害他们,这是受时代限制,在此看柏拉图在理想国则较他有革命性:共妻、共产、无家庭,男女平等。这些阶级与人的身体发展功能有关系,这些观念也影响我们的信仰生活。

 

 

罗马时代政治发展背景:

初期:

共和国republic有议会

27BC

有西泽,议会赋予大权于西泽,即帝国emperormonarchy的皇帝。

特色:

-         军队有纪律→发挥战争效果能力。

-         国家法律→十二铜钱法(教会法律也受罗马帝国影响)

发展:

-         罗马帝国的版图宏大,不是先有什么蓝图,而是随战随增加其土地,引起管治问题,另外也有文化的冲击:要另一地方人民守罗马法,强迫他们,会被排斥反抗,故用以夷制夷之法,重视本地文化,但又要平衡罗马的普遍法津。

-         但罗马本身没有丰富的文化(如哲学思想等),这是他的挑战,想用宗教(普遍的宗教)来统治,以收宏效。在近东崛起基督宗教此宗教与罗马帝国配合的地方universal particular。二者都强调普遍性,基督教会最能平衡普遍性与地方教会的特色,天主造人虽各有不同,但同是天主的子女,即有个别性与普遍性。保禄的道理也有帮助,不同的肢体但同属一个身体,故罗马帝国可取用:虽各民族不同,但同是属于一个罗马帝国。

-         最初罗马帝国与基督宗教有衡突,谁有权力控制团体或大局?对个别教会,国家的影响?新兴教会与庞大罗马帝国关系若即若离,互利,带出一与多的关系。基督宗教一而多,而罗马帝国则中央与殖民地。初期争执:罗马想确立其权位,神化自己。而基督宗教不可崇拜其它神,但为罗马皇帝拜另一神就是削弱自己的权威。

-         教会作为普遍性的属spiritual的,而罗马帝国则是pragmatic的,谁可有权管治对方,初两个世纪迫害基督教会,恐怕对他们有威胁,争逐权力。将皇帝神化,要人崇拜皇帝,但当时要选择,朝拜神或朝拜皇帝,看那种权力大。

-         君士坦丁大帝梦见十字旗徽可得胜,果然得胜,而容忍基督教会。

-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容许基督宗教可公开传教。

-         391年正式宣布基督宗教为罗马国教,开始新的局面。

 

奥斯定的政治哲学(354-430

政治哲学:

-         City of God奥斯定写人类历史

著作背景:

-         当时罗马帝国后期开始衰落,人们归咎于基督宗教所累。奥斯定着天主之城提出这与宗教无关,是历史的发展。

-         罗马帝国不断扩阔其版图,发展其法律文化科技,而基督徒看历史有新发现,以基督为中心:人如何得救和带出新生命。

神学思想

背景 

以基督为中心的两种新观:

1. 基督中心

2. 恩宠生命

1.    new understanding of human history基督宗教带出对人类历史的新观点:将人类历史与救恩史一起来看,从救恩的角度有新的了解。

救恩史:天主创造天地→人类堕落→天主圣子降生→受苦受难死而复活→救赎人类→期待基督末世再来→基督是救恩史的中心也是历中心即创造→堕落→基督救赎→圆满历史,基督再来。

2.    new understanding of good life赖基督的救恩,人可修德而得新生命。

罗马帝国没有丰富的文化,只承袭古希腊文他;亚里士多德的good lifeintellectualmoral的,通过生活锻练自己常趋向善,人要做一个virtuous man,其中心是人、自力,动力中心也是人,靠自己可得善,当人观照善时,便能参与神性生活participation of divinity

基督宗教的good life则是要靠他力,人性因原罪败坏,强调恩宠,人神关系才重要,要靠基督主动来到人类中间,救治人类,人才有能力行善避恶。以往人不可得救,但通过基督救赎,人与神才可建立爱的关系,也是成义的问题,grace先行,故本身满全了希腊传统,但有其超越的层面,就是天主的启示。因此基督徒对历史和人神关系有了新的了解,以基督为人类历史的中心,人的幸福在于恩宠;与神建立爱的关系,不是靠自己,而是靠恩宠。

问题:

-         在世上如何成为天主之城的子民,帝国的功能又怎样?

-         从人类历史,人生目标要重建出来,教会与国家的功能关系如何?

奥斯定与亚里士多德的good life的比较:

relation of love (God)

奥斯定                            Ö

亚里士多德

God   靠基督的恩宠,人可与神建立爱的关系

man   神与人不同的层次,不平等,绝对超越,不能建立关系。

grace  天主的恩宠优先主导,人要接受。

virtue  以人为中心,自力。

revelation

reason

 

City of God 413-426(不只是讨论政治,反映奥斯定对历史的看法,给予历史新的理解)

背景:

fall of Rome 410,罗马帝国衰落,有人归罪基督宗教。

需要:

apologetic,全书有护教成分。

全书分五卷22章:

    Bk 1- 5

Against those who think we should worship the gods for the sake of the blessings of this life. 反对罗马人为了今世的祝福而要敬礼诸神。

    Bk 6-10

for the sake of the life which is to be after life.为了末世祝福

Bk 11-14

origin of cities: City of God, City of this world / man两城的起源

Bk 15-18

their growth = progress      与发展

Bk 19-22

their destined ends

选择:

-         是否隐喻帝国与教会?不是,他探讨两个spiritual communities;要看个人的选择,且是不停的选择:city of god / city of man

-         无论那个团体,在乎心灵的选择,选择天主与恩宠合作。

city of God

city of man

love of God, contempt of self

love of self, contempt of God

人类史 

=救恩史

 

六阶段

-         由于基督降生,所以天主才是历史意义的赋予者,天主成为source meaning,因为天主进入了世界。

-         政治哲学 = 历史哲学 = 救恩史(从信仰出发)

1. Adam - Noah

2. Noah - Abraham

3. Abraham -

4. David - Exile

5. Exile - Christ

6.  Christ end of this world

具体政治问题

Statenecessary evil

-         天主创造人时,是平等的,只属天主管治。

-         因为人犯罪,不能予自由,要束缚,奥斯定认为需要透过法律、国家和政府管治,其必然性建立于人类的犯罪上;国家剥削人类的自由,对国家政治有负面义,不是理想的,要统治控制其它人。

purpose功能

-         other harms less      减低伤害

-         keep peace among men透过被管治,使人和平共处。

happiness

-         loving union with God

首先界定:

-         Any particular political regime is a good order.

-         Any particular political regime is just order.

奥斯定见解:

-         将国家功能减至最低,只分order的高低,以达到善与义。

-         奥斯定指给人看罗马的崩溃,非因基督宗教,而是因人的堕落,因人心的选择,刚遇着这种政体,由于人的选择而导致国家崩溃。与亚里士多得的State的功能有很大的分别,他看制度很精神化。

好处:

-         从信仰背景看国家来护教,人的终向与国家的功能关系。

坏处:

-         皇帝、教宗都同属City of manCity of God,只在于个人选择。引致后期在历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中世纪时政教权力争执,主教和教宗都有双重身分,难解难分。

 

 

从中世纪历史发展过程看多玛斯的政治哲学:

四世纪:

-         Caisaropapism : Emperor has both temporal and spiritual power.

五世纪末:

-         Pope Gelasius I (492-496) doctrine of two swords

-         探索终极目标,做人应如何做,看基督,祂有司祭职职和君王职,两个不同的职务,即在世界有两个不同的团体,两个不同的功能;

Christ: King Emperor 俗世

      Priest Pope    天人关系

-         这样分可解决问题吗?划清范围,但仍是不清楚,很难分俗世与神圣权力,为教会是一个身体而有众多肢体。

1073年:

-         Gregory VII因见当时政教关系混乱,俗人任命圣职,甚至买卖圣职(西满罪),因此出禁令,且界定神权高于政权。

-         Henry IV续售圣职,被开除教籍,要在嘉诺撒冰天雪地赤足求恕…

1122年:

-         Diet of Worms这协议,削弱皇帝委任圣职权力,政教争逐,虽然教会似赢了,但教会变得愈来愈稳固,可谓是包袱,为保护愈来愈严密,国家则愈来愈走现代管治的俗务,不理宗教。

困难背景:

-         罗马帝国时代与教会都有不同的困难要面对:内部分裂。

-         教会面对异端,而德英法等国纷纷要求独立,由这环境看多玛斯如何解决奥斯定还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作为公民和基督徒的分别。

多玛斯

奥斯定

Person loving union of God

IndividualCitizen)→ruled by king

为人的满全是必须的

为人不是必须的,只因堕落后要。

积极进取

功能负面,减低伤害

naturesupernature

削弱naturegrace

看国家是自然的,可助人达于善

看国家是necessary evil

 

多玛斯的政治哲学:大部分跟从亚里士多德,但亦超过亚氏。

政治著作:

-         De Regimine Pricipium

-         On the Governance of Rulers

国家:

-         不像奥斯定看作evil means

本质:

(社群性

政治制度)

 

 

正面价值: 

-         Man is by nature a social animal, political animal.

-         即使人没有犯罪,也必然生活在一起;即State先于犯罪,不是corruptive state, 而是nature,与人一起自然出现authority

   State / political community: natured, not corrupted.

   Authority : division of labor (structure 扮演不同功能)

            develop of reason, language.人要发展理性,个人不能自足

- 自然的,为人的满全是必须的

统治者:

good ruler

-         for common good

-         harmonize the individual goods

-         to rule / punish for the common good

制度:

best regime

-         Kingship , monarchy最好是哲王,但要人帮按实际情况用mixed rule

Order反映一及多,带出God最好,君主制度。

i)        good for unity

ii) analog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 and man, soul and body.

-         多玛斯看宇宙是有层级的,最后在一之下,即在天主之下,即有order,在此order之下,也有centre of unity(受Stoic的影响),由natural law引伸出moral law

目标:

-         Purpose of the State: Pursue the good life 国家是帮助人达到good life

means

-         Provide material goods, moral education.

特点:

-         既肯定现存政治团体功能与价值nature,但即使作为公民,仍不能满全人之为人的目标→,需要教会Church,需要grace

-         为亚氏最快乐的人是哲学家,为多氏则是圣人saint,毋须作哲学家。

-         他避免了奥斯定的City of manCity of GodChurchState四类组织。他只界定naturesupernature,但在他的naturesupernature不是分开的,放在政治上,若国家或君王阻碍我的敬主得救,我便没有义务去服从,因为我不只是Citizen,而且是human person, called by God与祂共融。平衡了naturesupernature的关系,界定了国家与教会的权责与角色。平衡的原则:individualperson的分别。individual:在统治者之下;person被召叫作真福直观,超过现世,超越国家与现实。

-         他的进路:man intellectual moral contemplation of God是一条路,既统一又分离,二者都助人达到目标;但supernatural高于nature,但同时肯定nature的价值,不过基督徒身分超过公民身分。

-         多氏以亚氏的看法,尝试加上基督信仰来整合naturesupernature

-         开始政教分离。

-         教会施行圣事,监管国家社会能否达到good life,即履行先知职;也是梵二的政治理论,当时政教仍合一,慢慢分开清楚定位,教会与国家的权力,两个不同单位,都是助人达到善,但教会更领人得到死后的生命,使人神结合,故教会帮助人两线发展,做好公民和好基督徒;教会亦可与世俗合作,因为灵性生命与人性生命是不能分割的。由于对自然的理解,supernature不是破坏本性能力,相反本性趋向完满,二者是在一直在线,与奥斯定的要人来管的人性观不同,但多玛斯认为这是发挥实现本性的必然工具;故教会与国家各有各自的责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一共同点,在政治上有权势者是政府,教会则是共同合作者。

 

因难:

-         当时政教不分易通行,当权者可能同时是主教又是统治者,或国王又是基督徒,则有矛盾,例如享利四世与教宗的互相开除。多玛斯时代教会控制大局,因难很大。

 

转变:

 

 

 

 

 

 

 

 

 

 

 

 

 

一贯:善

 

新方向

历史=真理

方法

 

转方向:

中世神观

古希腊理性

-         欧洲社会如此发展时,教会自己本身既是既得利益者;当时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团体medieval constitutionalism有:

1)   封主(国王)feudalism

2)   独立成市free city states

3)   主教辖区Bishops jurisdictions

-         十二至十四世纪,社会发展慢慢出现另一阶层:商人,他们想有较稳定的政治制度及营商环境,而王侯也想。开始有现代社会国家的出现Nation-state,有政府法律之统治,可能不是同一民族,例如: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在意大利有五个主要的独立成市city stateFlorence, Milan, Venice, Kingdom of Naples, Genova,五个城市互相攻代或被另一城市统治,时而有之。

-         中世纪是一统局面,无论帝国或教会或社会制度,但十四世纪后似四分五裂,开始有自己的国家、政府。古典与中古政治学有一脉相承之势:政治与道德有同一目的,使人达到善的生活。

-         Machiavelli马基维利1469-1527,新观点与方法:

new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methodology: empirical, historical, practical

 

中世纪

-        

-         理性

-         ideal

 

Machiavelli

-         不信神

-         passion

-         desire

-         重新理解virtueforture

 

   Machiavelli马基维利1469-1527

马基维利

-         政治人物,开始他是Florence人,曾任外交官,有机会到处参照其它国家的政制。

-         是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人物,思想方向改变者的开始。

 

名著:

-         Prince王者论》1513:当权者必读的圣经,教人如何做一统治者,方法很多,且实际。

-         作为王者最重要是要人民怕惧(主动权在我),若要人民爱戴(主动权在人民)。例如在不利于你的环境可否用残忍手段。

-         当时他写此书本想给Giuliano di Medici,但此人逝世,他改给Lorenzo di Medici。斐冷翠灭亡后,细思政治情势,送此书给Lorenzo,希望得他赏识而重用,最初印制小量,到1532年别人再版时才大量印出,是在他死后才正式出版。

 

出版背景:

-         同时代另一人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开始新的路线,出版《Education of a Christian Prince》。

-         论点:传统论点,好王帝最重要质素是要有德行,personal virtue作为统治者最重要的特质。

 

列为禁书:

-         1559年教宗保禄四世将它列为禁书,因为作为统治者无毒不丈夫,最大问题是他不需要什么遥远的理想,只重现实,其真理是在历史中展现,有其新观点。

 

新观点:

1.new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现实=真理;

  另一书《Discourse》全部讲历史,历史=真理

2.methodology: empirical, historical, practical有新的突破,引用以前成功的例子作为统社会手段,故实用。

 

重新理解:

virtue

王者:

 

 

政治现实

道德负累

 

 

ch.15

 

政治:

划开古典

 

 

 

Cruelty and compassion

 

 

 

 

 

 

fortune

 

1.    virtue

-         他写《Prince》响应基督徒王者教育,在ch.15指出王者最重要的并阐明politicsmoral的关系:

-         个人的应然生活与实然生活有无可逾越的鸿沟,现实与理想距离很远的,若是专注理想,会自我灭亡。

-         现实是人人都不好的,在家庭中都无道德可言,但若你要坚持做好人,坚持德行,只是自我灭亡。为此,王者要学(目的)如何如何保持统治,学不要那么有德行,究竟要做有德行或无德行的王帝,则要按环境需而定。

-          ch.15:“If a prince to maintain his rule he must learn how not to be virtuous, and to make use of this or not according to need.

-         分开politics // ethics, morality重实际,不再问nature和真理了。

        å现实   values å

   推演到现代科学只是证明facts,而不谈values

 

   ch.17Cruelty and compassion Whether it is better to be loved than feared, or the reverse. ”但求目的不择手段

-         看需要而定,重点:稳定胜于一切。

-         王者用残暴手段也不用担心,只要维持人民的统一忠心,残忍也不要紧。(即目的可合理化手段end justify means

-         men sooner forget the death of their father than the loss of their patrimony.

 

2.    fortune (fate) ch.25How far human affairs are governed by fortune, and how fortune can be opposed. 他对神的抗拒,自认是新的梅瑟,带斐冷翠人离开困境。

-         一向命运是神的安排照顾,被动地接受环境安排,并赋予宗教意义;在此,挑战伦理与神。挑战中世纪神观与古希腊的信仰(理性)。

-         是否命运操纵一切,如何扭转局面?命运事实控制我们一部分,另一部分在我们手中opportunity;好的王者,命运安排局面下,把握机会。命运有如河流,要泛滥便泛滥,似不可抗拒,但只要等机会,有可作为,可以改的,how to oppose fortune

-         一个王帝是顺着命运安排,等运到便自趋灭亡。重视的是不能静待一成不变,命运改变,时间与环境也随之而改,若自己不改也无能为力。

-         即要看时势而变,似乎命运主动,其实自己主动;要按时制宜地转变自己的character

-         他将fortune喻女人:“fortune is a woman and if she is to be submisive it is necessary subdued by men who do this them by those who act coldly . Always, being a woman, she favors young men, because they are less circumspect and more ardent, and because they command her with greater audacity.

-         不向命运低头,即不信神,不臣服创造主,可操纵,主体是自己;强调passion多于reason(她体年青伙子—热情欠理性)。

 

改变中世与希腊传统:

-         将多玛斯的naturesupernature的两个幅度,缩约为一幅度,只有现在此时此地,开始世俗化,将神赶离世界,不属神管辖,亦改了亚里士多德的realidealtranscendental)。

 

原则:

1.  稳定:方法不拘,道德看需要,不是绝对,以实用为主。

2.  反抗对神的安排:神人的主位调转,理性激情的扭转。

 

Discourse

-         如何建立共和国?用历史,历史中最出色的是罗马帝国,且是古代的罗马帝国,有人参与。与前书唱反调,反映他当时的现实,当时要带斐冷翠出困境,在这阶段要一个心狠手辣的君王带出困境,第二阶段则要建立共和政体。

1.Prince

2.republic

现代社会情况有他的影子。

 

 

    Thomas Hobbes 1588-1679

名著:

-         Leviathan》(指海怪,在圣咏7414和乔布传38出现过)

-         以海怪形容国家,及国的合法性。

 

背景:

-         在英国内战期间,党派斗争(在议会中)。

-         反省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这样?如何改之?

-         预设:人人自私,人人都像豺狼。

-         十六、十七世纪的哲学背景:笛卡儿要找一清晰明确、不可怀疑的起点,准绳是哲学要如同数学一般。

-         Hobbes也思考,用几何作reference,如果有axiom,人人都承认公理,发展deduction,在过程中不犯逻辑,结论一定对的,找回其基础,也是政治哲学的基础,故为。

 

方法论:

-         axiom几何学(基础)→  deduction(基本)(政治哲学的基础)

 

形上学:

(宇宙论)

- 原子论    motion(现代政治哲学之父)

-         存有的基础是原子,不断运动,对象由无数原子组成,原子论最基本现象是motion→也就是reality

 

政治哲学:

(目的)

-         目的:探究国家结构,永远存在的公理原理(合理性)。

-         把握国家存在的公理,人人可学到统治与被统治,即治人与治于人之道,即方法。

-         最后目的是人类恒久的和平与安宁,永远摆脱战争状态。

 

人学:

-         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他追问人最早期的状态,他不但改变中世纪哲学方向,且也扭转亚里士多德的哲学good life应然的问题;不问应然的问题(ought: end),而问origin开始是最好的状态,把应然与实然倒转,不问ought,而问is(现在),故无highest good

-         按原子论,人生无目的,什么是终极目的,只见不停活动,这是人的情况,只是平面的。

-         是其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基础:

.由于目睹政党争权、内战,互相残害。

.想法如何使人和平共处,只因怕死。

.人最基本的权利—自我保存。

.出发点—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

.对宇宙的了解,最基本的是motion,一切宇宙的真实=motion

.反映人无止的渴望,由一对象跳到另一渴望,基本就是追逐=永恒。

 

伦理学:

-         没有最高善,人类应有状态是不停活动(ch.XI)。

-         他的伦理只有political virtue,人类和平相处。

-         幸福:“Felicity is a continual progress of the desire from one object to another , the attaining of the former being still but the way to the latter.

-         另一处又说:“desire for power”权力争逐。

-         原始的motiondesire / passionreal,趋向的便是好,不喜欢的便不好。

 

参阅Leviathan ch. XIII

-         of the natural condition of mankind

-         自然状态上基本状态就是人人平等,不是外在的平等,而是指维护自己及伤害别人的能力(平等能力)。即不是body的肥瘦问题,而是人会用mind为己益思考,而伤害他人。

-         自然状态人人平等是否好环境?不,是战争状态。

-         对物析为: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你或我的,大地资源人人有分,平等在于平等享用。但由于能力与对物的权力的平等,造成很多不平等现象,常有抢掠。

-         在此状态下分析有三个构成互相对当的局面的原因:

1.competition竞争:物质、名誉等可争

2.diffidence无信任:因为人人都有权取用,不能互信

3.glory:假的光荣,愈拥有,愈乏安全感。(三者都令人乏安全感)

state of nature

-         state of war

-         continual fear and danger of vilent death

-         the life of man , solitary , poor , nasty , brutish and short.

-         人缺乏安全感,除非拥有能力、物质;人在战争中,很孤独。

-         不信任是先决条件:人与人的状态就是这样,由此推演人最高的境况。

-         在此状态下,即人最初的境况,也人应有的境况;人人怕死,故有共同目标,就是peace和平共处。

1.individual:人是个体,毋须在团体中找到其位置。

2.equality libertyno law , government , justice , morality

Ius naturale

-         The Right  of nature natural rightis the liberty each man hath to use his own power, as he will himself,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 own nature, that is to say , of his own life, and consequently of doing anything which, in his own judgment and reason. He shall conceive to be aptest means thereunto. ch. XIV

-         自由与权利:天赋自由,自由运用自己的权力,理性判断能力,自由地保存自己的生命。Human nature =自由, good=喜爱。

-         自由libertyabsence of external impedimentsnegative freedom只是freedom from,只是由什么解脱成为什么)

-         natural lawIex naturalisis a precept or general rule, found out by reason, by which a man is forbidden to do that which is destructive of his life or take away the means of preserving the same, and to omit that by which he think it may be best preserved.

国家出现的原因:

 

 

 

 

 

 

 

 

 

 

 

 

 

 

 

 

 

 

 

主权者与人民的关系:

 

 

 

 

 

主权必备元素:

-         若政府违背最初这个意愿,如何?国家的起源,社会契约理论Social Contract Theory

.需要外在于个体的一个极大的公共权力

.国家犹如一个人artificial person(有可能变成专权)

.出发点:自由state of nature应然的(现代自由主义与根源)

-         虽然强调个人自由,由于其历史背景,强调统一(斗争),内战的根源由于人的私心,用尽方法。

-         积极点:确立自由权利

-         发展:一定要有一较大权力的国家机器

-         由社会作本位开展到以个人作本位

-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要求有国家,而现在则是国家为个人存在,保障个人的目的,不断追逐。

-         发展Leviathan利伯坦,指海兽之王,力大无比,国家有如Leviathan,是庞大的机器,有利,令人恐惧。

-         绝对权力:人民交出自己的自由给统治者,但国家是人民意志的产物,人人交出自己的权力,交给第三者,假想的一位。

-         群体普遍意志的化身。

-         主权者:人民的代理,代理人民管理主持人民的事。

 

-         主权者与人民的关系:应然的(主权者在契约之外)

i)    人不可违约

ii)       约是人民间的事,主权者是不受约束,不能解除主权者的权 力。

iii)              主权者按照授权者意愿行事,不会侵害人民。

  

-         和平是大原则,有分裂冲突是不好的,不是人民意愿。

i)   立法权:人人都要按法律行事

ii)      司法权:审断对错

iii)   军队最高统帅:因为人怕死,国家有责任保护人民,军权无比重要。

iv)      有权审定意见和学说:文化上审定不同学说、意见,以免危害人民思想,造成内部矛盾分裂。

v)   执法:依对国家功、过、罪来行赏罚。

vi)      对官吏的甄选权:看其是否按人民意志作普遍意志

以上的维持和平是必须的,在此范围下有自由。

集体意志  个别意志的

论据:

1.  主权者的意志 = 普遍的意志 = 人民的意志

  为了约束人民无限攻伐而赋予主权者无限权力。

2.  主权者是整体  全部部分总和,是大于各部分

  (亚里士多德common goodindividual good是不同层次 

  

反驳:

- John Locke批评两害权其轻,内战状态,死伤更惨重,唯选necessary evil。有如青蛙请狮子作王,为了怕狐狸之害。

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         主权者与人民之间的假设,普遍意志(知道趋向好)是人民的意志。从个人、群体间、国家权力可看到与传统国家的决裂,无人性内容。基本:自我保存

-         立约时交出自己的自由。

-         相信主权者为人民的好处。

-         Hobbes本来是开出民主国家,但反而变成极权君主代表。

现代人权观念:

-         Hobbes开始(但与亚氏则不同:有goodvirtue等内容。)

-         贡献:自由平等、和平共存。

与中古比较:

-         中古时有秩序层级概念,有高低;以社会模拟成一个身体,人有高低:奴隶、女人就要接受自己的地位;而Hobbes则没有,开始新局面,state of nature:人人平等,每人有同样的权利;自由、平等,是自由主义的最重要virtue

历史:

-         帝国→中世纪→nation state→中产阶级抗拒君主制度→削权制约了君主宪制→议会→十七、十八世纪→自由主义主导→

-         自由主义:J. S. MillMax

-         生活在这个世纪,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共产主义;但回溯历史亚氏是否让我们重回古典看政治?

 

John Locke

1632-1704

背景:

-         英国正处于议会与王帝权力争逐时期,十七世纪有条文削减王帝权力,强大议会的权力;因为中产阶级在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力量,有钱有知识,要在议会制宪立法,涉足政坛,建立其势力。十七世纪上半叶,中产阶级愈来在议会建立很大的权力。

-         1645出了一条trianual act:每三年一次毋须君王可召开议会,可独立于王帝之外,在政治结构上,政府可作宪法政府,王帝以至庶民均要按法律行事。

-         1648-1688有两派:保王党Royalists及支持议会党parliamentarians

-         Oliver Cromwell任内,将议会权力大力扩张,将King Charles I处死(按法律),但当他死时,议会失势,继任王恢复王帝权力。

-         King Charles II年老,想将其王位交给其弟James(天主教),可想象议会何大的反对声音。后来出了Exclusion will便失败了。

-         1688Glorious Revolution另一王室取代King Charles的家族,取得政权后,与议会关系修好。

-         此时背景是议会与保王党的斗争,John Locke自然是议会派主力人物。他年青时已很出色,廿岁读牛津大学,本想读科学,跟Loyslaw Robert Loyld因一些原故一气之下学医做医生,认识Ashley Cooper(议会人士),并作他的顾问,后来此人做了经济部长,政治影响很大。

-         King Charles II时,不理Exclusion willLocke也要逃亡荷兰,待光荣革命后回国,已是有地位的哲学家,写了很多书,《essay of human being》也同时写了很多政治著作。

-         其思想对美国大革命,特别选举宪法有很大的影响。

-        

 

 

 

 

 

 

 

1.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1690,托佚名,因为王帝迫害议会派。

2.    Political society》建立政治团体(主要思想)

-         为什么John Locke要这样说?与Hobbes有什么不同?与古典的又有什么不同?能否达到其目的?承继了什么?

-         针对、驳斥保王党,当时要建立理论,以确立权威,但若用Hobbes(以个人基础),恐人说他不照顾个人。他用Robert FimensPatricaha  我如何确立主权?其理论用圣经之创世纪,天主创造亚当,给予统治大地及其它人类的权力。权力高于一切人,后来传于长子,到十八世纪,有王帝,代表亚当子孙,由此权力诉诸于圣经启示的权威。虽然科技发达,王帝仍用宗教来撑腰,成为父权社会。

-         Locke反驳Robert Filmens

  1. 胡乱释经

  2. 接受其论点,引证革命无效。

-         Locke要找回oldway,最初人自由平等的状况(因为社会是后期发展)。

-         but if this foundation fails, all his Fabric falls with it , and governments must be left again to the old way of being made by contrivance , and the consent of men making use of their reason to unite together into society.人用其理性发明社会。

 

State of nature

-         自由、平等

1.    自由Freedom:人是自由的,并可控制决定做什么,处理自己的资产(身体、财产、物质等),表达人在state of nature是一rational animal,最主要按理性行事。人运用自由时需要理性,按自然律行事。

2.    Equality:平等建立在biological aspect

a)    Creatures of the same species(同类):贬抑人的尊严

b)    with subordination or subjection只是同类,是神的财产

-         Locke一方面仍用神,natural law便是摆脱,走向俗化,以刖大家都是天主子女,现在他是建立在同类,降低人的尊贵(人的尊严,不在人的本身,而在于天主子女的关系)。

 

 

Right

-         bound by natural law-

liberty , free to dispose of his person or procession但无权伤害自己,无人管的,靠人的理性按自然律(普遍人人知道的)。

 

Property

-         人是自由、平等、理性、自主的动物,人有权自己处理自己及其财产。

-         如何有权说这物是我的,和令到其它人明白你不可用此物?除非你问我,Lockepart 3阐释。

  1. argument from survival

人为什么有权用这些东西?为维生,人有权生存,有权用大地资源,维持自己的生命。自然律就是叫我用这些资源维生,也是神的定律,若我不用,则违反神的旨意。

lobour proviso

i)    we must not take more than we can make use of the non-wastage proviso)用多少则取多少,权力不能多过自己的需要。

ii)we must leave enough and as good for others 留下足够的及好的给其它人。使人明我有权用这些,而这些是我的,但如何确定属于我,他继续说。

  1. labour-mixing argument

此物属于我,因为我的劳力混合在内(心、身、手、脑的劳力),创意与劳力,劳动使物成为我的,因为我有劳力与心力在其中。

i)    We own our own labour.

ii)in laboring on an object, we mix our labour with that object但什么是劳力?

  1. value added argument增值

劳力使此地或此物增值,但问题是物与value的关系。主要确立劳动,今日讲私产权也跟Locke有关。人的能力是不平等的,世界资源是匮乏的,亦有人不劳动,有争执,如何?

 

-         state of nature演变成坏时:

冲突:有人违反,要有人加以惩罚,故需要common judge审断,需要第三者作执政者裁决。

因此由家庭、以至社团、political or civil society的出现。

表面用亚氏政治卷一为生理需要,master and slaves,但在字里行间,推转classic的思想。例如人为什么走在一起,不单止传生人类,这是神给人的使命,延续人类,但他也有天职照顾(Robert Filmens之父权)子女,子女无权回养父母,因家庭的改变而推翻Robert Filmens之父权绝对性,“资产的保存”不是生命保存,变成国家发展,成为以经济主导。

 

贡献:

-         团体的出现要有common assent

  1. 对美国革命、宪法草拟有很大的影响。

  2. 驳斥父权制度

1st treatise政府论

2nd treatise

-         state of nature确立property right,由 individual以至socialrationalfree equalautonomous bound by natural law end preservation of selfGods properyt and property

  1. 有足够维生的资产,不可浪费。

  2. 留些给其它人。

  3. 加上我们劳力心思,使我有拥有权。(当有钱通行后,便不用浪费,使他的原则有所改变,超过了他前两个原则。)

-         最初若我多得资产,别人可能少了;当有钱出现,努力创造自己财富,而别人也不会少得,而合理化了人的无限扩张其财富,不但对有益,对整体也有益,那么现在对财富追求热诚,失去从前的virtue爱智,反是passion for a property

 

执政团体的需要:

 

 

 

 

 

 

 

 

 

 

 

 

 

 

 

 

 

 

 

government:

 

  fiducial

 

 relationship

 

 

people:

-         若有人不守规则,则自己的私产会被侵占,需要有人解决主持公道,故带出执政团体的需要;过程是:

-         ch. 8 State of war, uncertain, insecure.

-         特点:common consentto establish a political comunity / society.

-         end / purpose of a political society: for their comfortable, safe, and peaceable living one amongst another in a secure enjoyment of their properties.人人同意为保有自己的财产…也是政治团体的目的。

-         for when any number of men have, by the consent of every individual, made a community, they have thereby, make that community one body, with a power to act as one body, which is only by the will and determinative of the majority.

   国家存在主体:个人

   国家运作:要得个人同意

   要整体的:多数决意,使每一个体成为一个身体

-         Hobbes:国家存在,因人怕死,要和平共处,将权力交出,由执政者立法解决。

Locke:为更好的未来,处理,将权力交出,将人民意愿体现多数人意愿,表达大多数人意愿。

-         政府出现,表达大多数人的意愿。

to rule政府:            administering the laws

        executive power overseeing the punishment

                        declaring war and determining

 

      legislative power express the consent of society

                        formulate the laws具体化

to be ruled:人民虽被统治,但因有consent contract而成一政治团体,人民信任政府(可予可撤消)

supreme power people                 political soceity

                       consentcontract

 

关系:

-         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是信任委托之关系,人民委任代表人民执政。

-         当政府偏离时,人民可收回赋予政府的权力,即可人民革命;当人的生活资产不保时,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         Hobbes最重要和平与self perservation,当受威胁才提出,但政府是超出立约之外,无权解除执政,缺点是因赋予执政者很大的权力,contract只是人民之间的。Locke则突破Hobbes:人民有权推翻政府,但与古典政治愈偏愈远。

-         从前:good man = virtuous man无论统治者或被治者;

   现在讲的不是virtuous citizen而是passionate person for property

  good life acquisitive life standard of personal excellence

  有德之士  资本家(以上是个人方面)

  从前政治家  助人有good life,成为有德之士。

  现在不是virtue而是freedomconsent我同意吗?)

-         Machiavelli至现代→逐渐脱离古典,无论是政府架构、目的、人民、对人的理解全不同。现代教育改革也是配合经济发展,马克斯确定人是经济动物,美国不断强大,变成思想政治主导。

 

 

 

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浪漫主义Ö理性主义

生平:

-         年幼母亡,爱读书,有天分,写文章,也写confession,很感性,性格分裂,精神分裂,时时觉得有人要杀他。彻底批判中产阶级,马克思也跟他。

-         做人要真,不是要好,理化真诚,讲感受。

著作:

政治名著

-         First discourse:科学与艺术对于人类道德的发展有促进人的幸福吗?现代社会并不增加人类道德操守。

-         Second discourse:人类不平等起源。人类不平等根源  人性堕落的根源,历史是什么?自己提出答案的可能性,如何帮助我们达到幸福?

-         Social contract:答复在现代社会人人的来源,如何改革,使人重获人类起源时的自由平等状况。提出制度的改革。

-         Emile:柏拉图《理想国》后震撼思想的一本书。

 

古典

中古

Locke

Rousseau

重视

-         virtuous man

有德之士

-         philosophy king

- 圣王

-         资本家

-         钱、成就,人的货财

-         solitary worker

-         享受悠闲(浪漫理想)成为马思的理想世界

古典:

 

 

 

 

 

First discourse

 

Second discourse

 

 

 

-         古典重有德之士,科学与艺术发展,都是重视别人如何看自己,人与人不能真诚相对,戴着面具交往(马克思alienation)现代社会不停将人分阶级,因才能有高低,引发分阶级,只重视思想,而忽略身体;古典时重视身、心、思想、爱国,但当时只强调个人,无爱国思想,因无unity,古罗马成功的地方,在于重视身、心、德行与爱国情操。

 

-         最后要人返回良心,不是重回理性,启蒙时期,强调理性,科学也强调理性︳而理性正是不平等的根源,要返回讲passion

 

-         题目本是“What is the origin of inequalities among men? Is it authorized by natural law?”会否自然律所讲的是不平等,natural law本身,人是不平等的,古典时,只看身体已显示出人不平等,每人按自己而发挥。

-         每人要返回内心,听nature的声音。找human nature人是什么?确立人是什么?human naturenatural manindividual / solitary sentimental按自己的passion生活,freeequal

-         人与动物的分别,不在于理性,而在于自由,动物靠本能,但人可选择,改变自己的习惯,是人的自由,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人有self-perfectibility自我完成的能力,是潜能,在后发展。

-         人的行动有两个可能性推动

1.    idea,我觉得这样好。

2.    sentimentself preservation自我保存,推动做人的动力,为生存;pity所有social virtue的根在于同情怜悯。

   state of nature是一个和平的处境,自我保存,会自我找维生,但不伤害人,因有pity,故他的自然人是naturally good,无语言的。

-          pure state of nature,无思想(避开Hobbes的问题,不怕死),无语言,无家庭,无时间观念(一切是永恒),最能享受的就是自我存在(忘我),对存在是最深的直观(靠sentiment),一切社会发展都应返回指向这一原初的状况,指向这状况的约束自然变化,人要合作,合作有高低,环境恶劣,要合作,有高低,发展语言,发展…

-         political society出现时,人空闲去发明,不能享受休闲,开始比较贫富高低;首先出现贫富,随后富人恐穷人抢劫,找人保护,处理意识出现master – slaveto rule – to be ruled,后来再不由moral bounding阶段。

-         first discourse指出在十八世纪对理性科学艺术发展一片歌颂,由于这些层级,使人分等级,不再遘virtue,他认为使人偏离人的发展,中在社会生活,要带面具,而人不再表现自己,大家都显出社会要求活出价值,不是原来自己的。

-         second discourse指出在自然处境人的生活natural manpure states of nature的特质,不用理性,irrational

1.    自由平等,人之为人,不在于理性,而在于其为自由的主体;自然人孤独,无须用其理性,无时间,死亡观念。

2.    自我完美的能力,为什么人没有发挥这自我完美能力,因为要有困难才可发挥。特色:由外在处境激发其发挥,(亚氏则指内在natue的能力,如种子生长),他指外在的,即动力来自外在,但又不是必然,能否到达那个处境?不打紧,现况已是最好的了。

-         在社会生活的人如何能处于自由、平等的境况,但人不可逆转作自然人,因为人不停运用其理性,自然环境亦改变了,他的自然人是在世外桃源。当人理性发展后,不可逆转,环境一样。人性发展很多争执,需要contract

Social contract1762

-         开宗明义:人天生是有自由的。

-         Man is born free,nature liberty and everywhere he is in chains.politic One believes himself the master of other and yet he is greater slave than they. How has this change come about? I do not know. What can render it legitimate? I believe that I can settle this question.”

-         意谓人天生自由的,但处处被束缚,主人较奴隶更奴隶,但如何是不自由,他也不知,只是发展过程,他只可提供一个答案,如何使城市人如同自然人最初原始一样,他提供natural liberty civil liberty在城市生活自然人的质素,所享的自由。

-         他提出重要观念:general will普遍意志,如何在社会受制于法律,又是我作主,这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Hobbes

Locke

Rousseau

-         和平共处

-         对于自己生命保持,资产处理,为一起生存,将此权交出。

-         人身自由,保护私产

-         反抗神

-         有自由处理资产保存生命,大多数人的意见 = 群体的意见。

-         不受外物的左右

-         私产正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之为人是自由,理性是后来发展的。

general will

 

public person

seeking public advantage

defend the persons and the properties

individual        individual will

 person             person

         people

               social

               contract

         political society

 

 

         government

- 人民为主,重要的将权力交出:但为鲁索政府都要听命于我,人民。鲁索提出general will,假想另一新的personpublic person。我将权力交出,form一新person,又有general will,而这general will配合我的自由意志,我听命于社会的普通意志而等同我的意志。

 

-         general will≠个别意志的总和

        整体≠个别的总和

-         general will = 新的主体≠个别意志抽出共同是或加总

             = 一定是公众利益

       其目的= seeking public advantage寻求公益

             = defend the person and the properties维护个人与财产

               这目的与个别意志所寻求的趋向一致。

   重点:liberty = obey himself  自由=听命于自己 

普遍意志

 

 

 

 

 

 

 

public will

           seeking public advantage寻求公益

general will

           defend the person and the properties维护个人与财产

 

   individual         individual will

     person             person    subject and subject of the political society

 

           popular rule           liberty = obey himself

                             direct / participating democracy

          will of people

           sovereign

             

          power to legislation

             

          government

             

        power go execute the law for maintaining the civil and political liberty

社会结构(发展出来的)

-         普遍意志特性:

1.  non-transferable不可转让

2.  indivisible不可分割

3.  unerring不会错

4.  absolute sovereign绝对主权

5.  concerned with the good of the whole寻求整体利益,但非will of majority 大多数人的意愿。

 

-         人民意愿给予权力来主法,自己守法,由政府执行法律,保障维持人民的自由。

-         因为由人立法,故听命于自己,维护人的自由。

-         J.S.Mill不同,J.S.Mill重视言论自由,其代表作:政府代表人民执行,但鲁索则政府不是代表,因为general will不可代表转让的,他提出的是直接的民主,因为由自己立法。

-         人民社会既是被管治的客体,但又是管治的主体,为什么会普遍意志不会错?不涉及个人利,应然的意志,如何找到general will?这个ideal无私心,不按私欲,只听命于意志,要成熟的良心,整个社会整体要趋。

-         例:大家都是趋向善,为他人的好处,不按私心,在这个条件下才可找到general will。故条件是需要有德性的公民,涉及教育的问题。

-         如何按照general will立法?

   需要教育和宗教。         按道德标准行事

         religion of man       崇拜的外在行为

                            关系永生得救问题

 

                            重视结构发展

   宗教 religion of the priest

                            强调信友对教会组织的忠诚

 

                            神性,合而为一

         religion of the citizen  对教会的爱 = 对国家的爱  爱国 = 爱教

                            对教会的投身 = 对国家的投身

-         宗教能确立人的使命感,使人投身,所以教会与国家并非对立,而一定属于国家。

反省及影响:

-         普遍意志立法→公民(有德之士)→教育,那一个是first cause?例如:梅瑟带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开始自由,特别的领袖,国家也要有这种领袖看到远境,带人发展。

-         鲁索提的方向、理想,对现代社会批判,提出general will,如何真正做人民作主,但太抽象,又如柏拉图一样,要有一些哲学家利用其教育理念来培养人才。

-         鲁索对法国大革偭影响很大:自由、平等,博爱(state of naturenatural man);开始现代国家的机制。

-         Locke找出大多数人的决十。

-         鲁索抽象地提出general will,他讲心,诉诸于这心的直觉,在社会中很难找到客观性。

-         为鲁索政府是人民的仆人,不是代表。

-         民主制度重要的地方:法律是否反映人民意志(意愿)。

J. S. Mill  1873

功利主义(效益主义):

-         始祖Jeremy Bentham:一切伦理行为的判准是快乐,逃避痛苦;想量化得快乐的原则,助人衡量。

-        

 

Mill生平:

 

 

工具理性

 

 

 

快乐 ,

 

 

 

人类发展

-         父为James MillJeremy Bentham好友,本是牧师,后做学者,J. S. Mill三岁时,其父已教他拉丁文,十多岁已读大学。J. S. Mill很理性,很冷静,严肃,直到遇到其妻才知有感情这回事;他的伦理、政治主观理性,但是工具理性,中古以前的理性是认识价值的理性,认识人生目标,人的价值,十九世纪后的是工具理性,目标选择方法,重视经验,现象数据,故要计算快乐、痛苦有多少。

-         但与Jeremy Bentham有不同,Jeremy Bentham使一多数人得最大快乐,J. S. Mil快乐不止量化,也要讲质,有quality的分别,一个穷途末路的苏格拉底与一头快乐的猪如何选择?当选前者,质的层次不同。

-         对人类进化,他很乐观、理想,觉得人不断进步,无论文化知识都进步。

-         判别:好政府,使人民进步

         坏政府,不能使人民进步(进步论)

重点:

1.    工具理性

2.    言论自由

3.    快乐的质与量

4.    进步论(在人类的发展上言)

 

-         J. S. Mill是效益主义Utilitarian的主要人物,哲学理念与Bathem在伦理上计算效益,快乐重要,人趋乐避苦,不是讲量,也讲质;例如快乐的猪与受苦的苏格拉底的选择,在质上苏格拉底仍快乐的。

-         他是神童,崇尚理性,人重要的是发展理性。(有别于亚氏理性的特点,理性对象  真理;存有、形上;传统的理性思想认识价值、目标,但Mill的理性是工具理性与传统理性不同。)

-         工具理性指认识方法(不是计算目的,而是计算方法。),强调emperical reason,不论目的,只问instrumental meansMill看到人的发展是光明的,是进步论,与鲁索不同,科学技术使人进步。

政治观点:

1.      人民主权:理性民主rational democracy的政治特色。

-         individual个人独特性不可取代。

-         比例代表制: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以比例代表制广泛代表性,不赞成一人一票,最好的选举,是从功能组别有不同代表进入议会,以达到平等的代表权。

-         Consideration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代议政府意义是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经由他们定期所选出的代表,行使在任何政体中必有所属的最终控制权。”反映政府功能,与人民力量。

1)    控制权:在于人民,透过选举政府而握有控制权。

2)    管治权:政府管治,政府拥有管治权。

-         不是参与政治,而是信任,委任一些人做代表,相信理性的民主,真正的民主,透过选举好的政府:他相信精英专家管理,管治国家是高深的学问,一般人未必会深入思考,但无管治者要有智慧并受过足够的训练。

.确定有专家精英入议会

   .不会偏差忽略某些社群

2.      政治平等:(不单政府管治,人民在过程中参与讨论、批评和监察等。)

.代议民主:开明民主enlightened democracy,管治国家需要经过讨论,即要经过咨询。

.民意政府:保障言论自由,公众能有讨论空间。政府与议会不同,政府是执政者,议会是人民通过此机关控制监察政府;可看到人民、议会与政府三者的关系。

3.      政治的本质:

.好政府:为人民利益,即公益。

Bathem认为政府应该让大多数得最大快乐,J. S. Mill还要促进人民更大的进步→人的精神活动表达进取心,不断超越自己,政府存在目的:更促进社会的人民得到快乐。

   å社会进步

   å人得到快乐:精神活动的积极表现(勇气、进取心,当人民展现这些,社会才有进步)

   å讨论自由:每一个体是重要的,重视自我表达思想,具体表达是言论自由,这也是最能表达个体性(古典不强调individual,而强调common good,强调德性,德性不会不同的。)人有空闲寻到自己的快乐,而现在的快乐是无共同目标的,各有自己所追寻的,但人有自由,使这社会达到进步。

.好的政府要靠大多数人的智慧,讨论结果、故鼓励人民讨论空间,为不同声音给政府,也监察政府制定政策。

.代议政府:把议会变成每一功能组别争取各自利益的战场(负面效果);虽各自争取,但也有广泛代表性,人民才有强烈参与感。

    å花时间讨论

    å人民可监察

    å保障社会公益,提供条件给人民各自追求自己的幸福

    å征询过程:是好的公民教育,不只追寻快乐,更使人有智慧、责任感,不只追求感官快乐,也提高人的质素。

社会进步:

 

 

实践个别性

 

 

 

促进理性发展

 

 

 

人民主权

 

 

 

 

 

 

 

 

 

 

 

 

架构

 

 

 

 

教育

-         J. S. Mill也是民主系统,但有别于Hobbes(和平共处、自我保存)、Locke(保障私产,大多数人的意见)和Rousseau(自由,最原初的自然人,个人已自足)等。以民为主,讲人民主权。

-         注重个人,强调功利,效益主义;Bathem强调感官快乐,个人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也乐及决定;Mill也认为个人有独特快乐的价值,(与普遍性,共同幸福、公益有别。)公益是予人找幸福的条件,不单重量的快乐,也重质的快乐,这也是他理论的予盾、不协调,要量化,又要质素,质素难以定量化;但有高低(如古典),标准何在?服务人民,予他们追随各自的幸福,故不止于物质感官快桨,同时提高他们的德行及发展其理性。如何让人展现其独特性及促进人的理性?非形上基础的理性,也不是判别价值的实践理性,而是工具理性,但也不清晰,工具计算量,实践质价值。

-         重视个人,个人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         目的:快乐,理性,德行,才能的发挥。通过思想、言论自由,最能表达发挥个人的独特性,各人不止于有判别标准,也有其内在价值(没有universal norm),通过讨论才不断发挥思想、自由及理性,在自由中有其限制  限于思想、自由,有限度的行动自由。在思想立论上,私人与公共空间不分,但在行动上则有分别。在私人范围内自由,但到公共领域,行动直接影响他人,则政府有权限制其自由度。

-         On Liberty》开于民主社会的自由度。思想,讨论自由→私人/公共空间,有限度的行动自由,以免影响公众。

-         总结社会进步:实践个别性,促进理性发展。如何达到目的?通过一些架构,因为社会主体是人民,通过这些途径达到目的。

-         架构:议会与政府

议会:比例代表制,代表不同阶层;功能在于人民批评、监察、控制政府的途径。

政府:精英管治,功能是管治、行政、司法。

-         为使代议政府成功,要有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培养尊重个人自由、价值。

          堷养爱国心、民族性,并以此为荣。

          有共同利益感,为整体付出。

          民主政制有相同民族,单一种族下培养爱国心较易。

其实他想有一个较平衡的民主模式,既有精英,又有人民参与。

 

黑格尔Hegel  1770-1831

背景:

-         响应康德知识基础在于主体,不是客体,开出二分局面:现象世界与物自身,人无法认识物自身,ideareal的对立;黑格尔此局面,设法融合理性idea与真实real

 

名句:

-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 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         真实存在与理性认识知识是同一。

 

理论:

 

    ideal      real

 

 

    Absolute Spirit

    subject   object

             

          

           object

-         不从个别人出发,而用基督宗教的神Absolute Spirit开始,Absolute Spirit却是存在,也是真实的。祂如何认识自己?单靠自Subject(正)不能认识自己,故将自己变成Object,只能有概念idea(反)知识,原来,这些概念就是自己(正),又是Object(反),也就是(合)了再重复循环,整个是辩证过程,使自己成客体化,成为认知过程,把这个认知过程,再纳入自己之内整合后,又再客体化。

                  Absolute Spirit 

                            Good

 

       (alienation)

self-objectification

    self-discovery

   dialectic process

            History

-

-         最初Good对自己无认识,在整个过程是说对精神自我发现的过程(为马克思之self-objectification,为alienation),也是他对历史的了解,其政治哲学收入Philosophy of Right》一书中,讲人类历史过程,但重点讲自由,由被束缚而达到完全的自由,其政治哲学主要关键放在社会上,同是freedom / liberty;而Right is the name we use to characterize attempts to project our will (freedom) onto external reality. (自我外在展现)

 

 

 

 

 

-         Spirit出现时是abstract,最自由的,但要展现自己则要具体化,而成为有限制了,在自我展现过程,不断被束缚,它要不断展现,便不断丧失自由,但它仍要找回自及其自由。换言之,无限精神要具体化便不断限制自己。

-Philosophy of Right》分为三部分

I.  Abstract Right

1.  Property

2.  Contract                      个人

3.  wrong

Transition from Right to Morality

II.       Morality

1.  Purpose and Responsibility

2.  Intention and Well-being          群体

3.  The Good and Conscience

Moral form of evil

III.     Ethical System (State)

1.  Family      正:particularistic altruism个别性利他,限于家庭成员。

                                   为他人而活。

2.  Civil society  反:universal egoism自由市场,其它人是助我增加私益。

                external state非政治体系  公共守则

                Assembly of Estate,用以限制国家;

                Civil servants公务员,维护公益。

                 为己益,同时有限制。

3.  State        合:universal altruism

                 The King Symbol of Subjective will

                 The Executive

                 The legislative

-         使所有公民像家庭成员不单为己,而为国家,为他人的好处,也取Civil societyuniversal,从群体中看到关系的网络,从不同关系构成不同群体;以上是社会不同的组合,而state则统合家庭之altruismcivil societyuniversal

-         不赞成Republic,赞成君主制度,最能使人放下自己的个别性,君主是国家合一标记,各自于下自己,才可服属君王主权之下,故君王最能达到普遍性,不为己,人人都一样,但君王无实质的,要由行政与立法去执行。

-         当社会发展到了State,是多自由的,但为要利他,又为己,在Civil society变成国家内的citizen,即成为universal person,失去其个别性,他在另一书Philosophy of History》看到人的历史是自由的。

唯心

 

 

 

 

 

 

 

 

 

 

 

马克思唯物

-         Philosophy of History》他把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

1.  Oriental world, one is free

2.  The Classical world (Greek and Roman): some people are free (polis)

3.  The Germanic world: all people are considered capable of freedom

-         透过不同历史发展,看到君主制度是最好的,减除人的个别性,又保留人为自己的情况。

-         黑格尔绝对唯心:绝对精神(追求自由)在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不断释放,绝对精神发展最高峰,不是宗教,而是哲学,以哲学家能洞悉历史的意义,认为只是一个阶段,下一阶段会好的,表出黑格尔对历史发展的乐观,只是促进下一历史阶段的意义。

-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唯心转为唯物→人类历史现况已是真实,历史精神状况只是历史的产物,劳力实现人性,展现人的价值,建设世界

 

尼采

背景:

-         反对黑格尔所说出的系统及承接基督宗教,个人在此系统,在神面前无地位,强调谦逊、温良最贬抑个人,无发展,使人类趋向灭亡,故人在转折期有一抉择:一是超人,一是最后的人。不再相信普遍性,故很多人说所谓后现代主义(但后现意义很模糊)。

反省政治哲学发展阶段:

-         反省整个政治哲学发展阶段,分为

-         古典、希腊时代:

   古典:城邦Polis

   希腊:重德性。理性认识本质,有目标、有理想。

         目标=good life,使城市制度促进good life

              common good > individual good

         政治哲学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总结:有标准、目的清楚、靠理性。

         个体与群体关系:群体为个人,但个人也要为群体。在perfection 上群体大过个体。

-         中古:与古希腊相承接,但加上信仰。

         基督宗教的启示,并不取消理性,反而分别此世与来世,确立目标。(如奥思定的天主之城靠启示确立人神关系)

         多玛斯确立人的灵魂不灭的思想,今世与死后生命的连续性,确立本性与超性的关系;天国与尘世社会的关系;仍是目的论,靠自力及恩宠,而得救。肯定理性,善可理解。

-         现代:人文主义

         笛卡儿:确立知识的可能是主体,无可怀疑,不可推翻;同时亦开始主客体之分别。

           德:确立物理、数学纯粹理性,不能认识物自身。

    Francis Bacon:对科学知识的肯定、市场经济的确立。

      Max Weber:人已丧失识价值,只能确立发展工具理性(把亚氏的论人有玄思、伦理、生产的能力,化约为生产),开始俗化,精神淡化,保留基督教特色,但完全以人为主体,不是死后才得到永生,现在的特是天国在间实现,不需恩宠,天国在尘世中。

      Machiavelli:标准是现在,不是将来。像罗马政权,人定胜天,命运只定一半,另一半由我掌握创造;将理想降低,不用想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要接纳现在的我。

           梭:不用将标准降低,现在就是那个人。

                 general (ought) will  人在历史发展是必然的

                 history  is         普遍性

           采:不想ought,也不看is,也不满现况,要释放,但经那里去?不知,反神,反理性。

   现代社会,自由主义主导政治思想,共产主义(马克思),无政府主义或尼采开出的虚无主义。今日社会仍是现代性的,崇尚科技(由现代开始强调工具理性,普遍性也要系统、处理多元)。后现代像马克思一样作为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挑战,作为对人的了解的挑战,是否good life,如何了解自己、了解人?

   政治哲学处理很多课题,处理形上、认知、善的理解、善的问题,good life;管治与被管治的关系,谁作主,不同哲学家有不同处理,公益与私益,如何看现在的机会等等。

-         后现代:无普遍真理,在伦理上找不到本质,后现代启蒙是尼采,扭转由苏格拉底:理性可认识nature,按nature而行事的见解。一方面尼采挑战黑格尔。

权力意志:

 

 

 

 

 

 

 

 

 

 

 

 

 

永恒轮回:

 

 

 

-         “权力意志”是他的主要思想,权力Macht / Machen做、创造之意,生命现实意义首要是生命力,生命美丽有力的存在,早期写希腊悲剧,希腊人确立自己,提出阿波罗与酒神。

-         酒神:自由奔于desire, passion之力,自然的美,如同生命的激流。

-         阿波罗:系统、冷静、理性、光、热的象征,沉重的。

-         由此二人带出西方传统选择阿波罗,他觉得希腊确立自我,后现代并不选择理性型态,而是选择另一型态,如诗、如音乐、艺术等。鲁索自然人最原初最珍贵的是感情,对自我存在的感觉。从感情之美接触生命,存在主义也是人不但理性分析生命,而是可用其它方式来表现,例如戏剧、小说等更能表现生命。尼采没有提出答案,但有先知作用。他反对的是当时的建制→伦理→规条。尼采要推翻、要释放“尘世还是 上帝”?尼采不想把自己放在上帝手中,他要释放自己的生命,也不想要目的论。但他也有困难解释其生命力,以古希腊的“永恒轮回”来解释,不一定要到什么目的的。《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小说,其中一思想是尼采的“永恒轮回”,生命终向,爱有没有目的,轻逸或沉重的爱。

 



[1] Leo Strauss, 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9-56.从历史中各哲学家的看法。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John Hallowell & Jen M. Porter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Searching Humanity and order, Prentice - Hall,1997.找寻人性容与秩序,历史学的,按著作来分析。

James L. WiserPolitical Philosophy A History of the search for Order, Prentice Hall, 1983.

Leo Strauss, The City and Man

Alan Bloom , Republic

Plato, Republic, translated by G.M.A. Grube, Hackett Pubbishing Co.,1992.

Julia Annas, An introduction to Platos Republic

Mary P. Nichols, Citizens and Statemen, a study of Aristotles politics.

上一篇:中古(欧洲)哲学史下一篇:分辨科学方法中所假设的因果律及形上学中用以“证明”天主存在的因果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