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信徒在基督里享有的莫大福分,但自由的运用,却是信徒生活的极大挑战。如何活出荣神益人的自由生命,是哥林多教会面临的严重问题。而其中尤以自由与敬拜及教会次序的问题,为保罗之最大关切(《林前》十一3~16)。因为,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为人带来自由与平等,在主里没有男女、种族、及阶级的分别。所以,一些哥林多教会的妇女信徒,过分运用平等与自由的权利,而造成教会敬拜的混乱。
显然,保罗并不反对妇女在聚会中祷告及说预言。但保罗设下必须蒙头才可以在聚会中如此行的条件。这个蒙头的条件,引发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林前》十一3~16,充满“头”、 “头发”、与“蒙头”的讨论。到底保罗书写此段经文的心意为何?他对于妇女在聚会中的举止及发式,又有何种期盼?这些问题的思考,正是本文的讨论焦点。
文化背景知多少?
阅读书信回函是一项极富想像空间的脑力思考。如果我们对于保罗提出这些教导的原因有较为具体的了解,我们对经文的诠释将更为深入。显然,这段经文并没有明示,任何哥林多信徒提出问题之线索。这种模糊的经文背景,对今日读者的确是一个挑战。今日读者当以尽量客观的态度,分析当时哥林多教会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此,诠释经文的正确性势必大大增加。
Richard Hays 以他想像的才能,提出当时妇女可能在聚会中祷告和说预言时,除去蒙头并松散长发,以表示在基督里的自由。此种举动遭到哥林多教会信徒的关切,认为妇女在公众场合放下头发,是极不合适之事。在不安及敬拜次序混乱的情形下,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极有可能针对此事,向保罗提出询问,期盼他能够提供合适的建议。[1]
根据Alice Rousselle的看法,罗马时代妇女合宜的蒙头,反映她们的尊严,并保护她们免于男性轻举妄动的骚扰。如果妇女在公众场合未蒙头,她就放弃了罗马法律对她的保护。因为羞辱她的男性,将以“妇女未蒙头”之理由,获得较轻程度的惩罚。Rousselle结论性地认为,蒙头表征良好的名誉及性方面的保守,因此蒙头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纪律的记号。 [2]
而在希腊一些宗教仪式中,凌乱蓬散的头发表示祭拜中的狂喜、忘形、与入迷。哥林多城主流异教之一的爱瑟斯教,就是其中一例。保罗极有可能,为防止外人将新兴的基督教,视为另一种令人狂喜入迷的异教,所以提出女人蒙头的教导。
另外,Elisabeth Schussler Fiorenza认为保罗的智慧基督论,可能吸引许多妇女,因为智慧本身是阴性的概念,所以鼓励许多女先知的出现。这些妇女在聚会中祷告及说预言时,因着男女信徒在主里同具基督形像的认知,而忽略性别的区分。[3] 头发是当时划分性别的最重要方式,但他们因误会保罗教导而带出的松散发式,则破坏了敬拜的次序。因此,妇女祷告及说预言的恩赐,并不是保罗在此所关切的问题。保罗乃是提醒妇女不要忘记在敬拜中,持守女人的性别角色,以使敬拜的次序不致混乱。
最后,从罗马文化的角度来看,女人蒙头,带出另一种正面的意义。正如罗马的奥古斯都,以蒙头献祭的举动,带出他在宗教上的权柄及地位。女人在敬拜中带领祷告及说预言的权柄,可由蒙头而来。学者Barrett认为蒙头为女信徒,带来行使以前不许可之宗教行为的权柄。[4]
以上文化背景的了解,虽是不同学者由不同观点的切入探讨,但都有可能是当日保罗撰写此段经文的动机。在时空相距千年的限制中,学者尽心的背景研究,为经文的了解立下不少贡献。
保罗的教导又如何?
既然在罗马文化的背景之下,不合适的发式可能使教会内的信徒,对妇女带来误解,并导致敬拜次序的混乱。加上这种现象也容易使教会外的非信徒,认为基督教只不过是当时多种宗教的仿制品罢了;因此,保罗以两个神学立论(《林前》十一3, 7~9),环绕女人蒙头的主题(《林前》十一4~6),分别由有次序的敬拜、荣耀神的敬拜、及与众教会合一的敬拜等三种角度,带出他的看法支持。
有次序的敬拜(《林前》十一3~6)保罗以“头”的观念带出讨论。“头”在第三节比喻性地带出人与基督、女人与男人、及基督与神之三种关系。神、基督、男人、女人、如此排列的次序明显来自神。在此次序中,男人并不比女人优越,正如神不比基督优越。但次序之必要,乃是神对宇宙及人的智慧表现。次序 “起源”的表达,强调神与人,及人与人之关系的了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的基督,以父神为源头,而女人则因创造次序之缘故,以男人为源头。这种由神而来的次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因此带出权柄的建立。女人蒙头,正是对于次序源头及权柄的尊重。保罗认为,只要女人愿意蒙头,她就能在聚会中自由地祷告或讲道。可见,女人可否祷告或讲道并非保罗之关切,保罗之首要焦注,乃是权柄及次序的相互配合;因唯有如此,教会的各样次序才得以稳固。
荣耀神的敬拜(《林前》十一7~12)
正如基督徒的敬拜,须反映出神的创造次序;基督徒的敬拜,亦须反映出人被造乃为荣耀神的真理(《林前》十31)。我们敬拜,为将荣耀归给配得之神。男人为神的喜悦、旨意、及荣耀所造。同理,女人亦是为男人的喜悦及荣耀所造。女人在成为男人帮手的身分角色中得到满足,而男人也因另一半所给与的荣耀,而得到生命的安全。敬拜既是专一地荣耀神,男女信徒皆有责任,使敬拜的真义得到实现。只要女人蒙头,就可以自由地带领祷告以及宣告预言。因为,在蒙头的表现中,她承认男人不是她荣耀的对象。唯独神是女人荣耀的对象,也唯独神配得全体信徒,在聚会中专一同心的敬拜。
保罗在11节及12节:“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女人原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带出男女平等及互不可缺的相互关系。如此说来,在创造次序及荣耀神的真理原则之下,男女必须以独特的个体,相携与共地在条理不乱的次序中全心敬拜神。保罗尝试藉这段经文,教导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有次序的敬拜不但是实际见证的需要,也是教义真理的实践。
与众教会合一的敬拜(《林前》十一13~16)
保罗在经文末了,提出“本性”及“教会传统”的观点,奋力一击地带出女人蒙头,对敬拜次序的必要性。“本性”是斯多亚学派的观念,指行为规范的起源。虽然信徒已属天国子民,应按圣灵感动活出神喜悦的生活样式;但信徒仍寄居在世上,因此在等候救主再临的同时,世上的行为规范仍是信徒生活与行为的重要参考。保罗提出按本性来说,长发是男人的羞辱,却是女人的荣耀。既然哥林多信徒的文化环境有如此之看法,在不违反基督信仰的原则下,信徒不应标新立异,而应尽量地融合在所处的文化之中。
深知哥林多信徒的骄傲自大,保罗最后提出众教会的传统,期盼在尊重教会传统的原则下,哥林多教会信徒能守住女人敬拜时蒙头的教导。众教会的传统,包含保罗在各地建立的教会,及外邦人教会所景仰之领袖--耶路撒冷教会。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仔细思想别的教会在敬拜次序中,女人蒙头的一贯作法。即使自大的哥林多信徒,无法完全接受保罗的教导,他们也应与众教会认同,因为他们是神的教会,与所有在各处的教会同有一主、同为一国。如果所有的立论解释不足打动哥林多信徒的心,“主里为一”的恳求,应让哥林多信徒无法再拒绝保罗的教导!谁能抗拒神的恩典?谁敢拒绝救主的教导呢?
结论
众多的著书论说,证明此段经文具有极大之挑战性。女人在初期的教会中,就属被动的角色及地位吗?女人在信仰上得自由、得释放的意义何在?女人蒙头是一种束缚吗?保罗在此段经文中的立论是肯定与活泼的。原来在信仰上,女人并非次于男人。在信仰上,女人也没有任何束缚。当女人像男人一样愿意遵守主的教导时,女人与男人一样在基督的信仰里,得到完全的释放。女人一样可以自由地在公众祷告及说预言。
蒙头不是捆绑,乃是释放。蒙头不是隶属,乃是平等。蒙头是权柄,也是荣耀。当哥林多的女信徒愿意为教会的次序,改正过去毫无拘束的敬拜举止,愿意在蒙头的合宜举止上享受神时,神得到了真正的荣耀。而保罗对哥林多信徒苦心的劝勉,也得到了安慰。
作者毕业于加州海外神学院,获道学硕士学位。现为专题讲员及文字工作者。
- Richard B. Hays, A Bible Commentary for Teaching and Preaching: I Corinthians (Louisville: John Knox Press, 1997), p. 183.
- Anthony C. Thiselton, NIGTC: I Corinthians (Carlisle, Cumbria: The Paternoster Press, 2000), p. 801.
- James D. G. Dunn, N. T. Guide (Sheffield, Englan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Ltd, 1995),
p. 72.
- David Prior, The Message of I Corinthians (Downers Grove, Illinois: Inter-Varsity Press, 1985), p. 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