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趋势 现在的世界,因了媒体传播的快速,时空好像缩短了很多,例如九一一纽约双子星世贸大楼被恐怖分子用飞机当炸弹摧毁时,在台湾的我们从电视中几乎和在纽约的市民同时观看到了这场悲剧。现在的广播、电视、电脑、网路等媒体无远弗届,犹如巨大的洪流,冲毁了国与国之间的藩篱,打破了种族间的隔阂,闯进了世界每个角落,连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庭内室也都能畅行无阻。 因了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便捷,地球好似也缩小了许多。哥伦布用了数月之久,才横渡大西洋,到了新大陆。现代的飞机只需数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因了现代媒体传播的快速、交通工具的便捷,国际之间交往频繁,世界好像成了一个“地球村”(global VILLAGE),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的效应,地球上一处发生一件重大事件,定会影响整个世界。 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甚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一九六四年加拿大学者马克鲁汉 (MARSHALL McLUHAN),在其所著《认识媒体》(”KNOW THE MEDIA”)一书中,首次将上述现象称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并称在此现象下的世界为“地球村”(global VILLAGE)。“全球化”将普世各民族、各邦国之多彩多姿、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生活及思维方式等镕为一炉,“地球村”的村民犹如再造,成了一个新的人类。 “全球化”有其积极贡献的一面,例如:打破以往狭隘的国家主义,而强调区域的合作、互惠,如“欧洲共同市场”现已改为“欧洲协会”(EUROPEAN UNION),用共同货币“EURO”,欧洲公民不需签证,可以身分证或护照去欧协各国旅游购物。北美之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也有类似的互惠合作,“东南亚国协”南美洲及非洲现在都有一些合作互惠的组织。“全球化”更强调多元统合,谋求整个世界及全人类的福祉及和平,例如“联合国”及其属下的各种组织。 “全球化”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例如富强的国家有意或无意之间地强迫贫弱的国家接受他们的政治意识型态及价值观;强势的跨国公司依仗高科技及雄厚财富以剥削贫弱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致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此外劣质文化,伤风败俗和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很快就传遍世界各地,特别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及摹仿,例如飙车、吸毒、色情泛滥等歪风。 二、宗教信仰的价值观 全球宗教众多,因了教义的不同,虽然有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但是一切正信宗教也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例如都关心下列几个问题:(一)如何解救人?(二)如何倡导卫护伦理道德?(三)如何重视精神生活?(四)如何发挥慈悲及爱心?(五)如何促进世界和平? (一)救人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都有一完整的救人教义及方法,并且也都努力实践救人的信仰。例如:佛教倡导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信仰天主基督的人倡导大爱、以服务牺牲拯救众人。 (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都有自己倡导伦理道德的教义基础,以及应该遵守的戒律和修身律己、待人接物的规范。 (三)精神生活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都相信除了世上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的生活及来世的生命。为此特别强调精神的价值,重视精神及来世生活。 (四)慈悲及爱心的价值观 每一正信宗教的教主都以慈悲博爱为怀,他们以言以行以及整个的生活宣导慈悲及博爱的价值,也都鼓励信徒以实际行动发挥慈悲及爱心,为此创办了许多社会慈善事业。 (五)正义与和平的价值观 倡导正义及促进和平在每一正信宗教的经典中都有明文规定。只有一些激进的基要派教徒,以卫护正义及保卫其基本信仰为藉口,而使用暴力甚至发动战争。其实这并不是正信宗教创始人的原意。请参考KAREN ARMSTRONG所著《THE BATTLE OF GOD》王国璋所译《为神而战》一书。 上述的各大正信宗教所有的共同价值观,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受到许多挑战,例如妄用人权、民主、自由等美名,而将原本相反自然律的行为合法化,使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观念混乱。又如宗教偏激分子,以保卫宗教信仰之名,使用暴力甚至发动战争等偏差的信仰价值观,都急待宗教之正确的教化予以改正。 三、宗教信仰教育 关于“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宗教信仰教育”,有许多层面可以谈,对于一般社会大众的教化而言,宗教界应对一般大众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方面的整合、阐明伦理道德的永恒价值、宗教与人生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共生共存的重要性、社会与人类整体福祉、天人关系、环保与人生等重大问题施以教化。对于宗教信徒的教育方面,更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教义新释、信仰生活之提升、礼规之改革、宣道之新途径、宗教与社会之新关系、各宗教之间关系的改善等,都应该有适当的教育,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今天因了时间限制,我只谈谈如何教育教徒改善各宗教之间的关系。(一) 如何推行宗教交谈与合作?(二) 如何预防宗教战争? (一) 推行宗教对话(INTERRELIGIOUS DIALOGUE)及合作教育 宗教本身都具有排他性,因此已往有不少的宗教冲突甚至战争,例如基督宗教与回教的战争“十字军东征”有两百年之久;印度教与佛教的冲突;回教在中亚一带消灭佛教的残酷事实;在我国因了帝王的爱恶,佛、道二教也有过冲突的历史。近世以来因了唯物无神政权迫害宗教,宗教界有识之士在二十世纪初,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力推动宗教对话及合作的教育。 “宗教对话”是两个或多个不同宗教的交谈,彼此诚心诚意愿意了解对方的教义,也愿意将自己的信仰介绍给对方。成功的“宗教交谈”必须要有诚心善意,彼此尊重,彼此接纳等条件。 各正信宗教虽然在教义、礼规、组织、制度等各方面有许多差别,但在价值观及精神生活方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大家可以存异求同,在许多有关伦理道德、精神价值、教育文化、社会慈善等工作方面可以合作,例如最近在修改“优生保健法”第三章第九条第六款之滥杀无辜胎儿的条款方面,各正信宗教都有共识及一致的立场,并联名要求立法院及卫生署修法。 (二) 教育信徒预防新的宗教战争 在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在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已经打通了,人们也不再有强烈的国家主义。然而,宗教的偏激分子视同一宗教信徒所受的不公不义是自己的整个宗教信仰所受的耻辱,必须要发动“圣战”加以报复,例如全世界的回教偏激分子认为巴来斯坦人受以色列人压迫,有义务解救他们;西方国家偏袒以色列,因此也一致怀恨西方,尤其是美国。九一一纽约双子星世贸大楼之惨剧就是这样发生的。现代回教世界和西方基督宗教世界之对立已经形成。野心的政客如利用宗教狂热,就很容易发动一场宗教战争。KAREN ARMSTRONG在其所著《为神而战》(”THE BATTLE OF GOD”)一书中预言:将来的世界大战,不是国与国之间,而是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战争。 为这个缘故,宗教领袖应未雨绸缪,要教育信徒们学习“宗教对话”,设法认识了解其他的宗教,虽然不认同其他宗教的教义信仰,但要尊重其他宗教人士的良心及信仰,同时也要设法存异求同,在能够合作的事务上尽量诚心善意地合作,以推行社会正义,保障人权,卫护法治及民主自由,尊重生命,推行四海一家的精神,促进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