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今天的弥撒福音中,主耶稣基督教导门徒们有关教会中兄弟姐妹爱德的道理。
主耶稣基督给当时的门徒们,也给今日的我们,颁布了爱的诫命:“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若13:34)
为了在信仰生活中实践这条新命令,我们基督徒应该怎么做呢?主耶稣基督通过我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人际关系这一实例,给我们解释具体而可行的做法。
一,怀着爱德规劝
“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玛18:15a)
弟兄姐妹之间因言辞不合、行动轻慢等缘故而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些生活琐事,虽然不算严重,但常会扰乱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心情陷入某种不安或者焦虑,甚至动怒、生气。
主耶稣在这里没有说“如果你得罪了你的弟兄姐妹”。若是出现了这样的事,我们当然需要诚恳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歉意。不过,我们由于内心都有骄傲与固执的倾向,所以似乎很难向别人道歉。尤其是长辈向小辈、领导向员工、神父向教友……,即使是前者的过失,自尊心与虚荣心,使其难以启口认错。或者,干脆自以为是长上或领导,自信不会犯错,怎么可以向属下道歉?福音中主耶稣基督教导门徒们向天父祈祷——“求您宽恕我们的罪过”,如果我们承认在弟兄姐妹们身上有天主的肖像,承认自己在天主台前也是罪人,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可以阻碍我们身为“长辈”、“领导”或者“神父”者,犯了错、得罪了弟兄姐妹之后,向他们求得宽恕呢?
今天的福音中,耶稣基督并没有说“如果你得罪了你的弟兄姐妹”,而是说“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这点为我们更是一个深刻的考验。因为这是别人得罪我们,是别人伤害我们,是我们受到损失,是我们需要表现出一种大度与宽恕的姿态。
仅仅是在心里原谅了对方还不够,基督徒的爱德要求我们真诚地规劝对方,好让对方知错而改,也能修德成圣。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别人言语或行动伤害的时候,很容易关闭自己的心门,就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威胁者、敌对者。我们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便会当着多人的面指责对方,或者我们还是出不了内心的一口恶气,也会告诉更多的人有关对方的恶言恶行,好让更多的人站在自己的一边,共同来谴责对方。
这在世俗的人际关系中,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或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理所当然的表现。可是,对我们基督徒来说,这样的反应是否符合福音的精神呢?我们听听耶稣基督怎么说:“在你和他独处的时候,规劝他;如果他听从了你,你便赚得了你的兄弟。”(玛18:15b)耶稣基督知道我们受伤害,但是祂还是要我们怀着爱德,来对待别人,为对方的益处考虑,不要伤害对方,相反,“在和他独处的时候规劝他”,就是保护对方的隐私和尊严,不让对方感到难堪。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德行动。
真诚而心怀爱德地规劝身边的弟兄姐妹,这是信仰的要求。今天的第一篇读经是旧约先知厄则克尔的话:“你若不讲话,也不警告恶人离开邪道,那恶人虽因自己的罪恶而丧亡,但我要由你手中追讨他的血债。你若警告恶人叫他离开邪道,但他不肯归正,离开邪道,他必因自己的罪恶而丧亡,你却救了自己。”(则33:8-9)耶稣基督让我们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两者之间,更注重对方的益处:“如果他听从了你,你便赚得了你的兄弟。”(玛18:15c)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一个灵魂的得救更美妙的事了。当我们尊崇耶稣基督的教导,善意规劝身边软弱跌倒的弟兄姐妹,而对方因着我们的规劝而悔改了;同时,我们自己也从人际关系的不安与沮丧中被释放出来,想想看,那将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
二,凭着爱德包容
规劝身边的弟兄姐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考验着我们的信德、望德和爱德究竟有多真实与深厚。
对方如果不愿听从我们的规劝,那该怎办呢?就此对他们失望吗?从此置之不理、形同陌路吗?耶稣基督教导门徒们不要停止爱德的行动:“他如果不听,你就另带上一个或两个人,为叫任何事情,凭两个或三个见证人的口供,得以成立。”(玛18:16)
我们的善意劝告,并未得到对方的认可,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方对自己的错误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另一个原因,也很可能是由于我们本身。因为我们的德行不够、说服力不强,对方根本不予理会。这时我们不能太过于自信与自恃,却应该求教于高明。耶稣基督之所以让我们在这个时候另凭两三个人的口供,就是让我们既能获得智者贤能的帮助,同时也不至于把事情弄得沸沸扬扬、众所周知。
明智的长者,相对于我们,他们更富有规劝、引导的经验;而且,他们作为第三者,所谓旁观者清,他们对于整个事情的分析更清晰,处理起来更稳妥。爱德的果实总是治疗创伤,而非制造新的痛苦。藉着几位明智者的合力帮助,事情获得圆满成功的概率就大了许多。
不过,事情还是有可能不尽如人意。当私下的规劝,得不到效果的时候,主耶稣基督提醒门徒们,还是不能失望,把事情带到教会团体中来解决:“若是他仍不听从他们,你要告诉教会。”(玛18:17a)
教会是一个神圣的团体,尽管教会由罪人组成,在教会生活中也时常有缺乏信德与爱德的事情发生。但是,请弟兄姐妹们静心细想,教会是谁在带领,难道不是天主圣神吗?教会从耶稣基督创立之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两千年。在这两千年中,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违背天主诫命、偏离福音道路的事件,但是,教会至今依然秉承了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原则和精神,在世界各地不断追随着耶稣基督,走祂所开创的救恩之路。
所以,把弟兄姐妹之间的问题带到教会团体中来,一起寻求天主圣神的旨意,在教会团体的共融氛围中,彼此开放心灵,沟通交流。有些问题,除非我们站在信仰的立场,以信德的精神来面对,才能找到答案,否则,很可能是一个死结,世俗的道理无法解开。在教会团体中,我们彼此承认都是天父的儿女,彼此都是弟兄姐妹,也许就在彼此敞开心怀的时候,我们都豁然开朗、冰释前嫌了。
也有可能,即使在教会团体中,当大家怀着同一的信仰来思考、面对和处理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时,还是无法解决。当事人固执己见,不思悔改,那又怎么办呢?彻底放弃他吗?主耶稣基督今天福音中说:“如果他连教会也不听从,你就将他看作外教人或税吏。”(玛18:17b)这句话很可能被我们误会为把他驱逐出教会团体。
耶稣的意思果真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注意福音的整体思想,尤其是路加福音中有关耶稣对待外教人和税吏的记载,我们可能会有新的领会。耶稣曾在商人路遇强盗的比喻里,在司祭、肋未人和撒玛黎亚三人中,特别表扬了那位外邦的撒玛黎亚人(路10:25-37);在给门徒们讲论祈祷时,耶稣以法利塞人和税吏的祈祷为例,批评了法利塞人的骄傲自满心态,表扬了税吏谦卑悔罪的精神。在耶稣心目中,外教人和税吏是祂割舍不下的、为他们的悔改与得救更殚精竭虑的对象。“将他看作外教人或税吏”的内涵,就是为他们付出更多的宽恕、包容、祈祷和关爱。
所以,在解决人际关系的最终,似乎死结没有被打开,但是我们基督徒的心灵始终没有被束缚,而仍旧是开放的。我们私下规劝,规劝不成我们请教智贤帮助,再不成我们藉着教会团体的力量,实在无法改变对方,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宽恕、祈祷。
三,因着爱德祈祷
祈祷是我们基督徒力量的源泉。
今天福音的最后两小节,内容似乎与前面的不太衔接。其实,玛窦圣史如此记载,并非杂乱而无头绪,相反,福音告诉我们,一切事情的开端与结束,都应该藉着祈祷:“我实在告诉你们: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因为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19-20)
当人们一起讨论问题时,思想千差万别;当人们发生争吵时,更是彼此难以相容。惟有祈祷,当我们一起跪下来祈祷的时候,我们依然是一个团体。
主耶稣基督给门徒们一个内在富有爱德的团体、在祈祷时所表现的外在标记,就是彼此接纳、彼此宽恕:“当你们立着祈祷时,若你们有什么怨人的事,就宽恕吧!”(谷11:25)如果我们不愿宽恕,不愿接纳身边的弟兄姐妹,心中还怀有怨恨,那么,我们的祈祷便失去了意义。我们还怎么能在弥撒圣祭中,与主礼司铎一起向天父祈祷说:“求您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呢?即使我们说了,恐怕也是心口不合、言行不一的。
说到宽恕与和解,主耶稣基督甚至说:“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3-24)按照这个参加弥撒祭献的标准,针对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现状,扪心自问:我还有资格奉献吗?还有资格领受主耶稣基督的圣体到心里吗?
天主并没有因为我们违犯祂的诫命,而与我们断绝来往;祂就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派遣了自己的独生子,来到世间,为救赎大众。祂邀请我们藉着祈祷,与祂交往。祈祷,这个人与天主直接往来的美好通道,从来就没有被中断过。只是,我们常常把祈祷冷落一边,甚至把祈祷当成浪费时间的累赘。
一个人疏于祈祷,便会信德日淡,望德日减,爱德日缺。
而真诚的祈祷,要求我们垂下自己骄傲的头颅;真诚的祈祷,要求我们谦心忏悔自己的过失;真诚的祈祷 ,要求我们心中培植信、望、爱三德;真诚的祈祷,要求我们更深地体验天主对我们每个人的爱,并在每天的思、言、行为上,努力以爱还爱。
以爱还爱的具体方法,就是爱身边的弟兄姐妹:“你们都该同心合意,互表同情,友爱弟兄,慈悲为怀,谦逊温和。”(伯前3:8)正义与仁爱,也是天主儿女的肖像:“天主的子女和魔鬼的子女在这事上可以认出:就是凡不行正义的和不爱自己弟兄的,就不是出于天主。”(若一3:10)
愿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努力以爱德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有一首圣歌《你爱之歌》(《天路妙音》339#)很能帮助我们反省今天福音的爱德训言:
愿你的爱使我再圣善,
你的眼睛使我再看见,
您的圣言使我在听见,
你爱之歌!
天主降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