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格前9:22)
本月的生活圣言取自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保禄因为受到某些基督徒的不理解而辩护,他们质疑或者否认他的宗徒身份。保禄证明自己完全有资格承受宗 徒的名号,因为他曾与“耶稣相遇”(参阅格前9:1)。保禄解释自己的态度为什么如此谦卑,甚至拒绝接受他劳动的任何酬劳。虽然他可以行使宗徒的权威和权 利,但却更愿意成为“大众的仆人”,这正是他的福传策略。
他努力与各种各样的人达成一致,直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分子,目的是要给他们带来福 音的清新气息。对一切人“成为”一切,他连续用“成为”这个词五次之多。对犹太人,他成为犹太人,为了爱他们,他甘愿遵守梅瑟的法律,即使他认为自己不再 受法律约束;对不遵守梅瑟法律的外邦人,保禄也就如同没有梅瑟法律一样地生活。然而,他有一部要求更高的法律,就是耶稣自己;对那些被定义为“软弱”的 人,大概是指顾忌太多的基督徒,他们停留在可否吃祭祀过邪神的肉这个问题上,即使保禄是“坚强的”,也得成为软弱的,但他却体验到一份极大的自由。简而言 之,他“对一切人,就成为一切。”
保禄每次重覆说,这样做是为使基督“赢得”所有人,不惜一切代价,总要“救”些人。这不是幻想,也不是好 大喜功,他亦清楚知道只有部分人会回应他的爱。然而,他仍旧爱所有的人,并服务众人,以主基督为榜样,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 20:28)。还有谁比耶稣基督更能对我们成为一切呢?他是天主,“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婓2:7)
“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
卢 嘉勒引用这句圣言作为“爱的艺术”的基石之一,综合为“与人打成一片”的意思,她认为这是一个表达仁爱的“交往之道”。她写道:“如果有人哭泣,我们要跟 他一起哭泣,如果他欢笑,也要跟他一起欢笑。这样,十字架的重担就得以分担,而喜乐则会倍增,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为了爱耶稣,并藉着耶稣的爱,与对 方打成一片,直到对方被天主在我们内的爱轻柔地‘刺伤’,他也将会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彼此分享各自的理想、计划、感情……。这是仁爱的交往之 道,它包含着一般人际交往上许多的表达和特色,因此,它不会把所有的话都直接说出来,因为弟兄会不开心,天主也不会喜欢。这种交往懂得等待,懂得表达,懂 得怎样达致目的。这是天主圣言的神圣交往之道,他成了血肉,使我们得到圣化。”[1]
卢 嘉勒以教育方法为目标,指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阻碍我们“与人打成一片”的困难,她说:“有时候我们会无法专心;另一些时候因为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适 当的时刻作出建议,这是不好的;在别的场合,因为我们感觉他人不理解我们的爱,所以不太愿意开放自己,与对方打成一片;又或者我们停留在对他人的某些判断 上;有的时候,由于我们想说服他人,而被这些隐蔽的意图所左右。”因此,“为了与别人打成一片,我们真的需要舍弃或摆脱一切充斥着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意 念。”[2] 这样,我们便要持久不懈、不屈不挠和无私的去爱,并全心信赖天主那更深邃和伟大的爱。这是一些非常珍贵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活出这个月的生活圣言,以诚恳 的心去聆听他人,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并通过参与他人的生活和体验,努力去分担他们的困苦和忧愁,以及分享他们的喜悦:
“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
我 们不能将这个福音的邀请当作是一个要求,要我们去放弃自己所把持的,并无条件地认同他人的行为,好像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取向。如果这份爱最终能使我们 达到成为对方的地步,又如果我们所分享的是一份爱的礼物,使双方建立一份真诚的关系,我们不但可以,更有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样可能会为对方带来一 些不舒服的感觉,但存留下来的将是一份更深厚的爱。打成一片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也不是为了安逸舒泰地与人相处,而是一个人自由地选择为他人服务。这需要 勇气与决心。
牢记“打成一片”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保禄在这句生活圣言后面继续说:“……为的是总要救一 些人。”保禄指出,期望他人得救才是“打成一片”的目的,这是一种进入他人内心的方法,为突出那已经存在他内的美善与真理,以消除任何可能发生的错误,并 播下福音的种子。这是天主亲自交托给保禄宗徒的使命,他再没有任何藉口去规避,唯独爱能激发他的创新动力,使他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完成这项使命。
这 个目标便是我们与人打成一片最基本的动机。无论是政治、是商业,也都希望极力接近人群,进入他们的思维,了解他们的要求和需要,但总免不了是为获利回报。 相反,卢嘉勒这样说:“这种神圣的交往之道是伟大的,且具有它的特性,也许是它独有的,就是为了他人的利益,摒除一切的私心杂念。”[3]
那么,“打成一片”是为了帮助所有人在爱中成长,并为了实现普世手足之情而作出贡献,这是天主对人类的梦想,耶稣也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比奥.查尔迪(Fabio Ciardi)神父撰
[1] 卢嘉勒《灵修丛书一神圣交往之道》,罗马,新城出版社,2003年,第88至89页
[2] 《旅程─生命》,罗马,新城出版社,1994年,第63页
[3]同上《灵修丛书一神圣交往之道》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