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曾敏”君为天津教区《益世》双月刊撰写之文章,原刊于《益世》双月刊二零一二年第三十期,现经多方友好推介,特此转载,以增本刊读者的神益;编者特此向《益世》双月刊编辑仝人及原作者致以万二分的谢意。)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约为三百万人,占总人口百分之零点六(全国总人口为四点五亿); 六十年后的今天,大陆教友人数约为六百万左右,占总人口百分之零点四六,低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台湾老教友占总人口百分之一(由一九四九年,一点五万发展到 二十三万);香港约为百分之七。前几年,世界总人口为六十七亿时,据专家研究,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绝大多数在中国。
诚然,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浩劫,是大陆教友人数锐减的重要原因。但同样是遭重创之后,在同一 块土地上,基督新教由解放初的二十万人左右,发展到现在的三千万(一说四千万或更多);相比之下,使我们汗颜。(编者按:有关数字为作者所提供,与其他资 料来源可能有矛盾之处,请读者垂注。)
平信徒福传意识的觉醒,是中国教会福传事业复兴的关键性因素。梵二之后,韩国天主教会迅速发展,每年领 洗十万人左右,教友人数已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天主教会福传的楷模,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一改梵二前的“神职主义”,放手发动平信徒工 作,而这也正是教会法典所推崇的。(参阅《天主教法典》,第216条。)
据陕西省宝鸡市一位在韩国服务的修女说,韩国教会的教友组织特别多,很活跃,也很有爱心,教会服务、社会爱心服务、慕道培育、儿童主日学等等使韩国教会充满活力。
中国人比较重情感与人际关系,目前,中国教会的主日教堂聚会,比较适合共同敬拜,而不是把个人信仰生活出来,加之,教友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能建立起直接的人际关系,缺乏“大家庭之爱”,缺乏团体归属感。
新教“家庭教会”在中国发展的成功,值得我们反思。目前基督新教其主要福传模式,乃是通过基层团契(家 庭聚会)的形式,吸引人皈依,如今的大学,新教基督徒基层团契遍地开花,二零零四年,北京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占百分之五点二。(《青年研究》2004年 5期);二零零八年,上海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占百分之四点七。(《青年研究》2008年1期)
有资料显示,身在美国和大陆知识份子接触基督教时,有百分之六十三点五六的人是通过查经班开始的。 (《解构与重建││中国文化更新的神学思考》,页149);建立教友基层小团体间的友爱和互动,促使他们信仰活跃起来,教会自然就产生了活力。举实例说, 凤翔教区的宝鸡南关堂区桥南福传组,是该堂区比较活跃的基层小组,每次聚会,本社区和周围能参加的教友和慕道者齐集一堂,他们利用这个平台不仅学习分享圣 经,还讲见证,分享与主相遇的经验,也统一组织去外地朝圣。在爱的感动下,慕道者源源加入并最终皈依,这种“羊生羊”的模式,成为堂区乃至教区的榜样。基 层基督徒团体是教会的细胞,是“梵二后新兴的教会模式”。(徐锦尧《建设信仰小团体》)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指出:基层基督徒团体是“基督徒的陶成和往外传教的良好场所……,是基督徒生活的酵母。
与基督新教相比,我们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没有做到人人传福音,而只是少数人传福音,这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福传大使命是“教会本质的流露”(《教会传教工作法令》6),能激发教会牧灵工作的活力,而基督徒走出去传福音,也是他们灵性生命成长的最有效方法。
以福传大使命为中心,就能做到福传、牧灵双丰收,人人传福音,地方教会信仰就能达到成熟的境界,河北邯 郸教区武安堂区,从一九八三年的三千多教友发展到二零零八年的五万五千多教友,十五年内翻了十几倍,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人传福音。本堂神父的理念:教会如 果有一百个教友,要求一百个教友都传福音。
在促使人人都传福音的同时,要极端重视传道员的培育。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指出,“教会永远需要传道员 的职务,此职务有其本身特征,传道员是专业人员,直接的见证人和无可替代的福音传播者。”(《救主的使命》73)梵二提及志愿传道员,要求教会器重:“教 会应该以感激的心情,器重志愿传道员的慷慨工作,教会需要他们的协助……如果在某地区认为适宜,希望为正式受过训练的传道员,在礼仪中公开地举行授职典 礼,使他们以更大的权威在民间为信仰服务。”(《教会传教工作法令》17)
据资料披露,基督新教的专职或兼职传道员,常常一连数月外出传教,每进一村,挨户宣讲,晚上找寻附近的基督教会或天主教会住宿,成为基督教的开拓者。
天主教传道员的历史更为悠久,据陕西省凤翔教区李镜峰主教介绍,凤翔教区成立之前,教友很少,靠着传教 先生的传教,教友人数不断倍增,不久之后,罗马教廷将凤翔监牧区升格为凤翔教区。宁波的余姚堂区在一九一一年时只有一户教友,现在有一万多教友,靠的就是 专职传道员的传教。
神职人员,特别是本堂神父,是一个堂区当之无愧的领袖,名正言顺的“一把手”,鉴于天主教圣统制和听命的特点,神职人员的能量远大于世俗团体的领导,因此,本堂司铎的形象代表着教会的形象;本堂司铎的精神面貌和福传意识的觉醒,对一个堂区起决定作用。
由于神职人员断层,“地上”、“地下”之争,政教张力等等严酷的现实,大陆神职人员面临空前的困惑和压 力,加之物质主义,俗化现象的冲击,少数神职人员的流失,更使情况雪上加霜。“亲爱的司铎们,你们实在是整天受苦受热的。”(《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国教会 牧函》13号)
在呼吁全球教会关怀及爱护神职人员的同时,神职人员自身更应珍惜圣召,自强不息。当前最重要的是坚决抵制礼仪上的自由主义及轻视祈祷的作风,以及淡化个人灵修的倾向。
神职人员当从虔恭地举行礼仪中,从恒久的祈祷和朝拜圣体中,吸取生命的活水和无尽的力量,以饱满的热情果敢地实践一个伟大的拯救计划,带领大批天主选民进入“应许的福地”。
梵二会议对教会全面革新、适应时代,以完成向普世传福音的大使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然而,教宗本笃十六世坦言,“中国教会尚未广泛地接受梵二带来的丰富新宝藏。”(《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国教会牧函》16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失掉了一次广泛传福音的大好机遇,这与我们没有及时认真学习及贯彻梵二文献不无关系,而且恐怕也是主要原因。机不可失,乘庆祝梵二会议召开五十年的东风,迅速掀起学习梵二文献的热潮,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了。
我们和基督新教的又一差距,是学习圣经滞后,基督新教教友人手一册圣经、读经、查经成了他们的日常功 课。由于对圣经章节耳熟能详,在福传中应用圣经金句顺畅自然,出口成章,用圣经预言福传成为他们的优势和传教成功的一大法宝。所以,经久不衰地推行包括 《教理》、教宗《通谕》、牧函在内的学习圣经活动,用耶稣基督的“健全道理”喂养天主子民,就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神职人员的主要责任。
在尽到人力的同时,带意向祈祷(如献弥撒、守圣时、拜圣体、念玫瑰经),常常是堂区福传活动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有一个梦,梦想在那蒙恩的日子里,天主的国度临到神州大地,那时这片土地将满是赞扬的歌声。天主教 会是一个有梦的教会,为了这个梦,圣方济·沙勿略、利玛窦神父等先驱们漂洋过海,将尸骨葬在中华大地上!为了这个梦,中华诸圣用鲜血为主作证!为了这个 梦,我们呐喊!我们用力拚搏斗!“佩戴自高天而来的能力”(路24:49),美梦定会成真,教宗“第三个千年时在亚洲收割庄稼”的预言必将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