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求全人教育的今日,校园里的活动既频繁又多元,尤其大学校园中的活动更是包罗万象。很多人可能感到好奇,为何在校园里安排“祭天敬祖”的礼仪?辅大举行的祭天敬祖仪式已行之有年,每年清明节前必然会在中美堂举行大典,是全校性的行动,在辅大的校园生活中,这并不是陌生的新鲜事。可是这项礼仪行动倒也不是辅大所专有,有些天主教中学,如邻近辅大的恒毅中学,每年也会举行这项礼仪性的活动。
天主教大学在维护社会良善风俗、优良传统文化方面,有潜移默化的责任,所以辅大在台复校后,首任校长于斌枢机提倡敬天爱人的思想,他认为中华文化的最高理想是“敬天爱人”,天主教的精髓在于“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所以敬爱上主、泛爱众人,可说是中国人的人生目标。继任校长罗光总主教,秉持这个理念,自一九七九年开始在辅大推行祭天敬祖典礼,希望借此礼仪行动,让师生们思考存在的意义,体认自己使命的庄严。 “祭天”是对自然感恩,“敬祖”是对祖先追怀,透过祭天与敬祖,发现:“我”是广大无垠及绵长宇宙中所交会的一个点;我的生命是因为父母的父母、祖先的祖先,代代鞠育、传承而有。所以敬祖时,除了缅怀追思,也兴起庄严的责任感;祭天时除了感恩,也兴起爱物仁民的使命感。感受到这种责任与使命的人,在生活中自然会增添孝悌与仁爱之情。
近几年来,辅大在举行祭天敬祖典礼时,以《诗经》〈小雅·蓼莪〉的亲情孝思为主调,凸显慎终追远的意涵。对生活在现代思潮中的年轻人来说,“蓼莪”未必讨好,但以乐曲吟诵方式来诠释其意境,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了,在音乐舞蹈的衬托下,很快地将人带入一种凝神专注的境界;加上同学亲身经验的见证分享,让人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怀思与感恩,提醒自己不可忘本,应该惜福,更需要传承,所以颇具启发的意义。核心的祭礼部分,在“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三次击鼓凝神聚气后,接着由校长带领全体参礼者献花、香、果、酒,感谢天恩(三鞠躬) 、感念祖德(一鞠躬),简单而气势磅礴的仪式让人走向“天人交会”的高峰。
在中学举行祭天敬祖的礼仪,可能更需要费一些心思,因为在成长中的孩子对生死问题难免有距离感,毕竟这不是眼前的事,至于天,那更是遥不可及。因此恒毅中学在准备礼仪时,先为学生做充分的解说,从四时的变化观察开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进展,若以一年为一生,则清明节是让人体会自己生命本源的最好时机,让人思考自己从何而来、往何而去,肯定自己应承担何种人生责任,才能对祖先有所交代。同时运用“祈福卡”,让学生对已亡的亲友写下追思的祈祷,让孩子从自己的亲身经验出发,感受生命的消长,透过这样的经验,深入生命更高的精神意义。
对重视升学、专注成绩表现的学生而言,祭天敬祖在校园中或许不会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但透过这样的礼仪行动,让年轻人体会生命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本原与走向,其实是很重要的。在升学或考试的压力下,如果只执着于成绩表现,很容易让人生应有的价值被压缩,甚至被扭曲,而祭天敬祖的礼仪能适时地引人从狭隘的现实跳脱,去审视与思索生命的意义,这个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不过,任何礼仪或仪式,如不能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只期待凭单一的礼仪行动赋予生命的内涵,这样的期盼未免过于天真。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天主透过万事万物召唤人的事实。无论如何,若说校园里的“祭天敬祖”有助于提升生命教育的深度与内涵,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