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圣经园地 > 论述

尼苛德摩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过程

时间:2007-11-14  来源:  作者:黄国华 点击:

摘要
方济会士黄国华神父从若望福音有关尼苛德摩的三个片段,看出这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目的是写出他从怀疑到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心路历程。
**********
引言
若望福音内,除了有对耶稣、耶稣的母亲、若翰和宗徒们的记述外,也记述了很多其它不同的人物。可是,大部份这些人物都只是出现于某一段经文中,很少在其它部份的经文中再次出现,就如撒玛黎雅妇人(4:1-42)、瘫子(5:1-18)、犯奸淫的妇人(8:1-11)和胎生的瞎子(9:1-34)等。但对于尼苛德摩则与众不同,他在若望福音内三次分别出现在三段不同的经文中,即3:1-15;7:40-53;19:38-42。而这三次正是全部新约中仅有的三次,却在同一福音内。
既然若望福音三次记述有关尼苛德摩的事迹,这样的安排必定有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因为看似巧合的,若望福音把一些有关耶稣的重要事件,同样地记述了三次,如耶稣三次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2:13;6:4;11:55)和他三次预言他的被高举(3:14;8:28;12:32)等。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尼苛德摩在若望福
音中的角色和重要性,本文是就记述尼苛德摩事迹的三段经文,去探讨他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心路历程,从而进一步了解其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是简要地讨论有关尼苛德摩那三段经文的内容,和三段经文的关系。第二部份则是就尼苛德摩的身份、背景,去探讨他在福音中的角色。第三部份是讨论他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心路历程。而最后的第四部份,是就前三部份所讨论的作一总结和反省。
(一)若望福音内有关尼苛德摩的三个片段
(1)三个片段
整个新旧约圣经中,只有若望福音提及尼苛德摩这个名字:而且在三个不同的段落内提及他:即在3:1-15;7:40-53;19:38-42。第一次是尼苛德摩有意的在夜间去探访耶稣。第二次是当司祭长、法利塞人及差役等人,为了捕捉耶稣而发生争论时,尼苛德摩却起来向他们质疑。第三次则是当耶稣死后,尼苛德摩带了香料去傅抹耶稣的尸体
不过,在讨论这三段经文时,是不能只单独讨论这些章节,而要与经文的上下文与及若望福音成书的目的──为叫人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20:31)──一起加以讨论。因为这三段经文是福音作者经过审慎安排的,与前后部份的经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1.若3:1-15──夜访
这段经文是被编排于耶稣首次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2:13)。尼苛德摩的到访,出现得比较突然,而且特别;因为他是在夜间去探访耶稣。而在对话中,他只说了三句话。
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大部份学者都集中于耶稣所说的话上(注一)。而对于尼苛德摩所说的话则较少讨论。其中讨论较多是他所说的第一句话:“辣彼,我们知道你是由天主而来的师傅,因为天主若不同他在一起,谁也不能行你所行的这些神迹。”(3:3)虽然学者们的意见不尽相同(注二),但都有一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同样认为,尼苛德摩并不清楚耶稣是谁。尼苛德摩只是纯粹按着人性的眼光去看耶稣,认为他是来自天主的一个人,是先知或是辣彼──师傅。但耶稣在回答尼苛德摩时,是要引导他进入一更深的层次,就是耶稣自己是由天主那里降生来的人子(3:13-15)。然而,福音作者更进一步指出他就是天主的独生子(3:16)。
当把尼苛德摩对耶稣所说的第一句话(3:3),联同2:23-25一起与路7:18-20或玛11:2每作一比较时;可以发觉到,尼苛德摩在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后,与若翰有同样的感受,就是想知道耶稣究竟是谁,是先知或是辣彼,或是要来的默西亚。而事实上,一般群众的反应也是这样(参阅7:31,40-41)。因为当时的犹太人,正热切等待着默西亚的来临。而他们相信默西亚来临时,会带来不少的神迹,特别是治病的神迹,如同先知所预言的(参阅依35:5,29:18,26:19,61:1等)。另一方面,犹太人都相信,神迹必是来自天主的。尼苛德摩既是犹太人的首领和师傅,对于他们的圣经和法律必然很熟悉。因而在看到耶稣行神迹后,自然产生了好奇心,想要知道他是不是要来的默西亚。所以,他在夜间去找耶稣,也就是为解答这疑问。因此,在尼苛德摩所说的第一句话里,其语气已隐含着一个问题,就是“你是谁,你是否就是要来的那一位默西亚?”
在3:14中,耶稣以梅瑟高举铜蛇来比喻自己的被高举,是全段经文的高峰。若把这节与8:28一起对照来看,便可知耶稣实在是犹太人期待的那一位,即默西亚。故此,耶稣在回答尼苛德摩时,是逐步使他了解耶稣自己便是默西亚,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只要相信他便可得到永生。首先,当尼苛德摩提及因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而相信他是由天主而来的师傅时,耶稣指出看到神迹并不足够,神迹只是一些表面的记号或征兆,更重要的是见到和进入天主的国。而天主的国是由上而生的人,即那些接受圣神并相信天主子的人,才能见到和得以进入。但当耶稣讲述他自己的身份时,尼苛德摩突然不见了,使耶稣的说话好像成了一种独白的形式。福音作者在此似乎是要留下一伏线以让尼苛德摩的再次出现。
2.若7:40-53──争论
根据7:2的记述,这事是发生在帐棚节期间的耶路撒冷。耶稣在庆节最隆重的一天公开宣布,相信他的人,“从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7:38),而福音作者指出,这所指的是圣神。但是群众听后,再次掀起对耶稣身份的疑问,有人以为他是先知,有人以为他是默西亚。并且在司祭长和法利塞人之间,也因他们所打发去捉耶稣的差役没有完成任务而引起争论,尼苛德摩也就在此时再次出现(7:50)。然而,福音作者却特别指出,他就是“先前曾来到耶稣那里的尼苛德摩”,显然是要提读者,这段记述与尼苛德摩第一次出现和耶稣对话是有连系的。
不过,这次尼苛德摩只说了一句话,他引用了申17:6去质问司祭长和法利塞人,为何不听取人的口供和查明其所作的事,便下判决,定人的罪(7:51)。他说这话,一方面是以法律为根据,直斥司祭长和法利塞人的不是,提醒他们要小心,勿滥用权力,同时也为要找出真相。另一方面,他说道话多少也带有为耶稣辩
护的成份。可是,司祭长和法利塞人却强说从加里肋亚不会出先知(7:52)(注三)。并强词夺理,有意把尼苛德摩也纳入耶稣一伙。至此,尼苛德摩可能因害怕他们而没再说话。
从此段经文的上下文中,可看到群众因见耶稣行了很多神迹,而开始讨论他的身份(7:31)。但是,另一方面,在8:12-59内,耶稣则对犹太人讲论他的身份。再者,福音作者在8:28记述耶稣再次提出他被高举之事,且更明朗地告诉群众,当他被高举时,众人便知道他就是那一位。这样,他肯定地指出他自己就是默西亚,并且这默西亚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
3﹒若19:38-42──理葬
新约四部福音中,只有若望福音提及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和尼苛德摩二人,一起去处理埋葬耶稣的事宜(10:38-39)。而其它三部福音则只提及阿黎特雅人若瑟(参阅谷15:43;玛27:57;路23:50-51)。然而,是否有其它人与他们一起埋葬耶稣,福音中却没有明显提及。或者是因其它门徒都逃跑了(参阅玛26:56),所以福音中也没有提及耶稣的其它门徒。不过,这正突出了尼苛德摩二人的胆量和勇气。并且指出二人在理葬耶稣一事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就是他们成了耶稣死亡的证人。
从这段经文与其前后连接的经文之上下文来看,这记述是要指出耶稣君王的身份(注四)。而这位君王比世上所有君王都尊贵。因为尼苛德摩带来的一百斤为傅抹耶稣的香料;远比用以傅抹一般君王的数量为多,且多得出奇。事实上,傅抹一般罗马王候只是用十二斤香料而已(注五)。不单如此,这也同时指出耶稣因着自我的奉献而作为大司祭的身份。不过,旧约中,君王和大司祭二者都要经过傅抹才就职的人(参阅肋8:1-13;撒上9:15-10:1),都可称为“受傅者”。所以把“受傅者”的解释放在这经文上较为适当:因为犹太人所期待的默西亚,意思就是“受傅者”。这也符合若望福音的目的(20:31)。再者,耶稣复活后显现给玛利亚玛达肋纳时,亦说及他的身份和与天父的关系。因此,尼苛德摩所傅抹的并非别人,也不是一具普通的尸体,而是要死而复活的默西亚。他不单是君王,也不单是大司祭;他更是超越一切君王和大司祭的默西亚,天主子。
(2)三个片段的关系
整体来看,三段经文被编排在不同情况的描述中,都是因绕着同一个目的,就是为要证明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要读者相信耶稣这超越的身份。尼苛德摩的出现,也正是协助了福音作者表达其写作目的。
骤眼看来,尼苛德摩在三个片段中,说话越来越少,并无突出之处。但是,这三个片段却相当完整的表达了尼苛德摩本身的转变,就是他由怀疑以至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过程。而另一方面,福音作者也就借着尼苛德摩的行动去证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以表达福音的目的。第一段是描述尼苛德摩对耶稣身份产生疑惑而向他询问;耶稣则以渐进式的答复去解答他的疑问。第二段则描述群众间再次引起对耶稣身份的疑惑而发生争论,尼苛德摩没有表示疑惑,反而提醒司祭长和法利塞人要小心查证,勿妄作判断。而第三段尼苛德摩虽没有说什么,但他的行动比说话更重要和更有力。他的行动显出他实在承认了耶稣是默西亚。所以,三段经文是有着密切的连系,表达的目的也相同。它们不单表达了福音的目的,也展示了尼苛德摩的转变。
(二)尼苛德摩这人物
(1)名字和身份
尼苛德摩这名字的希腊文是Nikodemos,意思是“人民的征服者”(注六)。这名字在希腊人和犹太人中是相当普通的名字。不过,在新约中,只有若望福音提及这名字,而在犹太历史家若瑟夫(Josephus Flavius)的著作和犹太人的塔耳慕得(Talmud)中记述了二位名叫尼苛德摩的人(注七)。可是这两位却与若望福音所记述的很不相同。
根据若望福音的记载,尼苛德摩是犹太人的首领(3:1),公议会的成员之一,更是犹太人的师傅(3:10);同时,他也是一个法利塞党人(3:1)。因此,尼苛德摩可说是一个有学识而且德高望重的人。由于他是犹太人的一位师傅,他对法律和圣经与及有关天主的真理自然会很熟悉。并且,他既是一个法利塞党人,也怀有一般法利塞人相同的信念,就如相信死者的复活、上主审判之日、死后生命的赏报、点西亚的来临等(注八)。因此,他犹如他的同胞──犹太人──一样,甚至比他们更热切地期待着默西亚的光荣来临。
(2)在若望福音中的角色
前面提及福音记述尼苛德摩的事迹,是要表达其目的,就是要人相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获得生命。而对于他在福音中所担当的角色,学者们则有不同的见解。
Raymond E. Brown认为福音作者愿意借着尼苛德摩与耶稣的对话,作为随后所表达道理的引言,特别是为说明信仰的问题(注九)。E. A. Abott则认为尼苛德摩是代表着处于犹太主义和基督信仰冲突之间,一些温和及开放的法利塞人(注十)。而B. Vawter认为若望福音作者以尼苛德摩代表犹太主义,并借着耶稣与他的对话,显示耶稣取代了犹太主义的教导(注十一)。M. M. Pazdan在她的文章中,认为福音作者把有关尼苛德摩的部份与撒玛黎雅妇人的部份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对比,如两人不同的种族、地位、背景与及他们对耶稣所作的反应等,以尼苛德摩去衬托出撒玛黎雅妇人对耶稣的信心(注十二)。因此,在她看来,尼苛德摩在若望福音中,只是一个闲角而已。
另外,R. F. Collins在其文章中,提到Barnabas Lindars, B. Hemelsoet和Louis Martyn的意见,前者认为尼苛德摩是代表官方的犹太主义,向耶稣的言论表示开放。后二者则认为尼苛德摩代表了那些相信耶稣,但没有公开其信仰的犹太基督徒。然而,R. F. Collins本人则同意Marius de Jonge和Francis Moloney的意见,认为尼苛德摩是一个代表人物,福音作者藉他去描述一种不足以得救的信德(注十三)。
这些学者的不同意见中,可以得到一个相当一致的意见,就是在若望福音中,尼苛德摩是担当着一个“代表”的角色。虽然如此,有关他的记述却并非虚构的,因为找不到任何动机和理由,能促使福音作者虚构这样的一个人物(注十四)。
的确,尼苛德摩这人物代表的是什么,学者们的意见是迥异的;但是,若从福音的目的(20:31)和第三、四章这两章经文的上下文看,可以肯定的是,尼苛德摩是代表着基督徒团体内的某些信友。而在不同的角度下,他可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信友。
首先,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背景来看,尼苛德摩代表着犹太人,撒玛黎雅妇人代表撒玛黎雅人,而王臣则代表外邦人。这样,尼苛德摩与撒玛黎雅妇人便代表了整个以色列民族,因为二者本来都是以色列人,出自同一祖先雅各布伯(注十五)。虽然当时犹太人看不起撒玛黎雅人,且彼此不相往还(4:9),并视撒玛黎雅人为外邦人。但从撒玛黎雅妇人提及他们也在等待默西亚来临(4:25)的话中,可以证实两族的关系。这样看来,尼苛德摩这犹太人与那位撒玛黎雅妇人,代表了所有以色列后裔的基督徒,而同时也代表着新的天主子民,即所有的基督徒。
其次,从二者的身份和地位来看,尼苛德摩代表着有学识、富有、德高望重的信友:而撒玛黎雅妇人则代表着贫穷、被人歧视、被人遗弃、受人轻视、生活上没有保障的信友。
再者,从相信耶稣为默西亚这方面来看,撒玛黎雅妇人因着耶稣的引导而相信了耶稣为默西亚,并且公开地宣讲,为他作证。然而,尼苛德摩则未因听了耶稣的话而立刻接受信仰,反要经过一段长时间才相信,且在承认耶稣为默西亚时,也是不发一言的,没有如同那撒玛黎雅妇人般公开的大声宣讲。因此,撒玛黎雅妇人可说代表那些承认耶稣为默西亚并勇于宣讲的信友:相反的,尼苛德摩则代表着一些勇气不足的信友:不过,这些信友最后也是敢于公开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由此可见,尼苛德摩这个“代表”,因着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人物。
(三)尼苛德摩的心路历程
虽然若望福音对尼苛德摩描述不多,他只说了四句话。但从他说话的内容和福音所描述有关他的行动,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实在经历了很大的转变,这转变使他认清他所相信的和所期待的那一位默西亚。
(1)期待
因着他们的宗教经验和先知的预言,以色列人相信雅威会在某一个日子,派遣一位默西亚到他们中间,把他们从痛苦、劳役和被压迫中拯救出来,并且施行审判,伸张正义。在耶稣的时代,他们对默西亚的期待仍很热切,他们所期待的是一位带着威能来到世上的君王,为他们复兴以色列国,打击他们的一切敌人(注十六)。
尼苛德摩既是犹太人,自然也怀着同样的期望,希望默西亚早日来临,复与以色列国,使他们脱离外邦人的统治。而他也是一位师傅,对于先知有关默西亚的预言也必定相当熟悉。因此,耶稣的出现和施行了那样多的神迹,便引起了他与其它犹太人的注意。由于他们渴望默西亚的来临,并且深信能施行那样多神迹的人,必定是来自天主。更何况,耶稣的言行,是前所未有的。因而除了使他们感到惊讶外,也勾起了他们对耶稣的身份产生怀疑,究竟他是否那位要来的默西亚。故此,他便决意去探访耶稣,询问及查究他的真正身份(注十七)。
(2)追寻
尼苛德摩之所以于夜间去探访耶稣,有些学者认为,因为他是一位犹太人的首领,且是一位师傅,而当时有部份犹太人,特别是公议会的成员,已开始不满耶稣的言行,所以他不便在白天去找耶稣(注十八)。
不过,虽然福音的记述,不一定按时间的次序,但第一、二章却没提及犹太人对耶稣的敌视。反而,从福音的记述,可知道耶稣常在白天宣讲,宣讲时群众都聚拢他的附近。因此,尼苛德摩在那些时候,并不容易接近耶稣:况且,尼苛德摩要问耶稣的,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因是关乎耶稣是否犹太人所期待的默西亚,这身份为犹太人而言,是一个政治领袖。故此,若耶稣的回答是正面的话,在他周围的犹太人极可能会起哄,使场面混乱而难以收拾,且甚至会导致罗马政府的干预(参阅11:53)。所以,在夜间去探访耶稣是较为适当和安全的。
另一方面,福音作者可能另有用意,就是把“夜间”用作一种象征的意义。因为福音中描述耶稣是真光,他也自称为“世界之光”(8:12);因此,福音作者以尼苛德摩夜访耶稣,来作为一个黑暗与光明的对比。这象征尼苛德摩所处的境况是在黑暗之中(夜间),而他去找耶稣(光明),就是指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从黑暗中走向光明。这与犹达斯由晚餐厅离开耶稣和其它门徒时,福音描述的“黑夜”(13:30)有相仿的意义。不过,犹达斯是离开光明走进黑暗中(注十九)。
毫无疑问,尼苛德摩夜访耶稣的动机,是要询问耶稣有关他的真正身份。事实上,他肯定耶稣是来自天主的,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是谁。所以,当他未清楚耶稣的身份以前,不便公开询问他,以免引致不好的后果。然而,当他去探访耶稣的同时,他是在黑暗中追寻光明,更是由黑暗中走向光明,而且更进一步地追寻和走向那身为光明的默西亚,天主子。
(3)询问
尼苛德摩夜访耶稣时,他开始是采取主动的,但讲完第一句话后,还未提出他的来意和想问的问题时,耶稣已把主动和被动的地位互换了。虽然耶稣并没有脱离他的愿望,反而逐步指出他自己的真正身份:但是,这却不是尼苛德摩所期望的答复。
耶稣首先指出天主的国不是一般的国度,而且除了那些从上而生的人外,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和见到的。可是,这令尼苛德摩感到很困惑,因为这与他所学所听的完全不同。原因是他与其它犹太人都认为默西亚来建立的国度,就是重建以色列国。因此,他未能了解耶稣的话,而以为从上而生就是要再由母腹出生。
耶稣便进一步指出这从上而生,并非人类肉性的生产,而是由于圣神的属神的生产。并且只有因着圣神,人才得以从上而生及有资格进入天主的国。不过,尼苛德摩似乎仍未明白,他仍以人的眼光来看而问这事怎样成就,并暗示要耶稣提出证据。耶稣并没有立时给他证据,却指出他与犹太人没有信心,且以他的被举起(被钉于十字架上)比作梅瑟高举铜蛇(3:14),作为提示尼苛德摩的一个记号(让尼苛德摩能够在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时,记起并领悟他所说被举起的意义,从而相信他就是那一位默西亚),更指出信他的人,必得到永生。随后福音作者更详细地描述耶稣那天主子的身份和职务(3:16-21)。可是尼苛德摩仍不相信(3:12),且无声无息地离开了。然而,耶稣把自己的被举起比作梅瑟高举铜蛇,与及尼苛德摩的不告而别,福音作者将它们作为日后尼苛德摩的再次出现和他相信及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伏线。
因此,外表看来,尼苛德摩是怀着希望去询问耶稣,却是满腹疑团地回去。但内里看来,他却是走在生命之路上,逐渐走向生命之主。虽然他仍未明白耶稣的真正身份,也不了解耶稣对他所说有关永远生命之言。不过,信仰的种子,实在已因这次的对话而种于他的心内,只是要等待时机(耶稣的被钉十字架)出现才发芽滋长。
(4)求证
尼苛德摩夜访耶稣,是由于他对耶稣的身份感到怀疑和对默西亚的渴望。而另一方面,他是为了寻求证据,以证明耶稣身份的真相。如同其它犹太人一般,他要证明耶稣的身份,首要的证据是神迹(参阅格前1:22)。这可从他对耶稣说的第一句话,得知他是以神迹来作为耶稣来自天主的证据。但他不以此为满足,而要进一步求证耶稣的身份。
从耶稣在3:11的答复中,可知尼苛德摩并未因耶稣的作证而相信。当他说:“这事怎样能成就呢?”(3:9)时,他是向耶稣要求更多的证据。但是耶稣却没有那样做,反而只提出一个记号作为证据,就是他要被举起,如同梅瑟高举铜蛇(3:14)一样。当时,尼苛德摩虽然未有正面的接受,且悄然引退。但这并没有减低他对默西亚的渴望,也没有使他放弃追寻耶稣的真正身份,反而要继续寻求证明。故此,当公议会的司祭长和法利塞人坚持要捉耶稣时,他要求他们按法律先查明耶稣所作的一切,并要听取耶稣的口供后才判断和定他的罪(3:51)。他这次行动,虽然受到司祭长和法利塞人的抢白,他也缄默下来,不与他们争辩。但这件事已显出他是一位正直的人,不愿意在未有证据下而加罪于人。另一方面,也看到他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轻易相信别人一些片面之言;而且也显出他相当注意耶稣的言行,对耶稣的言行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他所言所行未有触犯法律。由此可见,尼苛德摩虽受到挫折,但他仍未放弃追寻耶稣的真正身份。
再者,从上下文看,在第八章内,记述了法利塞人和犹太人与耶稣的辩论(8:12-59)。虽然没有记述尼苛德摩的出现,但福音作者好像要借着这些辩论的说话,来延展尼苛德摩内心的渴求,就是寻求耶稣身份的证据。在8:1-16内,法利塞人要求耶稣拿出证据以证明他的身份。而耶稣则指出法律的规定,两人作证是可凭信的,并指出作证者是他自己和他的父(8:17-18)。可是,他的父并非一般人能认识的。实际上,那些法利塞人做梦也想不到耶稣是天主子:因而,他们也就自然不会相信他的作证。
另一方面,在8:31-32,耶稣也指出他是真理之源,因为凡固守他的话者,都能认识真理,且得到自由。事实上,他本身就是真理(14:6),也只有认识他才可认识父。因此,法利塞人不相信和接纳耶稣的作证,自然便不能认识他和认识父。同样,尼苛德摩也因未完全接受耶稣的话而不能深入认识他。
然而,在8:28,耶稣再次提及他在尼苛德摩夜访他时所说的记号,并指出当他被高举后,他们才知道他就是那一位,即要来的默西亚。在这裹,耶稣肯定而确实的宣布了他的身份,相信尼苛德摩亦可由其它人处听闻耶稣的这些说话。而这段话可说是福音作者藉以连贯尼苛德摩的皈依,及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过程中,一段重要的记述。
这样看来,尼苛德摩虽然对耶稣仍未达到完全的信仰,但从他在7:51的说话来看,他已有一定的信心,认为耶稣是无罪的,只是仍未肯定耶稣为默西亚,因为他要求有更多的证据。不容置疑,他是一个正直而坚守法律的法利塞人,且是犹大人的师傅。他虽然不敢公开去为耶稣辩护,但他定会处处留意着耶稣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他所说的“被高举”与他身份的意义和关系,并寻求更多证实他身份的证据。
从另一角度来看,因尼苛德摩坚守法律和寻求证据的态度,正显出他是在寻求真理;而更进一步来说,他是在追寻着法律和真理的根源,这根源就是他仍未肯定和相信的耶稣基督。不过,虽然如此,但实际上,他是在逐步地走向相信和认识这身为真理、生命和法律根源的天主子。
(5)承认
因着耶稣的言论和所行的神迹,令更多的人相信和跟随了他。而公议会内的司祭长和法利塞人,终于把他们的隐忧公开地提出来讨论。他们的隐忧大体上包括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们恐怕当时所有的犹太人都跟从了耶稣,而使他们在犹太人的团体中,再不像从前那样的有影响力,并导致他们的既得利益和能够在团体中得到的利益,将会大幅度地减少。另一方面,他们也恐怕当犹太人大量地信从耶稣后,会掀起民族运动而引致罗马人来干涉并加以镇压(参阅11:47-48),因而使整个民族会受到残害。所以,他们最后决议要除掉耶稣,藉以挽救全民族。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11:50)。正因着他们这样决议而成全了天主的计划。因为耶稣降生的目的是为拯救人类(11:51-522)。由此可见,福音作者是在作一个对比,指出人的智慧与天主的智慧实有天渊之别。无论人怎样有智慧和才干也比不上天主,而且一切都在天主的掌握之中,人只有服从他的旨意。
不过,虽然耶稣的被捕和被判死刑,令他的门徒们很失望,而且都各自逃跑(谷14:50-52),伯多录更三次否认与他有任何关系(谷14:66-72;玛26:69-75;路22:54-62;若18:15-27)。但若望福音中,却没有提及尼苛德摩的失望或离去,也没有提及他对耶稣的控诉或与犹太人同流合污。反而记述了他和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一起去埋葬耶稣。福音作者并没有表示他们对耶稣所做的,是由于他们的善心:却指出阿黎玛特雅人若瑟是耶稣的门徒,而尼苛德摩则带着比傅抹君王尸体还要多的香料来傅抹耶稣(10:38-39)。
福音作者描述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和尼苛德摩时,指出前者是“暗中作了耶稣的门徒”,后者则是“以前夜间来见耶稣的”。显出作者要强调二人有了一个强烈的转变,就是要指出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不再是一位“暗中”的门徒,而是变成了一个光明正大,不怕犹太人攻击的一位耶稣的门徒。同样,那位“以前夜间来见耶稣的尼苛德摩”,现在则在日间来傅抹耶稣的尸体。
福音作者特别提及他是“以前夜间来见耶稣的尼苛德摩”(19:39),不单是要读者想起他曾在夜间找过耶稣,更是要强调缺苛德摩这次行动与他那次找耶稣的行动有一定的关系。那次他是“夜间”找耶稣,而这次己不再是在黑暗的“夜间”了。可见福音作者愿意指出尼苛德摩的转变,先前的尼苛德摩是从黑暗中(夜间)走向身为光明的耶稣(8:12),而这时则己身在光明之中去傅抹耶稣。虽然他没有说任何话,但在行动上己表达了他的信仰和他是耶稣的信徒。同时,在尼苛德摩这公开的行动中,他带了一百斤香料傅抹耶稣,这样大量的香料,在当时的社会中,一般人的尸体或甚至君王的尸体也不会用那么多的香料来傅抹,香料的数量显出尼苛德摩要傅抹的,不是一般的人或一般的君王,而是一位超越一切人类和所有君王的天主子。也就是说,尼苛德摩傅抹的那位,不是一位普通的人或君王,而是那位犹太人所期待的达味之子(7:42),他的国度不属于这世界的君王(18:36-37),是天主的受傅者──默西亚,是父派到世上来拯救人类的天主子。
至此尼苛德摩己不再怀疑耶稣的身份,反而以行动来加以肯定。另一方面,他也从不敢明认自己信仰的人,转变为承认耶稣为超越一切受傅者的默西亚,且公开以行动承认自己是追随耶稣的信徒。因为他不再在夜间偷偷摸摸地来见耶稣,而是光明正大,毫无顾忌地承认和接受耶稣,且以傅抹的行动来承认他为默西亚。
(四)总结
亳无疑问,尼苛德摩在若望福音中的三个片段,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着其连贯性而使人得以了解到他的皈依过程,并使人进一步了解福音作者写作的目的。而就尼苛德摩的皈依和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过程,以下是从三方面作一综合性的反省。
(1)尼苛德摩本人
从尼苛德摩本人来看,他皈依和承认耶稣为默西亚的过程可分为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有意识的,另一方面是无意识的。有意识方面,尼苛德摩自见到和听闻了耶稣所行的神迹,因着好奇心而开始怀疑耶稣的身份。为了要找出真相,所以他特别于夜间去造访耶稣,想从言谈间去询问和寻求耶稣的真正身份。但可惜的是,耶稣的说话却未能切合他的期望,更令他满腹疑团,因此他没有表示立刻接受和相信耶稣就是要来的那一位──默西亚。然而,他正直和寻求事实的性格,使他没有放弃对耶稣的真正身份加以求证。反而在司祭长和法利塞人与差役争论逮捕耶稣的事情上,挺身而出,要求他们查明真相。但因他信心不足及没有足够证据,被他们抢白一番后便缄默不语。不过,虽然他的希望似乎因耶稣被判死刑而失落了。但当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时,他立时便领悟过来,完全了解耶稣曾对他说过的话。这时他再不怀疑,也不疑虑,且不顾一切地以行动去承认自己是耶稣的门徒,公开地傅抹他的尸体,给他做了一个超越一般君王的葬礼。
从无意识的一方面来看,尼苛德摩从开始时,已逐渐走向承认耶稣为默西亚,天主子的事实。他处于黑暗中,而从黑暗(夜间)走向身为光明的耶稣基督那里,在罪恶和黑暗中寻找真光。而且,他也从死亡的奴役中走向生命的根源,及那赋予生命的圣言──天主子──那里,得到生命的自由,不再受到死亡的束缚而得到永远的生命。再者,他更从错谬和误解中走向真理,走向那身为真理的天主子。更由无信转移为有信心,从惧怕变为勇敢,从疑窦改变为全然接受和承认耶稣为主,为那一位要来的默西亚──受傅者。
因此,尼苛德摩是有意从耶稣那裹追寻默西亚,但是却无意地在耶稣身上找到比他想象的默西亚更高贵、更有能力的天主子。而这追寻和承认默西亚的过程,正被福音作者用作表达其福音目的的材料,指出人内心对生命的渴望,就算是那些身处高位,生活富裕的人也是如此。并且要经历一段皈依的过程,先是怀疑;其后经过天主的带领而逐步认识基督。
(2)福音内容
从福音的内容来看,福音的目的是为使人相信耶稣基督为默西亚,天主子。虽然尼苛总摩的皈依转变过程,福音中直接与他有关的章节只占了很少篇幅,大约只有四十二节,只占全卷书的百份之五。但其中已包括了大部份在若望福音内的重要主题,如圣神、水、光明、黑暗、永生、信与不信、默西亚、人子、天主子等,都可直接或间接的在这些章节中找到。
另一方面,尼苛德摩的转变与耶稣基督步向光荣的时刻,在若望福音中,两者是平行的双线发展。耶稣被高举的时刻,正是尼苛德摩承认耶稣为默西亚之时。尼苛德摩的皈依,可说是完全系于耶稣被钉十字架这事迹上。福音中,耶稣曾三次提及他的被高举(3:14;8:28;12:32)。但尼苛德摩只在与他对话时,直接听到一次,其它两次,福音作者都没有提及他是否在场或从他人口中听闻。然而他所听到的那一次,并未使他直接了解其中的意义;直至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他才明白到耶稣所说的“被举起”是什么意思。也因此而使他完全了解耶稣的真正身份,并公开地与耶稣的门徒──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伺行,藉以表示他追随耶稣,作他的门徒,并接纳他为主和承认耶稣为默西亚。再者,福音作者更用尼苛德摩傅抹和埋葬耶稣的事迹,来暗示耶稣身份的超越性。耶稣所受的傅抹,远远超过一切君王和先知,因他本身是天主的独生子,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是以色列人所期待的达味之子──永远的君王,要在末日亲自乘云彩再来审判世界的默西亚(21:23;参阅玛16:27;24:30)。
另外,福音描述尼苛德摩对耶稣所说有关天主的国和从上而生的这些说话时,显出尼苛德摩不太了解他的说话而愿意多明白其中意义的态度。更描绘了他那矛盾的心情,就是一方面愿意更了解耶稣的说话和身份,但另一方面却怕司祭长和法利塞人的权势,而不敢多为耶稣说话。这显出人在天主前是如何的渺小、无知、软弱无能和可怜,若没有他的照顾、帮助、支援和拯救,人是处于极可怜的境况中,就是处于恶势力、罪恶和黑暗之中,就算有向善之心,也会感到有心无力。因此,尼苛德摩的转变过程正显出人仍有希望与及天主是如何的爱人,他会用不同的方式使人脱离黑暗与死亡。但是,他要求人接纳他,并承认他对人的主权;而且勇于为他作证,传扬他对人的爱。
(3)基督徒
在讨论尼苛德摩在福音中的角色时,曾指出他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人物,代表着这些不同类型人物的皈依过程。这为基督徒而言,有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不同类型基督徒面对信仰时的态度。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让基督徒藉此机会去反省他们自己的皈依过程。从而在反省中,再次体验天主的爱,并衡量一下自己对天主的信仰和接纳是处于什么程度。究竟对于天主的存在和救恩,是否仍在怀疑之中?是否完全接纳及毫无疑惑的承认耶稣为主、为默西亚,天主子?在生活中是否常跟随圣神的指引?是否敢于在其它人面前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是耶稣基督的信徒?是否视耶稣为自己的生活的中心和动力?是否确实为了爱耶稣而改燮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够在处于恶势力和压迫之下,仍对耶稣基督保持信心?是否勇于接受圣言的挑战?是否把自己的希望和将来都交于天主的手中?是否敢于把基督的爱和救恩在人前宣报和为他作证?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身为基督徒的,去深入的反省。
 
文中及附注所采用的简写说明:
1﹒(一)﹒表示附注号码
2﹒玛1:5,表示玛窦福音第一章第五节,经书名字简写全按思高圣经学会译本
3﹒凡引用若望福音,俱不标明经书名字简写
4﹒外文书目简写:
AB Anchor BibIe
BT The Bible Today
BTB Biblical Theology Bulletin
DB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EB Encyclopaedia Judaica
EJ Encyclopaedia Judaica
GJ The Genius of John
IDB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JBC The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附注:
1﹒AB, vol. 29, pp. 137ff;GJ, pp. 55ff.
2﹒福音,第1007页:GJ, p. 53;AB, vol. 29, p. 138.
3﹒事实上,约纳先知是加里肋亚人,参阅列下14:25﹒
4﹒GJ, pp. 278-279;AB, vol. 29A, p. 960.
5﹒福音,第1308页,注十﹒
6﹒IDB, vol. III, p. 547.
7﹒Antiquities of Jews, BK. XIV, iii 3;圣经辞典 1094号;DB, vol. III, p. 543;Talmud, Taanith 20a.
8﹒EJ, vol. 13, cc. 363-366.
9﹒AB, vol. 29, p. 135.
10﹒EB, vol. III, cc. 3406-3410.
11﹒JBC, vol. II, p. 429﹒
12﹒BTB, vol. XVII, pp. 145-148﹒
13﹒BT, n. 93, p. 1411﹒
14﹒AB, vol. 11 29, p﹒129﹒
15﹒圣经辞典 2377-2378号,1910-1911号﹒
16﹒EJ, vol. 11, cc﹒1408-1410﹒
17﹒参阅本文:(一)、(1)、1﹒
18﹒福音,第1007页﹒
19﹒AB, vol. 29, p. 130.
 
参考书目:
1﹒圣经
(一)圣经 思高圣经学会,台湾,一九七七
(二)福音 思高圣经学会,香港,一九七七
2﹒圣经注释
Brown, R. 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vol. I, 1971 and vol. II, 1972, Geoffrey Chapman, London, (The Anchor Bible, vol. 29 & vol. 29A).
Vawter, B.,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The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II, pp. 414-466, Prentice-Hall Inc., New Jersey, 1968.
Ellis, P.E., The Genius of John, The Liturgical Press, Collegeville, 1985
3﹒文章
圣经辞典,思高圣经学会,香港,一九七五。
(1)第一九一号,“天国”,雷永明。
(2)第一九四号,“阿黎斯托步罗”,雷永明。
(3)第一九一0号,“犹大”,韩承良。
(4)第一九一一号,“犹太”,韩承良。
(5)第二三七七号,“撒玛黎雅”,韩承良。
(6)第二三七八号,“撒玛黎雅人”,韩承良。
Encyclopaedia Judaica, Jerusalem, 1978.
(1)Mansoor, M., "Parisees", vol. 13, cc. 363-366.
(2)Flusser, D. "Messiah: Second Temple Period" Vol. 11, cc. 1408-1410.
Collins, R.F., "Jesus' Conversation with Nicodemus" The Bible Today, n. 93, pp. 1409-1419, The Liturgical Press, Dec., 1977.
Pazadan, M.M., "Nicodemus and the Samaritan Woman, Contrasting Models of Discipleship", Biblical Theology Bulletin, vol. XVII, pp. 145-148, St. John University, New York, Oct., 1987.
Nourse, E.E., "Nicodemus", A Standard Bible Dictionary, Funk & Wagnalls Company, New York and London, 1909.
Bernard, J. H., "Nicodemu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 III,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1902.
Kerr, C.M., "Nicodemus", The Inerna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vol. IV, Howard-Severance Company, Chicago, 1915.
Kee, H. C., "Nicodemus", 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 III, Abingdon Press, New York, 1962.
Abbot, E. A., "Nicodemus", Encyclopaedia Biblica, vol. III, Adam and Charles Black, London, 1902.

上一篇:返回列表下一篇:玛尔谷福音的组织系统(注)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