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本位

学者:关于清明基督徒祭祖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

时间:2017-04-04  来源:基督时报  作者: 点击:

信德网、基督时报网站于321日同时发布了关于基督徒祭祖调查的问卷,包括十个问题。截至清明节前夕43日下午五点,信德网得到的投票共计2025票,其中天主教徒1744票,占投票总人数的86%,因此,信德网的统计大致能够反映出参与投票的天主教徒的情况。

投票者71%来自老教友家庭,29%来自新领洗的教友。从统计中我们看到:

62%的人在清明节有祭祖经历,而38%的人则无。在今年清明节,54%的人会进行上坟扫墓,而46%的人则没有扫墓的计划,这两者人数相当接近,这是否说明在今天的基督(公)教徒中间,清明扫墓已经并非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当然,这种情况并非基督徒所独有,而是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传统的逐渐淡漠、背井离乡的工作,与家人的分离,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清明假期不能够返乡扫墓,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春节或者其他时间不会举行祭祖活动。

对于祭扫的形式,1691位投票者(占84%)会为先人祈祷、洒圣水,也就是可以理解为采用天主教的形式:举行追思礼仪、献弥撒、或者在坟前以信友的方式祈祷,等等。如果我们认为老教友家庭大部分会自然采用天主教的礼仪来追思先人,再结合投票中老教友所占百分比进行估算,那么可以知道,在新教友中有相当一部分(接近甚或超过50%)也采用了教会的追思方式,这是值得欣喜的。

至于其他的祭奠形式,可以分成两类进行粗略统计:一是得到教会肯定和接纳的,包括向祖先献花、焚香、鞠躬、跪拜;二是被教会否定或者至少还存在争议的,包括供奉水果、点心、烟酒、全猪、烧纸。我们看到,前一类形式在教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特别是献花与鞠躬,约有40%的人都进行过。而在后一类中,供奉水果点心以及烧纸的现象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存在,约有5%~10%的投票者承认进行过这些活动。对于一些更加具有民间宗教色彩的丧葬仪式,例如摔碗、扔铜钱、打幡等,绝大部分(84%)的人并没有参与;4%的人出于不得己而参与,但感到心灵不平安,9%的人会设法躲避;约5%-6%的人参与并感到无所谓。绝大多数的投票者(93%)在家中没有设立祖先牌位。

结合上述几个问题来看,对于大部分教友而言,不会参与传统祭扫活动中那些具有强烈宗教性的仪式,而那些已经去宗教化、成为一种纪念活动的仪式则得到了广泛保留。值得关注的仍然是新教友中因为祭祖问题而与家庭传统产生的冲突,而这一冲突能够以何种方式得到解决则是我们这个调查的目的之一。正是因此我们也询问了您是否知道1939年宗座允许信友祭祖的问题,73%的投票者并不知道。结合牧灵实践我们可以推知,是否知道宗座的允许,对于信友是否参与传统祭祖礼仪,可能并没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宗座的许可只是一个原则,对于民间花样百出的祭祖形式并不能一一澄清,而每个教友在自己的生活中,仍然需要面对一系列不同处境作出抉择。例如在关于祭奠形式的调查中,供奉水果食物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地带,问卷下的留言也体现出,有的教友认为这是迷信活动,有的教友则视之为符合信仰。

两个问题与此相关:其一是身为基督徒,清明节不祭祖,让你觉得:优越/难堪/无所谓?10%的投票者选择了优越34%的人觉得难堪,而大部分的人(56%)觉得无所谓。其二是除了祈祷/献弥撒之外,基督徒是否还有祭祖的必要?这个问题70%的投票者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可以说,对大部分基督(公教)徒而言,教会的追思礼仪还不足以完全满足慎终追远的社会传统或者个人情感表达。然而另一方面,不祭祖(至少不以某些传统方式祭祖)也参与了基督徒的身份建构,使一部分信徒感到能够在一个并非以基督信仰为主流的社会中标定自己的信念。

值得关注的是问卷下的留言。问卷调查得到了广泛的赞同,留言中普遍认为,慎终追远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基督信仰的应有之义,扫墓祭祖应该受到教会的肯定和提倡;同时,许多留言也提出,基督徒要有基督徒的特色,不与世同化不搞迷信的一套

限于网络问卷的形式与长度要求,未能对何为祭祖作出清楚的定义,可能影响到部分投票者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字的概念,也会使不少基督徒敏感于祭祖中包含的宗教性,认为祖先之祭涉及到对旧约之祭、弥撒之祭的一种混淆。诚然,祭之原义为右手持肉(《说文》),以牲祭献于神灵,在祭献活动背后隐含有一套对天地神人的解说;但是在历史发展中,祭祖的意义渐渐从offer sacrifice转变为hold memorial rites严祖敬宗,追养继孝的纪念与教育意义占据了祭祖的中心。因而,教会也需分辨这一概念并且对教友进行说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礼仪用语。

中国基督徒的祭祖问题,从利玛窦时代一直争论到今,也是教会本地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对中国传统的逐渐了解,教会对于祭祖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拒斥到包容、从怀疑到信任的过程,逐渐明确了中国传统中祭祖与敬天的区别,以及文化习俗与宗教礼制的不同所在。随着历史处境的巨变,尤其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世俗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有的传统仪轨逐渐去宗教化而成为纯粹的习俗,这也使教会能以更广阔的胸襟去接纳它们,或者进一步将其与教会传统结合,赋予其信仰的意义,使之不成为教友信仰的阻碍,反能够深化教友对信仰、特别是对终末观的认识。利玛窦当年精心描画的中国礼仪的蓝图,虽然由于礼仪之争而被打断了,但那种让福音深入扎根于本地文化的精神,在梵二会议之后得到了再次振兴,如今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很多堂区在牧灵实践中能够更为灵活开放地把传统元素运用到礼仪生活中来,而在海外的华人信友团体中,富有中国特色的祭拜形式、圣乐与圣像,也成为华人基督徒表达身份意识的一个重要元素,这一切都表明教会的本地化进程正在活泼地发展着。

本地化需要教会不断发展自身的礼仪表达,尽可能吸纳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藏,使之能满足中国信友的情感需要,也使基督信仰不被视为异质者、外来者,而是在中国大地上具有更大的亲和力。但这不等于复原利玛窦时代的衣冠,而是需要以同样的精神去关怀多变的现实,并且放眼未来。这就赋予了教会另一项使命,即在杂多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分辨,深化礼仪生活,使之在不断丰富的内涵中同时表现出鲜明特色,以塑造基督徒的身份,为信友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使之不至于感到压抑烦恼,也不至于与世同流,使每一个基督徒能够在生活中同时成为旧的美德的发扬者与新的信仰的见证者

上一篇:文化福传与本地化:机遇或挑战?下一篇:丧葬祭祀中的纸钱——礼仪之争有关的议题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