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他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蒙难
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耶稣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耶稣会被罗马总督比拉多判之有罪?然后才被钉十字架上死。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已经隶属于罗马帝国,耶稣诞生时的所谓黑落德王属于罗马总皇下面的分封王。黑落德其实不是犹太人,他是厄撒乌的后裔,他是凭着阴谋诡计获得犹太王的地位。黑落德有三个儿子,他将犹太国一分为三,然后这三个儿子各管一个区域,黑落德死后,这三个儿子都成为王。这些所谓的王,却都是傀儡。罗马帝国统御的地方唯恐这些属民造反,或者说有什么不臣之心,就在这些地方派遣驻军,驻军领袖就是总督。罗马派往各地的总督握有生杀大权。当司祭长将耶稣押往比拉多衙门,比拉多审问耶稣后发现没有什么可定罪的,于是比拉多将耶稣押解到黑落德衙门。黑落德虽然是负责加黎利的分封王,也只是戏弄耶稣一番后仍送给比拉多。比拉多出于政治考量,为了所谓的稳定,明知耶稣无罪,昧着良心竟判定耶稣死罪,造成千古冤案。所以说,比拉多罪不可恕。
一、 一个纳匝肋的木匠
世界上被钉死的人很多,尤其是在古罗马,可大都没有留下名字,唯独纳匝肋的木匠,被称之为救世主的耶稣基督,却轰动了世界,甚且流传百世。耶稣被钉死时,太阳失光,大地震动,圣殿中的帐幔从上而下分开,这是何等景象。根据现代科学家推算,耶稣被钉死的时候,太阳确实出现日蚀现象。明末清初在中国传教的汤若望神父,鳌拜曾将之拘捕下狱,北京城发生了地震。孝庄皇太后听说鳌拜将汤若望神父下狱,立刻命人释放汤若望神父,因为众人都以为拘捕汤若望神父惹怒了上天。耶稣是天主子,他的惨死更是撼动天地。耶稣无罪被判死罪,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对于天主的计划来讲,耶稣基督听从圣父的命令,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可是,从人的层面来讲,犹达斯确实背叛了他的主,比拉多真真实实地判定耶稣死罪,那些恶毒的兵士用茨冠戴在耶稣头上是自愿的,他们用鞭子抽打一个明知无罪的人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由,他们的鞭子可以轻轻地抽打来满全法律的规定。但是,他们没有,他们变着法地侮辱耶稣,讥笑耶稣,甚至往耶稣脸上吐吐沫。所以说,这些恶人难逃罪责,他们必定要受到应得的惩罚,耶稣更说犹达斯不如不生。尽管天主的安排与人的自由是一项奥迹,但是,每人必定要借着自己在世上所行的或善或恶,领取适当的报应,这就是作为宗教要劝导人避恶行善的原因和理由。
二、 耶稣在世荣耀的短暂
我们教会每年要举行圣枝主日,纪念耶稣荣进都城。这是耶稣在他的生平当中唯一的一次接受人间的荣耀。那时刻,孩子们前呼后拥,群众们夹道欢迎。人们拿着棕榈树枝,将外衣铺在路上,耶稣骑着毛驴,宗徒们得意洋洋,真好像要复兴以色列的荣耀一样。众门徒为了所见过得一切奇能,都欢欣的大声颂扬天主说:“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君王,应受赞颂!和平在天上,光荣于高天!”人群中有几个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师傅,责斥你的门徒吧!”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这些人若不作声,石头就要喊叫了!”(路·十九·37-40)耶稣是在贪恋虚荣吗?绝不!耶稣是在准备死亡,这却不是当时人们所想到的。当耶稣预言自己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伯铎劝谏耶稣说:“主!千万不可!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身对伯铎说:“撒旦!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玛·十六·22-23)当我们面对苦难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伯铎第二呢?
今天的教会将圣枝主日与苦难主日合并在一起,礼仪的前部分是纪念耶稣荣进都城,进入教堂后圣道礼仪就是回忆耶稣的受难史。从整个礼仪行动中,使我们深深感到耶稣基督在人间的荣耀是极其短暂的,而我们世人人间的荣耀又何尝不短暂呢?梵二会议之前的教会礼仪,明显地有些不合理。圣枝主日在苦难主日之后,并且要求在苦难主日就开始遮掩十字架和圣像。可是到了圣枝主日,人们高举被遮掩起来的苦像,让人根本看不到耶稣,怎么来荣耀耶稣呢?梵二会议后,礼仪进行了改革,在圣周四建立圣体瞻礼的迁供圣体后再遮掩苦像,才显得合情合理。
三、 最后的晚餐
朋友相聚摆上宴席,人们推杯换盏,本来是件很喜悦的事。可是,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晚餐厅中却低垂眼帘闷闷不乐,他那充满忧郁的面孔上显露出无奈、困惑和惋惜。耶稣的宗徒们都在你说我笑的欢乐中陶醉时,耶稣却深沉地说出一句让大家都非常惊讶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玛·二十六·20)这是多么令人窒息,令人伤心,甚至让人欲哭无泪的一句话。宗徒们非常忧闷,开始各自对耶稣说:“主,难道是我吗?”伯铎充满好奇地悄悄向若望示意,让若望问问耶稣到底是谁出卖了老师。宗徒比较年轻的若望为耶稣所钟爱,他偎依到耶稣身旁,悄悄地问耶稣:“主,是谁呢?”耶稣说:“我蘸饼递给谁,谁就是。”耶稣当即拿了一块饼,蘸了点葡萄酒递给犹达斯,说:“你去办你该办的事吧!”犹达斯吃了那块饼就出去了,当时正是黑夜。作为黑暗之子的犹达斯去干最见不得人的事了。那位号称热诚者的西满,充满愤怒的目光,如果他知道出卖耶稣的是犹达斯,很可能狠狠地揍他一顿,让犹达斯知道知道匕首党的厉害。此时此刻的耶稣,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和痛苦。这是一种被人出卖的痛苦,面对这种痛苦,耶稣却要不动声色地来承受。我们今世的基督徒在生活中,若是遇到他人对自己的背叛时,一定要特别效法吾主耶稣的行为,去承受它、面对它。
四、 耶稣的挣扎
当晚餐宴席结束后,耶稣的天主性完全明白他的人性将要承受的苦难。具有人性层面的耶稣,恐惧苦难是一定的。我们谁不惧怕苦难,谁能在苦难中面带微笑?所以,我们在面对苦难来临时,很自然地就会依靠天主,信赖天主,这是宗教徒很正常的举措。当时,宗徒们并不知道耶稣所面临的苦难,他们在耶稣苦闷和无助时未能给耶稣丝毫的安慰和陪伴。耶稣虽然希望伯铎、雅格、若望能在祈祷中陪伴他,可是,宗徒们却因为喝酒的缘故眼睛都睁不开了,他们都鼾声如雷进入了梦乡。耶稣自己孤独地向圣父发出祈祷:“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吧!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吧!”(路·二十二·42)基督在极度恐惧中竟然血汗迸流,直到今天人们也无法解读血汗迸流的奇事奥迹。因为,基督完全知道到他将要承受的苦难,我们若是知道我们明天要承受茨冠、鞭打、背负十字架、钉死、长枪刺透肋旁,我们该是什么感觉?令人倍感凄凉的是,基督在极度孤独无助时,没有人陪伴他祈祷,连耶稣所钟爱的三位门徒也睡成烂泥。耶稣曾三番五次地想唤醒他们,可是他们的眼睛实在是睁不开了。耶稣竟然近乎哀求地对伯铎说:“西满,你睡觉吗?你不能同我醒悟一个时辰吗?醒悟祈祷吧!免得陷于诱惑。意志固然坚强,肉身确实软弱。”(谷·十四·37-38)耶稣知道我们人性的软弱,但若是借着祈祷,从上主那里获得力量,我们就能够战胜人性的脆弱和一切的诱惑。令人倍感惋惜的是,当时宗徒们没有理会到这一点,也许他们喝酒真得喝多了,否则他们的眼睛为什么睁不开了。他们忽略了祈祷,所以,当耶稣被捕时,他们个个都逃之夭夭。最为宗徒之长的伯铎,竟然在一个使女面前都不敢承认是耶稣的弟子,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最令人感到愤怒,甚至令人愤恨的是,作为宗徒的犹达斯竟以口亲礼作为暗号,让恶人们来认出耶稣,好缉拿耶稣。叛徒永远是令人不齿的,自此之后,犹达斯成为叛徒的代名词。有人说,犹达斯是因为贪财而出卖耶稣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贪财的人对自己所贪的钱财是喜欢的,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财,都会讨价还价的。贪财之后很少有懊悔的,而犹达斯却懊悔了。不过,他的懊悔并没有令他悔改,反而令他沮丧、失望,直至绝望。他没有勇气回头,关键是他的内心充满了傲慢、嫉妒和仇恨。傲慢的人最爱虚荣、爱面子,他觉得没有办法面对耶稣。骄傲生嫉妒,嫉妒生仇恨,仇恨就会产生杀机。耶稣在发显重大奇迹时,经常带着伯铎、雅格和若望,我们常说的“耶稣的三个爱徒”。耶稣在大博尔山上显圣容时,耶稣复活死人时,都是带着伯铎、雅格和若望,这一切都会成为犹达斯产生嫉妒的缘由。嫉妒使人失去理智,甚至可使人丧失真理,最终造成徒弟出卖老师的可悲结果。从耶稣委托犹达斯掌管钱囊这件事上来看,犹达斯肯定是个很精明的人,犹达斯也以为自己很精明。圣经上记载说:耶稣来到伯达尼,就是耶稣从死者中唤起拉匝禄的地方。有人在那里为他摆设了晚宴,玛尔大伺候,而拉匝禄也是和耶稣一起坐席的一位。那时,玛利亚拿了一斤极珍贵的纯“纳尔多”香液,敷抹了耶稣的脚,并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屋里便充满了香液的气味。那要出卖耶稣的依斯加略犹达斯——即他的一个门徒——便说:“为什么不把这香液去卖三百块德纳,施舍给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因为他关心穷人,只因为他是个贼,掌管钱囊,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若·十二·1-6)犹达斯在耶稣面前竟然敢吹毛求疵,人们对耶稣的爱戴他都嫉妒,他的心智昏黑到了什么程度。耶稣却不吃犹达斯这一套。耶稣却说:“由她吧!这原是她为我安葬之日而保存的。你们常有穷人和你们在一起;至于我,你们却不常有。”(若·十二·7-8)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犹达斯的信仰仅仅是停留在本性的层面上,根本没有提升到超性的层面上。就像那些信佛信道的人,千里迢迢到五台山、少林寺,抢着烧头柱香,所祈求的仍然是升高位、发大财。这虽然也称之为信仰,但是还是停留在本性的层面上,没有任何超越,我们很多基督徒也是这样,只是祈求世俗生活平平安安,而未能注重灵性生活的提高,以及教会事务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犹达斯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要逐步提高我们的灵性生活。
五、 荒诞的审判
天主借着梅瑟在犹太人中建立了司祭制度。司祭的职分,一是祭献天主,二是带领人们走向上主。司祭应该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在以色列的历史上却出现了非常荒诞的一幕,就是天主圣子却要接受司祭的审判,这是一件多么荒诞的事。大司祭盖法派人先缉拿耶稣,然后再寻找证据来控告他,甚至要将耶稣处死。原因却是耶稣影响太大了,他们认为耶稣的存在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所以,他们决心要将耶稣置于死地。盖法大司祭甚至对耶稣说:“我因生活的天主起誓命你告诉我们:你是不是默西亚,天主之子?”耶稣对他说:“你说的是,并且我告诉你们:从此将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大司祭遂撕裂自己衣服说:“他说了亵渎的话,何必还需要见证呢?你们刚才听到了这亵渎的话,你们以为该怎样?”他们说:“他该死。”(玛·二十六·63-67)当盖法因天主的名起誓时,似乎多么地认真、严肃、慎重,可耶稣很庄重地告诉他“你说的是”,他却疯狂地诬陷耶稣说亵渎的话。因为盖法是那年的大司祭,耶稣尊重天主借着梅瑟所建立的司祭制度,所以,耶稣郑重地告诉了这位本来属于天主子民的大司祭。而这位大司祭却成为诬陷耶稣的罪魁祸首,这样的审判丝毫没有公正可言,致使历史冤案就此发生。
六、 面对比拉多
当耶稣站在比拉多面前,比拉多审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谷·十五·2-3)耶稣丝毫不隐瞒他作为犹太人王的身份。在真理和正义面前,坚持真理就会面对挑战、打击和牺牲。耶稣基督在邪恶势力面前默不置辩,犹如羔羊。比拉多从耶稣身上查不出任何罪状,就将耶稣押送给黑落德,因为耶稣是加黎利人,属黑落德管辖。“黑落德见了耶稣,不胜欢喜,原来他早就愿意看看耶稣,因为他曾经听说过关于耶稣的事,也指望他显个奇迹。于是,问了耶稣许多事,但耶稣什么都不回答。司祭长及经师站在那里,极力控告他。黑落德及自己的侍卫鄙视他,戏笑他,并给他穿上华丽的长袍,把他解回比拉多那里。黑落德与比拉多就在那一天彼此成了朋友,因为他们原先彼此有仇。”(路·二十三·8-12)在对待耶稣的事上,两个彼此有仇的坏蛋竟然成了朋友,人间政治实在如同天上的云彩,昨天随风向南飘,今天可能随风向北飘。
耶稣被那些黑暗社会的统治者们审来审去,经历所谓四个衙门,即:亚纳斯、盖法、黑落德、比拉多。正如清康熙帝的诗篇中所描写的: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七、 耶稣受鞭打
在罗马帝国的酷刑当中,鞭刑是极其众多酷刑之一。这是针对奴隶及非罗马人使用的酷刑。鞭刑相比其它酷刑来说还是优先于其它刑罚的。很多人一提到鞭刑,就联想到放羊人手中的鞭子,而在奴隶社会,作为惩罚人的刑具,鞭子是特制的。鞭子上会套着铅球、羊骨、铁钉之类的东西,一鞭子下去足能使犯人皮开肉绽。若是一刻不停地抽打下去,最终会骨肉分离悲惨地死去。所以,罗马帝国法律规定,抽打犯人不得超过50下,因为,一个人遭受鞭打50下以上就会置人于死地。因为,凡被处于鞭刑的一般并不构成死罪,只是属于侮辱性的惩戒。比拉多想借着鞭打耶稣后,引起那些控告耶稣的犹太人对耶稣的悲悯,因为比拉多实在从耶稣身上查不出什么罪来。可是那些罗马兵士却借机来发泄对犹太人的仇恨,他们偷换概念,每个人抽打耶稣49下,不超过50下,耶稣总共承受的是五千余下鞭打,以至于耶稣整个身体惨不忍睹,血肉模糊,已无人形。比拉多将耶稣带到犹太人面前,说:“看这个人”。可是,犹太人已经丧尽天良毫无悲悯之心,他们欲致耶稣于死地,怎肯罢休,齐声高呼:“钉死他!钉死他!”当我们犯罪时何尝不是和犹太人站在一起,高呼“钉死他,钉死他”呢?
八、 耶稣受茨冠之苦(谷·十五·16)
一个小小的针刺足以让我们感到疼痛,一个用荆棘编的茨冠戴在头上更该如何?那些野蛮的兵丁竟然挖苦心思来侮辱耶稣,折磨耶稣。比拉多根本没有处于耶稣头戴茨冠的刑罚,这是那些兵士心中发出的恶念,借此来发泄内心对犹太人的仇恨。为耶稣戴上茨冠不仅仅给耶稣带来无可名言的痛苦,甚且有侮慢之意,这是罗马人借以侮辱耶稣之举。他们给耶稣穿上紫红袍,向耶稣高呼:“犹太人的君王,万岁!”他们还用一根芦苇来敲打耶稣的头,借此加增耶稣的痛苦。他们甚至还向耶稣脸上吐唾沫,这是何等的侮辱。
九、 背负十字架
犯人背着自己的将要钉死用的十字架,本身就是一种耻辱。耶稣已经被折磨的惨不忍睹,还要背着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那真是一条苦路。此时此刻的耶稣已经筋疲力尽,他一步一个血红的脚印,身上的鲜血止不住地浸流,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为了完成到达刑场的这段路程,罗马士兵抓到一个路过的外乡人西满,迫使西满来替耶稣背负十字架。这当然是对外乡人的欺辱,西满无奈地承受突如其来的不幸。西满的不幸成为万幸,因为他要背负的是救世主的十字架,当他背上之后才感受到一种来自上天的安慰。天主赐他蒙受天恩,使他认识了救恩,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即亚历山大和鲁宾,都成为初期教会的传道人员。真正的历史上得十字架刑具,就是两条横木,耶稣背负的是那条短的,兵丁们抬着那条长的。受到百般折磨的耶稣,从前一天的晚上开始被捕,在亚纳斯、盖法、黑落德、比拉多,四个衙门几经周折,反复折磨,又遭受五千鞭打,连走路都是踉踉跄跄,怎么还有力气背负一条沉重的横木呢?可是,冷酷无情的罗马士兵对耶稣毫无怜悯之情,强迫耶稣背负十字架。恰巧,有外乡人西满路过此地,兵丁强迫其替耶稣背负刑具,减轻耶稣所承受的痛苦。我们每位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也要常常为教会着想,帮助教会发展,也要甘心为耶稣背负十字架。
十、 耶稣被钉十字架
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有两个一同被钉的强盗,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在左边的强盗竟然也侮辱耶稣说:“你不是默西亚吗?救救你自己和我们吧!”右盗却对耶稣充满了同情,马上责斥左盗说:“你既然受同样的刑罚,连天主你都不怕吗?这对我们是罪有应得的,因为我们所受的,正配我们所行的;但是,这个人从未做过什么不正当的事。”随后说:“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你纪念我!”耶稣给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路·二十三·39-43)
路过的人都侮辱他,摇着头说:“哇!你这拆毁圣殿,三天内重建起来的,你从十字架上下来,救你自己吧!”同样,司祭长与经师也讥笑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默西亚,以色列的君王!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叫我们看了好相信!”(谷·十五·29-32)
在耶稣的十字架旁,站着他的母亲和他母亲的姊妹,还有克罗帕的妻子玛丽和玛丽德莲。耶稣看见母亲,又看见他所钟爱的门徒站在旁边,就对母亲说:“女人,看,你的儿子!”然后,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若·十九·25-27)
当我们看到这一幕,白发人送黑发人,竟然是以如此的方式,走向生死别离。作为人子的耶稣,仍念念不忘生他养他的母亲。这一神圣的嘱托无形中击破了那些异端分子妄称圣母还有其他子女的谎言。基督的这一嘱托,是在表达让我们所有基督徒都应奉圣母玛利亚为我们的母亲,使我们在信仰生活上有所依靠。
耶稣在十字架上承受被钉的痛苦,他似乎深深感到被圣父所抛弃。在此痛苦的折磨中,耶稣呼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作为人性的耶稣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痛苦,但是,他也深深知道只有通过他的死才能够救赎人类,这是天父的旨意,他必须完成这项神圣的事工。
耶稣因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为应验经上的话,遂说:“我渴。”有一个盛满了醋的器皿放在那里,有人便将海绵浸满了醋,绑在长枪上,送到他的口边。耶稣一尝了那醋,便说:“完成了。”就低下头,交付了灵魂。(若·十九·28-30)耶稣渴望的不是那能起到麻木作用的醋,他所渴望的是整个人类的得救。我们大家所要肩负的使命,就是要继续耶稣归化人灵的神圣工程,使更多的人能够皈依基督,并同我们得享救恩。耶稣说“完成了”,他真实地完成了圣父交托于他的使命,他所完成的是救赎大功,我们呢?当我们咽气的时候,是否也能说“完成了”?
耶稣死后,有一个兵士用枪刺透了他的肋旁,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若·十九·34)此等悲凉景象,令人惨不忍睹。这些事以后,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他因怕犹太人,暗中作了耶稣的门徒——来求比拉多,为领取耶稣的遗体;比拉多允许了。于是他来把耶稣的遗体领去了。那以前夜间来见耶稣的尼苛德摩也来了,带着没药及沉香调和的香料,约有一百斤。他们取下了耶稣的遗体,照犹太人埋葬的习俗,用殓布和香料把他裹好。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在那个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里面还没有安葬过人。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坟墓又近,就在那里安葬了耶稣。(若·十九·38-42)
外表看来,耶稣的惨死似乎显得极其无能,甚且是一种失败的人生。但是,天主的神圣计划是救赎整个人类,因此,基督的死是完整的祭献,只有这祭献才能够抵消人的罪过。
基督的死是逾越祭献,藉此“除免世罪的羔羊”(若·一·29)完成了人类决定性的救赎,它又是使人与天主重新共融的新约祭献,借那“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玛·二十六·28)的血,使人与天主重归于好。(天主教教理613)
基督的这个祭献是唯一的:它完成及超越一切其他的祭献。它首先是天主父自己的恩赐:是父把自己的儿子交出,为使我们与祂重修旧好。这祭献同时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奉献,祂自愿地并为了爱情,借着圣神奉献自己的生命予圣父,为赔补我们的抗命行为。(天主教教理614)
是基督那“爱到底”的爱,给予祂的祭献以救赎、赔补、赎罪和补偿的价值。祂在奉献自己的性命时,认识和爱了我们罪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因我们曾如此断定,既然一个人替众人死了,那么众人就都死了”(格后·五·14)。无论什么人,即使是最圣的,也不能承担众人的罪过,并为所有人自作祭献。唯有在基督身上的天主子位格——既超越又包含众人,且使祂成为人类的元首——才能为所有人作出救赎的祭献。(天主教教理616)
思考题:耶稣受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