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读经释义
依55:10-11
罗8:18-23
玛13:1-23
圣言是本主日读经的主题。依撒依亚先知的预言和撒种的比喻都启示给我们,天主因其大爱与慷慨派遣祂的圣言降临于世,为把圣言的种子撒在人类的大地上以结出天主生命的果实。降生为耶稣基督的圣言向所有的人一视同仁地宣讲了天主的话,尽管祂深知很多人没有纯正和良好的接受态度。不过,“圣言不能空空地回到天主那里;它必实行祂的旨意,完成祂派遣它的使命。”因为终究会有人向圣言敞开心怀,使圣言所撒的天主生命的种子在其生命里生根、发芽,并成倍地结实,并且他会因着天主生命在其内的成长而成长为一粒撒在别人生命里的天主生命的种子。
我们所读到的那段依撒依亚先知的预言需要通过紧接着它的那句话才能被更好地理解:“的确,你们必要喜欢地出来,平安地为上主所引导,高山丘陵必在你们面前高呼欢腾,田间所有的树木必要鼓掌。”(依55:12)这句话显示出,以色列民族当时还在巴比伦充军,依撒依亚先知因而安慰和鼓励以民,劝导他们应该充满希望,因为天主要将他们的悲叹化为喜乐,要平安地引导他们回到祖国。先知邀请以民要特别信赖天主,因为天主是生活而富于仁慈的天主,祂不会坐视其人民的痛苦,并且从不失言:以民必将幸福地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达味的王国必永世长存。在此,先知也间接地告诫以民,他们所信奉的天主绝不同于巴比伦人的神那样只是人手的作品: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到,有鼻不能闻,虽有喉咙却不会发声;以色列民族的神是能够看见其人民的疾苦,听到其人民的哀号的神,是不断向其人民说话,甚至把自己启示给他们的神,是能够“下来拯救”他们的神(参出3)。可以看出,依撒依亚先知的这段预言所蕴含的是天主之救赎的讯息。
玛窦福音所记载的撒种的比喻与此讯息正好相对应。“在那一天,耶稣从家里出来”。假如我们把这句话整合在撒种的比喻里的话,我们就可把耶稣所从之出来的那个家理解为他的父家:他就是从父的口里所发出的圣言,就是父从其“家”里所遣发的来拯救人类的基督。在依撒依亚先知的预言里,他被比作灌溉田地,使之生长萌芽的雨和雪,而在撒种的比喻里,他则被同时比作撒种者和种子,因为他所撒的就是他自己本身,他之所言就是他之所是。父派遣他来是为让人重新参与祂的神性生命,重做祂的子女。父的此种意愿是针对所有的人的,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祂的爱是无限的,即使是罪恶也不能阻止祂向人发施祂的爱,即使最小的能够让人分享祂生命的机会祂都不会放过,即使再心硬、无信和堕落的人祂都不会抛弃。为此,耶稣,天主圣言没有把种子仅仅撒到好地里,而是撒到了所有的地里,甚至撒到了路旁、石头地和荆棘丛中。事实上,正如圣保禄在读经二里所说的,天主的大爱与慷慨不但在于祂愿意所有的人得救,还在于祂也愿意一切受造之物都摆脱败坏的状态。受造之物之所以被屈伏在败坏的状态之下,乃是由于人的罪恶,因为正是人的罪恶破坏了原有的宇宙秩序。所以,“凡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但受造之物仍怀有希望,脱离败坏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不但是万物,就是连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叹息,等待着义子期望的实现,即我们肉身的救赎。”正是由于那生活而仁慈的天主听到了万物与人的此种叹息,祂才派遣了祂的圣言来通过在人的生命里散播天主生命的种子以恢复宇宙那闪耀着天主之光荣与自由的原貌。
在撒种的比喻里,耶稣例举了四种面对圣言的态度,或说四种生命状态。第一种态度是冷漠。持这种态度的人固执而心硬,对圣言,对真善美不感兴趣,用若望的话说,属于那种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最容易被魔鬼利用;耶稣用“路旁”来形容他们。第二种态度是肤浅。持这种态度的人缺乏深度,不够坚忍,信仰冷淡,属于那种“温水”式的人,经不起风吹草动,会轻易背信弃义;耶稣用“石头地”来形容他们。第三种态度是贪惰。持这种态度的人没有生命的重心,墙头草,随利倒,属于孔子所谓的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他们加入教会往往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为了借以发迹;耶稣用“荆棘丛”来形容他们。第四种态度是开放。持这种态度的人渴望真理,在寻求真道的过程中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坦坦荡荡,甚至能够舍生取义,属于孔子所谓的那种“正人君子”;耶稣用“好地”来形容他们。只有最后这种人才能使圣言的种子顺利地在其生命内成长和结实。天主的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祂并不将祂的爱强加给人,因为祂明白强摘的果子不甜。如果说祂的爱与恩宠是让人得享自由,那么祂就不可能强迫人去接受祂的爱和恩宠,不然,人的自由就得加上引号了。因此,人面对圣言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的配合,圣言的恩宠是发挥不了效力的。圣史若望在《默示录》里讲到,耶稣是立在人心门口敲门的人,人若不给他开门,他是不会破门而入的;只有那主动给他开门的人,他才会“进到他那里,同他坐席”(默3:20)。
所以,作为“领受了圣神初果”的基督徒,我们需要让自己成为“好地”,好使天主的生命,那圣言的种子在我们内茁壮成长。其实,整个教会,即所有基督徒,就是这块“好地”,耶稣在其中撒了他生命的“芥子”,“它固然看起来是各样种子里最小的,但当它长起来,却会比各种蔬菜都大,竟成了树,甚至天上的飞鸟飞来,在它的枝上栖息。”(玛13:32)可见,成为“好地”本身就是基督徒的使命:当我们让天主的生命在我们内成长起来时,就会吸引别人来。当然,我们还需要像基督一样出去撒种,并且应该向所有的地里撒,因为天主愿意向所有的人分享自己的生命。也许我们也会遇到冷漠的、浮浅的和贪惰的人,但我们无需操心,因为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那播种和浇灌的是我们,“然而那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见笔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antoine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