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还记得在四旬期内,礼仪借当中五周的读经一来让我们回顾在旧约时代上主与以民所立的各次盟约。上主多次尝试以他关爱的行动,为换取以民的心;唯惜不果。在圣周里,尤其在圣周星期四的主的晚餐中,我们追忆了主所建立的新盟约中的最重要部分。这一次,因着爱,他把本是爱的自己交出。从这意义上说,新约,就是「爱之约」。
礼仪也透过第二篇读经告诉我们:「爱出自天主」,以及:「天主是爱」。身陷尘世之中的人,之所以能够找到救赎,并不是来自人自己的功德,并不是因为人遵守了一切律法规诫,并不是由于人做了好事积了阴德。这一切,都是在这一切之前,由上主的爱主动带来的。《若一》的作者写道:「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先爱了我们,且派遣自己的儿子来,为我们做赎罪祭」。(真正的)爱主动先行(Love takes initiative),爱并不等待回报或掌声。有如父母双亲对子女的爱,他们在子女未能察觉之先,就早已耗费了无数个夜晚,付出了无穷的牺牲。天主的爱,也大抵如此。
在现今这个凡事计较,事事算到尽的社会之中,尤其需要这份大方慷慨的爱。我们实在不需等待备受折磨的人,我们伸出求救之手。我们应向天主学习,主动出手帮忙别人,即使他不会记得,甚至不会知道。
今天的读经所揭示的另一点,就是天主启示的本质。在基督徒生活以至灵修生活上,不少人有追求(或至少颂扬)那些有着与天主或主耶稣有特别经验的人。这些经验本质上是好的。只不过,耶稣在《若》中对门徒们所说的那番话,按真福罗梅洛(Óscar Romero)主教的释述,意思就是:「就如父如何爱了我,我也同样爱你们。你们想要经验我父的爱吗?那么,就看看我如何爱你们吧!」天主对人的爱使耶稣被交出、被钉死,这就为我们揭示了,父如何爱他,亦即天主如何爱人,就是:舍弃自己(selflessly)。
基督向我们启示了天父的爱,原因乃他是由父所派遣的。《若一》告知读者:「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表露无遗:他竟派遣他的独生子来到世界上,使我们借他而得到生命」。让对方(别人)得到生命,更美好的生命,迈向圆满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必须能够让生命升华。要达到这层次,生命就要放得下过去的羁绊,不管是人负你,还是你负人。因此,基督被派来当「赎罪祭」。无论谁负了谁,天父说,他那无辜的独生子都愿意背负这罪债。这是人应该放下彼此心中矛盾的理由;这给予了人一个提起勇气向前看的能力;这开启了人的生命升华,迈向美满人生之门。
俩小口之间的爱,家中长幼之间的爱,固当如此。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耶稣称他这样爱着的门徒们为朋友。中国文化甚少把朋友与「爱」一字扯上关系。譬如,孔颖达疏《周易‧兑卦》时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一出身者为朋,共同志向者为友。外语则不同。不论英语(friend)还是葡语(amigo /-a),从字源上都与爱相关。在面对十架前的那个晚上,耶稣对门徒们说:「若你们依照我的命令行事,你们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了……我要称你们为朋友,因为我已把父听来的一切告知你们」。爱不掩饰隐藏;爱要求双方沟通;爱要求对方了解,也要求了解对方。爱打破上下从属的关系,爱要求双方在相同的地位上交往。
这一点,读经一为我们好好展示了。节选自《宗徒大事录》第十章,这是有关外邦人科尔乃略信而受洗的故事。当伯多禄到达,科尔乃略出门迎接,并「跪下叩拜」伯多禄。伯多禄马上把他拉起来,并对他说:「起来,我自己也不过是个人!」
多少人,因为自己是施以关爱的一方,而有意无意地认为自己高于接受关爱的一方,甚至认为对方的叩谢是理所应当。但这并不符合耶稣的要求。回到他的葡萄枝条结果比喻。葡萄枝,并不会等到有人口渴才开始结果,也不追求摘了葡萄的人为自己建碑立石。你,愿意结葡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