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复活期第五主日
在复活期的首三个主日,礼仪让我们与耶稣的门徒们一同经历他复活的那一天(以及翌周的同一天)所发生的事。礼仪要让我们再一次经历他们的惊谔,甚至他们的怀疑,去了解个中的原由,从而坚定我们的信德。及至复活期的后半部分,礼仪中的福音选读,则尝试阐述基督与他的门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对基督徒生活的意义。在上主日中,礼仪提供的图象之一,是牧人和半群;但同时,《若》中耶稣所提出的牧人身份,却超越了世间的牧人的层次太多了。耶稣并不是靠出卖羊毛,羊奶,甚至羊肉维生的牧人;相反,他的被交付(在希腊语中与出卖相同)和牺牲让羊群得到生命。至于今明两个主日,礼仪则集中阐述另一个由《若》中耶稣所提出的另一图象,葡萄的树与枝。
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许多果实」。葡萄枝存在,自然就是为了结果实。然而,枝条要结果实,并不是单靠枝条自己。事实上,一棵植物要结果实,无论里面的汁液和营养,都是经主干输送而来的。这就是耶稣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耶稣期待他的门徒去结出甚么果实呢?确切答案本应要留待下星期才有分晓,因为礼仪把《若》中耶稣的整段话(1-17节)分开在两个主日选读。不过,有读经二《若望一书》的提示,大家想必已知道答案。没错,就是「爱」。现在想来,这比拟非常合适。葡萄枝条结出果实,自己是无法享用的,这些果实是供他人享用的。同样,爱不求为自己计算,只求对方幸福。而且,葡萄树有天父修剪。凡结果的,都得修剪,为教结更多果子。凡懂得爱的,尤其在天主内的爱,他的爱也同样只会日益增长,永不停步。毕竟,基督徒所结的爱的果实里的汁液和营养,最终也是是来自葡萄主干的。
耶稣讲话中的一句:「如此,你们愿意什么,求吧!必给你们成就」,也应放在这脉络来理解。耶稣并不是说,做了基督徒,便可要他有求必应,要车有车,要楼有楼……。这「求」的原因和目的,全是为了结出爱的果实。可以说,这整句中,用来接续上文下理的连接词「如此」,才是最重要的。
基督徒的爱之果实,该如何结出来呢?《若一》作者这样写道:「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爱,的确需要人去宣扬,也需要去表达出来。可是,如果没有体现作行动的话,只挂在口边的爱只会沦为口甜舌滑的技俩,表里不一的虚伪。这绝非天父会悦纳的果实。
也许礼仪读经编排者,也感到这样抽象地谈爱,大家未必容易消化。因此,他们为大家在读经一中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弟兄姊妹之爱的见证。在教会团体刚刚诞生的时候,扫禄尚未遇到主,只知道自己自小所接受的一套。因此,当同胞中出现了新的信仰时,对自己民族传统信仰热诚不已的他曾极力压制基督信仰,逼迫甚至杀害基督徒(如斯德望)。当他在遇见主后,180度改变地向这些基督徒说要加入他们时,很自然地,他们报以害怕和怀疑,并未接纳他。
巴尔纳伯却抛开彼此心中矛盾,接纳了他,为他向宗徒们代为引见,并在他们面前为扫禄与主相遇的经验解释。这跨越过去恩仇的弟兄之爱,只能来自基督。肯定的是,宗徒们而感受到巴尔纳伯对扫禄的这份关爱,因此亦不计前嫌,不单不反对他的加入,更与他「一起出入耶路撒冷」。更令人起敬的是,当扫禄由于与人辩论,招惹杀机之际,众弟兄反而挺身保护这位曾把他们的同道迫害致死的扫禄,护送他返回塔尔索——扫禄的老家。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扫禄(即保禄)、巴尔纳伯、宗徒们,以及其他初期教会的弟兄姊妹,都存留了在基督葡萄树中,并结出了爱的果实。他们作的决定,最终的不为自己计算,不以自己为中心,反而顾及别人,顾及基督的救恩计划。爱的感染力也从中可见,耶稣对扫禄的爱,催生了巴尔纳伯的弟兄之情,继而也衍生了宗徒们以及众弟兄姊妹关爱。这些果实,正是作为葡萄枝条的你我要在天父的修剪下结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