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理新编以试行本方式出版,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一般的反应还不坏;在试用期间,我们也收到一些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教义委员会编辑小组,曾遵照这些建议和批评,又作了一番修正的工作。主教团已经批准这修正后的教理新编,作为正式版本。 去年所出版的试行本,因为数量有限,所以很多人没有获得试用的机会,因此,也不能提供改良的意见。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也有不小人,虽然收到一册试行本,但并没有去加以研究和利用,而把它束之高阁。因此,也不会提供建设性的批评。所以,试行本出版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近几个月来,很多人来信要求购买教理新编,所以郑天祥主教于今年五月间请求主教团批准出版正式版本,以供应各方面的需要;为了尽速出版,我们不能大事修正。只有等待日后再版时,始能做到。 教理新编出版试行本以后这一年期间,从所听到的批评,所收到的信件等,我们获得一种印象,就是,很多人对教理新编还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这编演讲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教理新编作一个扼要的介绍。 教理新编的诞生 在最近三十年,由于教理运动的影向,在教理教授法方面,和教理课本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到现在,欧美各国所出版的教理课本,真是形形色色。旧有的“要理问答”,早以被淘汰,因为它已经不合乎现代的需要了。 远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前,我国教会的神长,就已经感到有重编要理问答的需要。 因为我们那一本上海会议所编订的“要理问答”(一九二四年),虽然数十年来也曾领导不少人进教,功不可没,但是不可否认,它已经赶不上时代。近几年来,虽然也有几本新编要问答产生,但是除了一些细节以外,基本上与旧有的要理问答很是相似。此外,为中小学生也有一些,从外文翻译的教理课本,这些课本虽然是近代的产品,比较适于现代学生的需要,但是这些课本并不是为我们中国学生编写的,因此,很难有效地使用这些译本。因为我们中国学童的生活环境与美国的学童是很不同。所以我们也需要一套特别为中国学童编写的教理课本。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结束,教会中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教会在传教工作上,更感到迫切需要一册、甚至数册合乎现代人的教理书,于是主教团在一九六七年的常年会议委员会负责新教理的编辑工作。教理新编编辑小组也很快组成;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终于完成了去年五月间出版的教理新编试行本。 教理新编的主要目的 (一)教理新编的主要目的或对象,是为一般成年“慕道者”。按照主教团教义委员会在一九六七年开会的决定,这本教理书应该优先编写,这也是为了目前传教工作的需要。教义委员会愿意把这册教理新编作为一种基本的教理书,也就是说,其它分类教理书,如儿童教理,简易教理等,都应该以此为根据。曾听到有人说,教理新编为小孩子太难,的确太难,因为这本书不是为他们编写的。教义委员会已经开始了儿童教理书的编辑工作。在我们这个时代,要编写一本“老少咸宜”的要理问答是不可能的。为了适应不同的听众或读者,我们需要分类的教理书。教义委员会目前正在做这种工作。 (二)教理新编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一般成年教友,作为他们复习教义的工具。很多所谓的“老教友”,在领洗以前。或者以后,对自己的信仰,从来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他们所知道的教义,不提一鳞半爪,就是一堆彼此毫无联系的。当信的教条和当守的诚命。教理新编在内容的取舍和编排方面,都着重使教友以及其它研究教义的人,容易领悟到教义的中心,以及各端道理前后彼此的联系。所以,我们认为教理新编应该作为所有传教员研究教义的基本工具,这工具可使他们对从前所学习的一切,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三)教理新编的一个次要目的,是为所有愿意认识天主教的非天主教徒。这本书可帮助他们对天主教义有一个基本而有系统的认识,也可以解除他们对天主教教义所有的一些误解。实际上,教理新编试行本已有非天主教人士来信购买。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教友,能以此书作为他们馈赠教外亲友的礼物。我们对于教理新编的正式版本——天主教的信仰——会作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加以修订,改善。封面,排版和印刷等方面都要比试行本好的多。希望不愿使人“望而生畏”,未读而生厌。 编辑原则 (一)教理新编既然是为我国人编写,当然不能抄袭欧美教理课本,或以欧美教理课本蓝本。我们编辑的首要原则,是尽量采取西方最新教理书的优长,而同时参照我国有传教经验人士的意见,来为我们自己的教理书,所以我们的教理新编可以称为“中国教理”,正如荷兰年前编写的新教理称为“荷兰教理”一样。因为我们的教理新编不是任何西方教理书的翻版,它有它的独特风格。 (二)为了顾及到慕道者的需要,教理新编在内容的分配方面,有“绪论”与“正文”之分。绪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慕道者先了解宗教的意义和需要,进而探求宗教之原的至高天主。所以,绪论当中所研究的,多是以准备听道者的心灵为目的,使他们摒除成见,克服困难,而能接受对天主的信仰。正文则是有系统地讲述天主教的主要教义。 (三)教理新编的取材,按照近代教理学的趋势,是以圣经为主要的泉源,但教会的教导 和礼仪当然同样受到尊重,所以教理新编的取材是多方面的: (1) 圣经:为符合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愿望和指示,我们把圣经放在教理新编(正文)每一节的首要位置,因为圣经是整个信仰的准绳。(天主启示宪章.25)假如从事传道工作者,从来不研读圣经,便“成了天主言语外面浮夸的宣讲者,内里却不是天主言语的聆听者”(参阅天主启示宪章.21)。通常在每一节内都插入一些圣经章节,让讲道与听道的人都能直接与天主圣言发生接触。因为讲授教理是为天主圣言服务:人了解天主圣言对人生的意义和重要,同时帮助听道的人接受天主的圣言。换句话说,讲授教理是为促进天主与人的交谈,人与天主的交往。因此,在编辑这本新教理的时候,我们特别注重圣经的引用。这也正符合教会的愿望,和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指示(参阅天主启示宪章.24) (2)教会的训导:教会是“信德宝库”的保管者。教会在圣神的辅导下,给万民宣讲天主的圣言,声明我人当信的真理,应守的诫命。教理新编在取材方面当然应顾及到教会历代的宣讲,各次大公会议的决议,以及教宗的训导。在教理新编中,我们曾大量地引用了梵蒂冈大公会议的文献。在每一节“道理”的标题下所讲述的,也都以教会圣统的教导为依据。 (3)礼仪:礼仪是信德生活的具体表现,“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最高峰,同时又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礼仪宪章.10)。礼仪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所创始的教会革新运动中,占有最重要的一环。教理运动也非常注意礼仪,以礼仪为教理取材的泉源之一,又以礼仪生活为教理讲授的主要目的。所以在教理新编的编辑工作中,当然也需要对教会的礼仪特别加以重视;教理新编中有一节专论礼仪,但是每一节,在原则上,都应该与礼仪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关系。我们要尽可能使教会的礼仪生活(如弥撒、圣事、主日、节日等)与所讲的信理互相配合。很可能,关于这一点,我们所作的还不够。原因是整个礼仪的革新仍未全部完成;因为旧的仪式、经文等仍将有改变,而新的仍未全部公布实行。在教材的取舍方面,就有很多困难,我们希望传教员在用本书讲道时,能多在礼仪方面加以补充。 (4)教理新编与中国文化:大家都知道,教会的传统神学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而我们旧有的“要理问答”通常也都带着西方哲学的色彩。所以,到现在我们在神学或教理课本里所学习的,似乎只是一套完整的非常合乎西方逻辑的哲学思想,而福音的精神和活力都每每被忽略,不易被人领会。教会自古以来,便一再尝试以各民族的观念及语言宣传福音,并设法以各民族的哲学智慧批注福音。尤其是自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来,教会更鼓励各国的人,用各自的才智和本地方式表达基督的福音(参阅教会在现代世界宪章.44)。在中国,这就是怎样使天主的启示适应中国思想方式的问题,或说得更恰当一些,怎样以我国的思想方式表达基督所带给人的福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在开始教理新编的工作以前,我们接到很多人的建议,要使教理新编尽量中国化。但是,我们教理新编各位编辑,都感到目前仍不可能完全以我国固有的思想方式,来表达天主启示的道理。我们在绪论中,仅简略地谈到天主教教义与我国文化,伦理等几个问题。但是,这只是原则性的,而不是具体的。在正文当中,我们有时引用几句古书或我国的成语,也就是用我国的思想表达方式来说明教义的一种尝试。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作的也不够。只希望负责讲授教理的人,使用本书时,要在这一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因为只有实际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那一种表达方式,适合于我国的读者和听众。同时,也希望在我们的神、哲学院中,在研读神、哲学时,对这一些问题多加研究,因为有了中国化的神学,才能有中国化的“要理问答”。 (五)内容的编排次序:关于教理新编正文各章节的编排原则,我们决定遵照“救恩史”演变的顺序,而放弃了传统的“要理问答”的三分法:第一部份——为救灵魂当信的道理(讲信理);第二部份——为救灵魂当守的诫命(讲十诫);第三部份——为救灵魂当用的方法(讲圣事);有时又有一个好似附录一样的第四部份——祈祷。这种分法是以救灵魂为前提,为出发点。它的唯一好处是很清楚;也似乎很逻辑;而它的缺点是缺少内在的连贯性;每端道理之间彼此的关系,不易为人领会。其最大的缺点是遮盖了天主教教义的真、善、美。好像天主教教义只是一连串的“应当”,只要信服应当信的各端道理,守好应当守的种种诫命,就会得救。这纯是功利主义者的想法。近代神学的进步,使我们对天主启示的道理,信理、圣事、伦理生活等,都有了新的了解,新的看法,对于道理与道理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所以我们对于内容的编排也采取了新的处理。我们将内容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份——基督将天父启示给我们,这一部以似天主创造天地万物为开始,以天主圣三为终结;第二部份——基督领导我们同归天父之家,这一部份以耶稣建立教会为开始,以基督第二次降来,新天新地为结束(以后我们再详细讲解这种分法的神学背景)。这种分法是遵从“救恩史”演变的顺序:自天主创造万物开始,直到基督再度来临为止,这是天主与人相互交往的一段漫长的历史。这种分法的好处,是使人对天主教的教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使人更容易领会各端道理问的相互关系和连贯性。天主教的教义也更显得具体,因为我们的教义主要的是一个生活的历史,而不是一套抽象的思想体系。 (六)每一节所采用的格式:以往的教理书名是采用简短的问答式,所以通常称为“要理问答”。而近代的新教理书,纯问答式者已不多见。通常是采用课文式,或课文与问答合用,就是对每个主题,先有一篇讲述主题的课文,然后设有几个有关主题的问题。纯问答式的优点是概念清晰,词句简短,容易使人记忆;其主要缺点是读起来干枯无味,而且不易使人领会问题和各章节彼此之间的连贯性。课文式的教理本通常是以一篇具体的故事来讲述天主启示的道理,所以比较生动有趣;现在所有儿童教理书都用这种方式。 教理新编的格式,在绪论部份每一节采用短篇课文式,不过在每课以后,加上了几个促人反省的问题。在正文部份,则是论文式与问答式并用。具体地说,就是每一节分为四个段落:即“提要(或提示)—阅读—道理—讨论或实践”。“提要”指出问题的所在或讲题的中心;“阅读”提供一篇与主题有关的圣经选读,或大公会议文献选读,“道理”也可以说“释义”,使人了解天主在圣经选读内给我们的启示。最后“讨论或实践”,帮助学习道理的人对主题更深一层地去研究,并指导他们如何按照所讲的道理去实行,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每节内容的这种分配法似乎也符合近代教育学的原则:引起兴趣(提要)—叙述史实(阅读)—伸述教义(道理)—实行与活动(讨论或实践)。 编辑经过 编辑原则拟定以后,就是邀请人分工合作的问题。教理新编并非出自一位作者的手笔,而是很多人合作的成果。亲自执笔者有廿余人。为了合作的方便,编辑小组在决定编辑原则后,首先拟定教理内容的章节目录,和每节编写时应遵守的格式,并限定每节的字数。然后,便分别邀请作者负担一节或一部份的起草工作。草稿完成后,经由教义委员会秘书处打字、油印后,分别寄送给所有主教,很多神父,传教员等,以求批评与指教。以后,编辑小组召开会议对所收到的建议和批评慎重研究,对初稿作修正的工作。然后再将修订稿分寄出去,再次征求意见。有些章节曾经过三四次的修订,最后才完成了试行本的定稿。定稿完成还要通过最后一关,那就是主教团会议。这一关一直过了好几个月,这说明我们的主教们对教理新编慎重的态度,好似怕我们的教理新编如同荷兰教理一样,在教友中可能引起混乱。所以对某些问题,又需按照主教们的意见经过一番“手术”,然后主教们才放了心,而准许过关。这便是“教理新编试行本”诞生的经过。 教理新编之结构的分析 教里新编的结构一如上述,分为绪论(人生与宗教)和正文(天人的交往史)。正文又分为两编:第一编——基督将天父启示给我们;第二编——基督领导我们回归天父之家。这种分法或结构与传统的“要理问答”、“要理大全”等显然是不同的。 (一)绪论部份之存在的理由:我们上面已经略为提过,绪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慕道者先了解宗教的意义和需要。但是另一个目的,也是让我们从事讲道工作者去认识听道的人。我们在讲道之前,必须了解听道者,认识他的生活,他的需要,他的困难。因为近代教理讲授工作所强调的,不是抽象宗教知识的灌输,而是天主与人的结交,把天主介绍给人,把人介绍给天主;教理讲授是使天主圣言种植在人的心灵,并使它慢慢的生长和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准备播种的田地——人心——我们不但要认识天主,也要了解人。绪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我们在讲道时首先注意到人,尤其听道理的人。我们介绍两个人建交,必须认识双方。同样,我们在讲道时,也必须认识天主和人。我们从事讲道的人从前在修院中所受的训练,似乎都是关于天主的高妙的知识,而忽略了人的知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在修院里都学得太少。倘若我们不了解现代的人,讲道的目的就不容易达到。给儿童、学生、成人等常讲道理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经验。教理新编的绪论部份好比一个跳板,它帮助人由不信的领域进入信仰的境界,也就是跟天主开始交往,所以绪论部份是非常重要的。 (二)正文内容的结构,一如上述,是“救恩史”的结构,也就是说,内容的编排顺序,是遵照“救恩史”演进的顺序,我们之所以强调“救恩史”,是因为我们的整个信仰是一种生活的历史:是人与天主交往的历史,是天主与人接近,施恩于人的历史。我们从这个历史的角度去看,便会对天主,对我们传统上信仰的各端道理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看法。以往我们通常是以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去探讨天主,去认识天主的本质与特性。现代讲授教理的趋势,是从天主跟人交往的历史中去认识天主。教理新编所强调的是天主为人做了什么: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天主给人所做的一切。进而谈到人面对着这样对待人的天主应该持有什么态度(每节中的实践)。 天主救人的历史(教理新编的内容),可以说由两种主要因素交织而成: (1)纵的因素:是天主与人类关系的演变。在最初,天主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合谐的,友谊的,亲切的。这种关系因了人的罪恶而中断:人离弃了天主而企图独立。可是天主的计划是愿意人与祂一起生活,分享祂天主性的幸福。为实行祂的计划,祂派遣了祂的独生子来召唤远离天主的人类,使他们再回到祂的怀抱。这是教理新编正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救恩史”里的主要史实。在救恩史的演变过程中,耶稣基督占有中心位置。是祂,来到世界上让人清楚地了解天主如何主动地跟人接近,跟人交往;是祂,借着自己的苦鸡、死亡又使人与天主重归和好;是祂,领导人重回天主的怀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所以,对我们的教义这种新的表达方式,也正合乎我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来自天,受天掌管,人生在世,应按照天定的规律完成本性,以达到人生的最终目标——与天合一。 但是,我们所称的天人合一只有借着基督才能完成。教理新编中,把“基督是谁” 这问题放在正文的开端,表示出基督在天主整个救人计划中的重要性。这问题也指出教理新编(正文)的“主题”。主题指出后就是主题的发挥,所以它好似一个大乐章的“前奏曲”。 教理新编的主题分为两个主要的段落(movements):第一个段落(正文第一编)是耶稣基督把天父对人的爱,和救人的计划启示给人:这个启示的最高峰是基督服从天命,下降人间,代人赎罪;邀请人分享天主圣三的幸福生活。这一段落是以“天主创造万物”为开端,以“天主圣三”为结束。在两端道理之间,耶稣给我们讲述了天人之间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最后祂把天主内在的生活,极高的奥秘也启示给了我们,让我们深入天主的奥迹——分享天主圣三的幸福生活:这是基督救世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找们尘世生活的归宿。第二个段落(正文第二编)是耶稣基督将信从祂的人聚在一起,领导他们走向永福的天乡,与天主圣三度合一的生活。 这两个段落也给我们阐明基督逾越的奥迹:基督从天上来到人间,给人宣讲天国的福音,为人受难赎罪,使人团结在祂的领导下,跟祂一样,光荣地回到天上。我们人的得救就在乎跟随耶稣,通过人生的苦难,走向天父的家乡,到达天人合一的美满境界。所以教理新编的结构,是以基督逾越奥迹为基础:正文第一编是天主子、基督屈尊就卑,下降人间的行动(downward movement);第二编是基督领导人群上升天国的行动(upward movement)。整个教理新编所强调的一如上述,是天主通过基督,对人所言、所行的一切,而我们人的得救就在乎跟随基督,并通过基督与天父度着“合一”的生活;和谐、相亲相爱的生活。 (2)横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整。天主创造了人类,原是愿意人和平相处,伊甸乐园所描绘的是人与天主,和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的美满生活。但是,人的罪恶破坏了人与天主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远离了天主,也就不易再与他人和平相处,终于演出互相惨杀的悲剧;加音杀埃布尔尔的惨剧是家庭不睦的具体写照,巴贝耳塔指出人类种族问纠纷的原因,也说明人类分崩离析,彼此不睦的普遍现象。这一切都是人类犯罪的后果。 天主的计划和基督降世救人的目的,也就是教整个人类形成一个统一的子民,一个团体。共同遵守天主的法律,彼此和平相处。天主的这种计划在圣经中表现的很清楚。耶稣来到世界的主要使命,也是要那些离散的羊群、那些分处四方的儿女,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参阅若 11 : 51 - 52)达到我们古圣先贤所持有的理想:“四海一家”,“世界大同”。 教理新编特别强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一关系。因为“天主救人的计划,并不只是叫人单独的获得救恩,而是要整个的人类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身体”(见新编第三章导言)。这是基督建立教会的主要理由。 “四海一家”的理想,如果没有基督来到人的中间,作人类的领袖,将永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基督给人类讲明了人与人之间合一的基础——我们都是同一天父的子女;同时也给人类准备了合一的工具——教会及圣事;并且给人指出了合一的途径——爱的诫命。最后,并预告人将来要达到的合一的圆满境地——天人合一,和人与人间的合一。这一切都是组成教理新编的横的因素。 所以教理新编所阐明的主要道理,就是天主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它首先讲明天主先为我们做了什么:天主邀请我们团结一起,分享祂永恒的幸福:然后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答复天主的邀请;就是跟随基督,回到天主的怀抱。以上是教理新编之结构的一个简要的分析。 教理新编的使用法 我们在此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因为给成年人讲教理没有固定的方法。每个传教员、每个传教士,按照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才能,技巧等,都可能有其专用的一种与他人不同的方法。 (一)不要死板地随从教理课本,课本只是一种帮助。传教效果好坏的主要原因,还是传教员本身活的教授方式。教理新编的主要目的,首先是给传教员提供扼要的数据,他们应该先将这些数据消化、吸收,然后用自己的技能和生动的言语加以发挥,这样才能向听道者有效地讲授。教理新编的次要目的,是为听道者的一种手册,他们在听道之前可以先按照本书作一番准备:在听道之后再利用这手册去复习,自己作深一层的思考、探讨。所以,教理新编不是一本纯粹为慕道者作为自修用的课本,因为本书的内容、字汇等为未进教的人大多是陌生的,需要有人讲解才能明了。 (二)数据的取舍、增减要看听道者需要;有人说教理新编所供给的道理资料过于丰富,也有人说不充足。可见各人的观点不同,很不容易满足每一个人的希望。但是传教员可按照听道者的实际需要,自行补充或减少,不必死板地遵从本书章节的顺序或长短。原则上,我们虽然将一节作为一次的讲材,但是一节的讲材也可能作为两次或三次之用。 (三)绪论部份各节的讲授要看听众是否需要;这部份所提供的二十节并没有同等的重要性,如果听众没有需要,可以省去。有人说这二十节所讲的太简短,这固然是由于篇幅的限制,但也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限制传教员的自由。每节后提供了参考书目,就是为给传教员及听道者提供个人研究的资料。传教员个人对课本的数据需要去加以补充变化,作一番深入浅出的工夫,使死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言语,使难懂的问题得到合理的解答。总之:我们要忘记过去“要理问答”式的教授法;先把问答的词句念一遍,然后逐字逐句的去解释一番就算了事。 (四)在讲授正文时,要顾及到前后章节的连贯性:教理新编的各章各节并不是一些彼此不相关的信理,而是前后彼此连贯的一个整体。正文部份约五十余节虽然不是同样重要,而可以省略一些,但是不可忽略章节间相互的联系。为了对教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理新编各章各节的区分和标题曾经过多次的讨论,和慎重的思考。在开始研究新编正文之前,我们可以先读一遍新编内容的目录,便不难了解天主教教义的中心思想,对天主教的信仰有一个概括的、整体的认识。在给慕道者讲道之前,最好先按照目录给他一个简要的解释,使他对教义先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 结语 教理新编介绍到此为止,这是一个简短的介绍,我们希望诸位听了这介绍之后,会对教理新编有一个新的看法。教理新编的正式版本将以“天主教的信仰”一名问世:我们以为这个书名比“教理新编”更为合适而正确。 在结束之前,我相信也应该把教理新编的几个主要缺点指出来,这说明教理新编仍没有达到我们的理想。 (一)有些章节似乎深浅不一致,也就是说,有些深而难懂,有些似乎过于浅易。这是多人合作的唯一短处。因为时间不足,未能完全修正。希望实际从事宣道工作者能加以补充。 (二)教理新编对于适应中国思想方面的工作,做得实在不够。这种工作尚需要长期的研究,和不断的努力,需要神学家的思考,也需要宣道者的经验。 相信教理新编无论就内容或就格式方面、仍有很多其它缺点。希望诸位多加指正,最好是书面的。教理新编修正后的正式版本“天主教的信仰”即将由保禄书局出版和发售,希望大家购买试用,并多加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