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甲年读经)
读经一:耶二十7-9
答 唱:咏63
读经二:罗十二1-2
福 音:玛十六21-27
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当时是拉辛格枢机的身份)在他的著作《信德的庆节:礼仪神学的研究》一书中曾指出:“在弥撒感恩经中,司铎和信众两者不应是互相看着对方,而一起看着祂,被刺透的那位。”这句说话意义深长,因为教宗提醒了我们整个信仰的核心及我们祈祷的对象就是这位被钉的耶稣、唯一的救主。同时,当我们凝视这位被钉的炽爱者时,透过主祭在弥撒中的奉献,我们便能以虔敬的心进入这神圣祭献的奥秘经验之中。这全是天主的行动,并不是人的工作!若我们只着意于人的努力,包括:精心设计礼仪、加入一些礼规以外的情节以增加气氛,但却忽略了祭献的庄严及崇敬,及留有空间让天主进入信众的内心;那么,我们便无法进入奥秘的经验中,只是外在的参与罢了!正因如此,教宗在《礼仪的真谛》一书中重申:“他们并不彼此对望;却像旅途中的天主子民一样,朝着东升的旭日走去,迎接那位前来与我们相遇的基督(礼仪的真谛64页)。
如此,我们更能明白主耶稣为何在福音中斥责伯多禄:“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玛十六23)这是如此沉重的谴责,这一位主耶稣曾经赞许过、并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他的门徒,在这光景中却受到了如雷击般的批评。他曾是教会的基石,为何现在却成了绊脚石?主耶稣指出:因为他体会的是人的事,而不是天主的事。因为伯多禄的默西亚观念与主耶稣的理想仍有很大的距离;故此,他劝谏祂:“主,千万不可!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玛十六22)伯多禄所想的是基于人性所为,而非服膺于天主的旨意;他所作的是未经属灵辨别的选择!但是,伯多禄所表达的却是人性上一般对“受苦”的厌恶。因此,主耶稣对迈向耶路撒冷的愿景与伯多禄的理想背道而驰。
今日,很多教友在信仰上所追求的可能是心灵的安慰、祈福免祸;有些教友更将信仰团体成为一个交谊的地方,主日参与感恩祭亦成为例行公事,或可有可无。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当代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我们太着意得失,总希望得到我们所想的东西,我们希望主宰一切。但是,天主的计划并非人的计划,祂并不以祂的大能改变我们生命的际遇,却渴望我们以自由的选择回应祂的慈爱。因此,我们便从生活的不同挑战、抉择、冲击中,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耶稣。主耶稣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十六24)。为能更新并强化教友的属灵态度,牧者责无旁贷!因此,加强与主耶稣的关系便成为牧者首要的使命。
为能与主耶稣建立亲密的关系,我们必须透过亲近主耶稣真实临在的圣体圣事。我们除了热心朝拜圣体外,虔敬地参与感恩祭也非常重要。论及“虔敬”,即表示我们能参与主耶稣的祭献。当主祭奉献礼物时,我们也将生活作为不流血的祭献,为能结合于主,使主在我内、我在主内(若十七26)。其实,将生活作为不流血的祭献必包含舍弃及牺牲。当我们深信生活的主是耶稣基督时,我们便会放弃一切世俗的追逐,因为世俗的追求并不会给与我们真正的快乐,反而由于未能完全满足而陷于迷茫与失落。试想想:今日社会的怪现象,人似乎拥有了很多:物业、投资而来的钱财、物质的享受,但心灵的空虚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生命的中心迷煳了。“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玛十六26)因此,当我们在祭献时能注视着祭台上被钉的主耶稣,将我们的痛苦连结于主耶稣的痛苦之中,好使我们能藉着祂倾流的宝血而赚得的圣宠,更新我们的生命。“正为了这缘故,我们能有一个苦难十字架,以代表那为了我们而让自己肋膀被刺开,以倾流血和水的主,同时又可以有一个凯旋十字架,表达出主的第二次来临,并引我们注目期待”(礼仪的光辉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