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升天节(甲年读经)
读经一:宗一1﹣11
答唱:咏47
读经二:弗一17﹣23
福音:玛二十八16﹣20
若即若离是一种使人不舒服的经验。我们会被这个朋友或爱人弄得十分困惑不安,甚至产生挫败感和怨愤的情绪。在人与人之间,这种表现造成彼此关系不稳定,阻碍感情之发展。若然持续下去,又没有面对及处理的话,受的一方总可能有一天在失望中,宁愿主动疏远或放弃;因为人还得要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
不稳定的关系,来自不稳定的个人,与及自我中心的倾向。如果能理会对方的存在和感受,至少令人不会过于困在自恋之中。自己的情绪及表现,都愿意向对方沟通与交待,为免产生误会或矛盾;这都是爱的基本态度。否则经常要被动的一方配合自己的心情,像是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段关系绝无平等,毫不健康,难以维系,怎会结果?
我们对天主若即若离,已是不用多谈的现象了。只是我们有否曾经觉得,天主对我们亦是这样呢?纵然一生中总算有过毕生难忘的时刻,经验到主的亲近、助佑和安慰,但是许多时都仍觉得天主很遥不可及。有些人认为,复活后的基督若隐若现,尤其难以捉摸。显现时他都带来振奋,开启明悟;只是来无踪去无影,总缺少了点安全感。况且,终归于复活四十日后的今天,目送他升天而去了。那不是连偶尔显现相见都没有了吗?
不是「怪兽天主」
不制造自我中心的人
一个信仰仍未脱离幼儿期的人,自然还会无厌地依附着、讨抱抱;寸步不离才算作呵护疼惜,否则「扭计」哭闹不停。看来那是自我中心的另一种型态:拒绝成长与自立。天主已作救赎行动,亦已提供接受此救赎的响应方式。他可不是「怪兽天主」,生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待遇不公、输在起跑线,时时处处为我们强出头,要世界配合我们,制造更多自我中心的人。
天主救赎工程之发生,就是为使我们成长和成熟。对于默西亚救世主之期待与期望,不再因循着只是替我们消灾解难的民族英雄之观念,以权势斗争之胜败作依归。耶稣基督降生成人,在世的一生,呼应着旧约里上主的预许及先知们的提示,是位温良谦仁的君子,正义和善的圣人;因此赢得了众多门徒的心。十字架死刑之苦难,与及复活升天,更显示他的国度不属于现世,他的胜利超越时空。不然,复活以后何不实行大平反,为自己的名誉讨回公道?甚至挟着死而复活的声威,集结信徒民众,一举攻破罗马帝国在以色列地域之统治,建立新政权成为新领袖?
成熟的人不会只看眼前的胜负
只有成熟的人,才不会纠缠于你争我夺的恶性循环之中,不会视当下眼前的胜负为一切。经由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救恩,不是清楚说明了吗?耶稣并非为了赢面子而来,却是为替我们赢得更丰富的生命而来的。他的复活就是终极胜利,既不为打倒谁,谁亦推翻不了那一次而永久之胜利。他的显现使我们辨认他的胜利本质,他的升天更显示那份属于他的胜利,是赋有超越性和永久性的。
主耶稣为甚么于复活之后,仍留下四十天,并且多次显现给门徒们,然后才升天?这不是制造第二次别离与不舍?须知道基督使命之完成,绝不是草草收场。他懂得天父的计划,所以用心良苦,仍然坚强我们,开导我们心灵,以作准备在他升天之后,进入教会传福音时代。
天主的救恩原来是普世性的,并且有其永恒的幅度。门徒们逐渐领悟此道理。信仰不是自私的、排他的、局促的;却是分享的、包容的、超越的。在认识和接受逾越奥迹意义的过程中,他们的信仰也愈趋成熟。而成熟之重要表现,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放下依附心态。自爱却不自恋,自立却不自私。
不会把基督据为己有
乐意分享与基督的关系
得到基督显现时的提点,再反思他受难复活前后发生的一切,门徒们增强了信仰成熟的能量。他们不会只想把基督据为己有,也不会因信仰而变得霸道。相反地,他们更乐意分享与基督的关系,肩负传播天主救恩之福音,承担受主派遣「使万民成为门徒」(玛廿八19)之使命。
复活的天主圣子便在这份放心和信任里,升天而去。我们见到耶稣消失于远方的天空,亦是目睹他进入永恒的光荣中。人的视力有限,远到某程度,便会再看不见,如同消失一样。于人性上,可能真的有失落感。呆望着已经看不到他的天空,一阵无奈中感觉好像遭遗弃的孤儿。可是,基督曾经这样保证:「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若十四18)肉眼所见渐渐遥远的他,正在同时慢慢移近我们的心神。「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廿八20)
曾经有一次,与一位修士坐在海边。倾谈了一段时间后,彼此都不期然地沉静下来。然后过了片刻,我回头看一下这位在百年老树下站着的好朋友,发现他正在定睛看着远方,他的眼睛充满着爱、希望与信心。他看得入神,我看他都看得入神。我很感激这位修士,因为从他那刻的眼神里,我看到永恒。应该说,我看到眺望永恒的目光。以我对这位好友的认识,我肯定他当时是出于自然及真情,因为我知道他对永恒存着真切的盼望。他深信在永恒,有谁及有甚么在等待着他。
我们在信德中,凝视耶稣升天,不也就是眺望着那看不见,但存在于希望与爱中之永恒吗?
作者李达修神父为香港大屿山圣母神乐院隐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