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人在谈及信仰生活的时候,很多时候着意的都是与主相遇的经验,或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事,或是绝处逢生的机遇,甚或是反败为胜的大事。今天的两篇读经,却为我们提供了两段不同的经验,一个截然不同的新角度。
第一个与上主相遇的人,是先知厄里亚。但究竟他是在甚么样的情况下与上主相遇的呢?当时的他不但灰心丧志,甚至恐怕自己连小命也保不了。话说厄里亚挑战北国以色列王后依则贝耳的巴耳神先知胜利(见列上18:21-40)后,她恼羞成怒,对厄里亚下格杀令。他便逃进旷野,扑倒在一棵树下,向上主求死。不过,上主却另有计划,派使者为他提供饮食,并两度劝他进食。他最终首肯,并由此有力走四十昼夜路程到曷勒布山──西乃山。在这同一座山上,上主曾与梅瑟会面。
在面对极大的恐惧和凶险时,厄里亚回到以色列的根──以色列与上主立约之地。不过,上主并没有在烈火中出现,好像梅瑟领受约板时在山上出现的那样(出24:17);上主也没有在地震中出现,好像他颁布十诫时那样(出19:18);上主也没有在强风中出现,好像他出现在约伯面前那样(约38:1)。
最终,上主在「微弱的风声」中只问了厄里亚一句:「厄里亚,你在这里做甚么?」。就是这一问,厄里亚忘记了自己灰心和恐惧,反而重新激起他的热忱(列上18:14;礼仪从略),然后上主派遣他去履行新的任务。
至于众门徒在海上遇见耶稣步行海面时,伯多禄要求尝试步行于水面,乃《玛》独有的一幕。与厄里亚不同的是,耶稣就在伯多禄眼前,他亲眼见着他步行海面,也亲耳听到他说:「来吧!」。但即便如此,对伯多禄来说,这仍不足以使他无视狂风巨浪。伯多禄是渔夫,是个『行船』的,海上的狂风巨浪有几危险,他早已清楚。
因此,最终,伯多禄在还未被巨浪吞噬之前,就已被恐惧所淹没,陷入挣扎之中。他高声呼救:「主!救我啊!」(Difusora Bíblica: Salva-me,Senhor!)。然后「耶稣立即伸出手来,拉住他」。
当看见别人生命有缺失时,无论是信德上的还是人生其他方面时,人很容易不自觉地站在道德高地上对之有所指摘。尤其伯多禄,在亲眼见过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逾五千人的事(本是上主日福音选读,惟遇耶稣显容节而更改),理应相信耶稣能够支持他于水面上行走。但有时候,看见天主的力量在别人的生活中工作是一回事,而要肯定同样的力量会支持自己而勇敢地踏进混沌杂乱之中。
想深一层,伯多禄的那句:「主!救我啊!」,背后的意义相当矛盾。一方面,是因为伯多禄对耶稣的信靠不足以致从水面下沉,使得他不得不开口求救。但另一方面,他仅余的「小信德」驱使他向在水正要淹没他的时候求救,相信着眼前的耶稣不单不会见死不救,更相信他有这样的能力。在这段叙述中,耶稣不但显示出自己高于大自然以及甚至浑沌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所显示的神性,正正在于能够并愿意在所有人都迷茫混乱时出手相救。
礼仪今天透过《玛》的叙述,让基督徒明白,我们是要不断放下既有安全感,走出习以为常的舒适圈。无论多么虚幻的救生圈,人总是会紧抓着不放。但要跟随基督,要踏上成为完全的人的路,就必须迈步踏进人生的风浪,放下那虚幻的所谓安全感。我们有信心,是因为当天叫伯多禄走出船外的耶稣,今天仍与我们一起,并要我们接受同样的挑战。
在读经二中,保禄就是我们模范。他不只强调了以色列后裔在整个救恩史中的重要性,甚至愿意为了他们「与基督断绝关系」。我们未必需要走到这彷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一步,但这份勇气和牺牲的精神,就是我们今天的挑战。
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在日常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物中看到听见天主,靠着信心鼓起勇气与耶稣一起走在风浪之中,并常抱为别人作牺牲的精神。在此路上,我们或浮或沉,但不要忘记耶稣正站在我们面前,对我们说:「要有信心,有我在,不要害怕!」(参拉丁通行本:Habete fiduciam,ego sum;nolite tim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