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甲年读经)
依 25:6-10
咏 23:1-3,3-4,5,6
斐 4:12-14,19-20
玛 22:1-14
读经一中,依撒意亚先知描写的是默西亚时代的大欢宴。天主将如一位君王,与他的忠臣和盟友一起,庆祝他的胜利。福音里耶稣所描写的,也是默西亚时代的盛宴,只是观点稍有分别。
依撒意亚遥远望着末世的景象,把它看成“天主的胜利,万民的救恩”。耶稣基督来了,末世已展开在眼前,成了一个有幅度的奥迹;天主的胜利、万民的救恩已完成,但还需要人的信从。这奥迹有它的“已经”,也有它的“尚未”。耶稣把救恩带来了,但他只是邀请,并不勉强人来参与他的婚筵,可惜的是,有人不接受他的邀请。玛窦福音相当强调这否定的层面,这比喻和园户的比喻,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婚筵的比喻指示给我们的,不是末世圆满的境界,而正是末世救恩在旅途中的挑战。末世包括永福,也包括“教会阶段”;在这阶段里,人可以拒绝参与,甚至是被召集的人中,坏人好人也都有(麦子和莠子)。邀请是绝对开放的,但连初步的参与,也并不保证最后的结局。
读经二是保禄宗徒给斐理伯教友书信的结束,他感谢他们给了他物质上的资助。就在这几句简单的话里,我们找到一些为旅途中教会非常有用的教训,他说:“我已学会了在所处的环境中常常知足。我也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和各种境遇中,或饱饫、或饥饿、或富裕、或贫乏,我都得了秘诀”。
看来圣保禄并未真正富有过,但在他的传教工作中,一定需要、也接受过一些慷慨的教友的资助,正如这些斐理伯城的教友,知道他在监狱中,就派了厄帕洛狄托送来为他募捐的献仪。耶稣和宗徒们也接受过一班妇女的照顾,耶稣也有朋友接待过他,在他们家中吃顿便饭、聊聊天(谈论天国!)
教会的使命是带人升天堂,但赴天堂的路却在世界。在心上生活,在世上工作,教会当然也需要物资。教会接受教友的捐献,有时也向他们伸手呼吁,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千万要紧记这些捐献是为了教会的使命。如果使徒们贪求个人享受,那就辜负了教友的信赖,对教会肯定会造成创伤。
关于权势也是一样。教会被接受、受尊重,也就有了权势;这精神权势有助教会的使命,但如果我们以这权势来谋私利,或贪求社会上的地位,那么我们就与那些耶稣所痛斥的法利塞人无异。
圣人们经得起挑战。多少钱财经过了圣若望鲍思高、德肋撒修女的手,但他们两袖清风。全世界都敬他们为活圣人,但他们自认是“一个乡下仔”、“天主手中的一枝铅笔。”
其实在富有中神贫,在有权势时谦虚,并不容易。为帮助他的教会,天主有时让我们贫穷,让我们在社会上失去势力,到那时,我们要感谢他。香港教区大概将会进入这样的恩慈之年,让我们准备心灵,高兴地去迎接它。
教区是一个庞大的办学团体。有人说我们垄断了教育市场,在大有为的政府眼中,教会的势力恐怕太大了一些,恐怕是时候架空这个势力太强大的办学团体了。我们等着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