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处热门朝圣点购买圣像后,发现找换回来的一大把欧罗硬币中,竟然混杂了两枚作废多年的意大利里拉,怪不得售货员当时的眼神和手势都有点奇怪;后来与团友谈及此事,众口同声说:怎么可以发生在这神圣的大殿里?又有团员说:把它丢进捐献箱算了!我不知这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难道不在圣殿里工作的人,才会容易作假欺骗吗?丢进捐献箱,是当废物处理了,还是真的当献仪奉献了?一则捐献箱并不是废物箱,二则奉献献仪其实是献上自己的心;献上作废了的硬币,岂非代表献上一颗作废了的心?
我们处世待人,很容易有两把不同的尺:一把量人,一把量自己。对别人的错失,或自己的一点点成就,总要放大衡量;对自己的亏欠,或别人的好处,有意无意的,就会不当什么一回事。说实话,许多时,这种双重标准的心态,也不一定是蓄意的。
谁全明白自己当时怎么会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做了那样的一件事?一个廿多岁的人,为什么滥药、犯案累累、甚至对自己的双亲施暴、最后走上绝路?这一切说来令人发指,但可有谁真正明白他的实际处境、犯罪时的心路历程?也许我们明白后,只会拥抱他痛哭也说不定。对自己,我们尚且会迷惘;对别人,我们是否会妄断?
《德训篇》教导我们,要谨记这万古常新的真理:“天主是唯一的审判者,他决不看情面,决不偏袒任何人,而加害穷人;他倒乐于俯听受压迫者的祈祷。”(卅五15—16)要避免妄断、救自己于迷惘,我们必须谦卑。
保禄在《致弟茂德后书》中,清楚地展示了他的谦卑:主要他做的,他已心悦诚服地做了,“主在我左右,坚固了我,使福音的宣讲藉着我而完成,使一切外邦人都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中被救了出来。”(四17)主为他准备的,他也坦然无惧地接受,“因为我已被奠祭,我离世的时期已经近了。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保持了。从今以后,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下了。”(四6—8)而且他只有爱而无怨怼,“在我初次过堂时,没有人在我身旁,众人都离弃了我,愿天主不归罪于他们!”(四16)
谁都不想做法利塞人,认为他们虚伪、假善,最后迫害了主,可是谁的心中免不了都有一个细小的法利塞人在喃喃自语,总觉得自己是一贯的正确,错的永远是对方,应受谴责的也是别人。
另一方面,读了《路加福音》中,耶稣关于谦卑祈祷的比喻后,大家都争相学习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是捶着自己的胸膛说:天主,可怜我这个罪人罢!”(十八13)但是,往往也就止于此,好像这样说了,自讼自承之后,就仿佛手握尚方宝剑,什么都不须改变,可以完全没有责任感,一种香港人的惯用语:“烂挞挞”。
谦卑祈祷,不是一种倾向或选择,就像学生倾向文科或理科、选读历史或数学;谦卑更不是一种策略与行为,就好像探访露宿者、提供基层饭局,为能满全关社行动。谦卑是拥抱主的大爱、认识到自己作为受造物的卑微和不足,在一切境况中,心悦诚服地顺从主的导引。但愿我们的谦卑,不止于捶着胸膛,自讼自承,更应像使徒拥抱主的大爱,甘愿为主所陶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