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主日(甲年读经)
读经一:依八 23 - 九 3
答 唱:咏 27
读经二:格前一 10-13,17
福 音:玛四 12-23
耶稣经过了漫长的隐居生活,体会了一般人的生活经验,从民众的历练中增强了祂的使命。从圣玛窦的记述中,主耶稣在受洗及受诱之后,开展了祂的传教生活。
耶稣选择了葛法翁作为祂传教生活的开始,这是一个在加里肋亚湖西北面的小镇,接近从加里肋亚通往叙利亚的一条罗马时代商贸大道。这为应验先知的预言:“往昔上主曾使则步隆和纳斐塔里地域受了侮辱,但日后却使沿海之路,约旦东岸,外方人的加里肋亚获得了光荣。”(依八23)这里所指的是以色列被亚述占领后,以色列子民被掳去亚述的事迹。按当时的政策,凡是有学识及影响力的以色列民均被掳去作为奴仆,而只留下农民在原居地继续耕作(参阅列下十五29)。这是以色列民的痛苦回忆,亦促使先知指出他们是处于“黑暗及死影下”的人民。
这些处于黑暗的人民却成了首先接受光明的天主的子民:“那些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为他们出现了光明。”(玛四16)主耶稣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希望!我们在灵性生命的成长中,亦会经历处于“黑暗及死影下”的状况:在传统的灵修三路中,我们会进入个人的“净炼”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会从内在反省真实的自我、体会到生命如何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处于黑暗中。当我们受到不同的软弱冲击时,我们或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或许会伪装而加以掩饰、我们或许会积极面对,但不能持之以恒。这时,我们好像处于心灵的黑夜、深渊的沟渠中。在这样的黑暗境况中,我们渴望光明!我们体会到虽然自身面对如此众多的困难及软弱,但天主仍深爱着我,我是“被爱的罪人”。从这身份的确定中,我们得以依赖天主的恩宠,继续往前迈进。
“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临近了。”(玛四17)主耶稣在开始传教时,鼓励当时的以色列子民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接受另一套新的思维及生活守则。
“悔改”就是一种生活的转向,设法尽力从自私、软弱、自我中心的生活中,转向“福音生活”,接纳天主给予的生活准则而应有的责任及方向。天主的国已经临近,所以我们应作好准备,好能拥抱她!其实,这就是从黑暗走向光明所应具备的态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尽能力将自己的生活“福音化”、使“福音生活”不只是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内涵。这生活要求我们怀有谦逊(参阅玛十八1—4)、宽恕(参阅玛十八23—35)、寻求正义(参阅玛五20)。这并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回应”。因为“不是我们拣选了天主,而是天主拣选了我们,去结常存的果实。”(参考若十五16)
“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玛三19)耶稣有别于当时犹太人的师傅,他们是由学生拣选自己喜欢的导师,而非如同耶稣的方法,祂自己拣选门徒。一般的师傅要求学生学习自己的理论及学说,但耶稣所做的,是使门徒如同祂一样,吸引其他人追求永生。耶稣所召叫的首批门徒:伯多禄、安德肋、雅各伯、及若望,他们都是渔夫,但他们却毫不迟疑地回应了主耶稣的召唤:“他们立刻舍下网,跟随了耶稣。”(玛三20)这是否玛窦所记载主耶稣所行的第一个奇迹?为什么这些渔夫会不惜放弃一切,跟随耶稣?主耶稣为他们启示了一个天国的新秩序,祂指出了一个充满仁爱及圣善的天国(参阅玛五3—10),与当时一般人所期待的民族性的国家观念有所不同。他们曾经与主耶稣相遇,并在他们的心灵内留下了很有力的影响。这份“被爱”的经验使他们能为主而作出彻底的选择:放弃一切、跟随基督。
主耶稣亦在我们的内心留下了这份“被爱”的经验,祂从不计较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得失、我们的软弱,只是永不挽回地爱着我们,以祂的爱充满我们受伤的心灵,使我们的伤痕得到治愈。祂炽热的爱火渴望着我们心灵的转化,为能完全进入祂的生命中,与祂结合。我们每次领受圣体圣事时,主耶稣便热切地向我们招手,邀请我们跟随祂的脚步,为能分享终极的幸福。 |